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2023年度十三五税制改革内容6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10-14 06:15:01 点击:

    十三五税制改革内容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讲稿“十二五”税制改革问题研究周开君(网络培训处处长教授)0514-8780299***一、“十一五”税制改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三五税制改革内容6篇,供大家参考。

    十三五税制改革内容6篇

    十三五税制改革内容篇1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讲稿

    “十二五”税制改革问题研究

    周开君

    (网络培训处处长教授)

    0514-8780299***

    一、“十一五”税制改革的主要成绩与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盘点1994年税制改革(略)

    (二)“十一五”税制改革主要成就(略)

    (三)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税制体系有待健全。货物劳务税占比较大,近60%;所得税占比30%;行为税功能不完善.2.税收调控职能缺位。增值税仅货物和部分劳务征税,重复征税问题没有消除;消费税征收范围较小,税负偏低;资源税税负较低;出口退税不规范,不利于企业“走出去”战略;

    3.税收公平作用薄弱。个人所得税制度老化,税负纵向和横向不公平;税率设计不合理,税负差异大;资本财产税税率偏低,不利于调节高收入.

    二、“十二五”税收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当前,我国税收管理及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简单地通过局部改进或技术更新就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需要从战略高度上对税收发展与改革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一方面,“十二五”时期,税收工作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对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动科学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另一方面,时代发展又赋予税务部门新的任务。“十二五”时期是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体制机制,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产业、区域、城乡等方面结构调整,支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增加就业再就业、调节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的解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十二五”时期税收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遵循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抓好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的核心业务,推行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完善人才强税、廉洁从税的保障机制,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和谐、效能、廉洁的税务机关,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十二五”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十二五”规划: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原则,健全税制体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

    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结构和征税环节。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推进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改革。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

    (二)“十二五”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税收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遵循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抓好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的核心业务,推行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完善人才强税、廉洁从税的保障机制,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和谐、效能、廉洁的税务机关,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十二五”时期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坚持简化税制、公平税负、完善税权、有利遵从、分步实施的原则,改革和健全货物劳务税、所得税、财产行为税制,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税收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税收筹集收入和调控经济、调节分配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奠定科学的税制基础。

    1.深化货物劳务税制改革。立足于普遍征收为主、特殊调节为辅,以实现增值税扩围和完善消费税为重点,优化货物劳务税制。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结构。优化进出口税收制度。

    2.深化所得税制改革。立足于促进社会公平与提升所得税收入比重,以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为重点,完善所得税制。完善企业所得税制,优化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稳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更好地调节收入分配。

    3.深化财产行为税制改革。立足于合理配置税权与完善地方税体系,以构建全新的房地产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加快环境保护税费改革为重点,健全财产行为税制。继续推进费改税,深化资源税改革,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完善车船税,统筹实施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和契税改革。

    4.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调节收入分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税收政策。健全有利于支持自主创新、战略性新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科研成果产业化、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有利于合理引导住房需求的税收政策。完善促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西藏、新疆等区域发展的税收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就业再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完善鼓励企业“走出去"税收政策。

    四、“十二五”税制改革具体进程安排(内容涉密,略)

    十三五税制改革内容篇2

    十二五规划与税制改革

    摘要: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国正在拟制并实施“十二五”规划。税改作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节能环保和城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确把握好中国税改思路,积极响应中央税改政令是新税制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从税改最基本的背景条件和具体的税改内容来分析中国的新税制,可以发现,这不仅是对我国长期积累的税制矛盾的很好改变,也将在诸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税制改革;财政;经济

    【正文】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税收制度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体现,既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与广大企业、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当前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是为了增加经济总量,现在更多的是调整经济结构,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促进整个经济结构、分配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这段时间,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环境税等话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税种的推出或改革,对我国影响巨大。

