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人大政协 > 正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童话《三只小猪》中的体现]最温馨的60个睡前故事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3 04:31:13 点击: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随之而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渐频繁,从中我们可以越开越深刻地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冲击。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必然要导致了人们在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差异,最终表现为经济、文化、教育甚至是整体综合国力的差异。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应该是早期儿童的培养,关乎于整个国家或者说应该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先进的、合理的、高效的运行体制,是未来发展的基石与动力。本文以童话故事《三只小猪》为研究对象,对于中西方儿童早期社会化的培养异同进行分析,旨在以此为突破口更为深入剖析现在中国儿童乃至成年人独立性与创造性缺失的因素。
       中国从古至今强调的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过程,在既定的社会标准之下对于个体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导,使之发展成为与现有社会相适应的人,以保证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而西方文化则不然,西方强调的是人本身既有的特点,通过教导把这种内在的特性传导出来,释放到社会中去,在多样性的碰撞中融合出社会自身的共性,整体上看西方社会更具有包容性。
       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其实这就是对早期文化体现的最朴素的陈述,因为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也是人大脑发育的主要关键时期。可见。但是中国袭承了中国的主要特点,以培养规范化标准化的人为基本理念,以《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为代表的早教教材,充分展现了这一特点。过于强调克己、尊卑等等级信息,不利于个人性格的塑造与释放。
       相较于我国,西方国家所采用的方式以及内容都更为丰富,更加注重人本身的特点与需求,能更好的激发人自身的潜能。最具代表性的是意大利著名哲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的理念。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普遍性的现象。她强调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刚出生的人,仅是生理上具有人类特征的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特定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并且,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的社会化也是个体吸收了社会经验,并由两者的分立走向两者的融合。人的社会化有利于神会文化的沿袭和社会结构的维持。
       人的社会化程度以及进程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和竞争力,可见其重要性。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现在所面临的孩子独立性差、缺少创造力等问题其实与我们在对人的社会化重视有关。甚至可以说我国现今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艺术创新等方面的困境都与此相关。
       在西方人的思想中,独立与个性是其核心内容,培养孩子独立的自由意识,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在自己所进行的实践中寻找规律,掌握原则。在这过程中,孩子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性格得到磨砺与完善,最终在成功与失败交替出现的成长过程中最终找到自己与社会融合的最为契合的方法,在完成自我社会化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雅各布斯的童话故事《三只小猪》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但是在这简单的故事中充分体现了西方对于儿童的指导思想以及与中国的差异。下面结合童话《三只小猪》的具体细节具体分析一下西方思想在社会化方面的体现:
       在故事的最开始这样写道:一天晚上,吃过晚饭,猪妈妈把孩子们叫到面前郑重其事地说:“你们已经长大了,应该独立生活了,等你们盖好自己的房后就搬出去住吧。”从这一简单细节直接明确地表达了在西方社会父母对孩子的责任的时限性以及孩子成年后必须要自立的现实要求。在西方,成年就意味着你必须独立,父母对你不在有任何的责任与义务,不论你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你都必须离开家。而且,父母不会给你提供任何的额外的帮助你都必须要靠自己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其实这是西方儿童读物的一个共同的特点与共识,它们旨在从小就教导孩子要独立,你要在你18岁到来之前做好各种准备,准备好自己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情况,父母是没有任何义务与责任帮你来处理的。在这种思想的潜移默化之下,孩子自然会有主动学习各种生存技能的意识,不会对自己父母有过多依赖。这完全不同于中国早期教育观念,中国传统的早教读物中更多强调的是“知书达理”,对于“独立性”的教导基本上是缺失的,最多也就是强调一下孩子自己基本的自理能力,如:穿衣,吃饭,洗袜子等。所以,这也就造就了现在的“啃老族”等现象。
       在故事中,三只小猪依据自己的喜好分别盖了稻草房子,木头房子以及砖房子以及在最后与大灰狼的战斗中采取的许多新奇手法,这些都属于作者对于创造性的描述。这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去创造事物充满期待和信心,懂得付出与得到是成比例的,同时也会对自己战胜困难有信心。除此之外很多西方儿童文学作品都体现了这一观点,如《绿野仙踪》等。
       这与中国的儿童文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我国很多的童话和民间故事中如果涉及建筑居住地点一般都是说主人公会发现山洞一类的自然居所或是有神仙仙女一类的高于常人的外力帮助主人公完成这类工作,甚至很多故事的结局都强调这种超人类的力量出于正义或是同情使主人公获得最后胜利以及幸福生活。
       故事中在第一只小猪在房子被毁遇到危险后找到了第二只小猪,在木头房子被毁后他们都来到老三的砖房子里,而且强调最后三只小猪是靠精诚合作战胜了大灰狼。从中作者表达了亲情、友情以及合作的重要性。西方教育在强调个性和独立性的同时,也重视团队合作精神,这可能是很多人都误解的一点。其实,在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这一观点,如机械制造业,很多大型机械产品都是由各个部门逐一生产最终组装而成;在日常的生活中,即使是家务活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协作完成的。
       在我国虽然很强调人要“循规蹈矩”,但是在早期教育中很少注重这一点,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使很多孩子在很长段时间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协作精神是分缺乏的。而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又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等,都更加加深了孩子的这种意识。如现在80后中出现的高离婚率以及数目庞大的大龄未婚青年其实都与自小养成的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有关。
       从《三只小猪》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中西方思想在人的社会化方面所存在的巨大的不同。人的社会化关乎于这个民族乃至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我国现在出于迅猛发展阶段,而且也在积极引进一些西方先进的理念与成果,但是问题在于家长更多的在注意孩子智商的发展,对于孩子的社会化没有做够认识。其实,培养孩子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远比把孩子培养成为伟人更为重要。因此,本文以儿童读物的选择为切入点再次重申在儿童向社会化培养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谷双、于珊珊,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
      

    推荐访问:中西方 文化差异 小猪 三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