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窒息世界里的挽歌|西方世界的劫难2魂之挽歌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3 04:21:09 点击:

      温燕霞的长篇小说,最擅长的,是写女性。写女性中的客家女性,写客家女性中一群特别的女性。围屋,本是江西、福建、广东三省相邻地区客家人集中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建筑风格与艺术风格都很特别,透溢出一种很独特的文化意韵。生活在这种围屋里的客家人团结、亲和,虽然围屋里可以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人家,但就像是一家人。然而,温燕霞笔下的这个被叫作“谢家老围”的“围屋”却是另一种围屋,另一种世界,十多年前,她写出了四十余万字的《夜如年》,把生活在如同地牢一般的谢家老围里百多位寡妇的命运泪淋淋、血淋淋地展现了出来,让人们对她细腻地描写女性形象及其女性心理的创作有了勒石而铭的认识。最近这几年,由《夜如年》改编的电视剧《围屋里的女人》播出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于是,作者把《夜如年》作了修订,也以《围屋里的女人》为书名,于近日再版发行,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书名是对书的高度概括。一部作品,前后两个书名,《夜如年》、《围屋里的女人》,前者以感受取名,后者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取名,一虚一实,两个名字加在一起,已经可以让人们知道作者要讲何地何人何故事了:铁桶般围屋里面的女人们,其夜漫漫,度一夜如熬一年。作品值得关注之处有二:一是为中国小说增添了新的悲剧女性形象,二是成功地展现出了特定环境中的女性心理。
      