    一 “十二五”时期的税制改革背景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国家命脉。税收对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经济成分,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实现社会发展的经济目标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回首刚刚过去的“十一五”,人们不能忘记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税制改革:延续千年的农业税正式废止,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实施,资源税改革启动试点,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统一„„而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十二五”肯定要推出一系列重大的税制改革举措。人们对税制改革抱有种种期待并为此而提出种种诉求,当然富有积极意义。问题是,面对这些期待和诉求,我们必须着眼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脚踏实地,在贴近世情、国情和税情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税改规划方案。

    当前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带有典型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特征。我们经济虽然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但我们更主要的目标是化挑战为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立足于宏观层面并以挑战现行税收体制机制作为筛选的标尺,如下的四个方面变化,我们可能必须首先面 1

    首先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不仅已经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视作刻不容缓之举,甚至有了社会制度转型、经济体制转轨和发展方式转变等所谓三次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的历史定位。其次,调节居民收入分配。这不仅是因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经被确诊为我国内需不足的深层根源之一,而且因为日趋尖锐化的收入分配矛盾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威胁到社会的稳定。第三,节能环保。与以往周旋于节能环保与经济增长取舍之间的思维有所不同,今天的中国已经开始寻求两者之间的全面相容。最后,城镇化。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城镇化已经被视为现实中国的第一内需。进一步看,认识到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在于农民变市民的身份转换,在于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以及财政的供给能力。

    可以说,深刻地把握好包括上述这些变化在内的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是谋划并制定好“十二五”时期税制改革规划的关键,也是一项具有打基础意义的工作。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税改又面临哪些难点呢?

    二 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难点及必要性

    在1993年设计并于次年开始实施的中国现行税制,至今已有了18年的历史。这些年来,虽然免不了修修补补,但基本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总要植根于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并随经济社会的变化而做相应调整。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税收制度同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明显地为人们所看到。同时,人们也意

    识到,若不对税收制度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税收制度肯定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尽管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甚至早已制订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税制改革就是没有实质性进展。究其原因,惟恐税收收入因此减少甚或税收增幅因此下降,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条。比如增值税,已经成型,目标在于转换改型的增值税调整方案,如果彻底改革的话可能要分别付出800亿的减收代价。如此规模的减收,对中国财政收入方面无疑是巨大打击。

    然而,因担忧财政减收而搁置拟议进行的税制改革,不仅会使改革变得遥遥无期,而且将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遭受的拖累计入账册,从宏观层面看,很可能得不偿失。所以眼下必须为此创造条件、寻找契机。应当看到,拟议进行或亟待进行的税制改革,只不过是整个财政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税制改革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终究离不开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整体动作。一旦将税制改革同财政制度的整体变革,特别是同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联系起来,税制改革便有了得以启动的重要条件和契机。

    已经连续实施了5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其基本思路可以归结为以“ 增债扩支”的办法拉动内需。这几年以来,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尽管在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系列骄人成就和对经济增长做出了直接贡献,但仍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问题。最明显的,例如国内居民消费和实业投资始终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徘徊,没有显著改观;经济增长对财政支出扩张形成了日益严重的依赖、国债规模迅速增大而其实际功效递减;第三产业对吸收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等等。这些问题,并不能完全归因于政策失误与操作不力的的层面,而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倾向于认定是政令传达与人们预期误差形成的。

    显然,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最大难题,就是税收因此减收以至财政赤字加大,而我国又是以财政自身收支的不平衡来支持来换取宏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那么现在热议中的税制改革,纳入旨在“以改革促增长,以改革促发展”的继续实施和积极财政政策安排,显然是一个适当选择:沿着以往的路径,在“增债扩支” 的过程中,每年1500亿元的增发

    国债收入,可以将支持拟议进行或亟待进行的改革作为投资方向之一;跳出通行证路径的局限,即便财政收支动作因税制改革而加重困难,只要它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或者局部的困难可换来全局的改善。也只有这样,新税改阻力才会减少,而对国内的冲击也会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遥观未来五年,我国还会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新一轮税制改革必须把握住这条主线,尽快乘改革之风起航。

    三 “十二五”中国税制改革怎么改?

