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丁晓兵是哪里人?【常盛英雄丁晓兵】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4 04:35:41 点击:

      二十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   二十年过去了,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摘自《“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词
      
      他的生命,就是一种力量,时时刻刻都在进取、在征服;
      他的阵地,就是军人的志向、军人的尊严,决不会消磨,绝不容亵渎;
      他的性格,就是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他,就是当代军人的杰出代表、武警八七二○部队驻无锡某师副政委丁晓兵。23年来,从炮火中走出来的他,凭借过人的毅力,以残缺之躯创造出非凡的业绩,铸就了壮美的人生。超常的毅力,来自他心中的信念:“生命的长度虽无法把握,但生命的宽度与厚度可用奉献来拓展。”
      信念,真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它引导丁晓兵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为我军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使自己的“生命容积”达到了最大化,完成了从“战斗英雄”到“时代先锋”的嬗变。
      
      第一章
      
      “部队需要的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不是头罩光环的偶像”
      
      (一)
      一枚手雷从敌阵中凌空飞来,落在丁晓兵和战友们中间。
      丁晓兵想都没想,用右手抓起手雷就扔还敌阵,可就在脱手的一瞬间,手雷爆炸了。丁晓兵只觉得眼前火光一闪,随后便失去了知觉……
      这一幕发生在1984年深秋,云南边陲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是年,丁晓兵刚满19岁。
      当时在丁晓兵身边有7位战友和1名刚刚捕获的敌军俘虏。战友们和俘虏毫发未损,丁晓兵却倒在血泊之中。经过两天三夜与死神的搏斗,丁晓兵虽然活过来了,但他的右臂却永远留在了祖国的南疆。由于身负重伤,这个曾用鲜血写下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参军才一年,已参加大小战斗20余次,正在战斗中实践自己向党组织提出的“打头阵、当尖兵”誓言的热血青年,不得不含泪离开了战场。
      党是不会忘记为祖国人民洒血疆场的儿女的。丁晓兵在战火中入了党,提了干;离开战场以后,迎接他的是鲜花、掌声和崇敬的目光,还有那枚金光闪闪的“全国边陲优秀儿女”的金质奖章。他成了名闻全国的“战斗英雄”……
      丁晓兵从小仰慕英雄,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英雄。如今,他真的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了。他的内心充满了喜悦,胸中激荡着豪情。但他毕竟才19岁啊!在巨大的荣誉面前,他被深深地陶醉了,而对今后漫漫人生路该怎么走这一问题却没有作深层次的思考。
      正当他沉浸在“英雄梦”中时,一盆冷水将他从头顶浇到了脚跟――南京有个名叫王明的大学生给他来了封信,信中说:“你成为英雄,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以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2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依然有事迹在你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初读此信,丁晓兵心里有些不快:我现在明明是英雄了,怎么还要等10年、20年才算?一旁的父亲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一声不响地拉着儿子就往附近的一个干休所跑去。到了那儿,父亲在一位老革命的耳边咕哝了几句,老革命默默地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袋子,袋口朝下,往桌上一倒,只听得“哗啦”一声,闪着金光、银光的军功章和其他奖章撒满一桌。这是老人革命一生的见证。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人都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此时无声胜有声。望着那一桌子的奖章,再摸摸挂在自己胸前的那枚孤零零的奖章,丁晓兵对“英雄”两字的涵义算是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位大学生的话在他的耳边回响起来。是啊!做“一瞬间的英雄”不难,牙一咬,心一横就挺过去了;但要一辈子当英雄就没那么容易了。
      丁晓兵下决心要当名“终生英雄”,但通往“终生英雄”的路在哪里?凭借残留的一只胳膊又能干出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丁晓兵迷惘了。
      天不绝英雄路。就在丁晓兵处于人生转折关头之时,党组织选送他到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深造。在那儿,他学政治,学军事,修身养性,苦练各种基本功。系统的学习和长时间的熏陶,再加上血与火的经历,使丁晓兵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逐渐感悟到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为社会作出贡献。久而久之,这种感悟形成了一个信念,在他的头脑里深深扎下了根。
      
