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解读莎剧《李尔王》中李尔世界的人文主义的回归]李尔王中的李尔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3 04:50:44 点击:

      摘 要:莎剧《李尔王》颂扬了李尔王最终人性的复苏,指出李尔的老年世界虽使人感到无限悲哀,却没有令人完全绝望,任何混沌黑暗也遮盖不住人类高尚精神的光辉。通过剖析主人公李尔王陷入人类老年困境的过程并探讨其悲剧命运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在李尔世界中复苏的脉络。
      关键词:人文主义;自我;疯狂;理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4-0-01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经典之一的《李尔王》被公认为是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巅峰之作,并被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誉为最伟大的戏剧诗作。这部伟大的悲剧的题材是不朽且具有普遍性的,因为它探讨的是老年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关系以及普遍存在的人性的困境。这样的题材在距此剧创作已有五百多年的当下,仍旧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强烈的吸引力。
      一、自我的迷失是对人文主义的抵制
      在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愤怒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可以致命的罪恶。愤怒总会升起,通常缘于直接或间接受伤的自尊。人在老年是尤其易于被激怒,正如坎贝尔指出的: “愤怒是最致命的,最具破坏性的激情;它具有一切激情的本质特性。而弱者和老年人则是其最可能的受害者”。 李尔对于考狄利娅的答复做出的过度反应是荒谬的,幼稚的,但非常的人性化。他试图用巨大的愤怒来隐藏自己年事已高的人普遍具有的一种本能的恐惧,和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及是否还能掌控自己未来的一种焦虑。此时的李尔是脆弱的,他愤怒的背后是简单的人类的恐惧,对于年老孤独和担心自己被他人忽略的恐惧。这种恐惧在任何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尤其是在老年时期感受更深。
      二、理性和仁爱的复苏是人文主义的回归
      从荒原,到小屋,再到农舍,李尔愈加疯狂,就在李尔处在最疯狂的时刻,考狄利娅的侍臣前来救他。当李尔在她的帐篷里醒来,李尔的神志渐渐复苏,但是理智的觉醒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他终于实现了在第一幕中他想要的得到的女儿的“殷勤看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在照顾一个年老衰弱的父亲,这个场景自然让人联想起李尔在暴风雨中安慰弄人和葛罗斯特的场景。如果他的疯狂标志着任性和唯我独尊的君主形象的结束,考狄利娅的爱则使他恢复了理智,找到了新的自我:“旧的李尔王在暴风雨中丧生,新的李尔在与考狄利娅团聚时重生。”
      此时,李尔也重新定义了自己的新的身份,他说到“请不要取笑我,我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傻老头子,活了八十多岁了;不瞒您说,我怕我的头脑有点不大健全。”李尔第一次用“一个非常愚蠢的傻老头子”来定义自己新的身份,李尔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缺陷,那个出场时傲慢的,易怒的李尔已变得谦逊温和,他终于平静下来。他甚至乞求考狄利娅的原谅:“你必须原谅我。请你不咎既往宽赦我的过失;我是一个年老糊涂的人。” 李尔不再关心王位,权力和正义,也不再一心想听赞美和感激之词。
      李尔显然已经克服了以恶治恶的复仇的愿望,他变得宽厚仁慈,并将他在做国王时所看重的一切全部抛之脑后。 “来,让我们到监牢里去。我们两人将像笼中之鸟一般唱歌。”李尔似乎对于战斗失败被送进监狱很高兴,因为他身边有考狄利娅的陪伴。他在被押进监狱前的大段他对自己和考狄利娅狱中生活的设想表明了他已经完全摆脱了世俗世务的牵绊,他的主观世界因为有了考狄利娅的爱而得到了重建 “我们就这样生活着,祈祷,唱歌,说些古老的故事。”父女团聚的场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考狄利娅的爱和睡眠及药草的多重作用下,李尔逐渐恢复了正常的心智。李尔虽然经历了愤怒、绝望、疯狂的历练,但最终他性格中仁爱和慈爱的部分被彻底唤醒了,李尔得到了新生。
      李尔身上的理性和仁爱的回归很好地诠释了莎士比亚对于人文主义的认识在当时他所处的时代是具有超前意识的。莎士比亚被认为是 “一方面沟通了人文主义与古希腊、 古罗马文化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延续了中世纪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之血脉。”李尔的仁慈、宽厚、不再以恶制恶,使他拥有了基督教义中所崇尚的宽恕与仁爱可以救赎;而他理性和心智的恢复又与古罗马文化中崇尚人智( 理性) 的传统相连接。
      三、李尔的悲剧结局体现了人文主义怀疑论
      老年李尔的悲剧在于他的死否定了一切能缓解苦痛的天堂的存在,或者是任何一种超自然的救赎力量的存在。这样的观点也是和当时人文主义者对于基督教的救赎说所持的怀疑论相符合的。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被很多莎学专家认为受到了著名的文艺复兴晚期的法国人文主义者蒙田的影响。蒙田式的人文主义者往往是持有怀疑论的,较多的揭示了人性中的虚弱和丑陋。莎士比亚的四大著名悲剧的主人公集中展现了蒙田所揭露的人性一系列负面的因素,他们都是具有多重复杂的性格心理:哈姆雷特的忧郁与犹豫,奥赛罗的轻信与妒忌,李尔的刚愎与愚蠢,以及麦克白的野心与贪婪。在这些悲剧人物的身上既有着弱点和缺陷,却总又闪耀着理性和仁爱的光芒。
      李尔世界的个人苦难的尽头中只有眼泪、怜悯、失去和幻觉。普通人相信善恶有报和有清楚知道人生的残酷和邪恶的挣扎在莎士比亚的笔下被描绘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李尔的个人苦难使他成为“一个穿着王袍的普通人”。虽然李尔已经历了痛苦的炼狱,他恢复了理性,他身上的仁爱也复苏了,但这一切并没有给他带来救赎,最后等着他的仍是考狄利娅的死亡和自己的双目失明。对于李尔的死亡,都会释放出人类所共有的最私密的恐惧:忏悔是无能为力的,苦难是普遍存在的。李尔的世界里没有天堂,上帝也不存在,这个世界是混乱而无序的。
      四、小结
      李尔的世界揭示了严酷的现实社会中善良、怜悯和仁爱的脆弱,但同时它也揭示了美德永恒的价值。所以,我们不应感到绝望,我们对人类的正直应该更加信任而不是怀疑。和李尔一样,我们可能是愚蠢的,盲目的,甚至在道德上是无能的,但我们仍然是人类的一员,能分辨善恶。这部悲剧对时下现实生活也有借鉴意义,它提醒着我们,不管是否输赢,痛苦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真正的胜利是在于我们看到了善行美德的人性,并愿意为它战斗,这也是人文主义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伟民. 对爱的真切呼唤-论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基督教倾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 1): 8

    推荐访问:人文主义 解读 回归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