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略论创新思维的阻碍因素及排除方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4 04:44:19 点击:

      摘要 认识和排除创新思维发生的阻碍因素,能够使人们更有效地培养创新思维人才,更好地发挥、发展创新思维的作用。所以,充分认识创新思维的阻碍因素并有效加以破解,是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 创新思维 阻碍因素 排除方法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并强调“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① 自本世纪初以来,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国内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靠行政命令,而是需要人们观念的更新、不断破解创新思维阻碍因素的过程。所以,充分认识创新思维的阻碍因素并有效加以破解,是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关键。
      1 创新思维发生的阻碍因素
      创新思维是指经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综合、推理、想象,冲击原有的知识范畴,散发出新的灵感,创造出新的成果,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的过程。
      研究表明,在创新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因素使我们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智力因素,另一个是非智力因素。
      智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它虽然在生活中可以得到开发,可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距。智力因素对创新思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认知的误区,包括观察力和记忆力弱,想象力不够丰富以及过分相信视觉等感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我们过分相信假设或是错觉,甚至把它们作为我们行为做事的原则。
      这里主要阐述阻碍创新思维的非智力因素,其主要包括:
      (1)思维定势。它是人们在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会给人一种安全感,使人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胸有成竹,但恰恰因为人们的这种习惯性思维使人忽略了空间和时间的变化,阻碍了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而形成形而上的框架。人们之所以会形成思维定势,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实践的惯性。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从脑中已经存储的经验中选择相同或是相似的经验来参照,而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往往只关注表面现象,局限在对表面现象的研究,不愿意甚至是忽略了对深层次原因的追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其次,主体性因素,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不愿意去改变已有的思维方式或是经验,因为改变就意味着不确定,而这种不确定给人们带来的是不安,因此人们宁愿选择之前的思维方式或是经验,即使这些思维方式或是经验会使自己绕远路也没关系。
      (2)社会观念的影响。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先导,但自董仲舒以来,统治阶级一直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并且这一思想也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于是,因循守旧变成了人们的典范,与之相适应的科考制度更是很少超出四书五经,这样就导致了大家只会死记硬背,这种一成不变的教育内容和学习方法严重阻碍了人们的创新思维的发展,而长期以来,这种模式所起到的消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乃至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受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阻碍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同时,儒家所推崇的中庸思想同样也阻碍着人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它所宣传的“谦下不争,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固然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儒家哲学却否定自我肯定和自我表现,使我国缺少了产生创新思维的氛围,而这种自我肯定和自我表现恰恰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必要条件,因此,儒家思想的中庸哲学严重阻碍着创新思维的发展。
      (3)忽视个性的文化取向妨碍了独立性人格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人们往往注重群体的发展,这固然是一种美德,在一定时期内也是值得提倡的,但长期以来,这种观念却使人们忽视人的个性发展。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人们的主体性和独立性逐渐丧失,个性受到阻碍,而独立性和主体性以及个性却恰好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条件。
      (4)不合理的知识结构因素。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有广博的知识面,还具有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知识丰富的基本要求,而知识结构是人们创新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具有创新性思维,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钱学森曾说:创新思维往往是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透中产生的。这充分说明知识的多样性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对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
      (5)急于求成。奥尔森曾经多次给学工程的学生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问题,主要用意是要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处理工程设计,他通过这些问题发现学生们往往能提出早已想好的设计,而不去考虑其他的解决办法,急于求成往往会减少人们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时间,从而也就减少了创新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和几率。
      以上是影响创新思维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克服了这些不利因素,才能为创新思维插上理想的翅膀。
      2 排除创新思维阻碍因素的方法
      要排除创新思维的阻碍因素,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避免思维定势,打破从众心理、敢于向权威挑战,善于运用非逻辑思维,养成批判和怀疑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思维异质。
      (1)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避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作为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它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如果在外界已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还是采取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则会误入歧途。人们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人们的认识,而认识来源于实践,因此要克服思维定势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②经过这种反映才会在头脑中形成对于某一事物的思维,当实践不断深入时,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因此,对于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来说,就不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和阅历,而且要根据条件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和了解事物,以便能够较全面掌握事物的各种信息,为迈向理性认识做准备。思维的定势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克服,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能克服其弊端。   (2)打破从众心理、敢于向权威挑战。邓小平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就是说,真理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我们也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真理和书上的知识虽然是众多学者和科学家总结出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绝对正确无误,伽利略就曾推翻哥白尼的日心说,成功提出了地心说,因此,要产生创新思维或是取得创造性成果就是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打破从众心理。
      (3)善于运用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指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直接根据事物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创新思维的实质和核心。其特点是非系统性、非合理性、非真实性、非连续性。非逻辑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是逻辑思维的反向延伸,并且要得到逻辑思维的检验和证实。它主要包括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③形象思维主要是指在对客观事物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与想象等思维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特定的逻辑思维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才能得到科学认识。他明确表示相信直觉。由此可见直觉思维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创造性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善于运用这些人类本身就具有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批判、怀疑的态度,正确认识、对待思维异质。养成批判和怀疑的态度,就要像歌德在评价莎士比亚时那样激动地写到:每个重要的有才能的剧作家都不能不注意莎士比亚,都不能不研究他,研究他,就会认识到莎士比亚已把全部人性的各种倾向,无论是高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描写得接近无语了,后来的人就无事可做了,只要心悦诚服的认识到已经有一个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优异作家在那里,有谁还有勇气提笔呢?容易拜倒在伟人面前时很多人在学术眼界和思维过程中走不出的怪圈。“我注六经”的思维观念深入人心,深刻的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正如古希腊谚语说的一样,伟大和贻害是双生子,因此,创新也需要保持反思和批判的精神,我们应该把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康德、马克思、黑格尔等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都是把批判和反思当作锐利的思想武器,在继承的基础上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正确认识和对待思维异质。正确对待思维异质就是指人们不仅要在应该趋同求异的问题上谋求一致,还要在趋异的问题上谋求不同、对立和冲突,这才是对待科学研究的真正科学态度,求同是为了达成共识,求异是为了寻找突破,应该在求异的基础上求同。然而,求异是很难做到的,历史上很多的思想家都是在去世若干年之后其思想才得到认同。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可以去避免不同思维方式的产生,或刻意去隐藏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而应该正视与人们所不同的思维,分析其利弊,取其益而避其害。
      创新思维的阻碍因素大多带有观念形态,要克服它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注释
      ① 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1—04—25:002.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603.
      ③ 王跃新,王洪胜.创新思维应用学[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328.
      参考文献
      [1] 王跃新.创新思维学[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8.
      [2] 韩雷.浅论思维的定式[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
      [3] 江丽.刍议个体创新思维发展的阻碍因素[J].高等理科教育,2005(5).

    推荐访问:略论 阻碍 排除 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