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事迹材料 > 正文

    如何采撷一朵高冷之花【因花寻觅,采撷资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7 04:51:50 点击:

      【摘要】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开放的、多样的,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因此,我们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寻求恰当的途径和策略,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资源,激活品德课堂。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从开拓文本资源、调动生活资源、捕捉生成资源、整和学科资源四方面,来谈谈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课程资源 文本 生活 生成 整合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课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让品德课课程资源丰富起来,使品德课课程更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如何在品德课中开发课程资源,激活品德课堂呢?
      一、开拓文本资源,激活品德课堂
      教材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目前,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选图、选文精心,增加了大量照片、图片、对话、旁白、学生作品及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等,活动具体,操作性强。如果教师能把这些资料有效地利用起来,并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巧用教材插图,激活儿童生活。《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图文并茂,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性,为儿童所喜闻乐见。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用有条理的语言说出图画内容,但教师不能把它当作看图说话的资源,而是应该看作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从儿童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切入,把生活场景进行重组,用图片去引发儿童对自己真实生活的回忆,从而激发儿童对真实问题的反思、探究,理解图画蕴含的情感倾向和德育内容。教学中,读图、讲图的方式多种多样,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随机进行。可采用表演小品的方式,可引导学生讲故事等,将儿童的生活经验融入图片,使教材中的生活与儿童的真实生活发生一种内在的联系,从而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
      如一年级上册《我是小学生》“看我多精神”这个版块,教材中有三幅有很强的引领作用的图,分别表现了学生坐、立、走正确的姿势。在执教时,我出示“坐”的图片,对孩子们说:“有一个小朋友叫小钟,他坐得可端正了!你们想不想像他那样坐呢?”
      学生齐刷刷地回答“想!”
      “那好,你们仔细地看看,他是怎么坐的?”学生马上纷纷发表意见。我顺着他们的回答,出示图片,进行了一场“模仿秀”活动:请坐得最好的小朋友上来示范,并适时夸他们“坐如钟”。孩子们得到表扬,个个神采飞扬,兴致勃勃。台下的孩子看到此情此景是羡慕不已,并纷纷自觉地模仿,不断纠正自己的坐姿。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有效地利用教材,引导教室里的儿童与图片中的儿童对话,孩子们正是在不断模仿中,学会了正确的坐立走。这样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
      2、巧拓教材留白,激活互动交流。新教材中还有大量的留白部分,留白的形式多为句子省略或是要求学生说说写写画画。留白使教材的功能得到了拓展,使教材成了儿童交流的平台和实践的园地,它能够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对学习方法的探究、对别人的评价、对自已的反思、对过去的总结、对未来的展望……是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道德践行的重要载体。学生积极参与“留白”的实践过程,是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已有的知识和文本的知识磨合与对接的过程,是再造文本与创造文本的过程。对于留白,有的只需口头讨论,有的可以让学生书写,有的可以让他们绘画,有的还可以把实践活动时的照片、查找到的各种图文资料进行剪贴。
      如笔者在执教《家庭收入知多少》一课时,教材虽提到了家庭收入和家庭开支,但是却没有相关数据,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具直观性。这为我们提供了一处可供开发的留白之处。我设计了这样的
      课堂交流时,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有的同学本星期想购买的物品居然达到了几百元,几乎占据了家庭总收入的50%。而其购物清单中有一部分是目前根本不需要的或者不符合家庭生活水平的物品,如自行车、高级电玩车等。紧接着,我引导大家探究:是不是“我想要”的东西都能要呢?在热烈的讨论之后终
      于澄清了认识。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家庭收入情况和自己必需情况来选择购买的物品。
      面对教材留白,教师要从对教材的多元解读、从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等方面开拓课本的内蕴资源,采用恰当的方式有效引领学生去拓展和想象,巧妙开拓教材中的留白,以达到教育无痕的德育效果。
      3、巧借教材活动,激活整合内化。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经应该是活动。活动的过程即学生参与的过程。”《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其呈现形态,而非讲授。而这些活动大都围绕着儿童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进行。但又不是用纯粹的现实问题来充实课堂,而是还原、再现生活,更是提炼生活。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直接体验,从而增长知识经验,发展智慧和才干,提升品德素养。如在教学六下《可爱的地球》时,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班队课。我让学生去搜集自己和家人旅游的照片,并写下解说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描述风光人情;又分小组让学生去查阅神奇的海洋、山脉等地球上的各类风景并分组向同学展示介绍;再让学生搜集有关地球的诗歌或者小组自创一首诗歌来歌颂可爱的地球,并在班队课上开展诗歌诵读活动。班队课上,学生将这样的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学生在回顾、搜集、亲身参与活动、开展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球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品德活动得以延伸。
