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人大政协 > 正文

    王熙凤\巧姐之谜:巧姐是王熙凤亲生的吗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4 04:24:22 点击:

      有位红迷朋友曾对我说,王熙凤可不好讲,过去分析研究这个人物的著作太多了,你还能有什么新鲜的?我一听,一开始有点二乎。我读过很多研究王熙凤的著作,包括美学家王朝闻写的一大本《论凤姐》,他掰开了揉碎了,从各种角度分析王熙凤,我从中受益很大。但是,我觉得还是能以自己独特的角度,为大家提供比较新鲜的见解。讲王熙凤,我重点讲她扫雪拾玉。
      有人一定会疑惑,王熙凤扫雪?说前八十回里,哪有王熙凤扫雪的镜头?高鹗续书的后四十回中,也没有王熙凤扫雪呀。她还拾玉?拾哪门子玉?
      我先说第五回里,册页上的图画和判词,对王熙凤的命运走向,是怎么预言的。册页的图画中是冰山上一只雌凤凰,冰山象征表面巍峨坚硬的贾氏家族,实质却经不起烈日的炙烤,雌凤凰当然代表王熙凤,一旦冰山融毁,她必同归于尽。关于王熙凤的判词使用的拆字法,特别能体现拆字法的妙处。第一句“凡鸟偏从末世来”,“凡鸟”就是由繁体的“凤”(�)字拆开成的两个字。“末世”与画中的冰山正好对应。第二句“都知爱慕此生才”,说明曹雪芹虽然写了她很多罪恶――王熙凤做了很多坏事,不雅之事,但总体而言,算得上是一个巾帼英雄、女中豪杰。作者对她不是全盘否定,甚至还充满了欣赏和肯定,并且相信读者对这个艺术形象,到头来还是会爱慕惋惜。特别是写她协理宁国府操办秦可卿的丧事,把她的管理才能、杀伐气派、鞠躬尽瘁、游刃有余,描绘得淋漓尽致。在那一回最后,作者干脆赞叹道:“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判词下一句“一从二令三人木”,也是典型的拆字法,但不像“凡鸟”那么好懂,历来读者有争议。最后一句是“哭向金陵事更哀”,预言王熙凤最后的结局,是死在哭向祖籍金陵的路途中,可能要超出我们现在所讲的第九十一回到九十九回这个情节单元,以后再说。
      什么叫做“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判词实际上概括了王熙凤和贾琏之间关系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从”,从前八十回可以看出,贾琏是个怕老婆的男子,对强悍的王熙凤基本上是依从的。第二个阶段是“二令”,由于王熙凤做了一些亏心事,被皇权宗族追究,她的气焰高不起来了,和丈夫贾琏的关系,就由她让贾琏服从,变成贾琏向她发号施令,她得服从了。到第三个阶段,更凄惨了,叫做“三人木”,这就是拆字,什么叫“人木”?单立人偏旁加一个“木”,合起来就是“休”字。什么叫“休”啊?过去男子与妻子强行解除婚约,叫“休妻”。因此王熙凤最后是被贾琏给休掉了。这在前八十回里有伏笔,凤姐过生日,贾琏和下等女人偷情,暴露了,“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她闹得很凶,还打了平儿。风波平息之后,李纨见到她――李纨本是个很平和的人,说话很少尖酸刻薄。在凤姐泼醋打人之后,李纨见到她忍不住说,你居然伸出你的手打平儿,气得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你给平儿拾鞋也不配,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这就是伏笔,预示第八十回后,贾琏会休妻,王熙凤跟平儿的地位互换了。平儿本是通房大丫头,什么叫“通房”?就是男女主人行房事的时候,她可以在旁边,在男女主人同意的情况下,她可以参与。这是过去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符合当时规范,但现代人认为是畸形的现象。
