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事迹材料 > 正文

    “泾县鬼子”(外一篇) 宣城泾县鬼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8 04:40:56 点击:

      一日,几位朋友在一起闲聊。一位突然说:“诸位,我有一道智力竞赛题,请大家猜猜。”他脸带微笑,“说是世界上有五种鬼子。一是日本鬼子,二是德国鬼子,三是美国鬼子,四是假洋鬼子。请问,还有一个什么鬼子?”大家一下子愣住了。中国人称外国兵为“鬼子”的,也就日本、德国、美国,同时又把那些崇洋媚外的中国人,称为“假洋鬼子”。譬如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那位钱老太爷的大儿子便是。大家想来想去,也想不出还有什么“鬼子”了。见没人答上来,这位朋友脸带诡谲的神色,冲大家一喝:“泾县鬼子吆!”大伙儿顿时一乐,连连点头称“是了是了。”
      鬼子,《辞海》的解释是“骂人的话”。所以,中国人把侵略中国的日本兵骂作“日本鬼子”,把侵略朝鲜的美国兵骂作“美国鬼子”,把法西斯德国兵骂作“德国鬼子”。泾县确有人骂泾县人为“泾县鬼子”的,但不是说泾县入侵略好斗,因为泾县人一向温良恭俭让。我揣摹,恐怕主要还是指泾县人兼有小奸小猾、小聪明以及小里小气的通性。当然,称泾县人为“泾县鬼子”的,也不会是泾县本地人,即土生土长的泾县人,而是外地人。与此相对应,泾县本地人又把外地人一概称为“江北呆子”,以显示自己的聪明,而对外地人骂自己“鬼子”却似乎并不怎么在意,往往只是一笑了之。因为泾县人把“鬼子”也理解为小聪明,鬼机灵的意思。“理解万岁”,所以虽然不会以此为荣,也并不以此为耻。
      至于泾县人怎么“鬼”,我也听别人谈论过。譬如说泾县人请客吃饭,用的都是小碟小碗,精致是精致,但未免太小家子气。咸腊肉也切得比纸还薄,夹起一片来透明得几乎可以看见对面的人。这自然不是称赞主人家的厨娘刀功好,而是说泾县人吝啬。而且―碗咸腊肉,看起来满满当当,其实只有上面薄薄几片是肉。主人虽然频频招呼客人吃菜,却只是表面上的客套。倘遇到一位不知究里的老憨,一筷子深入下去,就会发现那下面几乎全是香菜或者豆腐干。再譬如说泾县人家请匠人来家干活,早餐大多是一壶茶,几根油条,大方的人家也许还会端出几样糕点,但毕竟是点心,干重活的人无法饱肚。到了中午,居然还没有饭吃,而是一桶炒米或者欢团。炒米泾县叫发米,发米用稀糖汁混和了搓成团,叫作欢团,很好听的名字,却只不过小孩拳头般大小。一只不大的碗,三五个欢团或者三两把发米,冲进开水,发米全浮在水面上,看起来倒是满满一碗,实际上两大口就喝完了。这东西吃上十碗却抵不上一碗米饭耐饿。饭桌上的几碟小菜,无非姜丝香莱,而那姜丝切得几乎同头发一般细。泾县人的精明和小气,在这里完全显现出来了。
      这些有关泾县人的故事,几乎几十年来都一成不变。其实,现在的泾县,不但人口成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现在的泾县人与他们的上辈相比,也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外地人口大量流人泾县,所以,在县城公共场所,已基本听不到泾县那种特别难懂的方言了,至于“泾县鬼子”的称呼,也几乎无人提起了。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加上外来人口的“掺砂子”,不但改变了泾县的人口素质,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泾县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过去,泾县人是典型的“家乌龟”,宁愿在家里饿死,也不愿外出谋生;现在据说每年大约有近十万人在全国各地打工,占全县人口总数四分之一以上。他们中间有的在大城市经商,甚至有的还当上了大老板。
      过去,泾县人把勤俭持家做到了令外人觉得小气吝啬的分上;现在也开始大手大脚起来,吃大宴、进舞厅、住高级酒店,虽说不上一掷千金,出手却也不凡。
      过去,泾县人最怕露财,有钱都压在箱子底,肉要埋在饭下面吃;现在不一样了,穿名牌,建别墅,买小车,也不怕别人问他钱是怎么来的。
      过去,泾县人以当官为荣,走的是“学而优则仕”道路,没当上官的,别人也要在他名字后面缀上一个“官”字,互相恭维。故泾县有“三斗六升芝麻官”之说。现在,泾县人当官的思想也逐渐淡化了,不但互相称呼不再缀以“官”名,而且把官都让与外来人当了,自己甘愿跑龙套。
      过去,泾县人相当封建,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家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现在,泾县人也与时俱进,跟上了时代的潮流,不但做到妇唱夫随,而且男子均以“妻管严”为荣。时常可以听到泾县的男人们说“男人不怕女人,红头毛野人”,那意思是说,只有野蛮人才不怕老婆哩!
      如此等等。总而言之,现在的泾县人与过去是大不一样了。但是,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泾县人的劣根性还是随处可见的。
      泾县人爱干净。我小时候住地的房东,就是一位正宗泾县人。老太婆极爱干净,那时没有自来水,吃水要从青弋江挑回来。她请人挑水,后面一桶她怕挑水人放了屁不干净,故只要前面一桶。其实是假干净,谁保证挑水人中途不换换肩,把前后水桶调个个。现在泾县人依旧这样,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但屋子外面都不愿伸一扫帚。垃圾从窗户往外扔,自家店前的垃圾扫到大街上。
      泾县人自私,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泾县人生病吃中药,药渣不倒在垃圾箱里,而是撒在路上,据说这样谁踩了药渣,谁就会得病,而自己的病却可以好了。同住一个小区,中午大多人家都在午睡,总有人抡起捧槌洗衣服,吵得四邻难安。但好在没人出来干涉,大家心里有火都把气往肚里咽。所以,泾县人又忍性极好。
      泾县人安分守己。以前的不说,改革开放以后,外面闻风而动,干得热火朝天,泾县不说死水一潭,也总是比别人慢三拍。上面政策下来了,头年等、二年看、第三年才说试着干。典型的“穿钉鞋,拄拐杖”走路。现在总算有了点起色,也是小富即安,不想再干。成天喝茶饮酒打麻将,小日子得过且过。
      泾县人爱耍小滑头。聚众闹事,泾县人不会在前面打冲锋,而只会在后面起哄,或者出点子;自己职责内的事,好办的抓住不放,难办的一推二拖,“好事花大姐,坏事秃丫头”;自己想办的事,想说的话,总是不明说、不明干,而喜欢“捡了石头叫别人砸”。
      泾县人小心眼。看见别人比自己富了,不寻思怎么挣钱致富,而是散布流言,说别人的钱来路不正,或者八毛钱一封匿名信,让纪检会忙乎大半年。就说打麻将吧,猜测下手需要的牌在自己手上,对自己虽然是张废牌,但也一直扣着不放,宁可自己不和牌,也不愿别人抢了先。
      等等等等。如此看来,泾县人想要彻底摘掉“泾县鬼子”这顶“帽子”,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哩。
      
