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人大政协 > 正文

    美国图书馆里一杰迟还的书|图书馆的书迟还怎么办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30 05:06:37 点击:

      住所附近的阿灵顿图书馆,最近在入口显眼位置陈列了一个小展览:一本发黄的旧书,一纸满怀歉意的道歉信,还有一张25美元的支票。   这是一个逾期归还图书馆书籍的故事。一位叫莎拉・麦吉斯的女士在道歉信中写道:
      “亲爱的阿灵顿图书馆:有件事我感到非常不安――我最近翻看这本书时,发现书是你们的,不是我的。我为我的迟还道歉!”
      算起来,这本讲述印第安酋长故事的书籍,还是在1978年3月16日借出的。麦吉斯是一个单身母亲,当时正在华盛顿地区参加律师考试,居住在临近华盛顿的阿灵顿。后来,这本书又随着她前往千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
      整整过了31年、经历了五位总统、有了7个孙子女后,麦吉斯才意识到错误。为表达歉意,现在已年过七旬的麦吉斯女士特意用特快将书寄到了阿灵顿图书馆,随信寄来的,还有一张25美元的支票。
      图书馆的发言人Petr Golkin对我说,这可能是阿灵顿图书馆最长时间的一本逾期书了。其实,麦吉斯女士不必付这么多钱,按照图书馆的章程,她付8美元的逾期费就可以了,当然,“书能还回来就好,这比罚款要好。”
      感觉到此事的教育意义,图书馆特意将这三样东西展示在图书馆大门口位置。许多人进出图书馆,总会驻足观看一下展览内容,然后感慨微笑。
      对我来说,从这件小事上,一要感慨那位老太太的诚实和知错能改,二也要感慨美国图书馆的开放性。
      就以阿灵顿图书馆为例,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在此阅读、休憩;如果要借书,只要你有能证明你在当地居住(哪怕就是一个写有你姓名的信封)的凭证,你就可办借书证,没有任何手续费;只要你及时归还,你可借的书籍没有限量,也不需要任何押金。
      尤其让我欣喜的是,虽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郡图书馆,却还有一些中文书籍,虽然品种不多,但中国的几大名著却都还有多个版本,于是“好书不厌看还读”,这里也就成为我这个在异国的中国人最流连的场所之一。
      小小的郡图书馆如此,其实大如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是对外开放的,不管是否是美国公民,只要你在美国居住,都可以在这里借阔,也没有押金之说。
      当然,或许也正是这种开放性,加之美国人巨大的流动性,才会使一部分书被借阅者错误地带走,成为图书馆的遗憾。这或许也是图书馆做此展览的初衷。
      借书的麦吉斯老太太肯定是一个爱书之人,但她并没有贪书的想法。这也是一种境界,显现出一个人的品行。当然,有此美德的也绝非麦吉斯老太太一人。当《华盛顿邮报》以“很久前借出的图书馆书籍,如今很难被忘却”为题进行报道后,我发现很多美国读者留言,对老太太表示敬意,也讲述了自己和书籍的故事。
      一个署名为“好奇”的女子就留言说:当她还是小孩子时,她曾从最好的朋友处借了一本童话书,尽管好朋友曾催问过,但因为太爱这本书,她还是故意留了下来。
      后来,她的朋友搬走了,她也结婚、生子。有一天,她母亲看到了这本童话书,于是讲述书中的故事给她女儿听。她蓦地看到这本书,自然很高兴;但想起小时候的往事,她也很惭愧。她向母亲坦陈了小时候的错事。经过种种努力,她终于将这本书寄给了也早已结婚的童年朋友。
      在留言中,这位网友说,“负疚感使我决定一定要把这本书寄给真正的主人,我给她写了一封道歉信,告诉她,这本书对我意味着什么。当然,对她来说,或许这一切已经太晚,她已过了欣赏这本书的年龄了……但我仍为自己感到高兴,至少我不会再不安。”
      留言的末尾,她感慨说:“有时,可能改正已来得太晚,但努力了就好!”
      我知道,对她和麦吉斯这样的人来说,她们体会到了书的真意。喜欢读书、爱书是一件美好的事,能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升华,更是人生的一大收获。
      
      摘自《北京青年周刊》

    推荐访问:的书 美国 馆里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