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人大政协 > 正文

    [闪闪发光的螺丝钉] 闪闪发光类似的词语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3-31 05:04:24 点击:

      引 言  邓春友,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档案科科长,一个二十四年没有离开过档案科这一亩三分地的人。他说:“档案工作就是一个保管员,就是一个记账的,说的大一些,就是一个管家,做这个工作要认真负责,要心细如发,要不落掉一笔哪怕是针头线脑的小账,这就是我的职责。”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个看似平凡的人生目标,却让他一直充满激情,并为之奋斗不已。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要到档案科去,看着那一柜子一柜子的档案材料,电脑里浩如烟海的数据记载,看着邓春友把它们管理的井井有条,我除了满意,还有一份佩服藏在心里。邓春友是那种低调做人的人,从外貌上看,他就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他经常穿着检察院的工作装裤子,上衣很随意,脚下是一双黑板鞋,身材不高,眼睛不大,戴着一副一看就有些年头的眼镜。只有你注意看时,才能够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一丝男人的坚强和自信,看出那种其实并不是人人都有的精气神来。
      我们是上下级关系,更是同事,我对他非常了解,写有关他的东西几乎是不用思考,不用采访的,随便拿出一段我们的对话,就可以模拟一段记者采访了。下面就是我们闲聊时的一段对话。
      我问:“档案工作枯燥琐碎,如果让你自由选择,你会选择这样的工作吗?”
      邓春友笑了笑,说:“如果刚参加工作时让我选择,说实话,我不会选这个工作,年轻人,都喜欢新奇,喜欢刺激,喜欢引人注目,年轻时的我也是这样,羡慕当一名虽然艰苦但却浪漫神奇的科考队员,潇洒地走四方,把足迹留在前人没有涉及的地方;当然,也羡慕当一名主诉检察官,在庄严的法庭上口若悬河地维护正义,揭露罪恶,觉得那样才够份儿。但现在让我选择,我恐怕还是要选择档案工作。”
      我问:“为什么?”
      邓春友说:“我是个慢热型的人,时间越久,我就越会爱上一种事物,干了这么多年档案工作,对每一次收集,每一次整理,甚至每一张档案纸,我都充满了感情,我知道我已经离不开它们了。”
      我说:“这就像恋爱一样吧,爱上了一个人,就一辈子离不开他(她)了。”
      邓春友忍不住笑了。
      我又问:“你和你爱人的恋爱也是这样吗?”
      邓春友还是笑,没有回答。
      我说:“一个人长期从事一项周而复始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一定有过人的毅力和耐力,我觉得你就是这种有毅力和耐力的人。”
      邓春友说:“这是我的职业,这注定了我要以此为生,毅力和耐力就是责任感,打个比方吧,领导把你安排到这个岗位,就像是往这里拧了一颗螺丝钉,你的责任就是钉在这里,不能松动。”
      我说:“借用时下中央电视台时髦的采访用语问你一下,你幸福吗?你会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回答一样吗?莫言的回答是,我不知道。”
      邓春友思索了一下,郑重地说:“不一样,我的回答是,我很幸福。”
      我问:“你的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邓春友说:“生活着,工作着,就是幸福。”
      我们都笑了。
      上篇:螺丝钉是这样炼成的
      一、英雄情结
      “我们没有冲锋陷阵的英勇,没有万众瞩目的辉煌,我们的工作需要的只是高度的责任感,如果说我们也有过人之处的话,那就是忍耐和细心。”这是邓春友对自己职业的概括。
      邓春友,1964年出生在建平的一个小村庄里,从会奔跑的那天起,他就特别爱在野地里玩耍,他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奔跑在燕国长城的遗址,现在回想起来,他总觉得那样的画面很唯美,就觉得自己像是从历史中跑出来的孩子一样。小邓春友性格倔强,如果有什么事惹得大人不高兴了,打他一下,或训斥他,他不服,也不跑,就是撅着嘴瞪着你。父亲说从这里就看出他长大会是一个坚定、执着的人。了解了他的童年生活后,我也觉得他在档案工作中做出这么大的成绩,也是跟他的这种性格有关系的,没有倔强坚韧的性格,是做不好这种工作的。
