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澳大利亚多元化 澳大利亚的多元化:一个时代的侧影(2)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2 04:46:27 点击:

      毛利人Nerido女士对我们说:“世界的起源是一场大梦。”  澳洲土著没有历史,没有中国人的秦皇汉武,没有爱琴海的城邦,没有埃及的金字塔,没有美索不达米亚和幼发拉底河的楔形文字和巴别塔,他们的历史是神话。
      在毛利人的神话中,世界的起源是一场大梦,虹蛇是造物主,早在库克船长在浩瀚的大海中发现这片大陆之前,土著人已经在这生活了5万年。他们是这片大陆真正的主人,崖壁上有他们绘出的深红、墨绿的画,在中部荒凉的沙漠中他们吹奏一种能发出悠扬声音的乐器,那是他们之间的对话。这一切截止到1768年。
      1768年,库克船长的远征船出现在海平面上,土著人的厄运从此开始。
      英国人一开始把澳大利亚当作自己的监狱,几乎所有的初期移民都背负着英国的犯罪记录。这些远洋而来的白人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土著女性毫无尊严地成为白人男性的性奴,大量的混血儿出生。这些孩子的皮肤深浅不一,“creamy”是白人对他们的蔑称。
      从1869年开始,英国驻澳大利亚各殖民地有组织地将这些混血的孩子抓到由教会创办的孤儿院中,进行英文化的强制同化教育。大量家庭因此而破碎,这个政策延续了一百年。是一百年的血泪史。
      女作家多丽丝·皮金顿以这段历史写下的小说《沿着防兔栏》讲的是两个被警察抓走的小姐妹,沿着绵延数千里的防兔栏(白人带到澳大利亚的兔子成灾之后,修筑的防护篱笆)逃亡的故事。因为她们的母亲在离别时曾告诉她们:家就在防兔栏的尽头。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曾让我数度流泪。这些孩子是澳大利亚历史上著名的“被偷走的一代”。
      2008年,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正式代表政府向土著道歉。
      这个忏悔迟到了二百年。
      我们接触到的每一个土著人,从慈祥的Nerido女士到身边擦肩而过深色皮肤的路人都能感受到他们浓浓的乡愁。Nerido女士落寞的眼神中,可以看到所有离开了土地的老人的那份失落和寂寞。
      走在阿德莱德、墨尔本、悉尼的街头,到处是英国的建筑,到处是英国的语言,我特别注意到毛利人的后代,他们的衣服是欧美的时尚,他们说着英语,他们的身上已经很少能看到传统的纹饰,现在已经不需要强制的同化教育了,强势的主流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自觉地趋同了,这是幸,还是不幸呢?也许,还需要再过一百年回头看看,才可以看得清楚。
      他们的祖先在经历白人的奴役时曾经说过——
      “我不属于任何人,也不被任何人解雇,人最终的财产是故事。”
      这是一句多么智慧,如真理般令人心中一亮的话。
      有多少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个令人荡气回肠、感叹不已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虹蛇的那句话——
      “没有一个地方比家更好!”
      多元的妇女组织
      白人移民到来时发现的金矿,吸引了不同肤色的人来到澳洲,那时候这里被称为“新金山”。就像横贯美国中部的那条著名的铁路由无数华人劳工的生命修筑而成一样,华人在澳洲历史中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新西兰拜访的中国团体联合会会长黄玮璋先生就是老一代华人,他是广东人,被称为土豆片大王,他的企业一小时生产3吨土豆片,供应这个大洲上嗜爱咔嚓咔嚓地大嚼土豆片的男男女女。
      构成这个大洲的人,有英国人和土著,还有中国人、中东人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他们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今天的澳大利亚是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白澳”政策已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寿终正寝,七十年代之后,奉行的是“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而现实却是,白人(特别是英裔)的优越感和主导性尚未消除,新的多元化又面临困境的尴尬局面,这在我们的访问期间随处可见,对于很多现实问题的解决,多元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澳大利亚的妇女组织也是多元的。主要有三大组织:成立于1931年的澳大利亚国家妇女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of Women of Australia,简称NCWA);成立于1982年的妇女事务部,后改为妇女地位办公室;成立于2010年的澳大利亚全国妇女联盟(National Women"s Alliances)。