      王熙凤被休,应该在上一个情节单元里就写到。忠顺王奉皇帝命令查封荣国府前夕,整个府第内部已经乱作一团。首先是“官中”乱了,“官中”就是府第的管理中心,最主要的职能之一,就是管理府第的财政。每个月,总账房会把从贾母、王夫人、李纨,到所有公子、小姐,以及赵姨娘、周姨娘,还有那些服侍他们的丫头的个人津贴――当然,数目按等级,上下差距很大――叫做“月银”,一打总交给王熙凤,由她具体发放到各房各处。王熙凤拿到银子以后,不马上发下去,而是派亲信仆人拿去放高利贷,当然是短期放贷,期限越短,利息越高。有的商人临时需要一大笔流动资金,难以筹措,就向王熙凤借钱,在固定日期内高利返回。王熙凤等本银、利银都收回之后,再把银子发下去,这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书中写到,连袭人这样很忠于封建主子的大丫头都发出抱怨。原来荣国府地位稳固,王熙凤觉得就是有人告他们谋反也不怕,但是贾政做主藏匿甄家的罪产,以及��将军诗的事情,已经有人向皇帝参劾了,贾政的地位岌岌可危,整个府第的前景也就格外黯淡。那么,府里从“官中”起就会有人揭竿而起,原来对王熙凤拿“月银”放贷敢怒而不敢言的人,现在就嚷嚷开了。清朝法律规定可以放贷,但有利率限度,不能违例,不能放超标的高利贷。王熙凤的做法是“违例取利”,应该受到责罚。此事情一经暴露,首先被官府追究的人会是贾琏。在男权社会,从名分上说,管理荣国府事务,包括所有银钱事项,贾琏是法人,应负全部责任。贾琏本来就对王熙凤不满,王熙凤违例取利的事开始瞒着他,后来他发觉了,王熙凤仍然那么干,而且利银基本归为她的私房,贾琏也奈何不得。现在这事被捅出来,贾琏首当其冲。一旦遭到官府追究,他固然可以细说端详,也不难找到证人,辩白其实是他媳妇一手遮天,胆大妄为,但他也不能完全脱掉干系,况且此事公开以后,他也很丢脸面。因此,他对王熙凤深恶痛绝,一方面为推脱自身责任,一方面早不想对王熙凤言听计从。他已经对王熙凤呼来喝去,有过一段“二令”的经历,到这时抓到她的把柄,觉得时机成熟,就下决心把王熙凤休掉,更何况尤二姐分明是遭王熙凤迫害致死,这件事还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贾琏就在贾氏家族风雨飘摇之时,由族长贾珍出面,正式把王熙凤休了,然后把平儿扶为正妻,王熙凤倒成了通房大丫头了。对于王熙凤来说,这种等级地位的互换,是很屈辱,很悲惨的。紧接着,可能忠顺王就奉皇帝旨意,来荣国府宣布贾政停职,责令他老实交代,等候处理,并封存荣国府大部分不动产,减撤府中主子的奴仆数量,这是对荣国府的第一波打击。贾琏休掉王熙凤,也可能是忠顺王刚来查办荣国府之时,在第二波打击到来之前,那么他的用意,就含有抛出王熙凤,让查办者把目光聚焦到她身上,以缓解府第中其他难题的因素。王熙凤确实值得一查,她还有“弄权铁槛寺”那样的老账,牵扯到两条人命;她树敌甚多,借机告发她的人不会少,从赵姨娘到某些仆役,都会向查办者举报。