    既然我国税收改革已箭在弦上。那么,“十二五”时期,我国税收改革的又有哪些目标呢?

    “十二五”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时期,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对税收改革作出安排,包括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原则,健全税制体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结构和征税环节;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继续推行税费改革,全面推进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服务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

    以上都是粗略的目标,我国今年的主要思路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是结构性减税。通过助力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调减营业税、调整消费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代表委员指出,一系列有增有减的税制改革,凸显了财税体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调控思路。其次,国家利用个税、房产税等税收杠杆“分好蛋糕”,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代表委员认为,推进这两项税制改革,突出了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也反映了我国未来税制改革的一大方向――逐步直接税直接税的比重。最后,适当税政管理权限:让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给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限,增加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体现了向“有限政府”的转变。“这有利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对税收进行调整,更好地履行职能,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这些整体思路对我国长期积累的税制矛盾有个很好的改变,但是再好的思路还是得通过具体的税制改革来实现。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将财产税、资源税和增值税最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直接税是指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包括对所得、劳动报酬和利利润的征税。直接税与间接税相对应:间接税是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从而只是间接地以公众为征税对象。目前,我国实现的是以流转税为单一主体的税收制度,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个税种相加占中国税收收入的60%。所以对中国税制而言,一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是直接税的份额问题。这种单一的格局,已经凸显两大弊端,一是现行税收体系的功能不够健全,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税制结构差异,商品售价内外倒挂,不利于扩大内需。“十二五”时期,我国税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加大直接税改革的力度,增加直接税的比重,主线是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除此之外,财产税、环境税一直是改变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恶化的两个突破口。要征收财产税,首先应选择合适的税种,财产税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一般财产税,针对个人总财产征税;二是财产转让税,比如遗产税和赠与税,这个问题中国争议很大,暂时搁置;第三类是特种财产税,针对人们拥有的某一种或某几种有代表的财产征税,中国人有代表性的财产主要是房产,因而就选择以住房保有环节这笔财产作为开征房产税的突破口,这也是中国房市调控的重要手段。这种征税方式可让地方政府行为从注重短期转变为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且房地产税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配套条件,在这个制度约束

    之下,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会表现更“沉稳”,泡沫会更少,整个产业发展会更健康。同时房地产税还会增进财产税再分配调节功能,对整个社会和谐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正面意义也是值得期待和肯定的。

    保护环境是持续发展的根本,但环境税这些年始终“千呼万唤始不出”。环保税的作用是推动节能减排,在税收政策上,对有利于节能减排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对于不利于节能减排的项目给予税收惩罚。环保税不是一个税种,是作为一个体系存在的,比如资源税、燃油税、车船税,都是与环保税相关的,燃油税下一步改革将融入节能减排的因子,发挥其在环保税方面的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着四方面巨大压力:治污减排的压力继续加大;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继续加大;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继续加大;西方对中国的环境压力继续加大。这些都要求强有力的环境税来协调解决矛盾,最终促进社会和谐。

    在诸多税种中,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可以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增值税制的一大优点是能够避免生产专业化过程中的重复征税问题。但是,增值税改革试点人为地把资源配置扭曲了,一部分地区允许抵扣,另外的地区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会扰乱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不但会带来征管成本加大,退税手续繁杂,甚至诱使部分企业偷税、漏税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增值税扩围的一个办法是“吃掉”营业税,但扩围也会遇到瓶颈问题,一是冲击营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地位;二是增值税份额过大给国家带来风险;三是对现行财税体制根基带来颠覆性变化。这个问题要通盘考虑,加以解决,这就要求国家对该税种进行全面改革。