      (二)
      丁晓兵是那种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干到底的人。他要用一生去兑现“打头阵、当尖兵”的誓言,实践当“终生英雄”、为社会多作奉献的信念。
      1987年,丁晓兵以优异的成绩从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了。他立即面临着多种选择――他的家乡安徽省政府欲聘他担任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常务副理事长,只要他点个头,他立马就成了副厅级干部,有房又有车;部队则要他留在政治学院任教或推荐他到部队机关工作……
      热爱部队的丁晓兵,选择了留在部队,但不是去部队机关。他说:部队需要的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不是头罩光环的偶像。所以,他放弃了鲜花铺就的大道,执意要去连队带兵,盘马弯弓,一切从零开始。
      丁晓兵的选择太出乎人们的意料了!在对身体有特殊要求的部队,尤其是基层连队,少了一只胳膊的丁晓兵能行吗?面对人们狐疑的目光,丁晓兵的脑海里掠过他被炸断手臂后发生的一件件往事――
      那天,他从断臂后短暂的昏迷中醒来时,见战友们安然无恙、那个俘虏还在时,不顾钻心般的疼痛,用左手支撑着地面,缓缓地站起身来,对战友们说:“不要为我耽搁时间,快赶路吧……”当时,他们的任务就是抓“舌头”,他深知,此刻部队正等着他们押回“舌头”,获取敌方情报呢!刚作了简单止血包扎的丁晓兵忍着巨大的伤痛,与战友们一起,扛着枪,押着“舌头”,行进在不见尽头的丛林之中。他的断臂还有一点皮与肩膀连接着,走路时,晃来晃去,不时地被灌木丛扯牵着。为不影响行军速度,丁晓兵毅然用左手拔出匕首,割断了这块与身体连结着的皮,把断臂斜插在腰带上,打算以后请医生把断臂再接起来,他不顾伤口还渗着鲜血,继续行进在山路上。当然,他想不到那只断臂再也回不到他身上来了……
      不到4公里的路,竟走了整整4个小时!路,差不多成了一条血路。当他们遇上接应人员时,失血过多的丁晓兵终于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地……事后,丁晓兵从战友们口中得知,开始那会儿,他已没了血压和脉搏,大家都以为他已经牺牲了,便含着泪水替他换衣服,擦洗身上的血迹,准备后事了。忽然,一名卫生员发现丁晓兵鼻孔旁的棉花球丝在微微地颤动,兴奋得大叫起来:“晓兵还活着!”军医闻声上前,割开丁晓兵小腿上的静脉,强行压进2600cc血浆,丁晓兵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手臂刚被炸断,伤口钻心般地疼痛,血,还在汩汩地流着,却能肩扛重物,与战友们一起押解着俘虏,支撑着走完这么长的一段山路,在常人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年仅19岁的丁晓兵却做到了。当时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尽快把“舌头”送到部队!正是这个念头使他产生了压倒一切的力量。
      丁晓兵又想起刚进政治学院那阵,一直习惯于用右手写字的他突然要用左手写字,感到很困难,记课堂笔记总赶不上趟。有一次考试,眼看着卷子上的题目都会做,可就是手上使不出劲,急得直冒汗。于是,他要求老师照顾一下,延长些考试时间,老师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说:“这一关过不去,你今后怎么在部队呆下去?”这句话对丁晓兵震动很大,到了他心里就变成了“这一关过不去,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他在心底里立誓:在他的“字典”里,将永远不再出现“照顾”两字!
      他横下心来,苦练用左手写字的本领。为了提高写字的速度,他天天到图书馆抄《资本论》,一个月折断了9支钢笔!一段时期后,奇迹出现了,他不但写起字来“得心应手”,而且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还能泼墨丹青,创作国画,在书画界多次获奖。现在,他的书画作品成了不少人收藏的珍品……
      这一件件、一桩桩,使丁晓兵品出了一个理儿:“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心”就是信念。只要信念坚定,任何艰难困苦都能踩在脚下。丁晓兵坚信,他虽少了一只胳膊,照样能下连队带好兵!
      