      尽管贾元春在宫里不断向皇帝求情,皇帝一度也鉴于她怀有身孕,对荣国府贾政还留有余地。但是,贾赦的违法行为也遭到参劾,贾元春偏偏在忧患焦虑中流产了,更发现宁国府贾珍跟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势力勾结一处,竟大逆不道、图谋不轨,政局上出现虎兕相逢、短兵相接的局面。皇帝率兵去剿,被围困,谋反方索要贾元春。皇帝在危急时刻舍弃了她,才得以喘息,候到救援。回到京城,皇帝就把荣宁二府新咎旧罪一起算,而且更把宁国府当年藏匿秦可卿的事情定为“首罪”,一刀切下去,把贾氏二府灭掉了。在这个过程中,荣国府遭到第二波毁灭性打击的情况,应该是曹雪芹下笔的重点。
      在荣国府从被查封,进一步恶化到被查抄,贾政从停职交代转变为罢官判罪的情况下,曹雪芹会写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就是王熙凤扫雪拾玉。我的根据是过硬的,就是在古本《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一个细节描写旁边,有条非常重要的批语。
      第二十三回开始不久就讲到,大观园本是为元妃省亲建造的,花那么大力气,其实只是一个晚上的用途。因为是皇妃用过的空间,用完以后,任何人不得擅入,所以只好把它封存起来。贾元春回宫后一想,这么好的一个园林,把它封起来,太可惜了,下一次省亲什么时候呢?说不清楚,因此就下谕旨,让贾宝玉,还有那些姊妹们都搬进去住,把这个空间利用起来。
      贾元春派太监宣布谕旨以后,贾政和王夫人就召见公子小姐,宣布这件事情,宝玉当然很高兴。后来,他和林黛玉互通消息,问林黛玉想住哪儿,林黛玉说喜欢潇湘馆,他说自己喜欢怡红院,后来果然他们各自住了进去。其他一些小姐分住不同的空间,李纨带贾兰住进了稻香村,里面还有一个拢翠庵,本来就住着尼姑妙玉,大观园从此热闹起来了。
      第二十三回写这事的时候,有一笔似乎是很随便地那么一说,一般读者都容易忽略。就是在正房,贾政说完话以后,让贾宝玉退出,宝玉特别怕父亲,在父亲面前浑身不舒服,一听让他退出,如临大赦,很高兴的“慢慢地退出去”――这是在家长跟前装样子――出正房以后,就现了原形,向屋外的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嬷嬷一溜烟去了”。去哪里?没搬进大观园之前,他跟贾母住,于是书中很明确写出,他到了穿堂门前,只见袭人倚门等在那里,他一边与袭人说话,一边就回到了贾母身边。
      通读前八十回后,我们应该对荣国府的建筑布局形成基本概念。从贾政、王夫人的正房出来后,过一个属于王夫人院的穿堂门,就进入夹道,然后再到一个穿堂门,这个袭人当时倚着的穿堂门,是从夹道通向贾母院落的。针对这处文字,脂砚斋有很重要批语:“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脂砚斋当时已经看到全本《红楼梦》第八十回后的内容了,其中有个情节就是王熙凤扫雪拾玉。扫雪拾玉的地点在哪里?就在第二十三回写到的,进贾母院的这个穿堂门的外边一点。脂砚斋赞叹曹雪芹的写作技巧,说,多妙啊!曹雪芹在第二十三回安排贾宝玉经过这个小空间,在第八十回后的某一回,他恰恰就要利用这个小空间,生发出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就是王熙凤扫雪拾玉。脂砚斋指出这种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安排,一丝不乱,就是说曹雪芹写到后面的时候,没忘记前面设下的这处伏笔,非常对榫。这条批语再次说明,曹雪芹是写完全本《红楼梦》的,第八十回后的文字的确存在过。
