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人大政协 > 正文

    【浅析《所罗门之歌》中的双性同体现象】双性同体漫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7 04:32:17 点击: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一间自己的房子》中这样说:“在我们之中的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在男人的脑子里男性胜过女性, 女性的脑子里女性胜过男性。最正常、最适意的境况就是在这两种力量在一起和谐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时候。若是男人,他脑子里女性的那部分一定也有影响,而一个女人也一定和她里面的男性有交往。哥勒瑞治说伟大的脑子是半雌半雄的,他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此。”
      在《所罗门之歌》中,派特拉就是一个既有男性气质又有女性气质的人物,尽管她看起来是如此的潦倒和不为人所容,可是她在小说中却是一个真正的精神领袖。奶娃是一个威风凛凛的男子汉,可他的精神世界却是如此的贫乏。书中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两个人物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又何在呢?下文将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一、雌雄同体的派拉特
      
      名字的男人化与精神的领航员。派拉特这个名字是派拉特不识字的父亲在《圣经》中随便翻到的,然后这个男人的名字就伴随了派拉特的一生。《圣经》中,派拉特是杀害基督的罗马总督,而在小说中,这个女人是自己从她死去的母亲的肚子里爬出来的。她的父亲说“我求基督救救我的妻子,我求他整整一夜”,祷告未果,这个魔鬼的名字就被赋予了自己的女儿。派拉特还有领航员的意思,即英语中的pilot,这也暗喻这个女人精神领袖的位置。领航员一般为男性,可是,在小说中,这个戴德家族的领航人却为女人。她阻止了哥哥的恶行,保护自己的侄儿顺利来到人世,并且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和父亲灵魂的教导,保护父亲的尸骨并最终把他埋葬。
      衣着外貌的男人化与感情的女性美。派拉特从十几岁开始衣着就随随便便,甚至可以说肮脏透顶。她不穿内衣,趿拉着一双男人鞋,身材高大,说话直率,嘴里总是在嚼着什么。她卖私酒,未婚生子,几乎从来不做饭,有啥吃啥。可是这样一个男性化的女人,却在自己的女儿被人欺负时操刀向前,把刀尖扎进冒犯者的身体里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你知道,女人都很蠢,而当妈的是最蠢不过的了。……要是有人不喜欢她的孩子,当妈的会伤心、发疯的。……我不愿意把刀子就这么拔出来,让你有机会再对小女孩无礼。……不过,我也不愿意再把刀子往里扎,那会让你妈和我现在一样不好过的……”最终她用自己的勇敢和母性情怀赶跑了侵扰者。
      行为的男人化和思想深处的女性意识。派拉特在十二岁的时候因为不愿意为了金子杀人劫财,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哥哥决裂,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她拿着自己惟一的受教育资源――一本地理书,背着一个装着父亲尸骨的口袋,带着自己没有父亲的孩子,跑遍了几乎整个国家。她不是没有试过去寻求别人的认同,可是,没有肚脐的天生残疾和自由不羁的个性使她最终明白,在这个世界上要让别人来认可她这样一个女人实在是太难。于是,她剪短了头发,不去理会这个世界对女人的苛求,一切从零开始。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开始更加关注人的内心,关注并用心地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谊。她是一个巫婆,可她又是一个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并使人信赖的女性特征不鲜明的人。在对这个世界上的女性压迫说“不”之后,派拉特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二、残缺的哈格尔和奶娃
      
      哈格尔是派拉特的外孙女,但是却一点也没有继承派拉特的精神气质。在哈格尔很小的时候,派拉特就发现了她对干净整洁、对种族认同、对大家庭这种形式的向往与喜爱――她是促使派拉特重新找寻哥哥麦肯的直接因素。哈格尔从小就受到了外祖母和母亲的万般宠爱,可是,她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老是处于一种感情饥渴状态。在她十七岁那年,她勾引了自己的表舅奶娃,和他保持了将近二十年的肉体关系,并且在这种关系中一步步失去自我,成了奶娃喝也无味、不喝也不伤身的“第三杯啤酒”,最终惨遭抛弃,精神失常,疯狂而终。
      在与奶娃的关系中,哈格尔也算是个受害者。可是,她的结局似乎也是她自己一步步的选择。最初哈格尔也算青春貌美,个性撩人,很轻易的就让十二岁的奶娃陷入情网。可是,奶娃一天天长大,生活内容一天天的丰富,哈格尔却越来越贫乏,相对于奶娃,她没有变化,没有进步,惟一与以前的不同就是由骄傲挑逗的主动地位沦落到无所要求不懂拒绝的被动处境。被奶娃抛弃后,她的作法就是每月一次的追杀奶娃,而且只要有人劝阻或者自己直面奶娃,她就会软弱败下阵来。对男性的依赖,对自己的不够重视,让她身上的女性气质畸形增长,超越了自尊自爱的底线,最终成为一个残缺的飘零而逝的人。
      奶娃是麦肯•戴德惟一的儿子,是庞大家产的继承人。他虽然没有像父亲那样贪财、自私、冷酷,却也是从小养尊处优,备受呵护,培养了充分的男权主义意识。他虽然为了阻止父亲打母亲而和父亲动粗,可是,他并不是真正的关心母亲。他冠冕堂皇的阻止姐姐科林西安斯和他所不赞同的男人在一起,可是他却根本没有想过这样可能会毁掉姐姐一生的幸福。他就像他的父亲在他小时候不愿意去了解他在水池底下想要吐露的秘密心声一样,不愿意去了解父亲和母亲之间的问题。他从父亲那里得到钱财,从母亲和姐姐那里得到关爱,可是他没有知足也没有回报,有的只是无聊与烦躁。他肆意去伤害别人的感情,盗走深深爱着自己的姑妈的“遗产”,抛弃视自己为生命的“情人”哈格尔。因为自己的男性身份,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财产、地位这些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他教训、指使、压制着家中的女性,像小时候在她们的身上撒尿一样践踏着她们的幸福。
      失去根基失去精神家园的奶娃也是不幸的,拖着自私冷酷与游戏的躯壳,他开始了自己的寻金之旅,也正是在这一步步走近自己家乡的过程中,他逐步找回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不绝于耳的所罗门之歌,让他找到了家族的渊源,与黑人兄弟中的打猎之旅,让他逐步了解了祖先与兄弟们的生活。虽然后来回到家中,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可是奶娃的灵魂却是实实在在的升华了,他对情感,对生命都有了新的体认。正是这种体认,让他无所畏惧的面对朋友的追杀,面对姑妈及自己的死亡:“他们俩谁的魂灵会在自己兄弟的怀抱中被杀死是无所谓的”,“如果你把自己交给了空气,你就能驾驭 它”。
      
