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申请书 > 正文

    东西方文化差异【东西方不同的隐私观及折射的文化差异】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8 04:27:42 点击:

      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高度发展使空间距离大大缩短,各种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但与此同时,文化差异滋生出众多的交际失误、矛盾和冲突,反而使人们的心理距离加大。矛盾和冲突的背后,不仅仅是利益或者领土的争夺,也不仅仅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分歧,而更多的是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巨大隔阂一一正是这些隔阂使“地球村”中的人们虽然身在“咫尺”之间,却有如隔天涯之感。进入新世纪, “地球村”每个角落的每个公民都不同程度地被卷入了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缩短文化距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新时代的迫切要求。本文从东西方人们对隐私的不同理解和所折射的文化差异入手,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进行“入乡随俗”的交际,以减少交际失误、矛盾和冲突。从而达到舒畅、愉快的跨文化交际。
      
      二、理论综述
      
      隐私的概念始于西方,用privacy一词表示。西方人特别注重维护自己的privacy,而东方人则更注重维护集体的privacy。顾嘉祖教授认为中文里似乎没有和privacy一词相对应的词,人们通常把他译成“隐私”,但“隐私”一词不能确切地表达privacy在特定的西方文化中的内涵意义。汉语的“隐私”多少带有一点贬义,特指“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之事”。英语中privacy内涵很丰富,据Encyclopedia Britannica Library,Supreme Court Justice Louis Brandeisdescribed privacy in 1 890 as“the right tObe left alone.”(不受打扰)In torts law,privacy is a right not tO be disturbedemotionally bv conduct designed to subjectthe victim to great tensions bv baring hisintimate life and affairs to public view Or bvhumiliating and annoying invasions of his solitude.(情感上不受侵扰,不通过羞辱或窥探私人生活或事件公布于众,不限制其正常社交)。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s。honor,reputation.(保护个人荣誉和名声) (EncyclopedlaBritannica,2006)。Altman把隐私界定为自我或群体对旁人的接触所作的选择性的控制机制(a selective cont~l of accessto self to one’s group)。这样,隐私就成了一种个体或群体防范外来接触和干扰的保护概念和控制与他人交往的调节机制(何道宽,1996)。Altman明确把隐私分为个体隐私和群体隐私两种类型。学者邓炎昌、刘润清认为“privacy”这个词有“秘密”、“隐私”、“私下”、“隐退”、“独处”、“不愿别人干”等意义。韦斯丁提出四种类型的隐私:独处隐私(solitude)、隐名隐私(anonymly)、心理超脱隐私(reserve)和群体亲密隐私(intimacy)。
      
      三、东方人的隐私观
      
      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利益的中国人的群体隐私观,集中体现在用围墙来保护家庭或群体的领域,从而来维护群体的隐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稳定和隐私得到了维护,自然群体的利益和隐私也得到了维护。传统而理想的中国家庭,便是老舍笔下的四世同堂的模式,上有白发苍苍的祖父母,下有满堂嬉戏玩耍的重孙,上下几代人同住在一所大宅院里。这样一所典型的中国式宅院必定包括房屋、庭院、围墙和关闭的大门。围墙内,一大家人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围墙作为物质屏障,自然也就把家宅和外界隔离开来,墙内之事不可外扬。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围墙之外还有一堵照壁,即使宅门打开,外人也无法窥探宅内的秘密,以确保“家丑不可外扬”。中国的宅院对外是高度封闭的,而内部却是开放的。家庭成员个人隐私意识非常淡薄,保护个人隐私的要求也不强烈。孩子与父母同一卧室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家庭成员有各自独立的房间,而房门通常却都敞开着,家庭成员之间可以随意进入任一房间而无需征得房间主人的同意。房间里的物品基本不分你我,人人都可使用,具有高度的公共性。群体文化意识较强的中国人对家庭有很强的依附性,特别注重家庭整体性的概念,强调相互照应、关心、爱护、支持。父母对孩子几乎事必亲躬,孩子对父母也几乎惟命是从,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孩子也乐意对父母敞开心扉,并与其分享个人信息,包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交友.甚至个人情感等,父母和子女之间信息的渗透性很高。对中国人来说,感情和态度是属于个人的东西,是一种隐私,公开化会破坏环境的和谐,会“丢脸”,“失面子“,严重者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因此,个人情感和态度经常受到自我控制,不是像美国人那样洒脱地发泄出来。例如,中国女子笑的时候也会把手捂在嘴上,或转过脸去,这是个人感情失去节制的补救方法。尤其是在公众场合,中国人会以保持沉默或其他形式来控制自己的感情。在人存在社会中,当然有社会的一面,也有个人的一面。中国文化强调其社会的一面超过个人的一面,因为它是群体主义取向。阿拉伯人家庭中的各个房门也都是敞开着的,他们需要更多的目光照看对方和相互拥抱,以确保更多的亲情交流。爪哇人家庭内部也这样,他们不会在父母子女之间竖起物质的障壁。由于住宅里没有用墙壁和房门分割的空间,所以希望静居独处的时候便用沉默的方式来表示希望宁静一沉默足已,门或墙则大可不必,与外人打交道也是这样。它可以用沉默来竖起一道心理屏障,这道无形的沉默和礼貌之墙,足以保证个人的隐私。日本人的家庭成员之间虽有物质分隔的空间,但是滑门一拉就开,纸墙一捅就穿,既不能隔断视线,也不隔音,个人的隐私主要靠沉默和理解来确保。
      
