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联系社会与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思维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1 19:30:47 点击:

    语文教学是苦口婆心的劝学,是细致入微的分析,是持续扎实的读练,但这些并不能催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著名作家吴伯萧先生曾忠告语文教学:“现在的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阅读原文,放在与生活的联系上。”

    是的,现在的语文课,特别是中学语文课,其实是“生理解剖课”和“信息处理课”,不仅语文教师自觉地成为“生理解剖”“信息处理”的忠实执行者,而且学生也尽最大可能地被要求成为这方面的高手。仿佛只有熟练掌握这2项技能,才能让语文这块薄田上有好收成。这样的语文课堂,没有现实生活的注入,没有富有情趣的欣赏,没有深入内质的思考,没有自由平等的对话,没有教师的创意,没有学生的创造,只有违心无奈地曲从,何来活泼的形式、美好的情感和动人的效果!

    如学习周国平的《家》这一课时,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也不同,加之生活经历有限,对家的理解和认识会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出现偏颇的认识,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教师要因势利导,一方面要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观。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是3个比喻所传达的思想极致和完成,既是对前2个比喻的承接,又是对前2个比喻的升华。表达了家不仅是港湾,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陆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人们常说一句“豪迈”的话:“男子汉大丈夫,四海为家。”

    唐代诗人李白在他的名文《春夜宴桃李园记》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他也认为,宇宙天地不过是人们的旅馆,人的一生不过是世界上的一个“过客”。但是,人终究需要有一个家,正常的人不可能一辈子四海流浪,像神仙一般四海漫游的李白也有一个十分温暖的家。所以人们要爱自己的家。但是,爱家要从爱自己、爱父母开始,才能爱别人,乃至爱祖国、爱人民。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爱祖国、爱人民呢?这样和生活联系起来,既能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从中受到爱家爱国的教育。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将一个人人格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而语文以它的独特性成为人文精神重要的载体之一。

    当代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而特殊的环境中,如在教学中恰当地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剖析现实生活中的正反典型,明辨是非曲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此乃寓思想教育于现实生活的恰当联系中。教材中有些议论文的论点、有些小说的主题,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不足,受认识水平的局限,一时还难以有比较清晰、透彻的理解,这时候讲思想教育自然不会有预期的效果。如果恰当地联系现实生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则能让学生通过思考生活现象,理解教材中蕴含的道理,自然地接受思想教育。一旦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这样的道理就变得通俗、浅显,易于接受。

    如《石缝间的生命》是一篇咏物言志的散文,它兼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表达出作者对石缝间倔强生命的敬畏之情。特别是结合自己或身边的实例,如何理解“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分析:作者通过对石缝间顽强生存的小草,改变自己、适应自己、适应环境、顽强生存的蒲公英,以及在本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里为自己占有了一大片天地的松柏的描写,赞扬了在困境中顽强拼搏,敢于迎接艰难困苦的挑战,在适应环境战胜困厄之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完成自己、升华自己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这段话有2个层面的意思,环境可以改变人生、决定人生,这是第一层的认识;第二层的升华是,适者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就是拼搏,要适应环境,要战胜环境,要顽强生存,要坚定地成长、发展。但这样还不够,要进一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一步指出:任何生命的出生是身不由己的,道路是可选择的,选择了道路,看准了,就要拼,就要搏;要改变自己,改变命运,改变家庭,只有掌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能改变自己的一切。换言之,知识就能改变自己,改变命运,改变人生,改变家庭。所以要认真读书,好好地拼一拼,搏一搏,这是父母的希望、祖国的希望。这样不但加深对此题的理解,还使学生加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居里夫人有一句话说得好:“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对于正处人生转折点上的中学生而言,遇到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或不幸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该利用课堂阵地,去引导他们热爱、珍惜生活,使他们明白生活的真义,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悟生活中的奥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生活中许多品格庸俗底下、价值导向混乱的信息垃圾、精神毒品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透析,让学生在批判中升华。课堂上的语文是有限的,可是生活中的语文是无限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睁大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学习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语文。将生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他们内心情志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养成完美人格、人品和人性,从而点燃生命的熊熊火炬。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霞岚中学)

    推荐访问:激发学生 思维 社会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