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申请书 > 正文

    山里的孩子|山里孩子的艰苦生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9 04:44:19 点击:

      眼下,城市里的孩子,不只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儿、掌上明珠,还是隔辈儿人的,甚至是更多人的。他们一年四季被浸泡在蜜罐子里,冷不着,热不着,渴不着,饿不着,一切都是那么悠然。
      每当我看到他们上学或是做什么事情,都是由大人们车接车送,他们仰在柔软的皮椅上,抱着他们喜欢喝的各式饮料,夏天享受着空调,冬天有暖风呵护的情景,我就不由得想起小时候我们那个山村的孩子们。那些山里的孩子,就连性格也像大山。朴实、厚重、独立、坚强。他们也很小,也是应该被时时处处呵护的年龄,但他们的父母没拿他们当心肝宝贝儿、掌上明珠,至少形式上没有,而是把他们托付给大山,任凭他们在广阔的原野自由奔跑,让他们与大自然里的小草、野花、树木一起成长!为什么称他们是大山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坚忍的性格来自大山,质朴的真诚来自大山,勇于担当的精神来自大山。
      他们很早就开始做着与他们的年纪不相符的事情,比如那时家家的孩子都要去挑水,女孩子也不例外。他们的个子不够高,就把扁担两头各自的铁钩向相反的方向挽起来,满桶挑不动,就先挑半桶,总之肩上要达到足够的分量,这是他们自己给自己下达的“指标”。由于肩上过于负重,孩子们的脚下变得不稳,常常摔倒在覆盖着几尺厚冰凌的井台上,他们爬起来,看看周围的目光,憨憨地一笑,拍拍屁股,再重来。紧接着,又会见到下一个同样的情景。这些孩子从不闲着,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因为大人们还有更多的事要做,没有时间和精力眷顾他们,孩子们必须分担起一部分家庭生活的重任,他们不管做什么,没有谁接,也没有谁送,更没有谁呵护,即使在寒冬腊月,冰天雪地里,他们做什么都是独自应对。这些他们认为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从他们的脸上,一点也看不出经受风霜雨雪和吃苦受累的不好,当然他们是没有现在这样的条件。
      严冬里,他们去上学,要忍受着极度的严寒,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雪,都要走几里甚至几十里的土路或山路,结伴前行。他们没有皮帽、皮靴、手套、毛袜,更没有羽绒服、防寒服……他们的穿着极简单,通常都是父母为他们做的棉衣,但里边的棉花很少是新的,一般都是反复用了好几年的,每年弹一弹,又接着续进棉衣里,自然保暖性要差些。那时孩子们的棉袄和棉裤里通常不穿内衣,甚至有的孩子连袜子也不穿,也许是习惯了,也许没有多余的布料,全身上下都是“硬山搁檩”,这样或许能给家里省下来一些布票,在大人的眼里,小孩子冻一冻,结实。其实,他们在严冬里一个个都很冷,那样的穿着,不会不冷。于是,他们一天到晚总是靠跑,靠打打闹闹,靠干家务,靠做各种农活儿,抵御寒冷,以保持身体的热量。
      早年的孩子,可能也渴望像今天这样的幸福,吃什么有什么,能顿顿吃饱,不要总被饿折磨着。但他们没赶上,其实,没有的好事,不一定就是坏事,他们得到的也不能说不是另一笔财富。苦,能磨炼意志;累,能磨炼意志;冷,也能磨炼意志。早年大山里的孩子们,就是在“苦、累、冷”甚至还有“饿”的环境里长大的,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也没失去什么,赶上了这些难道就不好吗?他们丝毫没有抱怨,也从来不懂得抱怨,只是从容应对,直面一切,于是,造就了他们那一代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高尚品德。
