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申请书 > 正文

    再制造发展正当其时|广西再制造的现状及发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3 04:54:45 点击:

      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机电产品运用高科技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恢复至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批量化制造过程。它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面,且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很多国家将再制造产业视为增强其制造业务竞争能力的关键和潜在的主要利润增长点之一,中国也将再制造产业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再制造产业潜力巨大,预计到2015年,总产值有望达到1500亿元。当前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竞争力较弱,缺少知名品牌。
      总体来看,中国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策略为再制造产品认定、再制造产业标准体系和再制造技术。
      在再制造产品认定方面,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初步确定了再制造产品认定制度,目前已经完成了两批再制造产品认定。第一批包括8家企业,6大类、935个型号产品的认定评审,发布了第一批《再制造产品目录》。第二批完成了6家企业,4大类、4332个型号产品的认定评审,并发布了第二批《再制造产品目录》。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截至2012年10月15日,我国已发布14项再制造国家标准,涉及机械、机床、汽车等领域。加上正在制定的14项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7项拟立项国家标准,总计43项。
      在技术方面,当前我国再制造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试点工作也已开展。
      近五年内,再制造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前我国再制造业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消费者认知不足,这导致我国再制造产业市场成熟度不高;二是旧件的回收体系存在障碍,渠道不完善,缺乏规范,这导致我国再制造产业缺乏原料。要实现再制造业较好的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推进再制造产业的着力点有以下几个:
      一是进一步推进再制造产品认定工作,明确再制造产品标准。更加严格地区分翻新、维修件,确保再制造产品品质质量。再制造产品在中国的社会认同度较低,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将再制造产品与翻新产品或者二手货相混淆。事实上,再制造产品与翻新产品、二手货具有本质的区别,突出表现在再制造产品质量和性能必须达到甚至超过新品,区分清楚这些差别,公众才能更好地接受再制造产品。
      二是严格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尽快提高再制造产品、再制造生产过程的甄别和检验检测能力,提高再制造产业的生产标准,确保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三是推进再制造知识产权课题研究。再制造产业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甚至高于制造新品的技术。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知识产权问题和障碍,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再制造产业知识产权应对策略的研究。
      四是深化再制造试点工作。继续开展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产品的再制造,同时扩大试点的规模和范围。在全国选择部分有代表性、具备再制造基础的企业,继续探索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为建立再制造相关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条件、流通监管体系等提供经验。
      五是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几年,我国与美国、欧盟等国家展开了再制造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再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发展再制造的历史较长,经验较多,今后还需要在再制造企业的生产制造技术、物流体系建设和运营方式,再制造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等方面加强与这些国家的交流合作。
      (作者为赛迪智库工业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所长)

    推荐访问:其时 正当 制造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