    除了以上几种税种,中国目前争议极大的还有车船税。车船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应依法到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管理部门办理登记的车辆、船舶,根据其种类,按照规定的计税依据和年税额标准计算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新的车船税法草案最大的看点,是对载客少于9人的乘用车税负,由现行的“一刀切”征收改为按发动机排气量大小进行分档,排气量在1.6升及以下的小排量车,税额幅度降低或保持不变;1.6升以上至2.5升的中等排量车,税额幅度适当调高;排气量为2.5升以上的较大和大排量车,税额幅度有较大提高。按排气量大小收取车船税,会给汽车生产、消费结构带来一定变化。聚焦车船税改革,有人会问这是减负还是加税?其实一般价位越高的车排气量也就越大,而且社会上有车一族也以中上层收入家庭为主。适当增加这些人的税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和收入差距。当然,车船税税负增加也不能过重,因为汽车进入家庭越来越普及,汽车产业也是我们鼓励发展的产业,如果税负过重可能会加大一般百姓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汽车消费和产业发展。

    四 “十二五”税制改革展望

    “十二五”规划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发展的重点。其是根据十一五规划的的发展成果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而制定的,它涉及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其为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十二五规划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国家只要征税,税收就要发生作用。经济体制包含税收手段,经济体制改革包含税制改革,决定税制改革;税收是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每次重大经济改革都要反映到税收上来,都要对税制进行相应改革。而税改作为十二五规划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将在诸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十二五”时期的财税体制改革和“十一五”时期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变化,恰恰是我们在“十二五”时期必须直面、积极寻找措施加以解决的重要环节。“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财政改革目标主要应该是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以“公共化”为取向的一系列改革,努力建立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

    一座丰碑,铭刻开拓者的名字,受万千景仰,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招徕千万追随者。改革的力量是无穷的。创新成长的风光无限,生命的智慧永不枯竭。当我们化危机为机遇时,就已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不甘平庸的力量;当全社会的能量得以专一聚焦,新税改的故事就会精彩纷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更加阳光明媚。

    “十二五”规划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新税改也已扬帆启程。税改天下,中国将凭借优越的制度继续引领世界经济,成为金融危机下世界上的一颗新星,永远璀璨夺目。

    [1]高培勇 《把握好“十二五”时期的税制改革背景》 《国财经报》,2010-09-14

    [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提纲》《求是》2011年01月01日

    [3] 李延霞 陈玉明 吕晓宇 《”十二五”税制改革走向何方?》 《国际商报》2011-03-09

    [4]刘佐 《“十二五”税改重点》 《新世纪》-财新网 2010-03-11

    十三五税制改革内容篇3

    研究生:朱永明浅论我国税制改革和完善的思路

    年级:2011级

    专业:经济学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江苏分院直属班

    姓名:徐建军

    学号:1106226100

    3二0一二年十二月

    浅论我国税制改革和完善的思路

    摘要:我国从经济体制改革前的税制,到“利改税”时期的税制,再到1994年的税制,都有不同的动因,均提出了税制改革的不同要求。本文通过探讨前几轮税制改革的动因及分析当前税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当前中国税制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税制改革动因思路

    近年来,我国税制改革稳步前行,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及税率的调整;从消费税的调整到房地产相关税收的完善;从资源税试点的扩大,到增值税的扩围,再到营改增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如同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一样,我国税制的改革与发展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税制改革不能超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阶段,不能超过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纳税人的承受能力。笔者试图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税制改革的动因,分析当前税制存在的问题,粗浅地结合当前正在分布实施的税制改革,提出完善我国税制改革的各项思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税制改革的动因分析

    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时期都会提出税制改革的要求,每次税制改革都会有不同的目的,或者解决政府的收入问题,或者是解决宏观经济问题,或者是解决微观经济问题,或者是解决税制本身的问题,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措施,对税制改革都有基本的评价标准。在具体使用时,表现为两大标准:一是在征纳双方利益尚未发生根本性冲突,可以两全的情境下,判定一种税制或税改优劣的终极标准是“不伤一人地增进所有人的利益总量”原则,也就是帕累托最优标准。二是在征纳双方利益发生根本性冲突,不可以两全的情境下,判定一种税制或税改优劣的终极标准是“最大利益净余额”原则,即所谓“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功利主义原则。我国从经济体制改革前的税制,到“利改税”时期的税制,再到1994年的税制,无不渗透着其中之一或兼而有之的评价标准,笔者称之为“税制改革的动因”。