      2012年9月,我们山东妇女代表团拜会了南澳政府社团与社会多元化部总裁麦卓(Joslene Mazel)女士,这个部下设妇女地位办公室。
      多元化部设在南澳政府大楼,马路边一座灰色的英式建筑。整个澳大利亚重要的早期建筑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风格,外表看起来中规中矩,敦厚对称,窄长的窗户,门框及窗框有华丽的浮雕装饰线。
      我们到达的时候正是午休时间,三三两两的职员在大楼与马路狭窄空间摆放的阳伞下,惬意地喝着咖啡,他们衣着随便,低声地交谈,表情丰富。他们的午餐大多只是一块薄薄的三明治,或是一只苹果。3点钟开始的下午茶,吃的内容远远比午餐丰富。
      南澳政府国际合作办公室的主任贝基·里女士已经等在楼下,她引领我们上楼。电梯里可以看到挂着实习胸牌的中国留学生。落落大方,脸色红润。
      麦卓女士和她的两位女同事在一个长条的大房子里接待我们,桌上摆放着茶和咖啡,几样小茶点,这是我们南澳之行的通例。令人感到亲切、放松。
      三位女士的衣着都十分休闲,一位甚至脚蹬一双松糕拖鞋。这里是澳大利亚,一个追求自由的国度,人们不愿把自己困到一套深色的西装里。
      麦卓女士向我们介绍妇女地位办公室由联邦总理和内阁部领导,在各州,隶属社团与社会多元化部。具体工作:参与政府有关妇女政策的制定,促进和督促这些政策的贯彻执行,关心少数民族妇女的特殊要求,就妇女地位的有关问题进行咨询活动。
      她们当前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是提高女性在经济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一方面是降低女性在家庭暴力中的受害率。
      麦卓详细地介绍了她们是如何推动女性在董事会占有席位的。
      首先,建立工作指南。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数据库,将有经验的杰出女性纳入数据库中,在政府及大企业需要人才时,积极推荐。这项工作卓有成效。   数据库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的团长翟黎明主席问,这是我们很感兴趣的问题。
      麦卓告诉我们:她有一个16人组成的顾问团,她们来自各个行业,有国防(南澳的国防十分了得)、法律、体育、医疗、教育、渔业等等,总之学历和专业背景广阔,她们都是志愿者。她们了解各个行业,以及各行业内活跃的优秀女性,并且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她们参与女性的各种社交网络,有些人本身就是社交网络的主持者,与各界女性尤其是非政府组织广交朋友,并从中获得多种信息。这个顾问团为政府提供战略性的建议,同时,为女性就业提供职业。由于她们的工作,已经有不少女性进入到了比如采矿业及军队国防这种男性主导的工作。
      麦卓女士说,妇女地位办公室还为州长提供针对妇女的奖项和奖励,并且提供女性尤其是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的机会。
      她说,澳大利亚的教育在全球是最好的。怀孕妇女每两周进行一次免费的检查,孩子出生之后三个月可以上托儿所(每天上午九点至下午三点)。社区有父母学校,政府买单,由志愿者组成的老师教年轻的或不再年轻的爸爸妈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家长不去上课会被警告,甚至有可能被取消对孩子的监护权。因为你不接受教育就没有资格养育你的孩子,而孩子不是你个人的,是国家的。
      麦卓说到托儿所的时候她的同事大叫:“我们等了18个月了,还没有等到。”她是说孩子一直没能进入托儿所,这种情况在人口集中的城市一直存在。所以生育之后的女性大多从事兼职工作,全职女性仅占就业女性的42.7%,兼职工作是一条很好的“中间路线”,重要的是,社会为兼职女性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在澳大利亚,照看孩子并不总是由妈妈来完成,有不少男性进入了全职先生的行列,他们在家照顾孩子,打理家务,割草、喂狗,乐此不疲,没有心理障碍,这是因为女性解放运动及多元文化的普及,男权的式微。
      澳大利亚多元的文化及价值观还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机场在户外你会看到可以自己行走的孩子无一例外地背着一个双肩背的包包,里面装着他们自己的玩具、衣服,男人背着更大的包包。你永远不会看到一个妈妈拎着大包小包,而她的先生和孩子空着手甩着两条胳膊悠然行走的场景。随处看见的是各式各样的不同肤色和年纪的奶爸,他们或背着大一点的孩子或在胸前的“袋鼠袋”里盛着个小娃娃,奶爸的表情一点儿也不纠结,又阳光又自豪又快乐!