      第二章
      
      “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创造一连串的震惊”
      
      (一)
      西方一位哲人曾这样自问自答:“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创造一连串的震惊。”丁晓兵的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创造着震惊。
      从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后,丁晓兵到无锡凤凰山脚下的一个连队当指导员,天天与战士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到任第三天,全连集合,丁晓兵因独臂打不好背包,迟到了十多分钟。他羞愧难当,咬了咬牙,站到队伍最前列,对全连战士大声说:“我给连队丢脸了,请大家给我时间,我一定把脸争回来!”此后,每逢休息时间,他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苦练用一只手打背包的本领。手扯、牙咬、脚踩、膝盖压……他全身多部位“综合运作”,嘴角蹭出了血,手掌的皮磨破了,牙齿被拽裂了,背包带扯断了好几副,带子和被子上血迹斑斑。一次,他咬着背包带一低头,一下子磕在桌角上,一颗门牙被磕掉一截。站在一旁的通讯员想上来帮他,他瞪着眼睛道:“你帮我一时,能帮我一世吗?”10多天后,他背包打得又快又结实,战士们莫不啧啧称奇。
      从战场上下来的丁晓兵心里最清楚,过硬的军事技术对军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作为带兵的人,他虽然伤残了,但他事事处处都率先垂范。
      练投弹,丁晓兵开始时的成绩只有20多米。他就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跑到操场,用教练弹砸,不到半年,他一出手就是58米!
      练射击,战士们在枪上挂两块砖头练单手握枪的稳定性,锻炼手臂的力量,举枪定型半小时,他却挂三块,定型45分钟;他每天几十次、上百次地左手握枪,练习持枪卧倒动作,左半身常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下巴着地时,好多次被磕得出了血,但他用手一抹照样练。苦练出成果,一次,连里搞射击训练,有位战士提出要与指导员“切磋一把”,丁晓兵二话不说,单臂举枪上膛,5发子弹命中47环,众皆欢呼雀跃。
      单手练单杠,难度最大,丁晓兵毫不气馁,白天黑夜拼命练,终于练出超群技艺。只见他单手攀住单杠,卷身便上,易如反掌,就连单臂引体向上、单臂大回环这样的高难度动作,他也经常示范演练,令战士们叹为观止……年终军事训练考核,8门课目,丁晓兵7门优秀,1门良好。战士们说:“别看指导员只有一只手,却比我们两只手强!”而丁晓兵呢,时间长了,常常忘记自己只有一只手了!
      人是有着巨大潜能的。只有把自己放到一个近乎残酷的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去磨砺、去激发,才能唤醒、诱发自身的巨大潜能,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常常有意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丁晓兵终于获得了巨大成功。一次,他与妻子外出,见一男载着一女,骑着摩托车从他们身边一驰而过。看着这对男女那股潇洒劲儿,妻子不禁脱口而出,说了句:“我可再也找不到那样的感觉喽!”这句话对丁晓兵刺激很大。此后,他有空就偷偷练骑摩托车,单手骑摩托到底不便,他一次次地被摔得鼻青眼肿……不过,他终于制服了这头“猛兽”。然后买来一辆摩托车,载着妻子,独臂驾驶着摩托车,在野外训练的部队面前风驰电掣,一越而过,惊得战士们个个目瞪口呆……他自豪地问妻子:“有‘感觉’了吗?”妻子含着幸福的泪水点点头。丁晓兵大声说:这就叫“快悦人生”!然后就把车卖了。
      丁晓兵以惊人的自我跨越赢得了全连干部战士的尊敬。连队工作有声有色。他当指导员4年,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一、二等功各1次,集体三等功2次,他本人也荣立三等功1次。连队成为全军区基层建设的一面旗帜。为了带好这个连队,我们无法估量丁晓兵到底吃过多少苦。
      这就是丁晓兵,一个能把任何困难都嚼碎了统统吞进肚里、消化为动力的人!一个扔在地上叮当作响,站起来呼呼生风的男人,一个永远呈进攻姿态的军人!
      