      曹雪芹写这个府里的故事,所安排的场景空间,不仅有正房大屋、花厅厢房,还多次写到夹道、穿堂这些附属空间。对《红楼梦》我主张进行文本细读,读的过程中除了把握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矛盾冲突的发展,还应该有空间感。读的遍数多了,应该对荣国府和大观园的建筑布局、空间状况,形成连续性的立体画面。就说荣国府的空间构造,大体而言,第一部分就是荣国府的主建筑群。从府第正门进去以后,几进阔绰的院落,其高潮部分,即最重要的一组建筑,就是荣禧堂,那是贾政和王夫人居住的空间,也是整个府第中最重要的一个家族活动空间。荣禧堂之后,还有房子,两旁还有偏院,其中一所居住着赵姨娘和贾环,另一所则居住着周姨娘,是很宏大繁复的一组建筑。第二部分在荣国府的主建筑群西边,还有一个很大的院落,是贾母的居住空间。第三回中写到林黛玉投靠外祖母,通过黛玉的目光,对这个院落有很细致的描述。从它的外院通向里院,有垂花门,垂花门里连着游廊,通向非常高大宽阔的正房,不仅足够贾母居住,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薛宝琴,先后都在那里居住过。后来书里补充说明,因为贾母爱看戏,加盖了一个花厅,正房后面还有房子。以上两个空间里,发生的故事最多。第三部分在这两个空间后面,一个由贾琏和王熙凤住的比较小的院落,门前有粉油的影壁――影壁是北京大小院落中常见的、起到遮蔽和装饰作用的建筑构件――在王熙凤住的这个院落里,发生的故事也不少。
      在以上三个建筑群之间,不是隔一堵墙,直接穿过门洞就能往来,而是有其他很重要的过渡性空间,叫做“夹道”,也可以叫做“甬道”。在紫禁城(今故宫)不同的建筑群之间,会有很长的夹道,两边是红墙,红墙当中会有一些门,这些门有的就叫做“穿堂门”。当然,荣国府的夹道比起紫禁城的,会窄短一些,也不允许使用红墙黄瓦,但是可以想像还是相当气派的。
      曹雪芹的文笔确实如脂砚斋所说,细如牛毛。他多次把故事情节,安排在夹道里面,以及穿堂门前后。一个笔法死板的作者写贵族家庭的故事,只会以正房、厢房、花园为描写场景,而曹雪芹以其生花妙笔,把许多情节安排在夹道里。
      贾芸是贾氏宗族近支的一个后代,他那一支衰落了,住在寺庙旁的西廊下,生活比较清寒。他总想到荣国府找贾琏和王熙凤谋一点差事,使他的生活得到改善。贾芸到荣国府谋差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就发生在这个夹道里。他有意在夹道那儿等着,因为王熙凤休息好了出来办事,从她住的小院绕过影壁,必然会出现在夹道。终于有一天,他与王熙凤遇上了。王熙凤见了他根本不停步,两人之间有一番耐人寻味的对话,展示出不同性格。最后,贾芸通过向王熙凤敬献冰片、麝香,才谋到差事。曹雪芹还多次写到贾宝玉在这个空间里的遭遇,有一次他碰到府里“官中”办事的人,有一次遇到一些贾政豢养的清客,还有一次在夹道里碰见二三十个拿着笤帚、簸箕的小厮。小厮们没想到贾宝玉突然出现,吓坏了,因为他们与贾宝玉的地位相差太悬殊,所以立刻退到墙边,垂手侍立,其中一个领班的小厮还上前给宝玉打千致敬。曹雪芹在夹道里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画面,把府里最高层和最底层的角色,都很自然地在这样的过渡性空间中加以展现。