      这样的场景总令我们这个妇女代表团的女性们感叹不已。
      目前,澳大利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人口比例失调——男人荒。在这里最火爆的相亲方式是“乡村相亲旅行团”,都市女性到小城镇找乡村男性速配,一个州成立了名为“谢天谢地”的庄稼汉俱乐部,专门将城里的女孩介绍给乡下的男孩。
      在中国留学生中最受欢迎的华语电视是“非诚勿扰”。
      澳大利亚小孩平均受教育时间是21年,基础教育13年。5岁开始进入幼儿园或预备班,公立学校遍布各地由政府提供经费,72%的儿童在公立学校上学,小学和中学都是免费的。教育设施良好,在我们经过的中小学,透过栅栏可以看到大草坪的球场,最吸引我们的是不少女孩在那里踢球,脚法不错,拼抢激烈。难怪澳大利亚有那么好的女足。
      高等教育世界一流,麦卓告诉我们,只要想,就可以上大学。然而不少人选择了专科学校,这是出于就业的考虑,也是出于兴趣及个人素质的考虑。
      目前,澳大利亚女性的退休年龄是60岁,男性65岁。在2013年之前,女性的退休年龄将提高到65岁,到2017年,男女将统一到67岁。
      愉快的交流让我们忘记了时间,我们相约,有机会到山东再见。
      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之后,我们是去了费尤娜的社区,参观那里的家庭暴力避难所。费尤娜隶属南澳妇女地位办公室。
      在上一站,麦卓女士为我们介绍南澳政府在遏制家庭暴力中最重要的工作,是通过州立法宣布婚内强奸犯罪化,同时,在各个社区建立家暴妇女儿童的避难所。
      婚内强奸是否属于犯罪或是否承认婚内强奸,是东西方司法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
      一种观点认为婚姻关系的建立意味着一种承诺,任何一方都有与另一方同居的义务,而性生活是婚姻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不存在婚内强奸。另一种观点认为,丈夫以暴力、胁迫或其它方法,违背妻子意愿,强行发生性关系,根本不尊重妻子人格,与婚外强奸无异,就是一种犯罪行为。
      过去,在立法上明确规定丈夫可以成为婚内强奸罪的主体,在世界司法史上并不多见。然而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涨,1981年美国新泽西州立法明确规定婚内强奸是犯罪行为,之后加利福尼亚州、特拉华州、内布拉斯加州等,在立法上都做了类似规定。1992年,英国上议院在第599号上诉案中指出,婚内强奸是犯罪。
      麦卓女士坚定的对我们说:“婚姻中的性爱,原本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才能得到欢乐。”“妻子首先是人,然后才是配偶。”
      医学专家的报告指出,丈夫强迫过性生活,是造成女性性冷淡的主要原因,也是女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神经及精神疾患的重要原因。那种自甘忍受的女性,其心理损害程度更大。
      英国心理学家霭理士认为,婚姻内的强暴,比我们所见的婚外强奸案多得多。
      南澳洲正是基于如上的认识,提出婚内强奸是犯罪,并规定,受害妇女可以提出“限制令”,将施暴者“踢出去”——她们一直在用这个生动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说法。
      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受害的妇女被踢了出去。有统计表明,“妇女在离开家,寻求帮助的时候以及此后的18个月,最易发生人身伤害事件。”家庭庇护所的存在就变得非常迫切。这样的场所应该可以为女性带来安全感。
      我们到达费尤娜的社区避难所,比约定的时间提前了5分钟,无论从哪个门都进不去,铁将军紧锁着。
      那栋房子看起来就像是阿德莱德市的普通住宅,篱笆围成的院子、草坪、开花的树木、平房,不同的是,房子的窗户都有防护网,这是澳大利亚民宅绝无仅有的,他们的房子无论是否临街,都不会加铁防护网。
      贝基·里女士打了一通电话,马上有一女子跑过来开大门,她就是胖胖的费尤娜,我们一行进来之后,她转身锁上了院门。   “安全。”费尤娜向我们解释,为防施暴者到这里来动粗,继续殴打他们的妻子、孩子。
      “私密。”费尤娜继续说,不让外人随便进入也是为了保护避难者的隐私,她们不愿意像大猩猩一样让人观看。
      这里的房子不像通常的民宅坐南朝北(南半球太阳来自北面)建成一排,而是四方形的中间是一个天井样的庭院,人们在院子里活动,路人看不见。
      “妇女地位办公室分了三个部分,分别是行政小组、妇女信息服务中心、政策制定部。其中的信息服务中心为女性一生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提供援助,比如初潮、初恋,比如就业、失业、生育等等,通过电话及网络。”费尤娜介绍道。
      “南澳的妇女发展战略计划有78个项目,包括降低失业率、提高教育水平、推广多元化主义、对土著居民的援助、确保女性参政,其中的一项目标是争取政府职员中有一半是女性席位。”这可真是一个大胆的计划,能制定这样的计划就令人敬佩不已,更不要说实施了。
      费尤娜说:“从2001年开始,针对家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们这个社区办公室主要是针对家暴,与其它部门如司法、卫生、教育等部门联动,推动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为此,还组织大量的社交活动。”