      (二)
      优秀,已成为丁晓兵的一种习惯。
      1992年5月,丁晓兵被调到团机关当宣传干事。这对丁晓兵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他再次面临新的挑战,丁晓兵毫无惧色,勇敢地迎了上去。他把这项工作当作一块阵地,下决心要把它攻下来。
      从来没学过新闻的丁晓兵临阵磨枪,一边向老同志讨教,一边找来报纸,琢磨着新闻报道的格式、结构,并依样画瓢地模仿着写。一次,他经过深入采访,又花了三个晚上,写了一篇有关军营生活的报道,全文1500多字,投寄给报社。在亢奋中期盼了好多天,稿子终于发表了。这是丁晓兵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啊!他拿着报纸的手在微微地颤抖,他的眼睛在报纸上飞快地扫描着,却没看到预期中的“大块”文章。战友们与他一起找了半天,才在报纸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块“豆腐干”。原来,1500字的文章已被报社压缩为61个字,而且丁晓兵的署名还排在第二位!战友们忍不住“轰”地笑了起来,丁晓兵也跟着笑了。然后,他默默地从抽屉里拿出剪刀,把自己的“处女作”从报纸上剪下,珍藏起来。
      紧接着,生性倔强的丁晓兵向新闻“阵地”发起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冲锋”。他白天深入各基层采访,晚上刻苦“练兵”,稿子写了改,改了写。投出去的稿子被退回,就再写、再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阵地”终于被他攻下来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丁晓兵发表各类新闻报道达百余篇,从中央到地方,从军内到军外,多家报刊杂志上都能见到丁晓兵讴歌人民军队的新闻作品,其中两篇还获了大奖,丁晓兵被评为军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
      这件事使丁晓兵感悟到:文化底蕴对一个人、对一个单位,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你能“走”多远。从此,他迷上了学习,先后考取了法律专业本科学位、国家计算机一级证书,直到现在还在攻读在职研究生课程。
      组织上见丁晓兵素质全面,就把他派到多年与先进无缘的二营当教导员。带兵先激励士气。丁晓兵到任后,想方设法培育部队敢打硬拼,勇争第一的作风。
      那年冬天,二营被派到安徽丹阳湖施工,挖土扛包,丁晓兵都冲锋在前。有位与丁晓兵一起扛包的战士悄悄地把杠棒上的绳子往自己一边挪了挪,丁晓兵马上感觉到了,对那位战士说:“你看不起教导员?咱们比试比试!”看到甩着空袖管的教导员带头奔走在工地上,战士们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施工结束后,二营扛回了“施工先进营”的红旗,这是二营多年来争得的第一面奖旗。
      一次,部队军事演习,举行徒步野营训练。返回时,在距营区还有5公里多路的时候,已经走了两天半的二营战士们脚上都打起了水泡,丁晓兵的脚底板上也生了一个分币大小的鸡眼,肿痛难熬。眼看官兵们疲惫不堪,行军速度明显放慢,很有可能被其他营甩在后面,丁晓兵急了,用小刀割去自己脚上的鸡眼后,跑到队伍最前面,大声吼道:“为了二营的荣誉,全体跑步回营!”
      教导员一马当先,全营士气大振,军人的热血燃烧起来了,战士们个个像冲出莽林的虎豹,一路急跑,全营率先跑到终点。战士们欢呼着,把丁晓兵抛向空中……二营当年就打了翻身仗,跨入先进行列。丁晓兵当教导员4年,二营年年被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营”。
      2003年盛夏,千里淮河突发洪水,已升任团政委的丁晓兵主动请缨,率部赶往抢洪一线。7月12日上午,淮河瓦埠湖水位陡涨,几处圩段发生重大险情。此时的瓦埠湖水位已经高出临近的寿县古城七八米,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
      在发生险情的圩段,丁晓兵与全体官兵搬运沙包,加固大堤。背沙包时,他蹲下身子,用左手拎起沙包一角,再用背脊顶起沙包,然后两腿往上用力一蹬,扛起沙包就走。右臂空荡荡的袖管合着跑动的节奏前后摆动,分外醒目……
      一次,堤坝上出现一处特大管涌,水花与泥沙激涌而出。丁晓兵摘掉假肢,大吼一声,纵身跳进风高浪急的湖水里,与党员、干部组成的突击队一起打桩固堤。奋战了整整一个昼夜,终于止住了管涌,保住了寿县城……
      长时间泥水的浸泡,使他断臂上的伤口缝合处严重溃烂,当年那枚手雷爆炸后嵌入伤口的一小块弹片露出了狰狞的一角,丁晓兵忍着剧痛,用针尖将弹片一点点地挑了出来。第二天,他又甩着那只空荡荡的袖管,出现在堤坝上。丁晓兵这样做,有些人难以理解:“抗洪不少你这样一个残疾人,你何苦呢?”丁晓兵说:“是的,我花再大的力气,也干不了多少活,但作为一个领导,事事带了头,比什么政治工作都有效!”
      23年来,丁晓兵先后担任过连指导员、团宣传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现在又担任了师副政委,凡他带过的部队,都跨入了先进行列,获得的奖章累计288枚!
      著名作家叶永烈闻之,深有感慨地说:“丁晓兵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有着深邃的思想,他是一块金子,到哪都发光!”
      
