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浅谈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因素及干预策略]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3 04:43:18 点击:

      【摘要】在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因素及干预措施。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因素有人格、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需要通过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调整学习动机等措施来进行。
      【关键词】学习倦怠 心理因素 干预
      目前大学生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大学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大学生长期处于学习压力过大的状态下,而得不到缓解,就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曾有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大学中有55%的同学偶尔逃课,有18%的同学经常逃课, 证明当前大学生逃课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分析导致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倦怠。由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急需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内涵
      Pines (1980) 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过大或负荷产生精力不足,对学业知识及与学习相关的活动热忱逐渐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淡,不愿交流或过多接触的行为,以及考试成绩不理想,对学习持校级态度的一种不良现象。
      国内研究者连榕(2005)从心理与行为两方面来说明大学生学习倦怠,认为学习倦怠是由于长期的学习压力或学习兴趣不足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目前较多研究者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动力不足时,对学习会感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引起一系列不适当的学习行为,甚至逃学,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心理因素
      (一)人格
      在心理上,一般将人格定义为有动力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总和。心理学中的人格概括来讲包括个性倾向性和心理活动特征。具体地讲包括人的智力品质、性格、气质、个性特点等。其中,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而抑郁质和黏液质的学生对学习具有坚持性;人格特征积极稳定的个体学习行为相应积极,人格特征消极不稳定的个体容易出现学习倦怠表现。同时,健全的人格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较少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因此,受负面情绪影响而产生的学习倦怠也会减少。
      (二)自我效能感
      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指个体对其在某一领域环境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某种或某类学习或其他上的任务,是个体具备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体现。 自我效能感主导着个体行为取向和任务的选择,自我效能感还可以让个体自己对对自身能力形成主观性评价期待,影响其行为。对自我效能感强的人,注重于适合自身能力水平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任务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自我控制力有效发挥,表现出出色的行为能力和行为效率。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则对自己的能力判断和期待低,以致容易产生逃避学习或学习依赖强的不良行为。
      (三)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驱力量。学习动机的不足和专业的兴趣、人格、自我效能感等很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学习动机不足对学生的抱负水平和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使学生缺乏动机,不能坚持学习行为,逃避学习,在学习上表现出明显的倦怠感。
      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干预策略
      (一)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个体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人格是否健全有着很大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个体情绪比较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能力发展全面。健全人格的塑造学校和家庭是很重要的,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人格的形成是离不开家庭的,因而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家庭的教育、引导和示范都对学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进入大学校园后,学校应当通过课程教育、心理辅导等帮助学生不陷入学习倦怠中去,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人格。塑造健全人格需要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知识水平,促进其智商、情商和年龄的相互协调的发展;接受情商教育,提高情绪觉察和调控能力,克服情绪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干扰;学习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积极的与他人沟通合作,积极竞争,互相帮助、学习和鼓励。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是个体潜能最有力的主宰,它激发个体为实现目标积极努力,化失败为动力,不断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需要采取多元结合培育的方法,强调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锻炼,充分了解自己,清楚自身的优缺点,认识自己的价值;其次是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让个体成功的体验带来的学习动力;合理认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克服负面消极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在个体体验中很重要,这就要求大学生有多种锻炼机会,然而把学习第一放第一位,以及只要学习好其他的不重要,这严重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建立,长期下去,反而会造成学习倦怠。
      (三)调整学生的学习动机
      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首先应当通过完善教育机制、提高教师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是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的带着快乐的情绪,去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这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另外,学习动机水平对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既要避免学习动机不足,也要避免学习动机太强。研究表明,适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挥。学习动机缺乏会使个体对学习过于懈怠,学习动机太强会引发高度的焦虑,过度的焦虑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影响学生的考试效果,,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
      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已不容忽视。学习倦怠不仅容易降低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影响学业进步、危害其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导致未来高校教育质量的下降、阻碍教育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进一步的探索影响其学习倦怠的相关因素,寻找深层原因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状况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吴振良.大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调查[J].中国地质教育,2006,(2):109 - 110.
      [2]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5).
      [3]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
      [4]廖兰莹.改善学习倦怠之行动研究[J].文教资料,2007,(9):157-158.

    推荐访问:倦怠 浅谈 干预 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