      三、差异产生的原因
      
      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其实也是在讨论形成奶娃的特权和哈格尔的弱势的原因。归结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奶娃油瓶倒了都不会去扶一下。奶娃可以不洗内衣,不铺床叠被,不拔掉澡盆里的堵塞,不把脏东西从一处挪到另一处。可是他的姐姐们呢?她的二姐在控诉奶娃时说,“你睡着了,我们得保持安静;你饿了,我们得做饭;你要玩,我们得哄你;等你长大了,懂得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双色‘福特’的车不同时,这屋子里的一切都为你戛然而止了。”
      在他们父亲的眼中,姑娘们就像洋娃娃一样是他用来显摆的道具,他不在乎她们的想法,不关心她们的幸福,只要她们不给他丢脸就可以。儿子是他赚钱的工具,他的衣钵继承人,这种男尊女卑的观念,直接导致了家庭关系的异化变形,也是导致奶娃自私自利,而他的姐姐们却懦弱被欺的原因。富人家庭女性地位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在穷人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很容易让男人们自私自傲,而女人们则自轻自贱。虽然哈格尔从小就受娇惯,但是也没有逃出这个樊篱。
      (二)物质压迫下的异化人性。奶娃的父亲麦肯本来是勤劳本分的小农场主的儿子,和他的父亲姐姐一起快乐的生活,可是,白人觊觎麦肯父亲的财产,杀害了他的父亲。成为孤儿后的麦肯把对父亲的爱投注到对钱财的关注上,以此来作为维系亲情的纽带。可是,正是这种情感一步步让麦肯沦为物质的奴隶。马克思说过,当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反过来支配压迫人的时候,异化就产生了。这一点在麦肯身上表现极为突出。对财富的追逐使他娶了医生的女儿露丝,造成了露丝一生的不幸。对金子的渴望让他和自己的亲妹妹决裂,让自己自私冷酷无人敢亲近。他不关心女儿的幸福,不在乎儿子的感受。这种无感情、重物质的观念品质也直接影响到了奶娃。在奶娃三十一岁的时候,空虚和烦躁的他想脱离自己家庭独自离开一段时间。而他选择的离开手段,就是先偷走姑妈派拉特的遗产――他想像中的黄金。即使奶娃内心深处轻视金钱,他也离不开金钱所给予他的舒适生活。在后来回到南方家乡时,他始终觉得与当地的乡亲有隔阂,并且还产生了一场不小的冲突。说到底,其实就是他骨子里白人意识和手中的钞票让他无法平等亲近的看待南方农民。
      (三)种族观念的渗透。奶娃是黑人,可是他从小生活在北方都市密歇根,生活在富裕家庭,他生活的地方有一条街道甚至都因为他外祖父的身份而被命名为“非医生街”。钱财和社会地位让他骨子里就是个被“漂白了”的黑人。从小他就融不尽学校里的黑人小孩中去,而且,他也很难真正兼容于白人社区。这种无根的状态使他失去了自己南方的祖先、自己的种族家庭的联系。在古希腊神话中,大地就是母亲,经常以女性形象出现,奶娃这种与“母亲”的疏远,也直接导致了他女性气质的匮乏,他是一个缺乏历史的无根人,是一个和自己的母亲关系淡漠的男性气质畸形膨胀的人。
      
      参考文献:
      [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
      [2]托妮•莫瑞森,所罗门之歌[M].胡允桓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3]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刘丕坤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作者简介
      王丹(1985―),女,陕西延安人,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推荐访问:所罗门 同体 浅析 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