      邓春友从小就是一个有抱负的孩子,英雄情结很重,对未知的世界充满迷恋。有一次他在一本画报上看到了科考队员成功登上南极的图片,他一下子眼睛就直了,面对美丽的冰川,穿着厚厚雪地装的科考队员,他对那个未知的神秘的领域充满了向往。他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好当上一名英雄一样的科考队员。有一件事他记忆深刻,那是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班主任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一处冬泳的现场参观。看着冬泳队员一个一个跳进冒着白气的破冰而成的河水里,同学们就都伸出舌头,惊骇的不行。老师问同学们谁敢像冬泳队员那样跳进这河水里,同学们都摇着头,没人敢接茬儿。大家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时,躲在后边并不起眼儿的邓春友居然默默地脱掉了衣服,在大家都没有注意他的时候,扑通一声跳进了冰水里。老师想拦住他时,他已经开始在冰冷的河水里扑腾开了。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呼喊声中,冬泳队员们赶紧把这个才十一二岁的孩子托上了岸。尽管大家立即给他穿上了棉衣,但回家后他还是因为受了风寒,发起了高烧。之后,老师找他谈话,老师说:“我把你们带到冬泳现场,只是想让你们亲眼看一看冬泳队员们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儿,让你们学的是他们的精神,我可没想让你们跳下去。你们还小,况且没经过特殊的训练,这样会很危险的。”邓春友梗着脖子说:“危险我不怕,我就是想亲身体验一下冬泳队员的感觉。”老师摸了摸他的脑袋,问道:“长大了想做什么样的职业?”邓春友把脸一扬,说:“想当一名科考队员,到北极到南极到月球到太空。”老师又摸摸他的头,语重心长地说:“有这种想法是好事情,只要把这种精神用到每一项工作中去,什么工作你都会干得很出色。”邓春友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邓春友家里的氛围比较民主,父亲是个和善的长者,他经常带着孩子们搞一些类似“沙龙”般的大辩论,大事小事都要孩子们自己讨论一番,这样孩子们就能充分发挥想象,直言不讳地谈自己的观点了,这对邓春友日后的成长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后来邓春友当了档案科长,就经常和同事、和属下一起讨论工作。
      1984年,邓春友以高分被辽宁大学录取,这在当地农村是天大的喜事。大家欢天喜地地欢送他,他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憋足了劲儿,要用刻苦学习来回报父老乡亲的厚爱。这年夏天,他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求学之路。   他离开家乡,奔赴沈阳。在大学里邓春友的成绩一直很优秀。除了老师教授的知识,他还喜欢搜集所有能搜集到的本专业和专业外的书籍和信息来充实自己。
      我问他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哪里来的,他只是淡淡一笑,相当平静地说:“吃苦是应该的,不吃苦哪来的甜?其实生活对我已经不错了,我不觉得我吃过什么苦……”
      二、从失落的梦想地出发
      分配到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后,邓春友感到十分光荣。走在沈阳的街头上,面对闪烁的灯光和高耸的楼群,邓春友一想到自己将是令人羡慕的检察官了,就兴奋地想跳起来,想像孩子时那样忘情地奔跑。但是,现实很快打消了他的这种兴奋,因为分配给他的工作只是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档案科的科员,这和他的英雄情结显然不着边儿,档案工作做起来繁复、乏味,和最初的理想相差甚远,一段时间里,他有些沮丧,有了一种很强烈的失落感。
      他在给父亲写的信中流露出了这种情绪,父亲在回信中说,我当了一辈子的农民都没感到失落,你失落什么?你要是我的儿子,就是去种地也该种出个样子来!父亲的话深深地刺激了邓春友,再想一想自己的小学老师说过的话,他蓦然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带有浪漫色彩的理想退却以后,他对自己的未来做了认真的规划,生活和工作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容不得你去做梦。他觉得凭着自己坚韧的性格,这个不起眼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他是一定会坚持下去的。决心一下,他的心理很快就稳定下来,他暗自咬牙,开始了脚踏实地的工作。
      虽然身怀一身的知识,但档案管理对他来说却依然是一门新学问,一切要从头做起。大学里学的知识大都用不上,许多实用的知识还是要靠自学。年轻人求知欲望强烈,邓春友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然后在工作中应用、摸索,他还经常去兄弟单位取经,学些人家的好经验。
      邓春友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他拿出了在学校里刻苦读书的劲头儿,没用多长时间就胜任了本职工作,并且从工作中得到了乐趣。这个时候的邓春友有了鱼儿游进了大海一样的感觉,只要投入到工作中,全身上下就分外舒畅,原来郁积于五脏六腑的一团窝囊气,此时变成了让他不知疲倦的动力,整天埋头工作颈椎不好受,疼得受不了,他就靠在椅子上待一小会儿,之后又像充足了电一样继续工作了。多年的工作中,他总结出了一套优质、高效的档案管理方法,他不仅自己业务娴熟,还带出了一批专、兼职资料管理人员,档案科的档案工作也逐步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有一次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我顺嘴问他:“档案工作有趣味性吗?”