      脂砚斋告诉我们第八十回后,王熙凤会在夹道里扫雪拾玉。究竟怎么回事?王熙凤原来是府里的女霸王,想当年,扫雪的事不用她开口,平儿就行了,甚至平儿都不必开口,二等丫头丰儿就可以指使人去扫雪,王熙凤哪会亲自扫雪啊?!故事发展到荣国府已遭遇第一波打击的阶段,有的主子可能还没直接受到打击,可王熙凤已经非常惨了,贾琏把她休了。按说休了她,她跟平儿换了一个过子,变为通房大丫头,不是主子了,是不是查封荣国府的忠顺王,就会暂时放她一马呢?那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府里会有人告发她,指出她曾是全府的管家婆,连忠顺王带来的人,包括忠顺王自己也都知道,她原是府里当家的,查问府里以往的事情,绝对把她当成一个重点。第二波打击来势更加凶猛。贾赦、贾政、贾珍、贾琏都被治罪,邢夫人、王夫人、尤氏、平儿全都随之被处置,或随夫流放到苦寒之地,或被赐死,或被发卖,但对于王熙凤,却一时并不结案。
      皇帝对罪家的打击,会一波一波进行吗?对有罪之人的处置,会拖颇长时间才结案吗?历史上清朝雍正皇帝对曹家的打击,就是一环一环进行的,没有马上一刀切。雍正皇帝处置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红楼梦》里贾母的哥哥的原型――一上台就把他治了罪,抄了他家,发卖了他的亲属和奴仆,对他本人则拘禁审问了很久,到雍正五年才终于定案,把他流放到打牲乌拉苦寒之地,给披甲人为奴。对曹(他如果不是曹雪芹的父亲就是叔叔)的惩治,第一波打击是把他交给怡亲王看管,到了雍正六年,才以“骚扰驿站”的罪名将他抄家逮京治罪。实际生活中既然有过这样的事情,那么在小说里,曹雪芹写到皇帝分两波打击荣宁二府,写到王熙凤从被审问到被发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就不足为奇了。他有生活依据,当然,他对“真事”以“假语”进行了艺术加工。
      简而言之,荣国府遭到第二波打击,被彻底查抄了,主持查抄的忠顺王想从中得到更多的战利品。皇帝在宣布查抄某贵族官员的时候,往往会把查抄出来的财物,全都赏给负责查抄的官员。雍正下令查抄曹就是这样,把曹所有的家产都赏给了他指定的查抄官员隋赫德。那么,曹雪芹写到皇帝把贾家查抄出来的财产赏给忠顺王,忠顺王因此不能轻易放过每一笔财富,把府里长期管财的王熙凤囚押起来,进行拷问,逼她交代,就很合理了。那时候贾宝玉可能都被移送入狱了,但王熙凤却留下来,跟府里其他待处置的丫头婆子男仆小厮,集中到贾母院的厢房里――贾母在荣国府遭受第一波打击前,就已经去世了――晚上打地铺挤着睡,白天罚做苦役,下大雪了,就要扫雪。王熙凤万没想到,自己原是如“巡海夜叉”般令人畏惧的全府总管,此时沦为阶下囚,时时会被拷问,让她交代还隐瞒了哪些财产。就是她全说出来了,忠顺王也不信,总觉得荣国府那么大,还有个大观园,除了已经抄出来的,可能还有偷藏偷埋在墙壁里、地底下的金银珠宝,肯定一边在所怀疑的处所掘墙挖地,一边凌逼王熙凤从实招来。那种境遇真比移送入狱还惨。又到冬天了,下起大雪,王熙凤被驱使从事贱役,就是扫雪。
      王熙凤扫雪,扫到当年袭人倚过的那个穿堂门外边,就拾到一块玉。是块什么玉?有的红迷朋友会说,一定是通灵宝玉!这是书里最重要的一块玉啊!但是我的看法不同,可以讨论。我认为不是通灵宝玉,通灵宝玉是贾宝玉与生俱来的宝贝,尽人皆知,甚至皇帝也会知道。因此,出于迷信心理,一般人不太敢碰这东西。通灵宝玉应该一直由贾宝玉戴着,即使遭遇厄难,也不会把通灵宝玉抛弃,或粗心地任它掉落而不拾取。即便查抄者将其收缴,也会很郑重地存放它,不会随便掉在雪地里。参加查抄的人员不至于偷窃通灵宝玉,因为根据书中交代,按世俗标准,它的成色不好,是块病玉。它只是具有特殊意义,在世俗的商品交易里,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根据书里神话式的构想,天界的一僧一道,能够指挥这块玉,如果玉消失了,可能是被一僧一道唤走了。所以,王熙凤扫雪拾到的玉不会是通灵宝玉。