    1、“多税种、多次征”保证了税收、简化了税制。由于当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特别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仍大量存在的环境下,经济体制改革前的税制的基本特点是“多税种、多次征”,它有利于从各经济成分、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取得财政收入,保障国库收入稳定可靠;有利于调节各个阶段、各个经济成分的收入水平;有利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监督检查,防止逃税避税,限制他们获取过多利润;还有利于加强对其他经济成分的财政监督,限制违法经营活动。

    2、“利改税”适应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了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形势,税制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动,开始了对原支离破碎的税制进行彻底的改革,开征了国有企业所得税等,还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陆续开征了产品税、增值税等新税种,出现了32种税种。

    3、“新税制”保证了国家宏观目标的实现和市场结构的优化。1994年的税制改革,是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原来的税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在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和中央、地方的分配关系方面难以发挥作用而实行的,有利于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税制体系。

    二、当前税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994年开始实施的新税制,在增加财政收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调节各种经济行为等方面都发挥了应用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除2007年由于经济过热,虚拟经济发展迅速,税收收入增收率超过25%;2009年由于当年的经济危机税收增长率下降较多仅10%外,2002年到2010年我国每年税收收入增收大约19%左右。然而,税制改革不再只是简单地与经济发展挂钩,而将是更多地与税收制度的公共政策功能结合起来;税制改革不再是简单地看其经济效应,而将更多地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结合起来,因此,当前税制改革亟待解决下列的问题。

    1、税制结构不合理,甚至有缺陷。首先,就税制总体而言,流转税比重偏大,所得税比重过小。其次,就流转税内部结构而言,消费税比重过小,增值税比重过大,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第三,就所得税内

    部结构而言,个人所得税比重过小,社会保障税缺失。另外,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存在划分不清、国地税争税源、营业税有重复得税问题等缺陷。因此,在这种税制结构下,难以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

    2、税收立法进程缓慢,尚未走上正常轨道。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用法律规范税收分配关系重视不够,税收法规多以条例草案的形式试行,目前,除了极少的税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外,绝大多数税种都是国务院制定并发布的税收暂行条例。在操作过程中,实际的税收立法权与税收征收管理权集中在国有资产的代表政府手中,政府在财政收入出现缺口时,往往只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强调保证收入,而不是同时对税收法规进行调整。法制性不强,刚性不足,政策制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缺少透明度的规范性,与依法治国、依法治税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

    3、中央与地方分配机制不够健全,地方管理权限较小。我国的税收收入一般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根据现行的比例关系,在税收收入的分配上,中央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地方处于弱势地位。地方税种及辅助税种不够健全,地方组织收入和调控经济的能力相对不足。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分配机制以及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的问题,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甚至在有的地方,造成地方对中央的过度依赖。

    4、税收调控功能“越位”和“缺位”现象同时存在。税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主要手段包括,设置适当的税种,确定适当的税率,制定各种具体政策,主要是优惠政策。从税收优惠政策来看,未能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而是过多地表现为针对特定区域和特定纳税人的优惠,未能真正贯彻公平税负的原则,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而且存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税制结构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三、完善当前税制的思路

    探讨前几轮税制改革的动因及分析当前税制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确立未来中国税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和目标。事实上,我国一直在进行合理化税制模式的探

    索,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只能通过税收制度的深化改革,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不断地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才能最终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税收制度。笔记认为,我国下一步的税制改革应当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入手,通过调整税负,优化结构,加强征管,完善税种,分步实施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把我国的税制建设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真正健全一套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符合国际惯例的税收制度,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在调整税收结构的情况下保持适度宏观税负水平。中国税负列全球前三,但中国宏观税负在全世界较低。当前的中国不存在大幅削减税收的可能性,税收可以适当增加,但应将增加的部分多用于财政支出中的民生部分。应当从拓宽税基,加强管理入手,采取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收入制度,调整财政收入结构;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现行税种,开征必要的新税种,适时适当调整税收政策;大力加强税收征管,减少税收流失;狠抓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等措施,调整税负水平,将我国的税负总水平逐步提高到一定比例以上。

