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申请书 > 正文

    生养之恩大于天_天之所生 地之所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6 04:45:56 点击:

      “你说同样一个种子,它在十七度的温度下开出的花是红的,在十九度下花是蓝的,那你就去开吧,关键是种子不能丢。”   在不同时间,都会把不同的民歌调子填上和当时的背景相关的歌词来唱,比如抗战的时候,大跃进的时候。我看到的对此持否定意见的专家比较多。但是我觉得民族危亡的时候拿它来唤起一下民族情绪,那这些作品还是伟大的。就像建国以后出来《梁祝》我觉得非常好啊,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民歌的保护当时不一定有太深的思考,只是提取它而已,觉得它曲调好听,而且比较好传播。
      九十年代中期内地的原创音乐兴起到现在,刮起过“西北风”、“民歌风”,很多歌曲很多流行音乐都号称源自于民歌,像《九月九的酒》、《纤夫的爱》。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因为民歌的传承不变化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发生变异我们还在唱《诗经》那里的歌。但是保护它的内核还是扭曲破坏它,有时候在技术或者业务层面上就薄如一张纸,有时候就是多迈那么一步。现在还是应该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如果保存得很好,就可以更积极一点。因为我现在天天看着它在丢,所以就肯定强调保护在前面。国家也在强调是保护第一,抢救第一。要保护和抢救的是它的种子。你说同样一个种子,它在十七度的温度下开出的花是红的,在十九度下花是蓝的,那你就去开吧,关键是种子不能丢。
      “我们就是想开这么一个头,真正把民间歌手聚到一块儿,真正来唱自然状态下生成的民歌,以前全国范围没有做过这个事儿。”
      我们一搞活动,就有记者说“啊――现在闹原生态民歌,原生态民歌开始受到关注”什么的,我说不是这样的,我们关注这个都关注了20年了。我们两年前,2002年在浙江仙居做的第一届“原生态南北民歌擂台赛”,没什么太多反响。我们就是想开这么一个头,按照这个路子做下来。真正把民间歌手聚到一块儿,真正来唱自然状态下生成的民歌,以前全国范围没有做过这个事儿。我们也是在做这个搜集的基础上,对全国各地的资源有所了解了,才可能有专家队伍、有各地的网络和文化部门支持来做这么一个事儿。我觉得这类事情在社会上引起关注,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在那儿,是人们听惯了听多了大城市的、霓虹灯下的,伴着架子鼓和电子合成器的声音、听多了麦当娜和周杰伦式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的回归,去听听自然的,没有伴奏的,在风中的、生活中的声音。这是现在文化市场和审美取向、消费趋向上的,开始向着自然。这个很正常。我们的目的是还要引起人们的思考,民歌要真正引起重视,需要中国人热爱和重视自己的文化,不要丢了老祖宗留给自己的东西,思考把什么样的文化留给后代。
      商业化运作是一个双刃剑。比方说这个民歌擂台赛一点商业化痕迹也没有,我们就肯定不搞。我们是为了推出来,让这些人展示,给他们更多的空间,这种空间包括在媒体上的,抓了观众的眼球,我们也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们也试图通过展示他们让他们有更好的生存条件,那些歌手我跟他们都很熟,而且我更关注他们比赛以后的状态。
      在朴素的老百姓的心里,要产生一个自豪感和自信心。说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最终要解决的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如果你会唱昆曲会自豪,那我什么都不用跟你宣传了。麻烦的是你觉得我这个民歌很土。那么我们做的就是在影响这个观念――你看羊倌石占明都能当上全国的歌王,都能上电视,那作为你个人“好啊,我也是会唱两首民歌的”,这两首民歌你一辈子都忘不了,自然就会慢慢滋生出传承和保护的土壤。咱们很多民歌王回去以后在当地就受到了很多的重视,有的原来作为民歌手调去歌舞团,在歌舞团都没得节目演了,觉得他唱民歌太土,他自己都很不自信了,觉得一定要学得更时髦,要好好包装一下自己。我们就是要鼓励他们,传承与保护是需要自信的,所有人都要自信。我们要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们的东西非常好,你们极其优秀,你们把这些好东西在肚子放踏实了以后,你们再学更能帮助你们的东西,这样跟把自己的东西扔了是不一样的。像石占明他得了奖,县里就愿意拿钱办第二届。别的地方要退耕还林,不让多放羊,让石占明他多放,因为他给县里争了光。他们县里还搞了个全县的比赛,三千多人报名,现在学校的学生都在学民歌。但也有消极的方面,石占明成了县里的招牌,一来个领导就来来来给唱个歌,但又没正经调进剧团去――我也不认为调进剧团就是他的好归宿,但他应酬着又不好回去放羊,生活反而又没有保障,真够别扭的。他还没走出县城,现在也有人在找他签约。深圳什么歌舞厅也在找他去,他的唱法跟原来也有变化,他现在见到的和听到的不一样了,他知道什么东西能讨好别人。
      [相关链接]如今在左权县,“土得掉渣”的石占明可谓妇孺皆知。尽管他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却已成为素有“中国民歌之乡”之称的左权县的“第一红人”。也是因为他,曾经被认为是“很土”的民歌如今在左权又掀起了一场风暴:仅左权县就有3000多名歌手报名参加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上至70多岁老人、下到八九岁小孩。
      “我放羊的时候有个愿望,就是我的羊从400只增加到600只、再到800只。”这个淳朴的羊倌歌手告诉记者,“现在看来,这个愿望不能实现了。”
      ……2002年中国首届原生态南北民歌擂台赛在浙江仙居举办,想着“俺是来唱歌的而不是来比赛的”石占明就以他独具魅力的歌喉赢得了“十大民歌歌王”的桂冠,载誉还乡。这届(2004年)民歌擂台赛他凭其实力再次获此殊荣。
      接受记者采访时,石占明一直笑着,是那种很淳朴、很纯洁的笑容。
      “得奖后.深圳的一些公司要跟我签合同,做签约歌手,我不做。我不大适应现在的生活,还是原来的生活比较自由,没有麻烦。成名后,感觉生活比较忙乱,没有原来自由。”石占明说,“我还是想做一个自由人,还是回去放羊。”
      ――摘自新华网报道
      “所有那些得奖的歌王。在国外被称作‘天才传承人’的。在韩国都会给他们编号的,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这样连续性的活动我们想把它搞成规模和定式,我们现在是叫“擂台赛”,其实名字叫什么不重要,叫什么都是为了每两年有一次展示民歌的机会。现在已经做了两届了,我们将一直进行下去。每一届之后我们都要总结经验,希望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就此能拉动社会上更多的关注。甚至我们中心也帮企业做一些商业运作,用这样的形式来做进一步的保护。让那些歌手能够增加自信心,能够出一定的名儿,就像那羊倌石占明现在上中央电视台都十几次了。2004年的文化盘点,多少得有原生态民歌的地方。大家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然后大家去争论,媒体去报道。再进一步呢应该落实得更细一点,比如这个唱歌的羊倌到底应该怎么办?怎么设计他在现代社会下作为一枚种子应该发挥的作用,所有那些得奖的歌王,在国外被称作“天才传承人”的,在韩国都会给他们编号的,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在设想,如果能有一个商业的途径,也不是不行,但商业是一个双刃剑,需要很小心,不能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被扭曲和异化。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这些人既有展现的机会,又解决了衣食温饱,同时又没有离开他的土地,没有离开他的文化氛围和空间。这个事情听起来似乎是悖论,能不能找到一点结合点来做?并且做好?
      责任编辑 杨玉梅

    推荐访问:天之 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