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申请书 > 正文

    教师面试你最喜欢的教育家 从教师到教育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8 04:50:28 点击:

      第五章 筑巴比伦塔  22. 特大交响乐团 (上)  [开篇寄语]:  组合思维,集体智慧,统一指挥,兵团作战,是当今运作超大型工程并确保成功的黄金之路。
      这里,兵团的同步协力,源于战令畅达和指挥无误; 战令畅达和指挥无误,源于精到运筹和超一流组合;精到运筹和超一流组合,源于帅者的智慧、才干、魂魄、人格等“集成块”的综合效应。
      这,极像指挥大师指挥交响乐团的演奏呢!
      一
      洪宗礼就是这样一位超级指挥。
      1997年开题的“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在整整三载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由于洪宗礼的出色指挥,六十多位教授、专家﹙有三位外国专家﹚全神贯注地演奏出和谐的第一乐章,到2000年9月,一套五部208万字的《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问世了。
      乘势而上,乐队又扩大“战果”,推出新曲,一部58万多字的《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随后诞生。
      进入新世纪之后,这支乐队一步步地演化成跨国界、跨州界特大型的交响乐团。上一节,笔者猎取了国外那条线上一些学者、大家的几个镜头。这一节,我们把摄像机的镜头摇向国内,对准把目光凝视中国百年母语的专家们。
      2003年底。北京图书馆阅览大厅。一位发鬓花白的女学者正端坐窗下的桌前,仔仔细细地摘抄着1902年清政府制定的第一部统一的学校课程文件《钦定学堂章程》。她时而在大笔记上抄写,时而对着古书沉思,时而又简评几行,任思维在大脑里驰骋。
      女学者叫江明,中央教科所理论室主任、研究员。因对洪宗礼为人的敬重,对他坚守的事业的向往,她早就关注起他的人生之旅。自从进入洪宗礼主持的课题组,领回了繁重任务的她,突然昂奋得像个年轻人,开始对百年中国教材的寻根溯源。一年间,她不分寒暑,不论节假日,起早贪黑,奔到京城一个个大图书馆——人教社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查阅、查阅、查阅,记录厚厚几大本上百万字的原始资料,对百年学校教育、教材编制的轨迹尽可能进行了深层次的考证,又用了一年多的时光写下了50多万言的百年教材研究文字,成为课题组演奏中国百年语文之歌的首席小提琴手。
      南京。深夜。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室里灯光通明。连续15届担任中国高考语文命题组组长、著名汉学家、国内绝对一流文字高手柳士镇,正在电脑前审改母语教材研究的部分书稿。这时候,洪宗礼的电话打了进来,问他对早上发来那篇书稿的意见,好急好快呀!于是,在静悄悄的深夜,在南京与泰州之间,一条电波相牵,两颗心儿激跳。通话成了对母语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他们思维碰撞,意见争辩,见解交流,主张相融,最终一致了。
      上海,金沙江路与大渡河路交汇处,华东师范大学三村一幢教工楼12层的一个单元。电脑屏幕上正打出《艰难的文化选择——读中国百年语文教材编制思想评析》这样一篇颇具分量且有品位的论著。
      身为华东师大教授、博导、中国高校教法研究会副会长的倪文锦,按照与洪宗礼共同计议好的思路,正飞快地敲击键盘,全神贯注地驰骋在科研创造里。他,1991年主编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研究著作——《先进教育思想 高超教育艺术》,收录了洪宗礼的真经,两人算是第一次神交;而他以后富于开拓性的研究,又与洪宗礼对母语的前沿研究紧密接壤,常常契合一起,引得洪宗礼早早地向他伸过手来。他也以超凡的才气、绝佳的人气和不俗的灵气,成了带动洪氏课题组飞速转动的轴承……
      为开掘我国语文教科书的百年文化积淀,洪宗礼从不同历史时期几百套语文课本的近万篇课文中遴选了164篇代表性范文。在洪宗礼的安排下,24位教授、专家、名师,投身于展示瑰丽多采的中华文化长廊——一部微型百科全书的介评之中。须知,此种课文选评,绝非一般意义上对优秀文章的评注,而是对中国百年语文教科书上经典选文的研究史著。
      苏州。江南语坛的奇才英俊黄厚江在构思课题一篇论文的同时,又激昂而冷静地评介起《法国马赛革命歌》和中国的《黄河颂》。他视前一章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引领人们欣赏其无比昂扬的战斗精神;而对后一章,他则让人们从中华母亲河的伟大形象里,体味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一往无前的气概。对《有的人》《雷雨》《大堰河——我的保姆》等篇章,他也慧眼独具,均有精到不俗的评述。
      常熟中学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长期为人教社编写语文教材的朱泳燚,亲自介评出于自己笔下文艺性很强的经典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知子莫如父,知己莫如自。这篇经他一次次修改的绮丽、轻盈、灵动的科学说明文,无处不飞展着诗的经纬画的神韵。朱泳燚从写作注意了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教可读性的出发点上,别具一格地透视出作者与时俱进、和师生同心的写作追求。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极擅长名著解读的语文大家孙绍振介评由他主编的中学教科书《游高梁桥记》一文。作者本是明朝两同胞兄弟,两文写作同一题目,记叙所游的还同为北京的高粱桥,季节又同是阳春三月,然而两篇文章描述的景致和感受却迥然不同。孙绍振慧眼识真谛:两文感受和取舍的不同,是由于各自性情、心情有异;两人都不为写景而写景的相同,是因愤世嫉俗、崇尚真我、追求高雅的情趣的相融……
