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当代中国法律监督体系 [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体系西化问题探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6 04:52:13 点击:

      【摘 要】尽管西方的音乐教育有一套自己规范化、系统化的体系,有诸多的优点,但是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西化也存在着问题。中国的音乐要发展一定要正视和反思这个问题。中国的音乐要发展,中国的传统音乐肯定是主力军。照本宣科把西方的音乐教育那一套体系生搬硬套地强加给中国音乐教育,肯定是对本土传统音乐的遏制和抹杀。音乐教育体系的西化在中西音乐交流短暂的蜜月期后必然会成为阻碍中国音乐发展的绊脚石。
      【关键词】西方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比较;发展
      【中图分类号】 J6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25-01
      中国的“乐文化”在礼乐制度的先秦阶段就已经开始。可是在19世纪饱经西方人枪炮的洗礼之后,我们文化的优越感似乎荡然无存。例如,不学习音乐的人都知道五线谱;而对于中国的工尺谱,纵然是学习音乐的不知道的也不在少数。人们认为,从维也纳金色殿堂出来的声音才算是音乐,而那些中国传统的音乐好像只能是尘封在书上的字符,保存在博物馆里的老古董。
      一、中国音乐教育体系西化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一直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占主体地位。而西方音乐在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之后,逐渐摆脱了自己的附庸性质,成为了具有自主意义的艺术品种,并且在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地位。由于其理性的思维方式,在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极为规范的、系统的音乐体系。
      对比西方音乐规范、系统的体系,中国的传统音乐的确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弱点。纵观当今,全世界几乎所有非西方国家的音乐教育学校都在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范本。当然,中国当代音乐教育体系的西化也是中国音乐教育体系走向健全和完善的必经阶段,只有在优秀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下,传统音乐的学习和普及才能科学的展开,并且更容易去引导中国的音乐教育走上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一)中国的传统音乐
      在20世纪之前,中国的传统音乐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受历代皇宫重视并处于正统中心地位,带有很强的政治性的宫廷音乐;第二类,为宗教服务的宗教音乐;第三类,抒发文人自己的情趣和心境的文人音乐;第四类,生长在民间,融于民俗的民间音乐。黄翔鹏老师在《中国人的音乐和音乐学》中说过:“中国的传统音乐具有自己特有的高文化特点。高文化的音乐并不纯为民间音乐的的性质。它既含有民俗音乐的口头创作和即兴性,也同时含有专业音乐的严格理论规范,并具有颇为完备的乐律体系。”据此就很容易的说明:“中国音乐无用论”的思想是错误的、片面的、武断的。
      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下,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专业性质的民族音乐团体;另外一种就是土生土长的民间传承,这类传承的艺术团体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只有很狭隘的生存空间。这些艺术团体有的在记谱法上采用的还是中国传统的工尺谱,甚至还是世代口传心授的讲授方式。“超化吹歌”便是如此,它采用的就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工尺谱,很多原汁原味的曲目会自生自灭,就如“超化吹歌”后继乏人,传承正面临青黄不接的窘态。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音乐文化要长足稳健的发展,都要从自身的生存需要出发,吸收各类音乐文化之精华,从自身主体自觉的产生变革和创新。而不能强制的用外族文化进行不伦不类的“文化替换”。音乐文化在今天这种现实利益的驱动下,它与经济效益的相互依存和双向互动的关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结合的更为紧密。因此,本土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定要和本土当代经济的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需要注意的是,保护传统音乐文化应该采用原生态的保护方式,原汁原味的东西,才能保持住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性。除了传统音乐文化对自身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的“自我拯救”,肯定还需要“外界拯救”,需要官方和民间以多种方式为其提供展示的机会,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和保护,包括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介的关注。
      三、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灌溉”下的中国音乐教育
      (一)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现状
      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思想引导下,引进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国所有艺术门类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西方音乐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中国音乐的本体层面。很大程度上,沿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所衍生出来的消极和破坏性影响的根源在于中国对西方音乐文化的理解太狭隘、太肤浅。旅欧作曲家陈其钢老师认为中国采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教学范本存在三大问题。他说:“第一,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了解无论从理论到实践,远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理想;第二,不重视对自己传统音乐的保护;第三,用自己对西方音乐肤浅的知识来‘改造’中国传统音乐。”
      (二)中西方音乐的差异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和线条,相反的,西方音乐更注重节奏与和声;在音乐的创作方法上,西方音乐注重理性,中国则注重感觉;在乐器的演奏方法上,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法也大不相同。例如:西方的小提琴和中国的二胡虽然都是弦乐器,但是演奏的运弓方法和揉弦方法完全不同。李吉提老师在《传统与创新》中就说过:“西方那种先陈述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开始论证或反证……的写法固然不错,但中国传统音乐中那种从一两个音开始,之后在运动中逐步‘长’起来的陈述方式也有独到之处。”
      四、中西方音乐平等对话
      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冲击”不是先进音乐文化代替落后音乐文化那么简单。尽管他们都属于音乐文化的范畴,却各自归属迥异的音乐文化体系。综合前面已经讨论过的中国传统音乐所具有的价值,不难看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和西方音乐文化平等对话的资本,只是历史的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偏差。
      让中国的传统音乐强大起来,走向世界的舞台,不再单纯的“向西看”,是一个巨大、全面且系统的工程,也注定是一条艰苦之路!要加强和普及国民的传统音乐教育和现代音乐教育,把全民的基本音乐素质提升至世界水准时,中国的音乐才能复兴,中国音乐文化也才能与西方音乐文化平等对话。套用一句周立夫老师在《独立于西方阴影的清新语言》中的话:“要寻找‘独立于西方阴影的清新语言’的‘现代’式中国音乐,会是一条颇为寂寞的艺术之路。”   五、跳出中西的局限,构筑理想的音乐教育体系
      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拥有自己的音乐文化,各个民族也因为在地域、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各自的音乐文化也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建立一个有特色的健全的音乐教育体系,是一项严峻且艰巨的课题,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音乐教育要彻底摆脱“西方音乐中心论”的控制,要发展,要进步,一定要打破固有的体系形态,以本土音乐为基本素材,找出一个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和当今世界先进教学方法相融合的新的适合本土的教学方法。在前人的经验之上我粗略的概括出四个突破口:一是探寻适合本土传统音乐教育环境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二是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系统的改造,解决好传统音乐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三是在音乐教育中,打破原有教学体系的束缚,对课程结构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删减,调整好中西方音乐的比重;四是让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的内容更精确、更前沿、更丰富,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扩宽视野。
      总之,中国的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下,通过改革等措施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把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才能让中国的音乐教育健康生长。我相信,在各个部门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音乐和音乐教育事业会朝着“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方向,取得长足、积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一民,关于我国音乐文化落后原因的探讨[J].北京:音乐研究,1980年04期。
      [2]《光明日报》书评周刊编,音乐中国——中西音乐对话前的对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陶亚兵,明清间的中西音乐交流[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4]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6]邵光琛,传统是什么?——论传统音乐并非就是音乐传统[J].北京:人民音乐,1987年01期。
      [7]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文 英,谈民间歌曲的性质和特点[J].北京:中国音乐,1981年02期。
      [9]赵 沨,关于音乐教育的几个问题——代发刊词[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10]吴丽萍,中西音乐审美差异的思考[N].福建:福建日报,2000。
      [11]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作者简介】杨 辉(1980—),女,河南省信阳市人,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及舞台表演。

    推荐访问:西化 探究 中国音乐 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