      邓春友说:“心理因素决定其趣味性,对我来说,档案工作的趣味太多了。”
      我又问:“你有成就感吗?”
      邓春友说:“当然有了,想一想全院的哪项工作也离不开档案管理,想一想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支持,我就会有一种幸福的成就感。”
      三、古典爱情
      初春的一天阳光明媚,空气格外清新,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邓春友和几个朋友骑着自行车去郊游,大家一起你追我赶行驶在郊外的路上,这些年轻人的心也像小鸟一样轻快地飞翔起来。道路有些泥泞,路两边是还没有播种的庄稼地,忽然身后哎呀一声,邓春友回头一看,原来有一个女生一不小心,车子晃晃悠悠地倒在了田埂上。他赶紧过去将她扶起,又帮着她扶起自行车,两腿骑在前轮上将歪了的车把正过来。女生充满感激地望着他,并没有说一声谢谢,但这个女生后来成为了他的爱人。
      爱情,在春天的大地上悄悄滋长,这以后,两个人都在心里感觉到对方的存在和不可或缺。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起,相互的关心,让两个人的心里有了某种温馨的感觉。两个人相互注意着对方,只要一方有事,另一方便会及时出现,送上默默的关怀。但是,他们的关系依然是一般朋友,最后捅破窗户纸的依然是那种古典而又传统的方式。
      有一次,她病倒了,邓春友去看她,照料她,在她的病床前,有一种叫做爱情的东西在流淌,但两个人都没有明说。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老大姐分别为他们挑明了关系,两个人相觑而笑,在这一瞬间终于成为了真正的恋人。他们的爱情很简单,你来我往,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他们没有多少花间月下的浪漫,有的只是彼此的关怀,但却那么澄澈,那么温暖。
      这之后,他们成家了,有了孩子,过起了平常人的家庭生活。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无论是经历风风雨雨,还是平淡无奇一地鸡毛的琐碎的日子,他们之间都有一份温馨的默契。这种和谐的家庭生活,实际上就是邓春友能在事业上做出超人成绩的坚强后盾。
      一天晚上,我看望了邓春友的妻子,这是一个纤瘦而又秀气的女子,从她的微笑中看得出她的贤惠,言谈话语中流露出她对邓春友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聊了很多,聊起了邓春友当年写给她的情书,聊起了邓春友一工作起来就顾不上家的一些往事,还聊起了邓春友的古道热肠,甚至聊起了当年他们那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在她对邓春友略带嗔怪的语气中,我看到了妻子眼中的邓春友,也看到了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女人。
      邓春友和妻子的爱情是古典式的,他们似乎从来没有当面表达过爱意,但一份真感情都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了。婚前邓春友表达爱意的方式就是写信,情书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表达爱情的方式,邓春友充分利用了这个方式,在情书里他并没有用过爱呀亲呀这样的字眼,他通过谈理想,谈工作体会,谈读一本书的读后感来表达爱意,字里行间就像有一股溪流一样汩汩地流淌出爱情。结婚后,邓春友不写信了,但他依然有个习惯,爱在纸上留下几句心里话,他工作忙,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家了,有时很晚才回家,很早又出去了,而这个时候妻子和孩子又大都睡着了。于是他留给她的就常常是写在纸上的几句话,“今晚档案太多,我加班了,明早我还要起个大早,早点去上班。”等到第二天他早早爬起来,却发现妻子比他起得还早,已经把早餐准备在餐桌上了。他临走的时候,看到了妻子写在纸上的一句话,“工作再忙,别忘了吃饭。”邓春友充满爱意地凝视了一下妻子,然后拎起公文包就匆匆地上班了。
      用平淡的家常话表达心情,能够在生活中相知、默契,这就是爱情了。他们的纸条传情代表了一代人的爱情方式和心灵表达。   四、蚂蚁练功法