    2、在合理设置税种的前提下实现税制的简化。应当采取合并重复设置的税种、合并性质相近、征收有交叉的税种、适时开征一些必要的新税等措施,实现税制的简化,还可以对征收某些特定目的税的必要性和征税效果应当重新认真研究,权衡利弊后决定进行取舍。要合理调整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例,逐步加大前者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降低后者的比重。要规范地方税,提高地方税收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并适当地将一部分地方税的立法权下放给省级地方政府。

    3、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提高税收征收管理水平。要在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行计算机管理,逐步形成网络;采取辅助措施,强化征管效果等方面下功夫。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不断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改进税务机关的工作作风,为纳税人提供优良服务,特别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健全纳税服务体系为纳税人主动纳税创造条件。还要加强税务稽查加大执法力度,严惩偷税、逃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者。

    4、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抓好每项税制改革工作。税制改革是一个庞杂的话题,我国税制改革要分布实施,通过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每一项税制改革,稳步前行,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健全增值税制度,公平合理的税负,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在税制改革推进中,增值税改革一直是一大看点。目前在全国所有地区和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要不断推进增值税扩围,推广营业税转为增值税扩大到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做法。二是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适时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的改革,研究制定环境保护税费改革方案,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解决企业的外部效应,让资源税能够起到确保财政收入正常增长的作用。三是要推进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赋予其正式的税收地位,改变其依附于商品税的状况,直接以纳税人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为计税依据,保证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四是完善消费税制度,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扩大消费税的范围,把一些资源消耗过大的商品纳入到消费税征收范围,调整高消耗商品的税负,合理的调整税率,对一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税率进行调整,对外部负效应比较大的商品税率进行调整,促进尽量少消耗资源。五是适时扩大房地产税试点城市。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进一步研究制订房产保有、交易环节的税收改革方案,协调房地产相关税收,如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耕地占用税、营业税。五是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综合税制改革,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以更好地促进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的改善。采取措施,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减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重叠征税问题。

    参考文献:

    [1]洪银兴,尚长凤.公共财政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76-181.[2]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进一步完善税制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会,2009:28-42.[3]杨志勇.十八大后中国税制改革前瞻[j]瞭望东方周刊,2012(48):52.[4]宋文娟.浅议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及思路[j]经济师,2011(12):41.

    十三五税制改革内容篇4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讲稿

    “十二五”税制改革问题研究

    周开君

    (网络培训处处长教授)

    0514-8780299***

    一、“十一五”税制改革的主要成绩与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盘点1994年税制改革(略)

    (二)“十一五”税制改革主要成就(略)

    (三)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税制体系有待健全。货物劳务税占比较大,近60%;所得税占比30%;行为税功能不完善.2.税收调控职能缺位。增值税仅货物和部分劳务征税,重复征税问题没有消除;消费税征收范围较小,税负偏低;资源税税负较低;出口退税不规范,不利于企业“走出去”战略;

    3.税收公平作用薄弱。个人所得税制度老化,税负纵向和横向不公平;税率设计不合理,税负差异大;资本财产税税率偏低,不利于调节高收入.

