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申请书 > 正文

    多元文化碰撞中的价值抉择与德育实践: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8 04:41:54 点击:

      摘 要 面对多元文化碰撞的文化事实,在厘清价值自觉、文化自觉与德育实践的内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德育实践的自主而应然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多元文化碰撞中的核心价值的抉择与构建,弘扬民族主导文化,建构主流核心文化。其实践任务是,营造文化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生态系统,构建全息式的道德教育实践体系,培养个体独立自觉的价值抉择、道德判断与实践的能力,使其学会多元价值与文化比较以及主导价值的自我构建,形成核心价值观。
      关 键 词 多元文化碰撞;核心价值观;德育实践
      作者简介 陈新叶,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教授;赵雪,山东女子学院讲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1]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已成为当今和未来我国道德教育所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为德育的根本功能在于实现个体乃至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与塑造,构建民族文化品格与民族精神信仰,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当前,面对多元文化碰撞、多元价值抉择的境遇,我们如何实现在多元文化碰撞中的价值抉择和德育自觉呢?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重大课题。
      一、文化自觉、价值自觉与
      德育实践的理性逻辑
      文化的核心功能在于通过对个体的观念与行为的价值规范与引领以塑造其文化品格,文化自觉归根于价值自觉。德育的功能在于使教育对象在多元文化碰撞中学会正确处理多元文化生态中的各种文化关系,自觉自律地进行价值抉择,从而概括化为德性,具体化为德行。德育的本质在于实现文化的教化意义。在当下的多元文化生态中,自觉的德育实践之过程,就是与时俱进地将文化建设的主要结果自觉主动地向受教育者进行全员、全程、全景、全息式的传播,使其得到充分沐浴、熏染,并能自觉地选择主流本质文化范式,同时自觉地认知、内化主流本质文化所承载着的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文化自觉、价值自觉。
      德育是第一性、统帅性的教育,是诸多具象教育上的一般教育。德育实践的本质在于使个体就核心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与理想进行内化积淀而文化化、信念化、情结化、普遍化、品格化;德育之归宿在于民族与个人的文化养成、品格形成。对于个体而言,德育过程是形成个人价值、为人成人的过程,最终是内化为那些有利于维护人们共生共荣的社会秩序的核心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与理想,并自觉成长为精神、品格的过程。体现社会关系、承载价值观念的文化具有传承性、自新性、境域性,决定了道德教育的革新实质上是文化传统的自我更新,使自我的文化生命在合理的、必然的境域选择下,在自我自觉选择的时空绵延体上,完成基于自我发展的张力使然的自然的、生态的、新生性的蜕变。显然,文化自觉、价值自觉与自觉的德育实践是有机统一、辩证统一的内部应然关系。
      二、价值抉择与德育实践
      必然应对的文化生态
      文化是品格塑造的土壤、空气、水,是品格生成的生态的、自然的境域。文化的多元化与碰撞是必然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只能在多元文化的交互、冲突、碰撞中,汇聚养分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从根本上讲是价值取向的多元,必然导致人们价值观念与体系、态度与行为方式的多元化。因此,多元文化的碰撞是价值抉择与德育实践必然应对的文化生态。面对多元文化碰撞的现实,我们对于事物的价值不可以就表面而情绪性地、机械地、二元论式地进行判断和抉择,主观盲目的拿来主义和否定主义都是错误的。
      在多元文化境遇中,当下主导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机理在于,在合理的碰撞、冲突中自觉自信地去整合包容,以形成新的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规范,从而引领人们自觉地进行态度与行为方式的自主调整。当然这些调整必须是推动社会向着发展方向递进、演进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的碰撞与冲突、整合与包容也是硬道理。因此,如何在碰撞与冲突中使当下的本根文化韬光养晦,使核心价值观新陈代谢,是为要务。这需要价值澄清、文化新生的伟大的创建实践,需要民族的自觉、自省、自信的文化大建设与主导文化的重构,需要通过道德教育使个体在这一不断发展着的文化的滋养中自觉完成核心价值取向的选择与内化,从而使道德教育完美地实践“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道。通过道德教育实现文化选择、价值构建、品格塑造,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自由、民主、自律的新民。所以,承载民族文化自省与重建这一重大时代责任的道德教育,要直面多元化的社会事实及其价值影响,自觉而理性地迎接多元文化生态的挑战,切实肩负起促进新时代的民族及个体的价值观与品格的健康发展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供精神支持的历史重任。