      大桥上的反思
      
      每天上下班,弋江大桥是必经之路。虽然天天都从桥上来回几趟,四下的景色也早已司空见惯,但每次踏上这座高大的石桥,心里却总有一份沉重。
      这座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弋江大桥,可以说是青弋江上最大的一座公路桥。七个高大的半圆孔倒映在清清的江面上,组成了七个圆环,为千百年来人们摆渡撑船的历史画上了一串圆满的句号。在中学时的作文里,我曾像赞美彩虹一样的赞美过她。
      四十多年来,任凭洪水肆虐,风雨逞狂,弋江大桥总是巍然屹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洗礼,依然不减当年雄风。她是青弋江潮涨潮落的记录者,也是山城时代变迁的见证人。桥上的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我总觉得那劈波斩浪的石桥礅,那沐风栉雨的石护栏,那犬牙交错的人行道也是血肉之躯,也有鲜活的灵魂。是的,弋江大桥是一座有生命的桥。
      建造弋江大桥的石块,不是从山上开采的野石荒料,而是从四乡八镇收集来的老屋基、拆卸的石牌坊。其中,就有茂林镇外的石坊群。这座有十四座高大的石牌坊连成一排的石坊群,现在我们已根本无法领略她雕刻精美的建筑艺术了。但去过歙县的人,一定可以从棠越的七座石牌坊,想象出茂林当年十四座牌坊无与伦比、一绝天下的壮美气势。只因为当年某位领导对历史文物的无知,十四座牌坊在一夜之间轰然倒下,被肢解的历史,混和着水泥,被铸进了现代生活。
      如今,行走在弋江大桥上,我每走一步,也不知会踩痛历史的哪一根筋骨,踏伤已逝岁月的哪一块血肉。是某位“孝子”或“贞妇”的“功德”?是某位“大夫”或“诰命”的“殊荣”?抑或是某位皇帝“钦赐”的“御笔”?手抚桥栏,我虽然无法感受那个遥远年代的体温,但冰冷的石块,似乎总在向我发问:为什么要毁了我们?
      是啊,为什么要拆了这些石牌坊呢?!
      想象看吧,如果这些牌坊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幅什么景象:十四道石牌坊,比棠越牌坊群整整多了一倍!它们高高耸立在茂林镇口,每一块牌坊都是一扇历史的窗口,每一块石刻都是一页历史的课文,它们会向每一位来访者展示历史的另一面图画,讲述历史的另一番情景。旅游者纷至沓来,考古者闻风而行,还有那拍影视的、搞摄影的、采风的、寻幽的、猎奇的,甚至国外宾朋,都会蜂拥而至。“小小的泾县城”定会成为旅游胜地,“大大的茂林村”也将会重显昔日繁华……
      而这一切,都毁于那一个“无知”的决策!
      给我们留下的,只是无尽的遗憾、只是无奈的感叹、只是无限的惋惜,只是无穷的反思。
      责任编辑 红 杏

    推荐访问:泾县 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