      邓春友小时候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爱观察蚂蚁。在他家的屋檐下,蚂蚁们总是成群结队,有的时候它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可达一丈多长,如果有水洼火障碍物,它们就会绕道而行,或者水沟这边有草叶或树枝抵达对岸,它们就会巧借为桥梁,它们力大无穷,每个蚂蚁都能搬动大过它们身体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一块巨大的骨头,会在他们的围攻之下,慢慢地化为乌有。
      他专门用放大镜观察过蚂蚁的身体结构,蚂蚁有六只脚,两根触角。蚂蚁的脚是呈放射状支撑的,与其头部非常接近,他想这可能就是蚂蚁特别有力量的原因吧。当然,他对蚂蚁感兴趣的更多的是蚂蚁的精神力量,那么小的蚂蚁能扛起那么重的东西,那么一个人有限的大脑会不会记住浩瀚如海水的档案资料的序号和存放位置呢?他暗下决心,要练出一身硬功夫来。
      邓春友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用来学习和钻研专业知识了,不论是在档案室,还是在家里,他总是争分夺秒,练习和读书,他也曾借出差之际,专门到兄弟单位的档案部门去考察,去学习别人管理档案的经验,回来整理发挥,为自己所用。他不是一个墨守成规,死抠教条的人,所以才能够在看似死板简单的档案工作中干出新意,干出亮点来。
      蚂蚁啃骨头靠的是耐力和韧劲儿,千万卷的材料档案,他从分门归类开始,一件一件地背诵标号和题目,因为要背诵的太多,而人的记忆力又是有限的,他就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个一个地开始背诵。他总结档案工作的要点是,除了最重要的责任心外,需要的就是耐力和细心。
      且看邓春友是怎么锻炼耐力的。
      他把一些看起来没有多大区别的档案袋放在眼前,然后一件一件地拿回到它们原来的位置,然后再拿出来打乱次序,再一件一件放回到原来的位置;
      他采取了死记硬背的办法,把一些档案的序号一件一件地背下来,背的时候他就像吃了摇头丸,档案的名称、大小,位置,他都要背个滚瓜烂熟;
      他练一阵,便会停下来走到窗前看看远方,他透过一栋栋高楼,似乎看到了宽阔的原野,家乡的古长城遗址,他为此心清气爽了,便会接下来继续练习;
      ……
      邓春友把自己的练功法戏称为蚂蚁练功法。邓春友常说,耐力是档案工作者的最基本的素质,数不过来的档案材料要一件一件条理清楚地归档,没有耐性是万万不行的。除了下死功夫,邓春友还开动脑筋,用巧功夫,把档案分门归类,大类中有小类,小类中有小小类,条理清楚,只要需要,他都会在很短时间内调出要用的档案来。
      总的来说记住这些东西没有捷径可言,单位里的时间不够,他就回家接着背,直到要记住的东西烂熟于心为止。他还剪了许多小卡片,在纸片上写下要记住的东西,就像背外语单词一样,没事的时候就从兜里掏出来背诵这些东西。
      他练啊练,一直练到在繁杂的档案堆中,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
      九十年代以后,办公逐步实现了电脑化,邓春友的档案科也不例外,他是全检察院最先熟练掌握电脑办公的一批人之中的一个,有的时候,他在电脑旁一待就是一天,累得颈椎和眼睛都生疼生疼的,他硬是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把归档的所有档案管理得井井有条。当上科长以后,他带领科里的同志们一起努力,规范科技档案管理,摸索出许多管理档案的新办法。他言传身教,有年轻同志向他请教,他从不保守,每次都是把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他手下的同志们因为他的传帮带,在技术上少走了不少弯路。
      邓春友的蚂蚁练功法为他带来了超人的能力和工作效率,习惯于默默工作的他,只有在练功的时候眉宇间才会流露出不凡的气息。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另一种能力,他能在枯燥中看出趣味,这使他更能甘于寂寞,也许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寂寞,人们休息了,只有他还在工作,寂寞之光已经成为了黑夜中闪烁的星星。
      下篇:螺丝钉是这样发光的
      一、细节中的“邓大人”
      我曾和一些同事聊起过邓春友,对于邓春友,大家要说的话好像特别多,他们有的说:“老邓哪点都好,就是太较真了,有些要归档的材料不合格想在他的眼皮底下蒙混过关,那真是太难了。”有的说:“是啊,平时都是好同事,好朋友,可在要归档的档案面前,他简直就是六亲不认。”
      我故意问道:“老邓这么做,你们对他有意见吗?”
