•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食品广告 > 正文

    开启心智_开启心智,放飞情愫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4 04:44:00 点击:

      【摘要】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创设诱人的情境——“惊奇”,让学生在一个个“惊奇”的导引下去感知,去探索,去创新,从而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创设“惊奇”的方法有很多,如一个魔术实验;一种“出人意料”的景象;一则科学家的探究故事;一种自然现象;一组问题或谜语;或者通过多媒体再现的一个场景等。总之,只有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的设计,不断创设“惊奇”,学生心智才能得到全面开启,学生情愫才能得到尽情放飞。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创设“惊奇” ;开启心智;放飞情愫
      “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创设诱人的情境——“惊奇”,让学生在一个个“惊奇”的导引下去感知,去探索,去创新,从而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以下是我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处理教材,努力创设“惊奇”的几点探索与实践,愿与同仁共商。
      一、巧设实验,创造“惊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比比皆是,虽然学生对实验普遍比较感兴趣,但要产生“惊奇”的效果,还需要精心设计和改造。如我在第一节化学课的开始,先表演两个魔术:我手里拿着一张白纸说:“同学们,你们看这张白纸上有什么?”学生注视着白纸有的疑惑,有的干脆说:“一张白纸,什么也没有!”我说:“好!下面我要在这张纸上写字,然而不用笔”。我把白纸挂在黑板上,拿起喷雾器对着白纸呼哧呼哧地喷了几下,白纸上立刻映现出两个鲜红的大字——“化学”,学生惊呼。接着我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我拿起一杯“水”,让学生看是清澈透明的。我说:“我要让这杯水变成一杯牛奶。”接着,我用一段玻璃管向“水”里吹气,很快一杯清水果真变成了一杯乳白色的“牛奶”!此时,学生个个闪烁着惊奇的目光。我说:“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齐喊:“想”!我说:“好,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门具有魔术般趣味的新的学科。”说着,并用目光朝挂在黑板上的刚才变出两个红字的白纸上扫了一眼,几乎就在我扫视的同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我接着要说而未说的两个字“化学”。一堂课下来,学生兴致盎然,个个脸上挂着满意的微笑。再如在探究酸的性质时,我将常规实验巧妙改造成:“水变红酒”、“红酒变白酒”、“白酒变牛奶”等一系列魔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奇”。甚至在复习课中结合复习内容巧设“铁树开花”、“彩色喷泉”等魔术实验,都能有效的创造“惊奇”,达到了理想的“创情”效果。
      有些实验很是平常,甚至不需要改造,但只要场景营造得巧妙,同样能创造“惊奇”的效果。如在《水分子的运动》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我先不动声色地在黑板上写下:“50+50﹤100”,此时学生都感到疑惑不解。接着,教师演示将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的水混合,让学生观察总体积的数量,并让学生反复实验、观察结果,但实验的结果非但没有使悬念解除反而愈加激起“好奇心”。于是,师生一起进行水分子运动的探究……
      有的时候,实验操作的过程,本身就十分诱人。例如我在引领学生探究促进燃烧的方法时,我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野炊比赛,看看你有什么办法使自己的火燃烧得比别人旺?通过操作比赛,一下子使学生的思维大开,探究欲顿起。
      二、运用故事,创设“惊奇”
      科学故事对学生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巧妙运用,能起到创设“惊奇”的作用。如:我在引导学生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之前,先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大家知道,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由原来的物质变成了新的物质,其本质发生了改变。那么,物质的总量在变化前后又有什么变化呢?很早以前就有很多科学家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其中有两个科学家做了同一个实验,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同时,我把当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与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的实验探究过程制成课件展示出来,并配音:“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把金属块放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发现金属块质量增加了,于是他得出结论:化学变化后,生成物的质量增加。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则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金属块,结果发现: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到底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呢?”学生顿时产生探究的欲望,接下来便是学生自己的合作实验探究。一节课的时间,学生一直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日常生活故事同样能起到创设“惊奇”的作用,如:我在引导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前,先讲述如下故事:“很久以前,在法国的阿尔卑斯山,有一天,几个人带着几条狗在游玩时,发现一个山洞,由于好奇,他们便走了进去,可是走着走着,狗突然一条条晕到死去了,他们很害怕,赶紧往洞外跑,然而,他们百思不解:”狗为什么死了,而人还活着? “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三、通过“问题”引发“惊奇”
      提出问题是创设探究情境、引发“惊奇”的常用方法。不过,所提问题应该进行精心设计,应该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完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提出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现有一瓶二氧化碳和一瓶空气,你有几种方法鉴别它们?”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探究……。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景提出问题,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自然地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如我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时,我开门见山:“由于金银等金属的特殊性能经常被制作成首饰,但是买到假首饰也是很烦心的一件事,你想知道鉴别真假首饰的方法吗?”——引出课题;在教学酸的性质时,提出:我们家的铁锅生锈了,你知道用什么可以去除吗?——醋——-这是为什么?——-引出课题
      如果能把问题编成谜语,那么引发“神奇”的效果必将大大增强。如我在教学《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时,就首先以谜语开场:“(点击鼠标)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谜底揭开之际,便是走进新课之始。
      四、制作影像,营造“惊奇”
      “多媒体”以它直观、生动、形象和信息量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中能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将有利于营造身临其境的的思维环境。如我在教学《燃烧与灭火》之前,先播放一段录像: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八号,克拉玛依市友谊宫大火吞噬了355个生命,而其中有288个是中小学生。 2003年11月3日,湖南省衡州大厦失火,造成20名消防官兵壮烈牺牲。 2004年吉林市2-15特大火灾54人遇难 。大兴安岭森林大火损失惨重——(火灾情景)。引出:当火灾发生时,无处逃生的人们多么希望能迅速灭火!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灭火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灭火?——-引出课题。
      另外,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现象是在特定环境中才能产生或者要学生特别留心生活所遇才能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不是每个学生都已具备的经验,这就需要通过多媒体再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如我在引导学生进行“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设计了这样一组课件——①、一位老大爷走进自家的地窖取菜,刚走进去就大口大口的喘气,很快就晕倒在地。生动形象的场景立即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考: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便是热烈的讨论。②、为了使石灰浆刷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常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更潮湿?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动画中获得了感知,产生了“惊奇”,激发了积极的思考,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一点思索:“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真正主人,强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但教师并非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引导者,其首要任务应是:努力创设出能促进学生发展、开启学生心智、放飞学生情愫、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情境——“惊奇”。

    推荐访问:心智 放飞 情愫 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