      一
      
      小说的文字,是人物命运的轨迹。因此,与其说是温燕霞小说的文字吸引人,不如说是她讲述的人物命运感动人。《围屋里的女人》最有力量的所在,就是让读者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每时每刻地感到人物命运不断地撞击着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生发激动,去悲愤、去爱、去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中不断站立起来,站立在字里行间,站立在读者的面前。
      谢家老围从它建成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座凶宅,是女人的地牢,是寡妇的墓地。一百七八十年前,修建围屋者全家莫名其妙地死光,到了故事讲述的20世纪30年代,它成了专们收住寡妇的“清洁堂”,除了外表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就是产生出“散发着哀怨与血腥甚或暴戾的传说”。这种围屋,还有作者的笔触已经伸展到的围屋外面的社会,是不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读者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却是整个故事黑沉沉的背景,是小说人物命运悲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作者展现了一百多位来自各个地方的这么一个特殊的寡妇群体,其中十几位性格不同、长相各异、年龄不同、经历各异,让读者印象深刻;最为惊心动魄的4位女性:豆苗、五娘、铁板嫂和阿芸婆,她们上演的是一幕幕既无奈又不甘无奈最终还是在无奈中死去的悲剧。小说为那个令人窒息的铁围屋世界吟唱了一曲深沉的挽歌,挽歌里,作者为中国小说增添了新的悲剧女性形象。
      18岁的豆苗是“清洁堂”里最年轻、最健康、最青春靓丽又最苦命的“寡妇”。她一生下来就被遗弃,是后来成为自己婆婆的女人收养了她,并让她成为了自己的儿媳。然而,进入“清洁堂”真是冤枉,一直体弱多病的丈夫是否占过她的身子还是个问题,有点气息想占时,天公不作美,一声炸雷,让他口喷血浆而亡。她就是这样的一名“寡妇”。婆婆恨她害死了自己的独生儿子,恨她年轻,恨她成了寡妇还这么美丽、青春、活泼,于是决定把她送进“清洁堂”。地牢般的围屋里,可以把她封闭起来,但封不住青春,封不住靓丽,更封不住她的理想和春情的冲动,甚至封不住她对一个陌生的男性青年的向往。那百多位寡妇对她既羡慕,又嫉妒,甚者更仇恨。她在这种窒息的围屋里挣扎,经受着自己的“苦命”;最后,她带着被不知名的男人强暴而怀上的身孕,走出了围屋去为别人生子。这对她这样一位山里女性来说,似乎有了新生的希望,却不知是自己悲剧结局的开始。她不能去认自己生的孩子,还被打成了痴呆,割去了半截舌头。她所面对的世界,无论围屋内外,都是铁桶一般让人窒息。当理想不再,春情毁灭,她用斧头斫开围屋角楼的铁锁,从高高的墙垛上跳了下去,以死来实现自己的“最后一个想法”。渴望生活的最年轻的生命和活力就这样作了了结。
      五娘是位三十来岁的少妇,曾经在戏班子里闯过几年,给人当过姨太,不仅美,而且十分地优雅,这是她当女伶给她带来的特质。她的那个老东西是把她送进围屋之后死的,所以她在围屋里就不是一个安分的“寡妇”,成了人们常常指说的“尤物”。不一样的女人自有不一样的美,而美丽的女人也各有其不同的姿色。比起豆苗来,五娘当然更为成熟,包括她的一举一动,一姿一式,都像在舞台上一样,是经过训练和打扮的,显得那么经看、经议论。她自己也常常如此摆弄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即使在围屋这样窒息的环境中,也常有自己既无意又刻意的打扮,让自己的美傲然于其他人之上。她的理想中,有更多的是浪漫、是冲动,甚至在一些特定的时候是无所顾忌。她对自己认定的情人“戏子”,真是一往情深。这又使她不仅常常成为围屋里的女人们议论的同类,也成为包括围屋以外的人们盯和咬的对象。为追求理想,她不屈,她出逃,抓回来后遭受同类对她施行的惨不忍睹的刑罚,她仍然不屈也不悔。五娘在经历炼狱般的一番苦难之后,终于被戏子救了出来。戏子没有接受五娘的多情,却给她安排了实实在在的生活,为她找了另一位可以作为依靠的男人玉�。被这个世界窒息已久的五娘虽然很失望,很痛苦,但毕竟已经看到上天为她打开了一条光明的小道。然而,她无法挣脱自己的“苦命”,就在她奔向光明的小道上,连同即将成为自己丈夫的玉�一起被白匪将错就错地枪杀,并把头割下来悬在城头示众多日,直至成为两个骷髅头。
      铁板嫂是谢家老围的管家婆,也就三十来岁,身材高大,力气健壮,三分是女,七分像男,长相是比较粗丑的那种。但她十分能干,也有几下本事。她小时跟着老娘当过乞丐,老娘死后,给人家当佣工,被东家配给长了癞疤的脚力。癞疤嫌她丑,包了婊子,把她当出气筒,常常拳脚相加,打得她小产。她忍无可忍,用自己的力气,把癞疤打得头破血流,又戳瞎了他的双眼。她从福建逃到赣南,艰难地逃到了谢家老围下,谢家老围的寡妇们救了她,收留了她。她从未有过家,现在开始感到了一种家一样的温暖,于是把围屋当自己的家。她并不奢望太多,管好大门,做好围屋里的力气活,感谢阿芸婆。但她仍然是一个有着十分活力的少妇,人虽然长得丑,并不缺少想法和欲求。从事农会运动的老龙子成了她的偶像。她并不懂得革命,也不准备参加革命,但为了老龙子,她什么事都愿意干,“了不起自己当打靶鬼”。为了保证老龙子藏在自己房间的阁楼上把伤治好,也为了报答阿芸婆当年收留之恩,她义无反顾地去放火烧死阿芸婆认定的仇人。然而当大火烧起,传来里面还有孩子的叫喊时,已经逃离现场安全撤退的她竟然冲进火场去救仇人的孩子。第一次救出了两个,她没事;再冲进去想救第三个,自己却再也出不来了。不知情的人们,把她当作英雄。而我们都知道了,她以悲剧结束自己的一生,只不过她的悲剧被别人加上了壮烈和善良的色彩。在她的人生命运轨迹中,我们发现了她的多面性:围屋里的管家,管起谁来都十分严厉,但她自己也被窒息的世界压得透不过气来,先是产生了同性恋的行为,后来又不顾一切地追求老龙子,在铁桶般的围屋里藏起了男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意去放火杀人,却又义无反顾地冲进自己放的火中去救孩子。
      阿芸婆是谢家老围的堂主。原是才色、人品皆佳的美人,无奈命苦,结婚第四年,丈夫和公公婆婆被山洪夺去生命。朱氏本家兄弟们为占家产,极力排斥阿芸婆和她的儿子。为了儿子的生存,她与朱家族人达成协议,把自己送进了谢家老围,并承诺终老于此。阿芸婆虽然如此让步,虽然又成了围屋堂主,却依然摆脱不了“苦命”。艰难地管理着百多号寡妇的围屋并不是她最累的事;好几位寡妇春情盎然,发生种种出墙藏男的事,她也好处理。唯有自己儿子的成长和前程让她心焦,对情人的相思总使她魂不守舍,所以常常身在围屋内,心在围屋外。为了儿子,她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付了出去,用尽心思,献出身子,承受身体和精神的折磨。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中年丧夫,晚年丧子。而阿芸婆人未到中年,还是一名风姿绰约的少妇,丈夫、儿子都死了,连情人也死了。她算计不过县长夫妇,算计不过朱家叔伯和族长,算计不过和她作对的围屋外的女人,她没有战胜任何人,连自己都战胜不了。她最后选择鱼死网破,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狠下手段,先结束了她认定的对手,再结束了自己。最后一个死的,是悬梁自尽的她自己。“一个女人在世上能够遇到的苦难她都遇到了,一个女人在这世上不能承受的悲伤她竟然也都承受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真正的绝望和彻骨的悲哀”,这句话是作者给她特制的墓志铭。
      生活在谢家老围里的女性形象是独特的,具有典型意义。围屋和女人,就是这个世界与女人,在温燕霞的笔下,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这座凶宅就是为这群女性建筑的,有了这座凶宅,就有这百多位女性的悲剧命运,作者以形象解释悲剧的社会原因,用围屋把整个社会、女人群体的悲剧元素都集中起来,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氛围。而这群女性的苦难和悲剧,又构建了这座围屋的所有内涵:阴森森寡妇之居,血淋淋凶相之宅。正如所有的建筑原本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文化含义,是设计者、建设者、居住者用理念、用形式、用习俗为它注入了特定意义。
      