      费尤娜特别提出,要在源头上消灭家暴,首当其冲的是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她认为家暴源自于男权为中心的文化,特别是婚内强奸,源自于男性对女性权利和人格的无视,而这些观念主要产生于他们的原生家庭,来自于传统的家庭教育,所以从儿童起就进行两性平等教育非常重要,让孩子从小认识到女性的价值,女性的权利,从小就懂得尊重女性,就会避免日后家庭暴力的发生。当然,女性首先要有自我的觉悟。
      她不断强调“赋权”。“赋权是一个尝试去增加个人、人与人之间权利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够促使个人有足够力量去参与、控制及影响自己生命的过程。而我们就是要帮助女性获得权利感以及对自己的生活做主。”
      2005年,南澳政府制订了妇女安全战略。
      2011年,政府提出,让女性“拥有安全的权益”。
      就这个话题,我们团长翟黎明主席介绍了中国政府以及山东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都是与世界同步或走在时代前面的,妇女地位办公室的女士们频频点头,非常赞赏。
      这个办公室看起来就像中国各地的“妇女之家”。很少的行政机关痕迹,很重的生活气息。宽大的布艺沙发又厚又软,铺着家常的洒花大毛巾,桌子上有微波炉、咖啡壶、锅、杯子等等的生活用具。各处散放着孩子的玩具,像一个养着好几个孩子的大家庭,唯一的工作气息来自于堆放在各处的工作手册及指南。将澳大利亚人随意、天真的性格表露无遗。
      费尤娜的同事玛丽亚告诉我们,这个中心为受家暴的妇女和儿童服务了35年。从前,这里有许多磨房,提供给寻求庇护的家庭,现在,这里有10个单元房,每个单元住着一个家庭。
      我们跟随玛丽亚来到没有住人的单元房,三室一厅,一卫一厨,是一个普通的澳洲人家的住宅,与寻常人家没有两样。房子采光很好,十分温暖。站在午后的房子里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我可以肯定,趴在那张洒满阳光的松软小床上,不出十分钟就可以进入梦乡。
      来到院子里,几个志愿者正在整理社区居民捐给中心的衣物和玩具,我用手摸摸,挺柔软,洗得干干净净,有大人的也有孩子的。
      “这个社区有60个这样的房子,去年一年里帮助了600个女性、400个儿童,资金完全来自政府。”玛丽亚介绍道。
      瑞典反家庭暴力研究机构的艾娃教授研究表明,妇女在第一次发生暴力时就应离开受暴场所,如果受害者没有任何表示,对于施暴者来说,就会形成一种模式,就会不断地施暴。如果能第一次就离开家比挨了多次打离开更加有效。
      玛丽亚说:“她们离开家之后可以来到这里。为什么不是将男人踢出去,是因为相当数量的女性在经济收入、教育水平、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而我们这个中心承担起一种责任——提供食物与住宿,介绍工作,提供工作培训建议,尤其是帮助受害人重新树立自尊。”
      “中心作为缓冲地带,淡化了矛盾,避免了更大的伤害及恶性事件的发生。”
      费尤娜为我们介绍:“反家暴是一个跨专业领域的问题,因为受害女性涉及的不仅是法律问题,还有心理学方面的深层问题。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介入,一方面积极倾听并通过交流对受害女性及孩子进行支持,另一方面传授反家暴技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这个中心,28%的受害者来自新移民、少数民族。大部分来自低学历、低收入家庭。
      “这是一个很辣手的问题。”费尤娜说,“源自于不同文化及族群背景的家庭,有些根本就认为打老婆是正常的,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提供多少正面的能量。”
      她说:“多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鼓励了澳大利亚少数民族固步自封,只讲文化传承不讲文化交流,消解了澳洲社会的活力。”
      到这里,我们此次出访澳洲也到了尾声,这样与众不同的见解以及对多元化的评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令我们沉思。
      告别费尤娜、玛丽亚和中心的人们,缓缓关上的大门以及消失了的那几个丰润、热情的身形,我们走在幽静的街道上。在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庭院都不是用墙,而是用一种带刺的植物种在房屋周围,形成刺篱,它们开黄色的球状小花,非常可爱,花香浓郁,树枝典雅,这是澳大利亚的国花金合欢。全世界金合欢有一千种,澳大利亚有九百种。澳大利亚50分硬币的正面就是袋鼠、鸸鹋和金合欢。毛利人的故事说有一种鸟,喜欢在金合欢的树篱中筑巢,5万年过去了,新移民仍然在合欢花树篱围成的院子里筑他们的巢。因为,和毛利人一样,他们深信——
      “没有一个地方比家更好。”
      有些是他们自己的家,有些是社区提供的家。

    推荐访问:侧影 澳大利亚 多元化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