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人大政协 > 正文

    【美术鉴赏“零距离”研究】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2 04:42:55 点击:

      摘要: 美术课不是高考科目,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鉴于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作者认为,拉近美术鉴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快乐地体验与美术作品的“零距离”接触,对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美术鉴赏 “零距离” 作品
      著名艺术家丰子恺说:“艺术应该属于全民。”而现今艺术创造却被集中在艺术家身上,这不利于学生艺术素质和审美观的提高。现实中,很多学生认为艺术离自己很遥远,这个“距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就是要以美引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由此,我们就更应该重视美术鉴赏在高中的普及教育,这里的普及不能仅仅是书本、字面上的普及,而应真正让高中生实现在精神上的普及,真正了解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意义,以体验与美术鉴赏的“零距离”。
      一、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或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此外,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再者,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由于其不是高考科目,自然就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课堂上出现学生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二、让美术作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
      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教材的编写者不可能预测到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一些美术作品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因“内存不足”而无法有效梳理新知,导致这部分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出现“拥挤和堵塞”而使认知结构“瘫痪”。此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美术作品与学生之间创造一个零距离的“界面”,例如应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有效地支撑这个“界面”,协助解决这种“内存不足”的问题,在有限的课内,创造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而解决问题。
      好的教学方法也会化解美术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首先采用直觉性鉴赏方法。它“只是欣赏自然界景物或艺术品时最初步的心理活动,是凝神观看时的一刹那的知觉”。如在讲《各异的风土人情》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先欣赏剪纸、年画、泥塑等实物,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综合之后,加以肯定。让他们知道这就是在鉴赏,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知道民间美术就在身边,与他们“零距离”接触,再加上运用现代化手段,声画并茂,用美好的事物去感染学生,让其体会作品的艺术美离我们并不遥远。正如法国画家安格尔所说:“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其次采用情感性的鉴赏方法。它是艺术欣赏者用饱含深情的灵动心灵,沉浸于作品的意蕴中,去尽情地遨游、领悟后获得自我内心的极大满足并陶醉其中的欣赏方法。欣赏美术作品,并不一定非要在弄懂了艺术品的思想内容之后。如我讲《礼仪与教化》一课的《洛神赋图》时,先让擅长于讲故事的同学绘声绘色地把曹植与洛神之间若即若离的美妙爱情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画面情景。在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境有了一定的想象基础后,再用幻灯片把《洛神赋图》打出来与他们的想象画面对比,让学生了解画家当时的思想审美与自己的差距后,很快掌握知识点。最后是采用综合性鉴赏方法,其是欣赏者以直接感知与分析相结合而领略、理解、把玩艺术作品的一种方式。如鉴赏《蒙娜丽莎》,当我们的视觉最初接触到这幅作品时,这张脸并不十分美貌,但那双眼睛温柔而深邃,嘴角浮现出一丝淡淡的微笑,似有似无,情不自禁地使人感觉画中人物的一种神秘的魅力。接下来我们注意到这位妇女身上的绿褐色衣裙,上面竟没有一点多余的装饰、朴实无华……作为肖像背景的风景,包括山峦、河流、石桥和小径全部笼罩在轻纱一样的薄雾中,产生出辽阔深远的空间感,将肖像衬托得更加清楚动人,真实可信。至此,我们要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融入画面场景,以达到身临其境。然后再进一步地分析、了解此幅肖像画是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着力描绘表现的一位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平凡女子,并赋予她鲜活的生命力,而不再是像欧洲中世纪宗教人物绘画那样,人物表情冷漠无灵气。可见,将情感与理性等有机地综合起来的艺术欣赏方法,更能有效地化解作品与鉴赏主体的距离。
      三、让师生零距离互动
      现代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式、讲解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启发式、探讨式、多元化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应该让全体学生“零距离”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教师不应该再是欣赏的绝对权威者,不再“居高临下”,师生充当的角色和之间的“距离”应该发生改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他们的个性特征,而不是充当一个“独唱”的主角,把学生当成观众。经验告诉我一堂课中如果教师先“独唱”,再让学生来伴唱的话,学生就会失去应有的求知欲,同时也会失去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和自觉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学过程既要精心策划,又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善于拉近或彻底化解与学生的距离,使师生互动既有序又生动活泼。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学到的知识既是深刻的又是难忘的,在欢声、笑声中自然结束活动,教师也达到教学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如鉴赏《阿尔若芬尼夫妇像》这件油画作品时,我首先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件作品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画中详细地描绘了些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发现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是相同的,有的却是对立的,如同学们都认为这是小康生活的家庭,画面以红色基调为主,显得和谐、温暖,具有一种喜庆的气氛,具有我们中国人喜庆的特色。但是画面中的主要人物和环境不协调、夫妻之间并不相爱,因为他们的表情是那么生硬和不情愿,明显带有一种牵强的感觉,我问他为什么?这位同学说要是这位男主人喜欢这位女主人话,他就应该是紧紧抓住她的手,而不是画中这样,勉强的感觉,像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一样……不难看出,师生“零距离”互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美术鉴赏的成效。

    推荐访问:零距离 鉴赏 美术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