      第三章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一)
      无瑕的名誉是世界上最纯粹的珍宝。
      在丁晓兵家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书“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12个大字。这是丁晓兵自己书写的,这既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
      20多年来,丁晓兵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但他看重的不是荣誉本身,而是荣誉的纯洁无瑕。他说,人的一生主要做着两件事:一是选择,二是拒绝。道路选择对了,还得学会拒绝名惑、利惑、色惑、权惑等各种各样的诱惑。拒绝诱惑比经受住战场上一瞬间的生死考验要复杂、艰巨得多。
      丁晓兵走上领导岗位以后,经常有人找上门来,或想利用他的影响要他加盟做买卖,或劝他不要亏待自己,抓紧时机,为自己捞些实惠,或送钱送物,欲与他搞权钱交易……
      每当这样的时候,丁晓兵的头脑特别清醒,他为自己制定了“三慎”原则:“慎微、慎独、慎胜”,即谨慎细小之事,谨慎独处之时,谨慎取得胜利之时。
      2001年初,一家公司找到丁晓兵,要求他晚上派几个战士为公司巡逻,承诺除了给部队正常报酬以外,到年终私下里再给丁晓兵个人8万元钱,被丁晓兵断然拒绝。
      2004年初,部队驻地自来水工程施工,一老板在晚上提了两盒茶叶(在茶叶中塞了2万元现金),想方设法摸到丁晓兵家,要求丁晓兵在招标时给予“关照”。丁晓兵觉得受了污辱,不但当场拒绝了他,而且与团里其他领导一起统一思想,取消了这个老板的竞标资格。
      还有一次,有个房产开发商通过“关系”告诉丁晓兵:愿意以成本价卖给丁晓兵一套160平方米的新房。开出的“条件”是:公司举行楼市开盘仪式时,丁晓兵穿着军装,挂上奖章登台亮一下相……
      对于常人来说,这样的“无本买卖”是求之不得,但丁晓兵婉言谢绝了。他认为,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怎么可以用来换取私利呢?当那位开发商再次换人前来相劝时,丁晓兵斩钉截铁地说:“让我做报告可以,作广告万万不行!”
      事后,丁晓兵对战友们说:“这与守阵地一样,如果被撕开一个口子,阵地就完了。在战场上,我是抓俘虏的,现在下了战场,可不能当了糖衣炮弹的俘虏啊!”
      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如黄钟大吕,撞击着人们的心灵!如果说,当年丁晓兵血染疆场,获得英雄的称谓还有一些偶然因素的话,那么,20多年来,一直坚定地守在共产党人精神高地上的丁晓兵在冲破了生死关后,又接连跨越了残疾关,迈过了荣誉关,翻过了利益关,他之成为英雄也就是一种必然了。
      