      何等庞大的乐队啊!外国乐手35位,国内乐手125位(尚不算相当数量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注视着指挥家洪宗礼的手臂。
      他运筹着总谱。如果说,编教材的总谱前有语文大纲,后有课程标准,那母语教材研究的总谱呢,则全赖洪宗礼及其指挥部一班人的筹划,像分中外两条线,回顾与总结、译评与借鉴、比较与创新三板块和十大专题便是总谱的框架运筹,也是他自始至终了然于胸的课题主脉。
      国际视野,本土行动。
      如今,这已成了挂在不少人嘴边的口头禅。然而,又有多少人眼中有天宽地阔的国际视野,心里怀着根深叶茂的本土行动呢?
      洪宗礼团队研究了从1897年至2008年的中华母语,时间跨度111年。这些研究为今日的母语教材,勾勒出了龙从何来,脉向何去的清晰走向。
      1878年(光绪四年),张焕纶在上海创办正蒙书院,分小、中、大班,以俗语译文言,用新法教学。是年,我国产生第一部初具现代雏形(使用白话文)的教科书。   教科书,透视其国家公民素质的一面镜子啊!
      其间,风风雨雨,动动荡荡,曲曲折折,暗暗明明,牛车伴着炮舰,大刀劈向火光,中国的母语教材文化划出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条历史轨迹。
      标志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解体是1901年废止八股文,1902年和1904年清政府相继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与《奏定学堂章程》,1906年废除运行1308年的科举制度。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语文经历了四大突破。
      语体大突破——让文言文充当配角,让白话语占据舞台中心。
      晚清以来,在“普及教育”“开发民智”的呼声里,文白之争渐起并日趋激烈。到民元以后,尤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下,白话文终于取得了合法地位。鲁迅的小说,郭沫若的新诗,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的讲演,以摧枯拉朽之势,让白话文登堂入室。
      在承古启今的一步步的论辩中,上口入耳的口头语、白话文,与言简意赅、辞采飞扬的文言文终于双双携起手来,其乐融融地迈入国民现代的生活中。
      汉字大突破——汉字不会消亡,将与人类共存。
      汉字是优是劣,原本无疑义。晚清时节,忽冒出一种奇谈:国运不发达与文字不发达有重大干系。章太炎据理驳斥,引发一次大论战。“五四”前后,主张用拼音文字取代方块汉字一时间成为“革新派”的力主,“汉字必废”说由此甚嚣尘上。
      汉字表形、表音、表意,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创造的优秀文化,是绵延几千年文明积淀的载体,是思维和交际的完满工具。像画,如诗,似歌,是世界上最美最奇、有情有境、多姿多态的文字。特别经当代毕昇——王选发明的激光照排、数码网络技术后,汉字又以书写与表达均为快速而领跑在现代化的前沿。
      选文大突破——实用文与美文得兼,精典与时文并举,科学与人文融合。
      课文的选文是范文。
      何为范文?模式文之谓也。
      20世纪20年代,语文界就出现了“主实用派”“主文学派”及“实用文学兼重派”等不同的流派。以后断断续续,争辩从未偃旗息鼓。
      传流至今,有多元文化引领,选文当文质兼美,涵盖丰富,特色鲜明,态势多样,易于学习,力图最大限度地反映历史和现实的风貌。
      编排大突破——人本、整合、灵活、开放、亲切、精美,一切利于教与学。
      清末的教材,语文教育与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教育融合一块,以年代为序,新国文教科书”别开生面。从内容到形式、选材到结构以及文字到图画均享有美誉,至今有人视家宝珍藏。
      1920年以后,因杜威“儿童中心论”民主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文教育开始寻找内涵发展之路,教科书出现了单元安排标示,对课文点批,附有注释、练习……
      从20世纪30年代起,教科书多采用单元组合,或以全册为一大单元,或将内容相关的选文与知识短文组合成一个个单元 。
      新中国成立后,凯洛夫的教育学对我国语文教育留下巨大的投影,教材编写偏重知识的系统性显而易见。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苏霍姆林斯基、布鲁姆、赞科夫、加德纳等教育思想的传入,语文教材一步步地完成从知识智能型向目前的整体发展型的开发转轨。
      回首母语教育的沧桑百年,迎着风,顶着雨,多少智者皓首穷经,多少学人探索终生?到了洪宗礼,他带领志同道合的一群人,沿着幽邃的历史隧道,走向尘封的陈年往昔,辨识先辈足迹,寻得昨日精髓,取来昔时珍奇,尤其接过前人锐意创新的精神火把,为着在重大历史节点上更富于创意的伟大突破……

    推荐访问:教育家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