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人大政协 > 正文

    找准切入点 [庖丁解牛,找准切入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21 04:55:40 点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存在“少、慢、差、费”的现象。因此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就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古时候医生看病要望、闻、问、切,而现代医生也得使用各种医疗设备做全面检查,其目的都是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其实教学跟看病一样,只要抓住了切入口,掌握了教学方法,那么提高语文的有效性就不会是一纸空文了。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文中的文字描写,细节刻画犹如一粒粒散落在文章中的珍珠。教学的目的不是零散地捡起这些珍珠,而是找到那根串起珍珠的丝线,也就是找准突破口,发现文章的内在联系。现在就我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感悟,谈谈我对寻找语文教学突破口的拙见。
      一、从题入手,直入主题
      俗语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课题就是课文的窗户,通过它可以窥视中心,把握主旨。扣住题眼,往往可以辐射全篇。很多课题本身就揭示了中心。如《千年梦圆在今朝》,看着题目,学生就能质疑:千年梦是什么梦?怎么圆的?直入主题,省去了许多枝枝节节。再比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什么样的桥叫“生命桥”呢?为什么这座桥可以跨越海峡呢?透过题眼看中心,既省时又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出“美丽”二字,问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美丽的?答案五花八门:美丽的鲜花,可爱的小鸟,我们的校园,绿色的草地,美丽的心灵……突然有位同学说:“高兴的时候觉得什么都是美的,伤心时就什么都不美了。”对于课堂的这一生成,我认为有利用价值,就接口说:“对, 美不美除了大自然本身具有的之外,更多的是我们人类自身给予它的。就如本篇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也同样属于这一概念。”我一边说一边顺势在“美丽”的前面添上“跨越百年的”五个字,又质疑道:“那课文中到底指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呢?”再让学生进入文本,寻找居里夫人身上具有的永恒的美丽,从哪里表现,为什么美丽等等内容的教学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这样的教学不是一线贯通,不枝不蔓吗?
      二、从词入手,贯穿全文
      常有名师课前让学生听写一些词语,这可不是随意信手拈来的,而是精心挑选的。这些词语既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又对教学起到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支玉恒老师曾经教学过的《燕子专列》,他就是首先让学生听写三组词语,第一组是关于气候的: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满天飞舞、皑皑白雪……第二组是关于燕子受难的:长途跋涉、疲劳、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第三组是关于人们救助燕子的:燕子专列、呼吁、纷纷、四处寻找、冻得通红……其实这三组词语正是贯穿本文中心的三个问题:燕子遇到什么危险?为什么会遇到危险?人们是如何救助的?三组词语,三个问题,如丝线一样串起全文,而且突出了中心“爱”。再如上支玉恒老师厚实的文化底蕴,睿智的应变能力,课堂真是精彩纷呈!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乐在其中。我也曾经采用过此方法教学过几篇文章,虽说没有名师们的效果显著,但还是让学生学有所获。记得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时,在简单解题后出示两组词语。一组是关于大瀑布原有的壮观景象: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飞流直下、震耳欲聋……另一组是大瀑布现在枯竭的景象:生命垂危、形容枯槁、奄奄一息……然后指导学生字正腔圆地朗读,直到完全领悟其中的含义为止。接着提问;这两组词语有什么不同,各是写瀑布的什么景象的词语?学生通过对比学习领悟,很快地明白菲格雷特举行大瀑布葬礼的目的:既是对大瀑布枯竭的惋惜,更是对世人的警醒,维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抓准文章的穴位,抓住要害,入情入境,省时高效。像这样能从词入手的文章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不胜枚举。
      三、从图入手,巧用资源
      虽说实施新课标后,每一册课文都已取消了专门的看图课文,但课文插图却相对增多,而且插图往往是与课文中心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起着“桥梁”的作用,老师应合理运用,从图入手,丝丝入扣。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有两幅插图,一幅是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也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的内容;第二幅是“我”羡慕地倾听闰土所说的新鲜事。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前一幅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中美景,再话题一转: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接着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插图内容。由此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合作探究:文中还写了少年闰土的哪些事?最后又利用第二幅插图,感受两个孩子的深厚的友谊。由图始,由图终,一气呵成。再比如《老人与海鸥》,同样可以从插图入手,让学生观察图后,问:“知道这些海鸥在做什么吗?课文哪些部分写了插图内容?为什么海鸥会像人一样为老人守灵?”一幅插图浓缩了全文的内容,化复杂为简单,何不充分使用它呢?
      四、从句入手,一咏三叹
      文章的主旨句或者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是作者的情感抒发,再或者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很善于抓住主旨句,但关键的还是如何让它用到极致。我曾有幸听我一位同事执教课文《搭石》,她真正把文章的主旨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运用得淋漓尽致。她一上课就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乡下美景:潺潺的溪水在缓缓地流淌,小溪周围是葱郁的树林和朴实而鲜艳的花儿,小溪中央还有一排搭石……老师深情的描述,不由得让同学们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突然老师戛然而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搭石》,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直入主旨,出示中心。这位老师追问:搭石,构成了家乡的哪些风景?每学完一道风景时,都回到主旨句,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一咏三叹,不仅强调了文章的中心,而且节省了时间。这种抓主干,梳枝叶的教学方法在许多课文中都很合适。如教学《乡下人家》,就从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入手,质疑学生:文章写了乡下人家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独特、迷人表现在哪里?最后又以这一中心句作为课时总结。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抓住主旨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朗读,充分感悟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从序入手,有条不紊
      有些文章既没有清晰的题眼,又没有可点的穴位,那就得看看它是否可以摸藤摘瓜。这里的“藤”既可以指文章的顺序,如大部分写景的文章是按游览或参观顺序组织材料的,这样的文章只要带领学生跟着作者一块去欣赏美景就行了。同时也可以指文章的线索。如《唯一的听众》就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明线指我心理和行动的变化;暗线指老妇人“平静”的神态。教学时只要抓住其中任何一条线索,都能得心应手。再比如《彩色的翅膀》,只要抓住“昆虫”这一线索:小高的纸箱子装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带昆虫?“彩色的翅膀”指什么?这样由一根麻绳串葫芦似的,把整篇文章串在一块,既简单又明了,还能主题突出。
      总之,寻找到最佳突破口是把文章读薄的最好的办法。当然,同样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但不管怎样,只要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提高语文素养,高效地学习语文就是好方法。
      (责任编辑 易 凡)

    推荐访问:庖丁解牛 切入点 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