      四、西方人的隐私观
      
      西方国家一般认为,隐私对于个人有如下四方面的功能 (I)个人自主,个人免受他人的控制与支配。(2)情感放松,个人有机会调节自我情感结构,能有选择地表达内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约束。(3)自我评估,个人有机会对自我行为和经验作充分评估与认识,从而对新的行为做出选择。(4)有限保护交际,个人有机会在亲情团体与正式场合之间进行思维界定,从而在不同场合作不同的交际选择,维护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平衡。以目前西欧、美国的社会来看,虽然文化的、意识形态的,以及生活习俗的差异随处可见,但对待个人隐私权,都有一个界限不甚模糊的最小范围。这个范围若被侵犯逾越,个人便会抗争, 法律也可能会进行仲裁干预。美国学者萨姆瓦认为,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层面。美国个人主义在价值观上的主要表现有个人隐私、个人自立、个人表现、个人自由等。爱得华・霍尔把世界各地使用时间的习惯概括为单向时间习惯和多向时间习惯。单向时间习惯是一种强调日程和准时性的时间观念。西方人采用单向时间习惯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制定时间表、精心安排工作日程。邀请别人吃饭或参加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事先通知,给与他人足够的时间安排。
      这样做是对他人私人时间的尊重,也是尊重他人的隐私。反过来到朋友或亲属家去也要事先打招呼。那种“不速之客”的到来在西方被当作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美国人使用大小不等的空间来维护群体、家宅或某一单位的隐私。在维护家宅隐私的同时,西方人保护个人隐私的愿望更加强烈。A man‘s home lshis castle(家就是城堡)是西方人的又一个重要信条,表达了西方的个体隐私观。
      
      五、折射的文化差异
      
      东西方对隐私的不同理解反映出西方人注重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对个人隐私极端的崇尚和高度的敏感,注重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这与西方社会的流动性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西方人从小接受“变化就是进步”的教育思想,这使得他们很少固守某种生活、职业、社交方式和社会活动等。强烈的自我意识让西方人极度推崇自立、自强和自由。早期的西方人与自然抗争的精神让他们深切地感悟到:生存的权力在自己手中。东方人对隐私的理解反映了他们的集体主义倾向,尤其是中国人,这也是根植于中华大地很深的儒家和道家“人人和睦”、“天人合一”思想被继承和发扬的见证。王宗炎解释道: “几千年来,中国人绝大部分都住在乡村,少数住在小城市。他们聚族而居,经常见面,彼此互相关心,几乎无话不谈。在西方工业国家,这样做可不行了。人们大部分住在城市里,彼此不相识,也不相闻问,甚至在乡村,邻居之间也隔膜得很。中国人注重集体和谐,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机会多,就会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个人的事也就是集体的事。”布罗斯纳安通过对中英非语言交际的对比调查,认为两种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本质差别是中国文化的聚拢性(togetherness)与英语国家文化的离散性(apaRness)。东方文化的聚拢性和西方文化的离散形,使得东西方在隐私观和空间理念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六、结语
      
      不同的国家、地区的不同民族对隐私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根植于不同文化现象的历史社会因素所决定的。对隐私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东西方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会表现出不同的交际方式和各自所遵守的不同交际规则。世界的多维性和一体化要求我们更多地去了解纷繁复杂的文化差异。因此, “地球村”里的人们在进行不可避免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深入地了解交际对方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尽量减少或避免文化冲突,让跨文化交际变得轻松、愉快、舒畅、和谐。

    推荐访问:文化差异 东西方 折射 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