    二、“十二五”税收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当前,我国税收管理及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简单地通过局部改进或技术更新就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需要从战略高度上对税收发展与改革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一方面,“十二五”时期,税收工作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对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动科学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另一方面,时代发展又赋予税务部门新的任务。“十二五”时期是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体制机制,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产业、区域、城乡等方面结构调整,支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增加就业再就业、调节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的解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十二五”时期税收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遵循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抓好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的核心业务,推行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完善人才强税、廉洁从税的保障机制,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和谐、效能、廉洁的税务机关,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十二五”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十二五”规划: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原则,健全税制体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

    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结构和征税环节。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推进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改革。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

    (二)“十二五”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税收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遵循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抓好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的核心业务,推行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完善人才强税、廉洁从税的保障机制,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和谐、效能、廉洁的税务机关,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十二五”时期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坚持简化税制、公平税负、完善税权、有利遵从、分步实施的原则,改革和健全货物劳务税、所得税、财产行为税制,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税收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税收筹集收入和调控经济、调节分配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奠定科学的税制基础。

    1.深化货物劳务税制改革。立足于普遍征收为主、特殊调节为辅,以实现增值税扩围和完善消费税为重点,优化货物劳务税制。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结构。优化进出口税收制度。

    2.深化所得税制改革。立足于促进社会公平与提升所得税收入比重,以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为重点,完善所得税制。完善企业所得税制,优化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稳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更好地调节收入分配。

    3.深化财产行为税制改革。立足于合理配置税权与完善地方税体系,以构建全新的房地产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加快环境保护税费改革为重点,健全财产行为税制。继续推进费改税,深化资源税改革,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完善车船税,统筹实施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和契税改革。

    4.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调节收入分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税收政策。健全有利于支持自主创新、战略性新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科研成果产业化、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有利于合理引导住房需求的税收政策。完善促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西藏、新疆等区域发展的税收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就业再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完善鼓励企业“走出去"税收政策。

    四、“十二五”税制改革具体进程安排(内容涉密,略)

    十三五税制改革内容篇5

    研究生:朱永明浅论我国税制改革和完善的思路

    年级:2011级

    专业:经济学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江苏分院直属班

    姓名:徐建军

    学号:1106226100

    3二0一二年十二月

    浅论我国税制改革和完善的思路

    摘要:我国从经济体制改革前的税制,到“利改税”时期的税制,再到1994年的税制,都有不同的动因,均提出了税制改革的不同要求。本文通过探讨前几轮税制改革的动因及分析当前税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当前中国税制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税制改革动因思路

    近年来,我国税制改革稳步前行,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及税率的调整;从消费税的调整到房地产相关税收的完善;从资源税试点的扩大,到增值税的扩围,再到营改增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如同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一样,我国税制的改革与发展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税制改革不能超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阶段,不能超过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纳税人的承受能力。笔者试图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税制改革的动因,分析当前税制存在的问题,粗浅地结合当前正在分布实施的税制改革,提出完善我国税制改革的各项思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税制改革的动因分析

    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时期都会提出税制改革的要求,每次税制改革都会有不同的目的,或者解决政府的收入问题,或者是解决宏观经济问题,或者是解决微观经济问题,或者是解决税制本身的问题,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措施,对税制改革都有基本的评价标准。在具体使用时,表现为两大标准:一是在征纳双方利益尚未发生根本性冲突,可以两全的情境下,判定一种税制或税改优劣的终极标准是“不伤一人地增进所有人的利益总量”原则,也就是帕累托最优标准。二是在征纳双方利益发生根本性冲突,不可以两全的情境下,判定一种税制或税改优劣的终极标准是“最大利益净余额”原则,即所谓“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功利主义原则。我国从经济体制改革前的税制,到“利改税”时期的税制,再到1994年的税制,无不渗透着其中之一或兼而有之的评价标准,笔者称之为“税制改革的动因”。

    1、“多税种、多次征”保证了税收、简化了税制。由于当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特别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仍大量存在的环境下,经济体制改革前的税制的基本特点是“多税种、多次征”,它有利于从各经济成分、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取得财政收入,保障国库收入稳定可靠;有利于调节各个阶段、各个经济成分的收入水平;有利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监督检查,防止逃税避税,限制他们获取过多利润;还有利于加强对其他经济成分的财政监督,限制违法经营活动。