      三、多元文化关系中核心价值的
      抉择与构建
      面对文化多元化的生态事实,梳理与辨明多元文化间的内在关系,以兼容并包的态度融合多元文化的同一性、差异性、多样性特征,最终实现核心价值的抉择与构建,是完成道德教育承载的实现文化自觉、价值自觉之重任的应然路径,亦为德育实践的始点与归宿。任何民族的文化个性都是在长期的历史文化内化中而形成的,其文化本根性与核心价值观赖以持续发展的纵向和横向的繁荣大道,需要在多元文化生态中通过动态的、循环交互式的碰撞与整合而铺就,从而实现其出淤泥而不染,经砥砺而成为美玉,自然、自觉、自信、自扬,最终自秀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弘扬民族主导文化,兼容外来文化
      道德教育的根本功能和价值取向在于根基于既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自觉创造出新的民族文化价值,实现文化承续与文化创新,规训民族与个人完成文化与价值的内化而自觉化,亦为德性自觉。在多元文化碰撞的生态境域中,道德教育应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理性地应对多元文化的碰撞、冲突,合理吸收、弃旧纳新、共生融通、壮我本体;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以外来文化为参照和给养物,实现多元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共生,实现核心价值的抉择与构建。   作为民族精神内核的民族主导文化是实现民族文化精神延续与拓展的基石、脊柱、脊梁。在认知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要确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在当下时代和未来的多元化的碰撞与整合中,正沿其精髓实现自觉自主的、螺旋演进的提升与发展。当下中国特色德育的重要使命是要立足于民族文化基础,自觉地在多元文化、多元价值之间的碰撞、融合中求同存异,保持坚持民族文化的精华和勇于否定自身糟粕的自觉性,合理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发展着的民族文化内秀于本民族又可推己于全人类。历史事实和现实足以证明,多元文化的冲突与整合是伟大的文化和伟大的社会实践的活力源、动力机。民族主导文化要主动地吸纳外来文化的时代精神与积极要素,就像星云、恒星的形成一样在吸纳中凝聚、在碰撞中纳新,实现聚能而自强。百家争鸣后的秦汉王朝,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后的大唐盛世,汉儒文化与多民族多元文化汇通后的康乾帝国,无一不是弘扬民族主导文化与兼容外来文化再整合创新后屡结硕果的不争之证。没有多元文化的碰撞,就不会有新精神、新品格孕育诞生的内外环境、内生力源和外动力源。
      (二)内化传统本根文化,构建核心价值观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文化本根性,它是民族文化继往开来、代际传承的文化基因,是当下文化新生的起点,也是民族文化创生、创造、创新的自然前提。任何一个民族从本质上是保持其本根文化的独立性并在多样性文化境域中适者生存着的。经过一代一代人的文化选择、融合、凝聚、积淀而生成的主导文化图式和核心价值观,历经大浪淘沙、洪流砥砺、熔融锻造、藏古纳新,有机有效地进行着对历史传统与当下文化的同化与顺应。在此意义上,文化的本根性及其赖以存续的核心价值构成,作为内聚的共性意识,会在时代的洪流冲击中内化为民族与个体的心理的暗能量,自觉地选择并核聚式吸纳本根文化外的文化资源,吸其精华,养我本体。
      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是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民族灵魂与民族品格,其关键是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民族德育的任务在于培养自觉价值选择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实现民族自我与个体自我的文化生命的存续。因此,凸显民族文化与基本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是本民族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汇,自觉地建构和内化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风骨与气质,是当下品格教育的伟大任务。
      (三)建构主流核心文化,养成文化自觉与价值自觉
      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交流,会对彼此的发展带来生命活力或助推力,自然也会产生新的价值取向、文化品质。以梳理、传承文化精神与资源为根本内容和任务的道德教育,应立足于多元文化的生态事实,遵循和而不同、包容共荣的原则,建构主流核心文化,倡导核心价值观,尊重文化与价值多元性,培养文化自觉与价值自觉;弘扬传统的发展着的民族的主流文化、包容外来的现代的以及亚文化的发展;承担起树立民族本根文化、主导文化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要担负起营建保持文化多样性、生态性发展态势的重大责任。
