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事迹材料 > 正文

    浅析陈世美其人其事 陈世美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8 04:21:59 点击:

      大型舞台戏《铡美案》又名《秦香莲》曾在民间广为传唱妇孺皆知,作为一部震慑人心的反面典型,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久唱不衰,致使陈世美落了个杀妻灭子、忘恩负义阴狠毒辣的骂名。几经演变,剧情跌宕起伏具备了较强的戏剧性和教育意义,我一向顽固地认为,剧作者旨在一抑一扬,抛砖引玉达到进一步美化包拯的目的。而在湖北的均州陈世美确有其人,无可争议,但他是位有情有义的正人君子。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均州城不唱陈世美之说。
      关于陈世美其人其事祖籍何方,如何和秦香莲成为结发夫妻,又如何和包拯扯到了一起,中上状元后是否招为驸马,及剧本《铡美案》的诞生……
      在章回小说《陈世美》里作了详尽的诠释。

      一

      陈世美姓陈名年谷,约于明天启(1621――1627)均州人,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父母以织布为生,在他七岁那年,家乡遭遇洪水袭击,父亲和哥哥因此丧生,留下他们兄弟二人和母亲相依为命,被迫背井离乡,靠乞讨度日。不久,母亲和弟弟又染瘟疫相继而去,留下年幼的陈世美四处流浪,后从家乡河北的沧州流落到了湖北的均州。
      同年三十夜晚风雪交加,均州城内有家秦员外,手提灯笼,正欲出门接财神,一只脚刚踏出门外,即碰到一个软绵绵的东西,吓出了一身冷汗,掌灯细看,是一个面如黄蜡,气若游丝的小叫花子,因天气寒冷,加之饥饿难耐,身体严重透支晕倒在此,秦员外定过神来,确定无疑后遂叫过夫人,将他抱进屋内……
      由于陈世美天生聪明过人,小小年纪不仅识得字,而且在他醒来之后一眼看见大红灯笼上写着大大的一个“秦”字,他知道也曾听大人说过“陈”“秦”不能共室,否则就有杀头之祸,于是他就装哑巴,别人问什么他就光摇头一问三不知。再说秦员外夫妇心地善良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养,陈世美早恢复了元气,出落得英俊潇洒,白白胖胖,夫妇俩甚是欢喜,因膝下只有一女叫香莲,心想哑巴就哑巴吧,总比没儿子强,于是将陈世美收为义子,此后,一双儿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同读书识字,一家四口皆大欢喜,按下不提。

      二

      话说,陈世美装哑巴一装就是整整八年,到了十五岁那年的腊月二十四,秦员外安排香莲和陈世美一道前往街上买春联顺便置办年货,当他们走到一条河流旁发现河水湍急并漫过了石桥,数九寒天河水刺骨,无法过去,有心打道回府,却又担心不好向家人交差,情急之下,陈世美左思右想,然后脱口而出喊了一声:姐姐让我背你过河,香莲闻听此言,如坠五里云雾,又惊又喜,陈世美这才慢慢道出事情的原委,回家后,香莲把一路所见所闻如实相告,员外夫妇俩犹如喜从天降,当场宣布废除“陈秦”不能共室的陈规陋习。他们朝夕相处,由来已久,双双互生爱慕之情,于是剪下各自的头发赠予对方,以示结发夫妻,并海誓山盟:“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后来在秦员外的主婚下两人牵手拜堂成亲。

      三

      几年后,饱读诗书的陈世美辞别了二老、香莲和一双儿女,一路风尘进京赶考,结果一举中第。皇上召见后十分赏识提笔下旨决定招为驸马,当时的陈世美如同五雷灌顶,不知如何是好,若不答应就是抗旨不遵,十年寒窗苦读化为泡影是小事,弄不好还会招来杀身之祸,倘若答应,于心不忍,愧对义父义母的养育之恩,愧对香莲的夫妻之情,也愧对儿女的父子之情,且不说还有欺君之罪,以后东窗事发,同样死罪难逃。横竖都是一死,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走一步看一步,冒天下之大不韪隐瞒了事实真相,来了个缓兵之计先招驸马再说。
      洞房花烛之夜,但见陈世美心情异常沉重,面露难色迟迟不肯入睡,公主不知何故满腹狐疑,试问陈世美个中原由,陈世美心想事已至此,瞒也无用,不如坦然面对如实相告,于是,他把自己的身世,经历以及为何冒死招为驸马和盘托出,虽死无憾。
      但陈世美做梦都不会想到,他的遭遇,他的良苦用心以及他的真诚深深感动了公主,他的“新婚夫人”,这时,陈世美的人生命运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公主此时此刻不光敬重他的才华,同时被陈世美这种刚直不阿的高尚品质震撼了,于是又禀明父皇,坦陈了陈世美的不幸身世,以求父皇开恩,当深明大义的父皇听完女儿的述说之后,同样感激涕零,不仅赦免了陈世美的欺君之罪,而且恩准陈世美返乡将香莲母子三人接进皇宫,也给了香莲一个合理的名分,由此也佐证了陈世美当初“糟糠之妻不下堂”的诺言。

