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申请书 > 正文

    [勤勉耕耘意在山林] 意在山林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5 04:39:53 点击:

      大凡在为政为艺上有所成就者,其成才之路必然是艰辛的。 “勤能补拙”,只有辛勤耕耘,才能有丰硕的收获。为政如此,为艺亦然。任勤林先生就是一位不知疲倦的为政为艺者。为政,他是山东省东营市文联主席,黄河口地区文学艺术界领军人物,地方大员,为艺,他是黄河口地区颇有名声的山水画家,可谓双收兼得,相得益彰。
      其实,在他身上丝毫没有令人生厌的“官气”,倒像一位十足的文人,一位可敬可爱的教书先生。这大概是出身,抑或是职业使然。勤林先生出生于农民世家,祖上三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农民身上那种勤劳朴实,真诚善良的美德同样在勤林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少时他喜欢涂鸦,随便画点什么,都令同学们惊羡叹服。读完中学后,他考取了惠民师范美术专业。1981年毕业后分到东营师范当了一名教书先生。由于他为人实在,工作认真扎实,被提拔为校后勤处主任。1998年东营市技术学院成立,勤林调任副院长。2007年又调任东营市文联主席。尽管工作几经变动,亦官亦民,但他从来没有丢掉手中的画笔,不管多忙,他都能忙里偷闲,躲进书斋读书、写字、画画,寄情于山林野壑之间,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陶冶性情,自得其乐。
      中国山水画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讲究的是一种传统笔墨,离开了传统,就无从谈笔墨,更无意境可言。勤林先生习画首先是从传统开始,他先是对元四家山水画墨迹心追手摹,锲而不舍,锤炼笔墨线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又学黄宾虹近代山水画。黄宾虹先生是一座至今无人逾越的高峰,尤其是他的以书入画,积墨成点,化点为线,可谓出神入化,登峰造极。勤林在临摹宾虹老人的山水画上下过许多功夫,继而又转益多师,兼学李可染大师,且能师古不泥,自出机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必须以生活作为底蕴,勤林先生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去外地采风写生。他先后去过泰山、黄山、太行山,也去过华山、蒙山、青城山。面对大山他有说不出的愉悦和激动,按捺不住拿起手中的画笔,去为大山写真描实。每次他都背一包写生稿满载而归,然后再整理、润色,丰富自己的山水画创作。故而他的山水画既有传统的笔墨,又有生活的灵妙捕捉,可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勤林先生的山水画像他的人一样,没有那种激扬暴烈,大红大绿的渲染,不显山,也不露水,趋于一种萧散、平朴、简远之禅意。品读他的画如品一杯清茗,从淡淡的茶香中品出一种清雅与淡然。他写太行,不是去描绘大山的浑厚苍茫,高大伟岸,而是用细腻的笔触,直取山林幽壑的灵秀与静穆,突现曲径叠泉的清幽与旷达,他画黄山,不是着意那怪石奇松,而是用大块的笔墨去写混沌的云雾,整个画面浑厚中不失灵动,散漫中愈见真情。正是他这种扎实的笔墨功夫和求真务实的严谨治学态度,才成就了他不与人同的独特画风。
      勤林先生既是官员,又是艺术家,他做的这种官是文官,已经远寓了名利场的角逐,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文学艺术界的朋友。正因为他这种心态和定位,文学艺术圈子里的人没有拿他当官员,而是把他作为知心、可心的朋友。作为山水画家,他十分不满意自己取得的成就,而是继续在艺术这条不归路上义无反顾地攀援、奔波。我有理由坚信他在艺术上会层楼更上,风规自远。“赏晴斋主”刘进堂  赵志勇
      刘进堂先生爱吟诗,尤喜挥毫泼墨,这在赵州当地乃至省市文化圈里人尽皆知。尽管先生相继出版了多部诗集,但他的主攻方向却在书法上,依他所言“写字儿才是主业,诗为副业”。如果说书法是他的红颜知己,那么写诗作赋则是他排解、慰藉、言志、抒情的工具。长期的赋诗填词,陶冶了他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情趣。
      进堂先生是共和国同龄人,当过乡镇的党委书记,任过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的主要负责人、县政府副县长。他与我同在赵州古城居住。虽年比我长,位比我高,但看不到官员身上所谓的架子。所以,彼此之间便少有世俗问的距离,共同的爱好使我们成为诗酒唱和、无话不谈的挚友。与先生接触久了,便对他的艺术之路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先生是中医世家,老辈儿在乡间开有“和顺堂”,祖父、父亲均为悬壶济世的乡下郎中。药香和书香伴着他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祖父一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让幼年的他对诗书充满向往,良好的家教,养成他爱读书的好习惯,即便在“文革”时期,也是手不释卷。