      有的同事说:“没意见,那是不可能的,可有意见我们又提不出口,为什么?因为老邓做的在理,他那么较真图什么呀?还不就是图归档的材料和档案不出错吗?我们的档案不出错,我们的工作就不会出错,谁愿意自己的工作出错呀!”
      有的同事说:“有意见,其实那才是不可能的,老邓虽然是碎嘴子,说你的时候你挺烦他的,但细想一想,他那么做是真心对工作好,更是对你好,你归档的档案不出错,有你的功劳,更有老邓的功劳,我们再对他有意见,那能说得过去吗?”
      我点了点头,我知道我和这些同事的感受是一样的。
      我们检察院的同志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细节:有的同志正在走廊里走,邓春友急三火四地追过来了。“老王啊,你这个卷皮处理结果填的不对啊,得写检察院的处理结果,马上给我改过来”邓春友说。
      “老邓啊,我现在忙,过一阵我再改行不行?”
      “不行,必须改,用不了你多长时间,几分钟的事嘛,你不给工作面子,就算给我老邓面子吧。”
      那个姓王的同志摇摇头,苦笑道:“好,我给你老邓的面子行了吧,我现在就去改。”
      有的同志正在办公室办公,门被敲开了,进来的是邓春友。
      “小夏啊,你们今年召开的研讨会,会议通知怎么没有呢,你找找赶快补一下,马上给我存档。”邓春友说。
      “邓科长,不就是一个会议通知吗?让我弄丢了,我看就算了吧。”那个同志说。
      “那可不行,该归档的文件不管事大事小,都得按规矩办,小夏,你必须给我补上一份。”邓春友说。
      “我要是不补呢?”那个同志故意调皮地说。
      “那我老邓绝不放过你。”邓春友一本正经地说。
      “邓科长啊,我不叫你邓科长了,干脆叫你邓大人了,有大人的吩咐,小人遵命就是了。”那个同志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邓春友办公室的门被推开,有的同志来送归档的材料。邓春友接过材料认真地看了看,发现了问题。   “小李啊,你这个归档材料排列顺序不对呀,应该是正文在前,底稿在后,拿回去重新调整一下吧。”
      “邓大人,这份材料也不是太重要,我看就这么着吧!”那个同志说。
      “不行,一切按要求来,还是拿回去重新弄一下吧。”邓春友说。
      “邓大人,就算小人求你了不行吗?”那个同志开玩笑道。
      “不行,你就是叫我邓巨人也不行。”邓春友态度坚决地说。
      那个同志只好拿回材料回去修改了。
      ……
      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
      有人叫他“邓大人”,这当然是开玩笑,这其中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怪他太较真,叫大人既有一点点调侃,又有一点点讽刺;另一层意思则来自于电影《甲午风云》里的邓世昌大人,叫邓春友为“邓大人”,除了调侃,也有了尊重的意思。总归是同事之间开玩笑嘛,邓春友也就不认真对待,谁叫他邓大人,他就笑呵呵地应了。他说过,不管是叫我邓大人还是叫我老邓,档案工作都马虎不得,工作就是责任,就是良心,要负得起责任,更要对得起良心。
      每年过完春节一上班,邓春友就开始组织各处室的内勤开会,强调档案归档的要求和时间。开完会,邓春友不放心,还要给有关的同志打上一遍电话,特别叮嘱一下。归档的时间快要到了的时候,只要是没有送到的,他更是会一遍遍地打电话催,催了几次还交不上来的,他就干脆追到人家办公室要。有时候追得人家实在烦了,说话就难免难听一些。可老邓却态度好得出奇,他笑眯眯地面对人家,慢声细语地和人家讲道理,就是不肯放松归档的时间。档案科的年轻同志看不过眼,气呼呼对邓春友说:“邓哥,那谁谁谁都催好几次了,他还是不把档案送过来,太为难咱了吧。该归档时不归档,以后想查档案找不到,咱们可不管他。”邓春友说:“那可不行,只要该归档的没归档,那就是咱的责任,催,要不停地催下去。到档案科查不到应有的档案,那更是咱的责任,明白吗?”年轻的同志撅着嘴,不吭声了。
