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申请书 > 正文

    新一轮扶贫开发中铜仁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践探索|什么是产业结构调整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21 04:51:20 点击:

      [摘 要]铜仁是贵州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也是贵州省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低,是铜仁贫困的主要原因,也是铜仁在扶贫开发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铜仁应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扶贫开发的步伐。
      [关键词]扶贫开发 铜仁 产业结构优化
      目前铜仁仍属于贵州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是贵州省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全市共有70.11万贫困人口,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5个重点贫困乡镇,1781个重点贫困村,分别占县、乡、村总数的70%、74%和60.5%,贫困发生率为21.9%,比全国高出18.3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铜仁仍然面临着艰巨的扶贫开发任务。
      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低,是铜仁与贵州省其他地区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的原因,也是铜仁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铜仁产业结构表现为“农业独大、工业断腿、三产滞后”的发展特点,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93:27.93:43.14,与贵州省12.74:40.93:46.33的比例相比,一产比重高于全省16.19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低13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低3.19个百分点。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铜仁确立了“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并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扶贫的重点是抓产业工程,实施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业产业化扶贫、旅游产业化扶贫。因此,新一轮扶贫开发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是铜仁实现扶贫开发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铜仁是一个农业大区,地处乌江下游,地形较平坦,土层较厚,地下水埋藏浅,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89%,但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农村居民有近30万人。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铜仁应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0%以上的目标。
      1. 注重科学规划特色农业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重点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色优势产品并形成一定规模。根据铜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和区域布局,应重点对中药材、野猪养殖、花生种植、果蔬生产、冷水鱼养殖等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通过整合涉农部门资源,在基础设施和项目投资上向这些产业倾斜,推动当地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按照具体规划,铜仁要在特色优势种植业上,大力发展100万亩茶、100万亩竹、100万亩油茶、100万担烤烟、100万亩生态商品蔬菜、50万亩木本中药材、30万亩花生产业。在特色优势养殖业上,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强野猪、大鲵、山鸡、竹鼠等特种养殖业基地建设。
      2.重视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近年来,铜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2011年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70家,达到农产品加工企业218个,建成德江亿源、印江鑫源两个年产值1亿元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当前铜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的重点是加快对茶叶加工企业的引入。印江、石阡、松桃、沿河、德江、思南、江口等县紧紧抓住该区茶叶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1年,印江在全县13个乡镇新建了无性系茶园5万多亩,并通过政府扶持、吸纳民间资本、招商引资等方式组建了印江净团、银辉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30多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逐步向“公司+基地+农户”现代产业化的联结方式转变。松桃的正大乡引进6家茶叶加工企业,茶叶总产值达1769万元,农民人均增收800多元。
      3. 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服务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铜仁目前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协会等。到2011年末,铜仁共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199个,比上年增加292个;专业合作社达到498家,新增197家;入社农户3.7万户,比上年增长144%,带动农户数18.9万户,比上年增长49%。其中,思南县的440户农民自发组成华丰果蔬专业合作社,2010年实现利润16.3万元,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全国示范专业合作社。坚持农民自愿原则,铜仁应重点加强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地建设、市场营销、与农户的联结机制建设,使当地农户与龙头企业或中介经济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部分的30%左右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铜仁与贵州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在工业。2010年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来,铜仁加快了新型工业的发展,既注重传统工业的改造和提升,又积极引进新型工业项目扩大工业总量。2020年铜仁要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需要继续加快新型工业的发展。
      1. 加快发展能源工业,推动原材料工业转型
      铜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不同程度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9种,储量较大的有汞矿、锰矿、钒矿、铝矿、煤矿、铁矿、磷矿等。境内水力资源丰富,加上乌江干流梯级水力资源,理论水能储量达203.74万千瓦,可开发量达584.3千瓦,人均可开发值达430瓦,均超过全国和全省人均水平。因此,围绕建成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能源基地的目标,在加快乌江思林、沙陀水电站建设的同时,争取大龙火电厂二期工程和核电项目的立项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全区发电总装机达到450万千瓦时,煤炭产能突破200万吨,实现能源产业产值100亿元。另一方面,铜仁的锰、钒、铝等原材料加工业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是长期支撑当地工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在加快这些传统优势原材料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重组的同时,大力发展锰锂动力电池、锰铝合金等新能源、新材料和低汞触媒、钒触媒等精细化工产业,改变其工业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状况。