      不是通灵宝玉,那王熙凤拾到的是块什么玉呢?我一直强调应该对《红楼梦》进行文本细读,读得越细,就会越喜欢它,其乐无穷。想一想,书里是否提到一块被人偷了的玉?细读《红楼梦》前八十回就会发现,确有此事,在宝玉跟随贾母居住时发生过,而且偷玉的主儿还有名字。
      先说第五十二回中,此回讲的是“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平儿虽然只是通房大丫头,但她协助王熙凤拿事,手中也相当有权。在王熙凤生病的时候,有时候她先不通报主子,自己对事情做出决定,平冤决狱,指挥若定。她在前八十回里,表面身份低下,实际一度在荣国府中是非同小可的人物。她常跟府里的正牌小姐一起活动,戴的首饰,比如,有一只虾须镯,金镯子上还镶有珍珠,非常华贵,跟主子们戴的首饰品级相同。那一年也是下雪,“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在大观园芦雪广(依山傍水的园林建筑称为“广”,此处“广”字读“掩”)里,史湘云带头,吃烧烤,烤鹿肉。小姐们平等对待平儿,一起吃烤鹿肉,为了吃时方便,平儿把虾须镯褪下,谁知吃完以后,虾须镯竟不翼而飞!被谁偷了呢?书里往后写,交代是被怡红院的小丫头坠儿偷了。
      坠儿,听这个名字的谐音――曹雪芹的艺术手法之一是拆字法,之二是谐音隐喻――“坠儿”就是“罪儿”,按世俗标准,她偷东西当然有罪。平儿发现坠儿的偷窃行为以后,因她心地善良,不愿意张扬,就到怡红院把麝月叫过去,悄悄告诉她。平儿强调,别把这事张扬出去……她不是为坠儿,而是为宝玉着想。她说,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的――因为大家庭有不同的房,宝玉是一房,贾环也是一房,哪房也不愿意出丑闻。我这房出一个小偷,别的房该伸出食指刮脸皮了――宝玉是个很要面子的人。因此,平儿说,为了宝玉别公开,然后又说,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她往前追溯,那件事可能发生在黛玉进府之前――刚冷了一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呢,又跑出个偷金子的,而且更偷到街坊家来了。这一笔决不是废文赘笔,而是一处伏笔。坠儿偷金子,为何说她偷到街坊家呢?因为平儿不是怡红院的,也不在大观园里住,她与王熙凤、贾琏住在大观园西边,荣国府靠北的一个小院里。她借用“街坊”一词表明坠儿偷虾须镯行为的严重性,指出她的偷窃对象已经不是她所服侍的空间里的人了,可见实在是胆大妄为。平儿主张不明说偷窃的事,找别的理由,把坠儿撵出去就完了,这样宝玉不会觉得丢脸,别房的人也不至于看笑话、说闲话。平儿本想背着宝玉对麝月交待,没想到偏被宝玉听见,宝玉很感动,感激平儿对他的关怀维护。而宝玉的嘴没遮拦,对病中的晴雯说了此事。晴雯一听,立刻发作,把坠儿找来,拔下头上的一丈青――一端像尖锐的锥子似的发饰品――就扎坠儿的手,晴雯发威,把坠儿撵出去了。
      坠儿在第八十回后肯定还有故事,这个角色非常重要。在大观园里,坠儿的朋友可不是一般人物,“滴翠亭宝钗扑蝶”一节中,在滴翠亭里小红对谁说私房话?就是坠儿。坠儿为小红、贾芸私下传递手帕定情。用如今观点看,坠儿的偷窃行为是不是卑鄙无耻?我认为不能这么看。她偷虾须镯,绝对不是为了自己佩戴。她继续在怡红院当差,在大观园里活动,不可能戴着平儿的虾须镯晃来晃去。坠儿和小红是有思想共鸣的,小红曾经说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过了三年五载,谁知道谁干什么去啊!这些丫头年龄大了,“好不好拉出去配小子”,如果自己有点积蓄,比如,悄悄把虾须镯换成私房银子,等到要配人之时,因为有银子,在配给谁的问题上,可以向拿事的管家行贿,就可能配到稍微好一点的对象。因此坠儿这种行为,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一个女奴很有心机地为自己以后的前途做打算的勇敢行为。