      进堂先生习字学书,是靠一盏油灯,几卷祖父留下的王羲之《草诀》、欧阳询《千字文》、米芾《苕溪诗帖》起头的。而后,追秦溯汉,徜徉于历代名碑书札手卷之间,广泛涉猎其他艺术门类提高自身艺术素养。
      谈到习字,先生直言得益于坚韧的毅力,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刚开始练字时,家境并不充裕,为了节省纸张、笔墨,他求人做了一个宽40公分,长80公分的面罗,用毛笔蘸上水,在罗上写。写满了弹去再来。“入帖”“出帖”再“复古重塑”,一切都那么自然。这一段经历令他难忘,为此,他专门填词一首《采桑子・临池》“痴情翰墨学书法,水写罗纱。运腕筹划,竖直横平神韵嘉。抑扬顿挫勾撇捺,文苑奇葩。国粹风华,展卷挥毫笔生花。”
      先生担任赵县韩村乡党委书记后,公务缠身,有一个静心习字的空间,似乎成了奢望。这种情况下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把描红、临摹变成了“脑摩”,认真研读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笔道和韵味,在桌面上、自己的腿上轻轻勾写,深深地记在脑海。为了有效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系统地学习中国书法的内涵和神韵,他拜著名书法家陈云君为师,参加了天津茂林书画院的学习,创作水平日臻完美。1985年,他参加了中国书法大学函授班石家庄分校的学习,负责人是著名书法家张松龄和熊基权,就学期间他总比别人练得多、问得多、跑得多。因是不脱产学习,他只能在赵县和石家庄两地来回跑,辛苦自不待言。这个时期,先生还结交了诸多书界的朋友,包括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
      与欧阳中石先生相识相知的日子里,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那次初访。那是一个初冬的日子,刘进堂和熊基权结伴拜望中石先生,适逢央视专访中石先生,他俩在门口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刺骨的西北风像小刀一样割得脸生疼,两人夹着自己的作品在寒风中不停踱步,大有“程门立雪”之意。当大师问起刘进堂写的是什么体时,他说是欧体和二王的行草。先生又问哪个字是欧体,哪个字是二王体?他回答说都融在其中,中石先生会心地笑了,接着说・书法并非单纯的线条艺术,它具有书家的思想和精神,唯此,才凝聚成永恒的生命。学书者必须学会临古人的筋骨,融自己的神韵。
      常言道:“久伏者,飞必高。”进堂先生在艺术追求上讲究兼收并蓄。融百家之长,埋头苦练,不求闻达,书艺日见精进。他的书法作品气势奔放、法度严谨、沉雄流美、韵味悠长,或敦厚拙朴或飘逸灵动。我曾用心研读过他的许多作品,其工整的楷书一丝不苟,彰显书家的扎实功底,而自如流畅的行草则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美感。特别是那幅6米长卷《岳阳楼记》,将扎实的欧体基础与二王行草结为一体,透着书家的严谨与豪放。
      先生一年中有三分之一时间走出家门,苦行探路,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同时,遍访书友――他的友人遍布大江南北。当然,他也不忘将众多的朋友请进家门,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豁达心态,带他们吃赵州茶,游千年古桥,赏万顷梨花。
      前些日子,进堂先生打算请全国各地书画家根据自己的诗词,创作书画作品,出版诗词、书法作品集《游目骋怀》,信息发出后,各地同行纷纷来稿无偿帮忙。提起这件事进堂先生甚感欣慰:“我原本计划出单本,来稿太多了,只好变成了上下册”。眼下,这部“诗书画”合璧的书,已经公开出版,有行家将此书称作名家名作竞妍交流的书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进堂先生用响当当的实绩,毫无悬念地敲开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的大门。但他从不把自己看成是大家,依然神闲气定地写字练字、办书展、育新人,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他牵头成立并出任主席的赵县书美协会,现已发展会员130多人,成为一支推动当地文化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有人问他,这么辛苦图个啥?他朗朗一笑:“图个乐呵呗!”

    推荐访问:勤勉 意在 耕耘 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