      (二)
      拒绝社会上一些人的非分要求或许容易做到,拒绝亲情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
      2003年初秋时分,丁晓兵的老母亲和弟弟突然从老家来到部队驻地,要求晓兵同意由他们承包营区生活中心的蔬菜供应。这可让丁晓兵犯难了。他知道父亲早已退休,弟弟和弟媳已下岗多年,家中经济拮据,不到万不得已,母亲和弟弟是决不会来找他的。
      面对满脸憔悴、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丁晓兵想起自己负伤那年,老母亲千里迢迢从安徽老家赶到云南边疆找他。当时,母亲不知道他住哪家医院,下了火车后一家家地找,途中又累又饿,昏倒在路边,幸亏被好心人发现,送到了一家小旅馆。卧病在床多日的老母亲刚能下床走动,又开始了寻子之路。当她终于摸到丁晓兵所住病房,见到儿子还活着时,竟激动得一头瘫倒在儿子的病床边……在那一刻,丁晓兵在心底里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好好孝顺她老人家。那年回老家养伤,弟弟抱着哥哥空荡荡的袖管痛哭失声。天热蚊子多,弟弟打着扇子为哥哥驱赶蚊虫……
      此情此景,宛如眼前,丁晓兵不由得热泪盈眶。现在,家里有了困难,作为长子长兄的他,理应好好帮一把。但丁晓兵想到他不仅在母亲面前应该是一个尽孝道的儿子,在弟弟面前应是一个讲亲情的兄长,他更是一个党培养多年的党员领导干部,时时处处都应起表率作用。于是,他把弟弟拉到一边,说:“家里的难处我知道,应该照顾,但如果让家属承包自己所在部队的蔬菜供应,我在部队就抬不起头,直不起腰,难以面对全团官兵……”弟弟十分伤心,埋怨哥哥只为自己脸面不顾家。还是老母亲理解儿子,她对晓兵说:“娘不为难你了,你弟弟的思想工作我来做,你在部队好好干,当个好官,娘就放心了!”丁晓兵让妻子凑了5000元钱送到老母亲手中。望着老母亲和弟弟离去的背影,丁晓兵的内心充满了酸楚和愧疚……
      这些年来,丁晓兵前前后后作过600多场报告,场场打动人,靠的就是真实和真情。他襟怀坦白,说话说到亮处,办事办到明处,是个“透明”的人,大写的人。
      丁晓兵当团政治处主任到团里报到的第一天,就把自己的优点、缺点向政治处同志亮了出来。他对大家说:“我今天不给你们说这些,你们就会边干工作边琢磨我。等你们把我琢磨透了,不是我调了,就是你们走了,还要不要干工作?”
      一次,上级考核组到团里检查工作,丁晓兵觉得有些考核内容不大切合实际,欲当面对考核组提出来。有人劝阻他:“你与上级领导叫板,会有啥好果子吃?”丁晓兵说:“明明知道有不对的地方,不指出来,党员的责任心到哪去了?有没有好果子吃,我可管不了……”后来,他锣对锣、鼓对鼓,坦率地把自己的意见向考核组提了出来。首长见他说得在理,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丁晓兵任团政委期间,有个干部为职务提升,给丁晓兵送礼,丁晓兵拒绝后陷入了深思。这位干部本来就很优秀,按正常途径完全能够得到提拔,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丁晓兵在党委常委会上说:“部属为提拔给领导送礼,说白了就是对我们不信任,他们没有安全感。当领导如果得不到部属信任,就没资格当领导……”会上作出决定:从今以后,提干要做到“三公开”:指标公开、考核公开、结果公开,并且让战士一起当评委,还把考场搬到了练兵场。此举推出不久,一位来自农村,没任何“背景”的战士凭自己的德、能提了干,在全团引起很大的反响。从此,“靠素质提升,凭成绩进步”,在该团形成了风气。
      坚守本色和原则,坚守为人为官的底线,真正做到“俯仰无愧天地”。这是丁晓兵多年来奉行的准则。
      多年来,丁晓兵一直在寻找那位当年曾给他写信、“泼冷水”的大学生,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找到,但丁晓兵用自己的行动交出了一封出色的“回信”。他“感动中国”的路走了整整23年,感动了亿万百姓,也感动了中央领导。
      2005年6月,丁晓兵作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之一,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胡总书记用双手紧紧握住他的左手,勉励他说:“你是党和人民的功臣,希望你保持荣誉,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2006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命令,授予丁晓兵“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称号。
      23年,沧海桑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而丁晓兵为何能保持英雄本色不变?丁晓兵的挚友、无锡市公安局局长张跃进说的一席话或许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能有所启发,他说――
      有些先进人物在有了一顶桂冠之后,人们就一层又一层地给他加上光环,如果本人的头脑不清醒,就会被不断加码的光环活活困死;丁晓兵则不然,他与时俱进地不断地给桂冠赋予新的内容,以不停顿地创造新的荣誉来保持荣誉,这或许就是他能始终保持英雄本色的“奥秘”之所在吧……
      诚哉斯言!
      发稿编辑/耿一东

    推荐访问:英雄 丁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