      坠儿偷金与良儿偷玉,都是发生在荣国府里的事。坠儿偷金在后,良儿偷玉在前。坠儿确实偷了金,而良儿确实偷了玉吗?想一想“良儿”这个名字,和坠儿是配伍的,一个是我本善良的姑娘,一个是有罪的姑娘,因此可以判断,良儿当年是被冤枉的。她本善良,并没有偷玉,那块玉到哪儿去了?故事发展到荣国府遭遇第二波打击,被彻底查抄。那些抄家的兵丁,在分头查抄的过程里,会中饱私囊。这块玉应该是从贾母正房,也就是宝玉几年前曾经居住过的空间里抄出来的。抄到它的兵丁一看成色很好,会很值钱,就趁长官不在眼前,把它揣起来。按规定,所有抄出的东西,都要送到指定的地方存放、登记。私揣查抄物品要冒一定风险,那兵丁不免慌张,更可能私揣的物品不止这一件,也不可能都藏得那么严实。设想:混乱之中,他跑出贾母院落东边的穿堂门――就是第二十三回写到的、袭人倚门等候宝玉从东边贾政和王夫人的正房回来的那个穿堂门――那块玉掉落在穿堂门外的夹道里,人们一时都没发觉。下起大雪,纷飞的雪花很快就把那块玉掩埋了。王熙凤被罚扫雪,扫到那里――一丝不乱――就发现了。
      在这段情节里,曹雪芹会写到王熙凤拾玉后百感交集。当年在贾母居住的院落,在宝玉所住的空间里,丢失了一块价值不菲的美玉,这事当然由王熙凤亲自负责查实处置。宝玉的丫头们多半都有嫌疑,窃贼最后可能就锁定在几个嫌疑最大的丫头身上。王熙凤当年怎么对待有嫌疑的丫头?记不记得她有一次跟平儿怎么说的?第六十一回,大观园里闹出涉及玫瑰露和茯苓霜的盗窃官司,那时候王熙凤正在养病,不直接理事。平儿向她汇报,她就说,这些丫头虽不便擅自拷打,让她们大太阳底下跪在瓷瓦子上,不给吃喝,一日不说跪一日,看她们招不招!这种解决盗窃官司,对待下人的方法,显然不是王熙凤的新发明,当年良儿被锁定为窃玉之贼以后,肯定就被王熙凤这么处置过。跪瓷瓦子――打碎的破瓷片――你给我跪上,大太阳底下不给吃,不给喝,你招不招?体质再好的人也受不了啊!最后,良儿屈打成招,交不出玉,只好承认是偷传出去,卖掉了。如此,良儿就被当作窃玉贼,给撵出去了,可能还会牵连另外一些奴仆,那些奴仆被判定帮良儿传玉、卖玉。当时事情闹得响动很大,赵姨娘、贾环一定会讥笑嘲讽宝玉,看你身边,窝着窃贼!宝玉为此很久都心情不畅。事过几年,沧桑巨变,王熙凤沦为贱役扫雪,发现一块玉,拾起来一看,分明就是当年以为被良儿窃走的那块玉,稍加推敲,就可以憬悟,当年良儿并没有偷玉,应该是这回抄家,兵丁把贾母当年带着宝玉居住的地方,像用篦子那么篦了一遍,这块玉就不知从哪个旮旯里给掏出来了。兵丁私揣怀内,从这地方跑过时,落在穿堂门边夹道一侧,偏就被自己拾到了!回想几年前,自己不可一世,对良儿那么凶狠,冤屈人家。当时自己处置另外一个生命,是那样轻率,毫不手软,现在忠王府查抄贾府,让自己交代贾府还有多少财产,就算全盘交代也不行,非要继续凌逼,跪瓷瓦子,不给吃不给喝,下大雪,衣衫单薄,被罚扫雪……曹雪芹会写,在那情景下,王熙凤的良心发现,写到一个生命内心最深处的痛切愧悔,那种对人生滋味的复杂感觉。那段文字,对读者肯定形成强大的冲击力,能引发读者对人道、人性的深切憬悟。
      在曹雪芹的第九十一回至九十九回这段情节单元里,会出现王熙凤扫雪拾玉的情节。这是以前研究者比较少,甚至根本没有触及的一个内容,也是我现在竭诚为大家奉献的比较独家的探佚成果之一。