      接待查阅档案是件更琐碎的事情,每年至少要有几百人次来调阅档案,被调阅档案三千余件。这个时候,邓春友的功夫便派上了用场,哪份档案在哪里,他找的是又快又准,查阅档案的人看了大都啧啧称奇。邓春友工作时间接待查阅,就是下班以后或公休日,遇到急用材料的时候,他也会随叫随到。无论是本单位还是外单位的同志,他都热情接待,快捷服务。次数多了,人熟了,外单位的同事也跟着“邓大人,邓大人”地叫了起来。他听了依然是笑呵呵的,给人一种特别的亲近感。
      二、档案室里的指挥家
      我喜欢用一些浪漫的事物来比喻一些看似呆板的事物,邓春友就是一个每天工作在音符中的指挥家。
      灵感从不拜访懒惰的客人,邓春友凭着坚韧和勤勉,在档案堆里自由徜徉,在档案中有了灵气,他的手就是交响乐团指挥家的手,于频频挥动中,奏响了雄浑的交响乐章。各类来文的收集、归档工作外还着重收集党政工团会议记录、历年大型会议文件、年度统计报表、人事命令……这样的乐曲总会永不疲倦地演奏下去。
      为更有效地发挥档案价值,邓春友几乎将档案室变成了全院的信息中心,他将所有档案编制成电子检索目录,并将一些档案信息进行了二次加工,这样既方便查找,也为今后档案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邓春友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归档的案卷质量要求更严格,为保证案卷质量,他曾无数次到归案的部门了解情况,指导他们如何收集填写有关资料。如今,辽宁人民检察院的档案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已经形成制度,案卷质量均达到高级标准。
      邓春友尊重上级,该汇报和请示的绝不拖延。邓春友还经常下基层调研,指导档案工作。辽宁省有140多家基层检察院,由于多种原因,各地区档案工作发展极不平衡。对那些有困难,档案基础薄弱的单位,老邓更是经常下基层指导。20多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全省140多家基层检察院。对那些刚接手档案工作的年轻人更是手把手地教,工作要领一样也不放过,直到对方弄懂弄通为止。有一个基层检察院的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他就亲自登门,讲解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直到那位领导提高了认识,他才离开。
      在邓春友的指导下,全省检察系统已有70多家单位成功晋升为目前国家档案工作最高标准——省特级先进单位,档案定升级工作在全省档案系统名列前茅,在全国检察系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位指挥家的指挥下,一支看不见的庞大的交响乐队奏响了雄浑而又美妙的乐章。
      三、古道热肠,彰显党员风范
      1989年12月的一天深夜,熟睡中的邓春友一家人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是邻居王大姐,只见她挂着一脸的焦急与紧张,急得说话都有些结巴了。王大姐说:“老、老邓啊,我孩子发高烧,烧得都说胡话了,可这三更半夜的,我一个女人家怎么办呀?只能求你这个热心肠的邻居了。”
      邓春友说:“怎么办?上医院呗,立马就走!”
