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人大政协 > 正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_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3 04:47:30 点击:

      【摘要】“教无定法,但须得法”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守的教学原则。更新观念,确立“学生为主体”观念。做法是:精心设计,优化课堂结构。这种优化教学结构模式是:整体感知—质疑、设疑—合作探究—协商作业 。它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最优化认知程序;注重拓展,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关键词】 教改;科研;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的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存在着阅读量少,作文训练量不够,视野狭窄,感悟肤浅,写作训练零散,综合实践缺乏等现状,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从1996年起,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借鉴大胆尝试,初步形成了一些个性色彩较浓的语文教学新思路,现就一些实践与体会,罗列与此。
      一、更新观念,确立“学生为主体”观念
      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必须转变自己教学观念,从“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格式中走出来,牢固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思考,不断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的做法是:
      (一)注重引导学生课前“先学”。我们对“预习”进行包装或翻新,即指导学生写“学案”。学生通过写学案对教材内容有了钻研和理解,课上能积极大胆发言,课堂气氛热烈,教师不必唱独角戏,也不必担心教学内容容量大,怕学生掌握不好而来个面面俱到的“满堂灌”。
      (二)适当地把制定目标的权利交给学生。如上作文指导课,上课之前先问学生:“写议论文最困难的是什么?”学生说得很多,其中不少学生回答说:“就一件事说看法,不知怎样提炼观点?”于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这节作文指导课的学习目标:学会从材料中提炼观点。
      (三)加强课上阅读感悟训练。加强学生的阅读感悟,希望通过学生自己多层次的阅读,逐步形成对语文知识的领悟,对情感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兴趣,养成一种好读书、会读书的习惯。
      (四)多给学生“发现”的机会。无论是阅读课文、写作训练,还是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学生在读析思考、探究讨论中有所有发现,引导学生自主地寻找问题解答。如教学《夏》一文,我们有不少语文老师采用让学生“读、想、探”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在读中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情感。在问题探究中,多数学生已经能够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发表看法。从学生对这篇散文的主题和作者对《夏》的情感已经基本理解了,有些学生还根据自己对《夏》的生活体验说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表现出自己对《夏》的独特感悟。
      二、精心设计,优化课堂结构
      陈旧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皆无兴趣,课堂效益不高,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借鉴他人的教改经验与教研组同志一起,取其精髓,溶入自己的个性,逐步摸索出能适合我校实际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基本形式。它是由整体感知—质疑,设疑—合作探究—协商作业等环节,其结构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最优认知程序。
      整体感知。现行大纲明确要求“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如在教学当代女诗人柯岩作品《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在简介完写作背景后,我试着让一名男生朗读全诗,读后让大家点评其朗读感情把握,同学们都说男生感情似乎贫乏些,于是我又让大家推荐女生读,这位女生感情酝酿得很好,较好地把握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明确了感情基调,热切的歌颂,深切的怀念。于是我也把这首诗范读一遍,在呼唤的内容把握上,语调昂扬些,如“回音”、“轰鸣”等,在反复词语把握上深情些、抒情些,体现人民对总理不尽的情思,如“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这里,要这里,在这里”,“想念你呀,想念你,想念你,想念你,想念你”等,通过以上朗读教学,学生能较好地把握诗歌的感情,也引起感情共鸣;
      质疑、设疑。要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就必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开动脑筋,主动汲取的识记过程,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充分肯定,并进行整理,归类集中。确定重点,适当深化。在此基础上设疑,即提出导读课文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合作研究。新课标中就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应成为当今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比如,教鲁迅《故乡》一课时,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此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文章末尾部分用了三个词‘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是指谁呢?教者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再去思考“辛苦恣睢”指谁。根据注释提示。教者发问:“这是指剥削阶级或反动派,还是指杨二嫂?”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共同攻此难关,最后取得比较满意答案:杨二嫂。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了学生思考力度。
      协商作业。课内部分例如:(1)抄写生字新词;(2)感情朗读课文;(3)写一些读完课文后的感受;(4)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并作点赏析等。课外作业如:(1)依照单元阅读方法和习惯,制作读书卡片,摘录文中比喻句。(2)诵读有关名著名人故事,成语俗语等。(3)社区收入调查,环境污染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
      其实,“整体感知—质疑,设疑—合作探究—协商作业”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它是一种尝试,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根据文章的特点,文体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灵活把握。这样会使它更充实、更完善。
      三、注重拓展,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主渠道,但不能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只能靠语文课堂教学,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以语文课堂教学为端点,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做法是:(一)知识积累、拓展。(二)阅读训练、拓展。(三)语文外活动的拓展。(四)多给学生“发现”的机会。
      综上所述,从语文课堂学习和语文课外活动两方面看,课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下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感悟方法,从中获得了情感体验,审美情趣,进而将它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去;课外,大量的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了学生的性情,课内课外相辅相成,内外呼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领悟能力,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这种能力又可以从阅读和写作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探究,不断创新,才能摸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育改革的大潮,需要勇敢搏击风浪的弄潮儿,成功属于敢于探索和创新的实践者。
      (责任编辑:龙大为)

    推荐访问:源头活水 如许 为有 问渠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