      2.发展以农产品为重点的特色加工业
      铜仁土地广阔而富饶,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宜于种养业的发展,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基础,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格局。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条件,被国家发改委营养健康产业发展中心确定为国家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01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39.4%,比上年提升5.4个百分点。铜仁特色农产品有生态茶、竹、油茶、烤烟、中药材等。根据全市的特色农业规划,重点加快特色食品加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茶叶和中药材精深加工等产业,力争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5%以上。   3. 加快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产业
      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条件,铜仁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互动合作。优先在玉铜松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带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合理选择产业承接方向,重点承接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把铜仁建成贵州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接配套区,推动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纺织轻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力争到2015年使新型优势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2011年铜仁坚持“建园区、引项目、抓调度”三措并举,引进落地产业项目172个,完成投资66.3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5亿元。
      三、积极融入“大武陵文化旅游圈”,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铜仁位于黔东北武陵山区,是武陵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优质、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概括浓缩为“一山(梵净山)两江(乌江、锦江)四文化(佛教、生态、民族民间和红色文化)”。将铜仁文化旅游纳入“大武陵”文化旅游圈范畴进行科学统筹,可以发挥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的后发优势,促进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1. 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
      面对构建国家战略层面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机遇,铜仁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应加强与“大武陵”其他地区的交流协作,积极把区内文化旅游与“大武陵”其他地区一同宣传推介,实现旅游资源、信息和市场的共享,实现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互补,使本土旅游真正融入“大武陵”文化旅游圈。松桃和沿河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松桃地处湘、渝、黔三省交界,该县积极借助凤凰古城、张家界风景名胜区、重庆大都市、三峡旅游区等边界景区的旅游辐射,成为了张家界、凤凰古城至梵净山至三峡风景区的黄金旅游开发区及黔东旅游重点开发的民族风情旅游区。沿河积极对接重庆,构建“大武陵山”旅游格局,以重庆交旅集团游轮公司游轮航线进入乌江山峡景区为突破口,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通了沿河一龚滩一彭水游船线路。
      2. 构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发展旅游产品加工业
      为推动该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铜仁提出“积极构建铜仁市文化产业中心,打造梵净山和乌江两个产业园区,依托铜仁龙舟基地、玉屏箫笛基地、松桃绝技绝活基地、思南花灯基地和德江傩戏基地五个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重点发展100个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思路。为此,铜仁首先应扎实推进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梵净山、石阡温泉、思南石林、乌江山峡等景区开发与建设,扎实推进5A级景区、4A级景区、3A级景区及一般性特色景区景点创建工作,构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另一方面,注重用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加快旅游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根据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融入当地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研发生产一系列蕴涵地方文化的旅游产品,重点开发梵净山紫袍玉带石工艺品,玉屏箫笛,松桃苗族银饰和服饰、思南斗笠、竹器、藤器编制品和红军用物仿制品等。
      3. 充分做好节会活动工作,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
      近年来,随着中国龙舟大赛、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第九届梵净山文化旅游节以及“欢乐中国行·魅力梵净山”等节会活动的成功举办,“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区共接待旅游人数1503.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2.73亿元。今后,该区应继续运用“高端展示、受众在外”的营销理念,借助节会活动等旅游产品宣传平台,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加强对旅游产品的推介力度。2012年铜仁应积极办好铜仁市第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2年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2012年中国梵净山“环梵”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龙舟公开赛(铜仁站)等重大节庆、文体活动和赛事。以此为契机,铜仁应加快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旅游配套服务水平,加大“桃源铜仁·梦幻锦江”旅游形象品牌和龙舟文化品牌宣传,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胜敖,龙文虎,杨政水等.铜仁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2(5).
      [2]刘慧.关于铜仁地区区域化农业产业化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8).
      [3]顾明杰,杨秀爱.加快构建铜仁文化旅游与“大武陵”整体联动合作的思考[J].当代贵州,2010(17).
      [4]《加强区域协作 推动跨越发展》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11—04—15
      [5]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www.trdpc.gov.cn/
      作者简介:郭芹(1988—),女,江西吉安人,贵州师范大学经管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推荐访问:铜仁 新一轮 扶贫开发 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