      记得小时候,我们这帮山里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冷。准确说,是不怕冷。三九严寒,也整天不着家,白天上山下地打柴、割草、搂树叶;晚上出门结帮疯跑、摔跤、捉迷藏,一会儿也离不开脚下的大地,那真是一种他们认为的最大欢乐。再看看他们被冻红、冻肿、冻破的手、脚、脸,有时拿筷子、走路都吃力,洗脸也只能轻轻地拍,看到这些,谁家的父母不是掉着泪地心疼,孩子睡着了,母亲还挂着泪珠久久地端详着他们总也长不胖的遍体鳞伤的身体,抚摸着他们被冻破的手脚。记得小时候,妹妹经常用刺骨的凉水为父母洗衣服,哪舍得烧锅热水洗这洗那,结果手被冻了,肿得像包子一样,流脓滴水,晚上睡觉时常粘在被子上,早晨起来不知道,与被子分开的瞬间一阵钻心的疼,后来冻出了根儿,年年到冬天要受这样的罪,这时母亲比妹妹还疼。还有很多孩子,在干活儿时身体多处被冻伤,可他们,不知是什么驱使着他们,居然以冻破了身体为骄傲,比的就是看谁骨气,不娇气;比的就是看谁坚强,不狗熊。
      回想起那时的冬季,比现在冷得多,也长得多。每年霜降过后,气温骤然下降,随便一个晚上都要到零下20度左右。屋里的玻璃窗、脸盆儿、水缸等凡是有水见雾的地方统统结冰。从山那边吹过来的西北风更是兴奋和猛烈,打着旋儿,不停地呼啸着,用劲横扫空旷的原野。于是,各种树的叶子一两天的工夫就掉得精光,小河、水洼迅速凝固,大地也变成石头般坚硬。
      寒冷,阻止不住孩子们上山打柴、割草的脚步,只要日子还在过着,他们和大人一样一刻也不闲着。他们不等着谁天天在后边催促,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就懂得干活儿意味着本分、厚道,也是一种责任。每天放学后,书包扔在家里,拿起镰刀就往山上跑,为了节省时间,有些孩子索性上学时就随身带着镰刀。割柴、打草的地方,通常离家有几里路甚至更远,每次至少要割两至三捆柴,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这时太阳早已落下,天渐渐黑了下来,气温明显下降。他们背起柴火,必须快步往家赶,因为割柴时被汗水浸湿的棉衣,遇到冷风吹来,会很凉,到家后,赶紧脱下来在灶膛口烘烤,然后再穿上,这样湿了干、干了又湿的棉袄一穿就是一个冬天。
      不知那时山里的孩子怎么那么皮实,耐折腾,苦也不怕,累也不怕,冷也不怕。他们身体里也许有大山的基因,所以什么也不怕,饥饿、寒冷、苦累,都不算什么。那年代日子过得那么紧巴,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却充满一腔火热,他们热爱生活,热爱他们脚下的那片热土,他们对“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句谚语有着很深的理解。
      再苦、再累、再饿、再冷,也没失去小孩子的天性。白天做了很多活儿了,到了晚上,各家的小孩子被孩子头唤出家门,还要去找乐趣。后来我发现,为了克服寒冷,他们玩的项目,非常实际,大体是“一静一动”两类。“一静”就是晚上钻山洞,下白薯井,爬地窖,或是躲在麦秸垛里,这些都是冬暖夏凉的地方,孩子们在里边一待就是个把钟头,听孩子头讲故事,享受着他们认为的美好时光。“一动”就是离开山洞和白薯井,立马推着“铁环儿”沿街奔跑,或是打仗摔跤,只要他们还没有玩够,谁也阻止不住他们,反复地从街的一头跑到另一头。也许他们的好动能抵御寒冷,也许家里的温度没比街上暖和多少,也许他们在一起的快乐忘了严寒,所以他们经常很晚不回家,每天都能听到家长们在街上呼唤他们孩子的乳名:“铁蛋儿、拴柱、英子、二丫……回家了!”回到家,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游戏机,孩子们钻进被窝,习惯地啃着冻柿子,看着坐在炕中间做针线活儿的母亲,渐渐地入睡了。
      如今,那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竟一日一日地想起更多那遥远童年的事情……
      
      选自《阅读》

    推荐访问:山里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