      邓春友说罢披上一件衣服就去了王大姐家,背起孩子就走。严冬的深夜寒风刺骨,正是东北最冷的季节,嘴里喷出的热气,瞬间在眉毛上、胡子上结上了白霜。由于地上积雪太厚,自行车不能骑,邓春友只能推着自行车,后面坐着裹着棉花球似的孩子,在雪地里一步一滑地向医院赶。到了医院,老邓又背起孩子往楼上跑,挂号、开药、挂吊瓶,他一条龙忙下来,已经是凌晨五点多钟了。孩子的烧终于退了,他离开医院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2010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走在街上的邓春友发现一个老大爷晕倒在了一根电线杆旁,当时有一些人围观,却没有一个人上前搀扶,大家都怕说不清楚惹上是非。邓春友见了二话没说,背起老大爷,拦了一辆出租车,就把老大爷送进了医院。在医院里他跑上跑下,忙来忙去,一直到老大爷转危为安,他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还以为他是老大爷的儿子,当老大爷的儿子闻讯赶来,要当面感谢他时,他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
      类似的场景在邓春友的生命里发生的太多了,从小到大,他做过的好事数也数不清。
      在邓春友生长的那个偏远的辽西小乡村里,民风淳朴,哪家有大事小情,都是村里的乡亲们一起伸手帮忙,邓春友从小也就养成了一副热心肠,哪家有困难,他就和大人们一起去帮忙。虽然离开家乡很久了,邓春友爱帮助人的习惯却有增无减,只要谁求到他,或者他赶上别人有困难,他总会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去帮助人家。有人跟他说你不必什么都帮着别人,你这么做多累呀!邓春友总是说:“多干点活累不到哪里,不管到什么时候,多干活都不是吃亏的事。”   邓春友不光自己热心助人,他还引导家里人和档案科的同志们一起跟他这么做。他总爱对别人说:“人家找你帮忙,张个嘴容易吗?能张嘴求你帮忙的,就一定是遇到了难事,只要我们能帮得上,就应该帮。” 在他的影响下,无论是他家里的人,还是档案科的人,都逐渐养成了爱帮助人的好习惯。
      我和邓春友妻子聊天的时候谈及了邓春友的热心肠,他的妻子用略带埋怨但却是不无自豪的口气说:“要说出去帮助别人,你拦都拦不住他。以前单位都是自愿出工扫雪,有一次下大雪的时候正赶上他重感冒,我不让他去,可他披上大衣往外就闯,差点把我撞个大跟头。别人值班时有事来不了,总是爱找他替班,他有求必应,牺牲了好多休息时间。他就是这么一个人,犟得很,在这些事情上他可一点都不听我的!”
      我笑道:“看来他还有大男子主义呢!”
      邓春友的妻子摇摇头:“其实他脾气挺好的,除了去工作,去帮助别人,他别的事还是挺民主的,遇到事总愿意和我商量。”
      我说:“嗯,在单位,他也愿意集思广益,除了向上级汇报外,他还善于接受下级的意见。”
      我觉得民主作风是邓春友一个极大的优点,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他得到的好评是一致的。在经历了很多岁月之后,妻子仍然很看重邓春友的这个优点。
      四、人生没有休止符
      档案科每年接收各类档案约3000余卷,需要录入、扫描的文件万余页,要想全部按照档案数字化进程的要求完成归档入库,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是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的。在人员少任务急的情况下,邓春友没说二话,他埋下头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干不过来的时候,他就主动加班加点,甚至节假日都不休息。
      2000年,省档案工作面临晋升省特级,虽然省检察院的档案工作基础还不错,但对照晋级标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离晋级还有8个月的时间,可是如果拿时间来计算工作任务的话,至少需要档案科两位同事不歇气地干14个月,多了6个月的工作如何完成,身为科长的邓春友一拍桌子:“加班。”当时档案科只有老邓一位男同志,与其说是他带领档案科加班,还不如说他带领自己加班。他拿出了当年练功时所用的蚂蚁啃骨头的劲头儿,甩开膀子就大干了起来。
      邓春友把整理文件、制作卷皮这样相对比较轻松的工作安排给别人,他自己则是起早贪黑地用电脑录入、扫描、准备晋级材料。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是早上五六点钟就到单位,除了吃饭时间,多数情况下他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一干就干到晚上十点多钟。如果周末赶上妻子值班,没人带儿子,他就只好把年仅八岁的儿子带到单位,一边管着儿子一边继续加班。孩子刚到办公室赶着新鲜劲还能玩上一会,可不一会就腻歪了,就哭闹着要回家。邓春友只好连哄带骗地将儿子安抚住,就又一头扎在工作中了。往往等到准备回家的时候,儿子早已窝在办公室的角落里睡熟了,可粗心的爸爸却没能给孩子盖上一件衣裳。邓春友面对儿子心生愧疚,但他真的是没办法,在工作面前,父爱只能变得粗糙一些了。再到后来,邓春友再说带儿子去加班,儿子就躲得远远的,说什么也不和爸爸去了。那年夏天又赶上家里换房装修,邓春友把所有家里的事都推给了妻子,大热的天,妻子又要去市场买材料、找工人,又要做饭、带孩子,一个月的时间里,本就纤瘦的妻子整整瘦了10斤。
      2006年初春,邓春友像往常一样,抱着厚厚的一摞案卷正准备送到库房,突然右腿一滑,就一下子摔到了地上,案卷散了一地,老邓用力想爬起来,可是右腿怎么也使不上力。从那天开始,他好多天都感觉右腿不舒服,有时酸,有时麻,有时还隐隐作痛。刚开始他也没当回事,以为是那天摔重了,养养就会好的。可是半个月过去了,腿不但没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连走路都困难了。身为医生的妻子感觉不对劲,在她的一再催促下,邓春友这才去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是,他患上了重度静脉曲张,已经严重到影响血液回流的程度,医生建议他马上进行手术治疗,否则极有可能导致血栓。邓春友听了连连摇头,一个劲儿地说不着急做手术。
      医生说:“为什么不手术,害怕呀?”