      在营建多元文化生态关系的实践中,首先要确立主导性的、先进性的、公理性的文化,而后在遵循和而不同、包容共生、坚持多样性与差异性统一的原则下,实践文化自觉与价值自觉的多元生态统一。在德育实践中,应树立和而不同、扬长取长的自觉意识,建构一种基于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共生并存,本根主导性、主体多样性与价值多元性和谐相处的目标体系与实践体系。换言之,应确立既尊重差异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又坚持认同追求文化的统一性的原则,[2]着力于建构主流核心文化,实现培养民族与个体的文化自觉与价值自觉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四、营建文化建设与
      道德建设的生态系统
      (一)建设塑造德性的文化生态情境
      在全球化、多元性发展的今天,现代文化愈来愈具有共享性品质。[3]这里需要特别指明的是,由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主导价值与核心价值取向构成的民族传统主流文化,是价值与文化多样性、差异性、有序性统一的基础,是推动民族创造性、创新性发展进步的核能,是创设统一文化建设、价值建设、道德建设为一体的德性发展情境的根本指针。
      在文化主体与文化类型多元化的时代,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在于发展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其学会在多元文化中进行自主价值选择。[4]在德育实践中,应以道德素养、价值意识的元认知能力培养为基础,培养个体自觉地进行价值判断、澄清与选择,学会多元价值与文化比较,完成主导价值的自我构建,确认自己的文化归属,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广泛推动社会发展作用的核心价值观,塑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良好的文化个性和民族品格。
      文化建设、价值建设、道德建设浑然一体,价值建设是本根,文化建设是灵魂,道德建设是本体主干。目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应引导社会及个体在汲取传统文化精要、民族精神精华的基础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导航,引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习得、内化一些普遍的核心价值,如诚信、自尊、自立、勤奋、自强、责任、正义、合作等,形成自觉建构主导文化品格的意识与观念,养成自觉独立的价值抉择、道德判断与践行的能力。
      民族的道德教育应坚持内敛于传统、创新于当下、创生于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始于人之初、起于家庭与重构于社会文化大熔炉相结合的实践原则,实现家庭文化、学校文化、社会文化的自然的生态的统一,积极营建主导文化彰显、多元文化鲜活繁荣的文化生态环境。由此,基于个体德育发展历程而言,在生命早期的道德教育中,应立足其生活实践与文化生态事实,通过“遇物而教”让其自然体会,逐步培养其对多元文化与价值的分析、比较、鉴别、同化的实践能力,使其自主建构明确而坚定的价值体系,最终养成德性而实现德行自觉。
      (二)构建全息式的道德教育实践体系
      面对多元价值、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道德教育实践中需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全息式地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知性、道德情感性、道德意志品质和道德行为素养,塑造受教育者与时俱进的价值自觉、文化自觉、道德自觉。
      全息式地培养个体的德性及其价值自觉、文化自觉的一体性,需要构建全息式的道德教育实践体系。一是明确价值抉择、文化与德性自觉的核心时期为青春期至青年初期,德育实践一定要抓住这一发展的关键期,走在发展的前面。二是围绕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态度与行为方式等核心范畴,重构民族品格特质的塑造系统,培养个体学会在价值与文化多元时代实现文化认同与价值自觉。三是立足于个体成长的家庭、幼儿园、学校及社会这一自然环境,立足于婴幼儿、小学、中学、大学到进入社会这一自然成长与生存的生命全过程,实现发展环境与成熟阶段的横纵交互、生态交互、循环交互的发展统一,建构民族的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使其彰显于社会生活的宏观与微观的鲜活的核心环境之中,让文化价值的空气和着道德自觉的自然之风,随时随地沁人心脾。四是评价德育成败的核心标准在于,个体是否自觉地以普遍的良心和道德原则的热血铸就了自己的主体性道德人格。五是进行教育规训的核心机制是,形成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一体化的良好的自主自动的心理联系与意识流,形成自觉自由的价值选择与道德作为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19.
      [2]于海.价值观的多元化与道德教育的多层次[J].复旦教育论坛,2005(3).
      [3]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429.
      [4]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5.
      责任编辑/齐 欣

    推荐访问:德育 抉择 碰撞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