      四

      而戏剧《秦香莲》的情节里秦香莲怀抱琵琶手拉儿女,进京告状,陈世美拒绝相认,忘恩负义纯属子虚乌有,那些强加在他身上的所谓嫌贫爱富,杀妻灭子之事乃系嫉贤妒能之辈所为。关于这一点,和史实、传说十分吻合。因此,均州当时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之说。
      为什么?因为秦香莲在当地百姓心目中一直是以良家妇女的美好形象出现的。不仅勤劳质朴善良,而且深明大义,她深爱陈世美,但陈世美在做了大官后,被招为驸马实属无奈之举也有难言之隐,却没有因此抛弃她们母子,她已经十分知足了,是否生活在一起长相厮守已不重要,于是她作出了一种明智的选择,离开皇宫,离开陈世美才是最爱的体现。两个月后,秦香莲推说过不惯宫内那种锦衣玉食的悠闲日子,执意要回家乡过田园生活,而陈世美盛情难却,终无法挽留,遂差人将秦香莲母子平安送回老家,从此天各一方。

      五

      各位有所不知,就在秦香莲母子回家之后,陈世美当年的三位同窗学友,听说陈世美在京城做了大官,并被皇上招为当朝驸马,于是结伴进京,意在请驸马出面为他们谋个一官半职。但陈世美公私分明清正廉洁,不认人唯亲,但在生活上盛情款待,安排他们在京城逗留几天后从自己的俸禄里拿出一部分银子,连同诗书分别送给三位,并嘱咐他们回家后,勤奋苦读,待来年进京参加科考。哪知三位学友却误解了陈世美,说他做了大官却出尔反尔,不认曾经的同窗学友,于是他们在回家的途中合谋决定报复陈世美。
      三位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最后瞄准了香莲母子进宫又返乡作为突破口,来虚构情节,丑化,恶搞陈世美,炮制出了戏剧《秦香莲抱琵琶》。关于这一点也已是不争的事实,谁知剧本刚写到一半,此年正月十五就被拿到襄阳县排练上演,从此,陈世美也便成了千夫所指众人唾弃的伪君子。

      六

      话说秦香莲在台上怀抱琵琶手拉儿女,字字血、声声泪把个陈世美骂得狗血喷头,分文不值,剧情已达到高潮,台下的观众也看得如痴如醉咬牙切齿,正为秦香莲抱打不平的时候,台上的秦香莲却戛然而止,戏没了下文,观众们不愿离去摩拳擦掌,一边怒吼着,“唱啊!接着往下唱啊!”一边愤恨地将砖头瓦块扔往台上。
      且说,幕后的掌班看这阵势无法收场,急得焦头烂额,猛然想到了上一场戏《陈州放粮》的包公还未卸装,情急之下催促让他来应付一下,包公说:“你急糊涂了,我在宋朝,陈世美在清朝,不在一个朝代,咋能同台唱戏?”“哎呀,事到如今管它同朝不同朝呢!”接着,包公重整衣冠稳健地走到台前,和秦香莲一番对白后决定草草收场煞戏,没想到秦香莲一句“官官相护”激怒了包黑子,遂退到幕后,请示掌班如何处置,掌班说“斩啊!事到如今只有你铁面无私的包黑子可以斩了,你有皇上御赐的龙头铡和虎头铡,上铡皇子下铡臣,白断阳间夜断阴,皇上面前也能管三分啊!”于是包公闲话少叙大喊了一声“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开铡――!”就这样阴差阳错,陈世美成了三尺铜铡之下的屈死鬼从此臭名昭著,这算为台上的秦香莲和台下的观众出了口恶气,后几经演变更改《铡美案》戏名由此出炉。
      在今天看来,《铡美案》的确疑点颇多,有关陈世美其人其事在当地虽争议较大,不合逻辑。但本人认为合与不合并不重要,我们权且把《铡美案》作者鞭挞的笔法看做是一种艺术的升华,艺术无需受真人真事的限制,如同《红楼梦》一样只要符合主流民意,能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就不失为一种大“美”。同时也告诫我们两点,执法者,当学包公不畏强权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竭力维护法律的尊严,涉入仕途者当勿弃糟糠之妻,否则天理国法难容。唯此,剧作者凸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自然顺理成章显而易见了!

    推荐访问:浅析 其人 其事 陈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