      二、调动生活资源,激活品德课堂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就要求课程内容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只有将儿童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与儿童生活建立联系,才能促进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做到激活学生的生活资源,扎根生活,回归生活,使之成为“教学财富”,让课堂勃发生机,让学生在无穷的乐趣中受到教育。这就必须大力挖掘学生须臾不离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环境的资源,让学生的品德教育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促进学生对所受教育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可以这么说,学生周围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课堂实际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我是家中小成员》这一课,我注重孩子对个人自理能力培养的体验。课堂上,我创设一个情境,把课堂设计成一个“家”,让“爸爸和妈妈”说说怎样穿衣、怎样整理自己的用品,并模拟孩子的生活情境让在孩子在穿衣服、系鞋带、整理用品中选择一项来完成,很多孩子在自己做好的同时还教会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整个课堂就象是在“家”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把生活带进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在学习的过程中内化了自理能力意识,当学生回归真正的生活时,便会起到引领作用。
      三、捕捉生成资源,激活品德课堂
      生成资源是指课堂教学中即时生发的有价值的现场资源,它包括“意料生成”和“意外生成”。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在他们的身上有太多的意想不到。学生的生成是我们教育的宝贵资源。在品德教学中,为师者能借助开放的预设空间,催生意料生成,依赖灵活的教学机智,善用意外生成,会给课堂增加意想不到的精彩。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诚信是金》时,当同学们讨论“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时,突然一个同学说:“诚实是要吃亏!”这声音似乎与本节课的内容极不和谐,甚至可以说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但是这种状况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这位老师没有放过这一宝贵的生成资源。于是,她亲切地问道:“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告诉大家行吗?怎么想就怎么说。”学生犹豫了一下,说:“一次我考试考砸了,告诉妈妈,却挨了一顿打。”另一位同学马上接着说:“一次我在玩时,不小心把别人的自行车撞坏了。我等在那里向车主道歉,结果被车主大骂了一顿。”一下子,许多同学颇有同感。于是,老师就顺着孩子们的思路说:“那我们来个辩论会吧,同意诚实要吃亏的为黄队,不同意的为红队。”于是,同学们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大家明白了:只有人人讲诚信,生活才会更和谐,生活才会更美好。
      四、整和学科资源,激活品德课堂
      新课程强调了学科之间的整合。语文教材中充满隽永哲思、人性光辉的美文,美术教材中多元文化、异常纷呈的艺术作品,信息技术形象生动的画面和音响效果……都为品德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如五年级下册的《悲愤的吼声》,就巧妙地将语文学科、音乐学科和品德学科整合在一起,为共同构建广阔而深刻的德育情境创造了条件。课伊始,池昌斌老师便让学生静听《松花江上》,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引领学生从现实走向沉重的历史,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催发,整堂课又在“寻找证据,直面苦难的历史——走进历史,深度感受同胞的屈辱与苦难——声讨日军,发出我们最悲愤的吼声”各环节中将悲愤推向最高潮,课堂上到处回荡着师生悲愤的吼声。而最后,池老师以这样一首诗引领学生“冷静思考,理性爱国”,将课堂推向另一高度:
      硝烟早已散去
      但是心中的伤痛永远都无法抚平!
      我们不能遗忘!
      因为遗忘意味着背叛!
      遗忘意味着历史悲剧即将重演!
      我们不能简单的选择仇恨。
      抱怨没有用,咒骂没有用,仇恨也没有用。
      有用的只有一件事情——做好自己的事情!
      自强不息,努力拼搏
      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洗刷民族的耻辱!
      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赢得地位和尊严!
      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
      池老师将自己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通过这首短诗给这节课注入了新的涵义:他让学生站在现实的面前,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现象,理性地、辨证地看待历史发展,看待中日关系,思考爱国问题。整个课堂通过艺术学科生动的视听材料和语文学科丰富的的教学资源的巧妙组合,激活了我们心中最真的情感,激活了整个课堂,甚至激活了每个学生以及听课的老师一生都无法抚平、抹去的爱国情感。
      精彩的教学无不来自于教师的“慧心”,只要教师心里有教育,眼里有资源,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关注他们对于品德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从多种途径开发课程资源。品德教师要做一个“寻蜜者”,去因花寻蜜,尝试采撷有效、有趣、有情的课程资源,使学生人人参与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使我们的品德课堂更加丰富、精彩、有效!
      参考文献
      [1]柳菊兴主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永辉.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种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3]小学德育.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于建华.树立科学的课程观,用好身边“活教材”[J].小学青年教师

    推荐访问:采撷 寻觅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