      邓春友笑而不语。
      只有妻子了解他,她把邓春友拉到一边,问他又要耍什么花招。邓春友压低声音说:“我现在太忙了,年初归档耽误不得,我这病死不了人,有时间的时候再说吧。”妻子急了:“你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我还当回事呢,儿子还当回事呢!”说罢就落下了眼泪。邓春友伸手抚摸了一下妻子的头发,然后找出一张纸巾替她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说:“对不起了,我知道你对我好,可让我耽误了工作你知道我的心会多难受吗?我知道你了解我,等我忙过这一阵儿,一定来做这个手术。”妻子实在是了解他,实在是拗不过他,就只好点头顺从了邓春友的意思。默默地送他走出了医院。
      转眼到了四月份,可邓春友的腿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连正常走路都有些吃力了,妻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又和他大吵起来:“老邓我告诉你,手术你要是再不做,我就找你们领导去,没有你地球还不转了?为了工作你身体都不要了,你说你这是图啥呀?”看妻子是真的生气了,老邓连忙哄妻子说“我听你的,我做手术就是了,但要等到五一,就五一放假期间做手术吧,不耽误工作就行。”就这样,五一黄金周的七天,邓春友一家三口是在医院度过的。眼看着上班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可邓春友术后恢复的情况还是不太好,医生建议他继续留院治疗,但邓春友硬是让妻子办了出院手续,他拖着没拆线的伤腿,在妻子和儿子的搀扶下回了家……从八八年上班到现在,邓春友从来没有休过一次干部假,节假日陪孩子出去玩的,几乎永远都是妈妈一个人。儿子赌气对他说:“别的同学还以为我没有爸爸呢!”邓春友摸着儿子的头,沉默了好一阵才说:“爸爸对不起你,等以后有时间了,爸爸一定陪你玩个痛快。”
      我在邓春友办公桌的台历上看到了他写的几个字,“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这显然是邓春友的座右铭,我觉得这句话也是他为人为事的真实写照。
      转眼间邓春友在档案科工作已经24个年头了,小邓变成了老邓,旧大楼变成了新大楼,唯一不变的是他依然还像刚参加工作那样,每日埋头于办公桌前,一丝不苟地工作着的身影。在这个岗位上,有人退了,有人来了,有人来了又走了,只有他还在毫不懈怠地钉在这里工作着,邓春友所做出的成绩得到了上级和同事们的认可和赞扬。
      辽宁省人民检察院的档案工作连续多年荣获优秀单位、优秀集体等称号;邓春友本人也被记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他还先后被院里评为“机关优秀党员”;被省档案局评为“档案先进工作者”和“辽宁省十佳档案工作者”;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检察系统优秀档案员”;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全国优秀档案工作者”。
      我觉得邓春友是把档案工作当成了自己生活使命的人。邓春友曾经跟我说过:“我现在很爱我的档案工作,这就是我的事业,而我就是钉在这个事业中的一颗螺丝钉,它可能不起眼,不闪闪发光,但对我依然充满新鲜和诱惑,我愿为这个事业奉献我的全部热情。”
      我说:“让我更正你其中的一句话吧,螺丝钉是不起眼,但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它同样会闪闪发光。在我看来,你就是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
      邓春友不好意思地笑了,低声说:“谢谢领导鼓励。”
      他的笑容斯文而清澈,不含一丝杂质,就像明净的湖水里吹来的一丝清风。
      责任编辑/彭中玉

    推荐访问:螺丝钉 闪闪 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