      二
      
      《围屋里的女人》还有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特点,就是它的女性心理特别是性心理描写。
      中国的小说自觉重视心理描写是上世纪30年代的事,但由于传统伦理的习惯作用,女性心理,特别是女性性心理的描写总受到自觉与不自觉的限制,因为这些心理写出来,总有许多“不雅”,所以,不写,少写,谨慎地写,便成了许多作家的自觉。还有一个原因,过去,小说作者基本是男性,男性作者写女性性心理,无论多么深入生活,总是隔了一层,而且是厚厚的一层。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人类最大的集团分类,就是男女两类,男人永远弄不清女人的那些事,女人也永远明白不了男人的一些事。所以需要女性作者来完成这个任务。上世纪90年代,一批所谓“新潮”“新人”,特别是“新女性”作者涌现,人数一下膨胀了许多,胆子一下大了许多,以自曝自家心理,特别是性心理为时髦,来写作品,写得越多、越露骨,就像这年头一些女性穿衣服越少、越露一样,自我感觉就越好、越漂亮。是否合乎创作的逻辑,合乎人物、情节的需要,她们不管那些。因此,期待具有文学意义的女性心理描写,特别是女性性心理描写是我们小说发展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围屋里的女人》的人物环境十分特别,一座想要与外界隔绝、更要与男人隔绝的女人围屋,其内涵总是异化变态的。一个独居的女性要想心如死水尚且很难,更何况百多位各种各样长相、经历、个性、心理的女性聚居在一起,变幻不定的心理、自然的性要求和压抑下的性心理变态,都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温燕霞作为一位深入观察生活、研究客家女性的女作家,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美学追求,也有自己独到的描写功底,她把自己的笔触深深地深入到了人物的骨髓里,深入到了人物的心灵中,揭示了人物行为的原动力。所以《围屋里的女人》恰到好处地进行了女性心理描写,把豆苗、五娘、铁板嫂和阿芸婆等女性正常的、自然的和变态的心理和性心理及其行为艺术真实地表现出来,作为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物形象的重要元素,成为作品十分成功的部分。这些女性心理描写对读者有着巨大的震撼力和说服力,孤独、寂寞、好奇、恐惧状态下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自觉或不自觉地生发出来的自省、自慰、自抑、冲动,有的甚至是同性恋行为无疑是在特定环境下人物命运的重要轨迹。被困在深山围屋里的女人,深山已是一层禁锢,谢家老围又是一层禁锢,传统是一层禁锢,被传统扭曲了的观念更是一层禁锢。当一位女性发现不了这层层禁锢,日子会在种种沉重的窒息中不知不觉地过去,直至某天死去。但是与传统相冲突的社会转型期的观念被带进了这里的深山,撞击着这些敏感的女性,她们终于发现了这些要命的禁锢,感受到了自己窒息的命运,于是求生的本能和本能的欲望时时刻刻在想着法子要把围屋或挖个小洞,透口气,伸展一下自己优美的肢体;甚或从围屋的片刻缝隙中,与外面的男人嬉闹一会儿,耍个野,好让干涸的情欲得到一点滋润和满足。有了这些心理描写,人物形象饱满、丰富,情节更有逻辑性;看了这些心态表现,读者对围屋里的女性心思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她们的命运产生更为深切的认知和同情。
      
      三
      
      作者在小说的首页对自己作品的内容有概括的两句话:寂寞铁围屋,煎熬女人心。我想,这是她的创作灵感,也是她的创作动机。合上小说,豆苗、五娘、铁板嫂和阿芸婆等十数位女子的形象总在我的心里跳荡,她们的悲剧命运不断地在我面前一幕幕地再现,豆苗跳下墙垛时的飘动,五娘临死前绝望的叫喊,阿芸婆颈项下的那根红色背带,被熊熊烈火吞噬、熔化的铁板嫂对老龙子发出凄厉的呼号……
      我意识到作品最后一段象征手法的描写具有的特别意义:窒息人的世界必将在这些被窒息的人的愤怒中,在被她们的力量召唤而来的巨雷暴雨中倒塌,高墙不再,人群散去。
      (《围屋里的女人》,温燕霞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2009年12月第1版)
      责任编辑 陈蔚文

    推荐访问:挽歌 窒息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