      此外,有红迷朋友问,王熙凤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钗,当然能理解,但她的女儿巧姐,年龄很小,也没有很多故事情节,怎么也列入“正册”中的一钗呢?我想,曹雪芹是为了体现对贾氏家族薄命女子立体的全方位扫描。“正册”里有已经嫁人成了媳妇的,比如李纨、王熙凤,甚至有入宫到了皇帝身边的贾元春,那么也有跟她们平辈的、一些没有来得及出嫁或出嫁比较晚的小姐,同时还要列入比她们矮一辈的家族成员。因秦可卿嫁给贾蓉,故辈分比王熙凤小一辈,与巧姐同辈,而秦可卿太神秘,辈分感不鲜明。将巧姐列入“正册”,就使《金陵十二钗正册》的阵容更加立体化,有利于深化“万艳同悲”、“千红一哭”的悲剧效应。而且,巧姐的命运还寄托着曹雪芹很多感慨。王熙凤千不对万不对,但刘姥姥到荣国府来,作为一个穷亲戚――其实根本不是正经亲戚,而是很牵强的联宗关系――来求她救济,她善待刘姥姥,那么善有善报,最后刘姥姥就解救了困厄当中的巧姐。
      巧姐最终应该是什么结局呢?应该是嫁给了刘姥姥的外孙子板儿,这在书中有很明确的伏笔。有人相信高鹗的写法,高鹗写道,巧姐最后嫁给了刘姥姥所在村庄的周姓富户,这是不对的。前八十回写刘姥姥第二次到荣国府去,贾母带她游览大观园,到了贾探春的居所。探春屋中的大瓷盘里有佛手,板儿要了一个大佛手玩。佛手与柚子在植物学上是“亲戚”,是同种植物的不同变种。柚子长得圆圆的,佛手底下有个圆托,上面伸出好多手指头似的分支。柚子剥开皮可以吃到果肉,佛手一般说不能吃,如果要吃就得把嫩佛手切成片,制成蜜饯。书中很具体写到,巧姐――当时应该还不是这个名字,这名字恰恰是刘姥姥后来给她取的,当时她只叫大姐儿――看见板儿手里拿着佛手,她就要这佛手,板儿开始还不愿意给,后来经过大人协调,香橼――柚子又叫香橼,也可以写成香圆――换到板儿手里,佛手就到了巧姐手里。板儿开头不乐意,后来一看这柚子能当球踢,因为他是男孩,便很高兴。
      以上的描写分明是一个伏笔。脂砚斋的批语在此处也点破了,说“小儿长情,遂成千里伏线”。点明最后他们将结为夫妻。因为“柚子,即今香圆之属也,应与缘通”,就是香缘,意味着其中有姻缘。“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佛手好像手指头似的,但不是人的手,而是神佛的手,所以叫佛手。当生命陷于迷途,神佛的手能起到指点迷津、解困救苦的作用。当贾府崩溃,巧姐作为未成年家属,允许亲戚领走的时候,她的舅舅王仁把她领走了,但不是想要抚养她,而是把她卖到妓院。解救巧姐,涉及到贾芸“仗义探庵”、妙玉在庵中佛手指向处,留下一包银子,以及刘姥姥带着板儿及时赶到,用那包银子将巧姐赎离火坑等等情节。刘姥姥将巧姐带回家中,最后巧姐嫁给了板儿,这才是曹雪芹八十回后的真故事。高鹗写她嫁给了周姓富户,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
      高鹗为照应第五回关于巧姐的判词里“狠舅奸兄”的提法,把王熙凤的胞兄王仁设定为“狠舅”,这是对的。王仁这个名字谐音“忘仁”,过去把“仁义礼智信”作为道德的基本构件,第一位就是“仁”,而这个舅舅却把自己妹妹的女儿,狠心地往火坑里推,当然是“忘仁”。但是,高鹗把“奸兄”设定为贾芸,还有贾蔷,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两人根本不是曹雪芹后八十回中所写到的“奸兄”。要弄清楚对巧姐下毒手的“奸兄”是谁,必须先对李纨进行分析,敬请期待下一讲:《李纨之谜》。

    推荐访问:之谜 王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