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食品广告 > 正文

    [东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问题研究] 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7 04:39:12 点击:

      【摘 要】河南省周口市有少数民族人口17.47万多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1.5%,是河南省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省辖市之一,近年来,周口市的少数民族工作取得较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成就突出,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经济;社会;问题;建议
      一、周口市少数民族经济事业基本现状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临安徽阜阳,西接河南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商丘市接壤,国土面积11959平方公里,总人口1091万人。周口市有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47万多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1.5%。其中,回族人口16.7万多人。少数民族人口超过万人的县(市、区)6个,超千人的乡(镇、街道办事处)42个(含太康县城关回族镇、淮阳县城关回族镇、沈丘县槐店回族镇),少数民族聚居村(居委会、社区)129个,是全省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省辖市之一。“十一五”期间,周口市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全市共扶持民族聚居地方道路、水利、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累计2300多万元。市级财政下达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累计260万元,为三个回族镇争取上级财政转移资金累计900万元,为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争取企业发展资金累计1.88亿元,利息贴息累计440多万元。沈丘县槐店回族镇文狮子、川汇区心意六合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城市回族秧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周口市少数民族经济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民族工作流于形式。一是重视不够。由于周口市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市人口总量比例较小,只占全市总人口的1.6%左右,在平时的工作中,各级对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少数民族的一些优惠政策落实不尽如人意,只有在民族事务出现问题,引发突发事件时才能引起关注。二是出现了两头重中间轻的现象,即中央高层高度重视民族政策宣传,基层少数民族社区在开斋节时有关部门宣传几天,过后再无人问津。三是在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中,对少数民族群众宣传教育多,对各级干部和汉族群众宣传少。如每逢民族节日都要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等宣传,而没有在全社会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四是流于形式。由于部分汉族群众并不了解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甚至一些县、镇(乡)领导干部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也知之甚少,致使民族工作流于形式。
      第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基层民族宗教工作机构建设亟待加强。当前,周口市少数民族干部面临着只出不进,人数越来越少的困境。如在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中,有一个民族镇领导班子中落选的竞是有着高学历、在原班子中最年轻的几位少数民族干部。由于少数民族干部人数越来越少,致使少数民族干部缺乏后备力量。如我市一些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县和少数民族千人以上的乡镇,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至少应该配备一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但由于少数民族干部缺乏后备力量,一些县、乡镇实际是时配时缺,时有时无,有的配备的不是当地主体少数民族干部,致使这一政策有名无实。
      第三,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周口市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经济优势得到发挥,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我市少数民族那种小规模、粗放型(作坊型)、科技含量低的产业模式,逐渐被工业化市场经济所淘汰,一些少数民族名优产品也只得搭规模化市场化的快车,成为别人的附属产品,少数民族规模化企业更是少的可怜,民族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方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差,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问题,影响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缺乏对民族文化及古迹的保护。当前我市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纳入保护的很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仅有两个,原因是当地政府怕担责任,一旦定为文物,文物部门就要承担起保护的法律责任,而文物部门也面临保护经费和人员不足的困境。如沈丘的“四沿古井”被建设部门埋于地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廷襄将军(从二品)府”在1998年被开发商建成商品房出售等。一些有纪念意义的遗址正在消失,还有其他优秀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如“翎船叼鸭”、“老街龙舞”、“老绵羊抵头”、“八角响皮风筝”、“微宗语”等也有待抢救保护。
      第四,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管理不够规范。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上级每年都要下拔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于加强少数民族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特别是前些年,就曾经发生过把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于无少数民族居住的市政建设项目。
      第五,少数民族的民生问题亟待关注。我市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等原因,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受教育程度不高、知识水平低、高科技人才匮乏、创业动力不足、就业路子较窄、下岗失业人员多。城市化建设使很多近郊少数民族村庄在逐渐消失,这些失地少数民族享受不到改革成果,无技术无资本,面临生存危机。如何使农民失地不失业,是政府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周口市少数民族经济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 加大对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
      中央印发的《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中明确指出,“开展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即要教育少数民族,更要教育汉族;即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即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因此,建议对于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及民族法规教育学习,我市处级以上干部每年要学习一次,科级以下干部每年学习两次,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和民族乡镇领导干部每季度要学习一次,对少数民族村街(社区)及相邻的汉族村街(社区)群众要经常性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二)建立长效可行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在新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有力保障。因此,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意义重大。建议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制定一套适合于少数干部培养和公开选拔、民主测评的办法。如按政策须配备少数民族的岗位及民族工作部门、民族乡镇公职和领导岗位时,是否可以只限于少数民族报考竞岗参加干部公选,在少数民族中选拔优秀人才,这样才可以保持少数干部队伍的稳定,确保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和使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另外,建议县级恢复民族工作部门的政府职能。   (三)科学推动我市民族经济发展
      一要在“十二五”规划中,把我市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纳入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框架内。二要找准切入点,抓好结合点,以传统行业为基础,把那些作坊式的经营模式转换成为规模化经营。政府要参与其中,加以引导,对有市场潜力的少数民族产业进行资源整合,把他们纳入到大经济版块内,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三要充分发挥民族特色产品优势,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民族经济走质量效益型路子,上水平,上规模,上档次,增加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四要政府支持和推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的优惠政策,在万人以上少数民族县(市区)建立民族经济工业园区,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资金技术人才投入,为民族经济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加强对民族文化及古迹的保护
      “十二五”期间要把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纳入日程。如沈丘的“四沿古井”、“马廷襄将军(从二品)府”、项城的抗日将士纪念碑等历史遗址,以及“翎船叼鸭”、“老街龙舞”、“老绵羊抵头”、“八角响皮风筝”、“微宗语”等其他优秀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纳入到文化保护范筹之内。
      (五)进一步解决好少数民族的民生问题
      建议,一要政府有针对性地培训少数民族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知识,输送他们到发达地区经济转型后转移到我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拓宽他们的就业门路。二要发挥少数民族在第三产业的传统优势,为他们建立专业市场,如建立清真餐饮一条街,建立搬运服务公司等。三要让失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如是工业用地的,政府帮他们培训相应的技术,让他们优先进工厂就业。如是房地产开发,就让他们进入物业工作。凡是失地农民征地范围的第三产业、商贩摊位应让失地农民经营,避免进城农民工与他们争饭碗。四要健全社会保障,最大限度缓和因利益分配不公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消除贫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鲍敦全.国际化竞争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李俊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吕文广,刘毓临.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4]庄万禄,肖红波.第二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民族研究,2009,(4).
      [5]董晓波,杨建新,王延明.兰州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兰州学刊,2006,(12).
      [6]沈立邦.北京市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J].北京党史,2003,(1).
      【作者简介】
      马晓龙( 1988— ),男,河南周口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北少数民族史。

    推荐访问:经济社会 少数民族 事业发展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