    2、“利改税”适应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了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形势,税制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动,开始了对原支离破碎的税制进行彻底的改革,开征了国有企业所得税等,还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陆续开征了产品税、增值税等新税种,出现了32种税种。

    3、“新税制”保证了国家宏观目标的实现和市场结构的优化。1994年的税制改革,是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原来的税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在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和中央、地方的分配关系方面难以发挥作用而实行的,有利于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税制体系。

    二、当前税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994年开始实施的新税制,在增加财政收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调节各种经济行为等方面都发挥了应用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除2007年由于经济过热,虚拟经济发展迅速,税收收入增收率超过25%;2009年由于当年的经济危机税收增长率下降较多仅10%外,2002年到2010年我国每年税收收入增收大约19%左右。然而,税制改革不再只是简单地与经济发展挂钩,而将是更多地与税收制度的公共政策功能结合起来;税制改革不再是简单地看其经济效应,而将更多地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结合起来,因此,当前税制改革亟待解决下列的问题。

    1、税制结构不合理,甚至有缺陷。首先,就税制总体而言,流转税比重偏大,所得税比重过小。其次,就流转税内部结构而言,消费税比重过小,增值税比重过大,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第三,就所得税内

    部结构而言,个人所得税比重过小,社会保障税缺失。另外,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存在划分不清、国地税争税源、营业税有重复得税问题等缺陷。因此,在这种税制结构下,难以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

    2、税收立法进程缓慢,尚未走上正常轨道。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用法律规范税收分配关系重视不够,税收法规多以条例草案的形式试行,目前,除了极少的税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外,绝大多数税种都是国务院制定并发布的税收暂行条例。在操作过程中,实际的税收立法权与税收征收管理权集中在国有资产的代表政府手中,政府在财政收入出现缺口时,往往只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强调保证收入,而不是同时对税收法规进行调整。法制性不强,刚性不足,政策制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缺少透明度的规范性,与依法治国、依法治税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

    3、中央与地方分配机制不够健全,地方管理权限较小。我国的税收收入一般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根据现行的比例关系,在税收收入的分配上,中央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地方处于弱势地位。地方税种及辅助税种不够健全,地方组织收入和调控经济的能力相对不足。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分配机制以及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的问题,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甚至在有的地方,造成地方对中央的过度依赖。

    4、税收调控功能“越位”和“缺位”现象同时存在。税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主要手段包括,设置适当的税种,确定适当的税率,制定各种具体政策,主要是优惠政策。从税收优惠政策来看,未能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而是过多地表现为针对特定区域和特定纳税人的优惠,未能真正贯彻公平税负的原则,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而且存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税制结构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三、完善当前税制的思路

    探讨前几轮税制改革的动因及分析当前税制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确立未来中国税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和目标。事实上,我国一直在进行合理化税制模式的探

    索,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只能通过税收制度的深化改革,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不断地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才能最终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税收制度。笔记认为,我国下一步的税制改革应当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入手,通过调整税负,优化结构,加强征管,完善税种,分步实施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把我国的税制建设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真正健全一套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符合国际惯例的税收制度,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在调整税收结构的情况下保持适度宏观税负水平。中国税负列全球前三,但中国宏观税负在全世界较低。当前的中国不存在大幅削减税收的可能性,税收可以适当增加,但应将增加的部分多用于财政支出中的民生部分。应当从拓宽税基,加强管理入手,采取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收入制度,调整财政收入结构;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现行税种,开征必要的新税种,适时适当调整税收政策;大力加强税收征管,减少税收流失;狠抓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等措施,调整税负水平,将我国的税负总水平逐步提高到一定比例以上。

    2、在合理设置税种的前提下实现税制的简化。应当采取合并重复设置的税种、合并性质相近、征收有交叉的税种、适时开征一些必要的新税等措施,实现税制的简化,还可以对征收某些特定目的税的必要性和征税效果应当重新认真研究,权衡利弊后决定进行取舍。要合理调整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例,逐步加大前者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降低后者的比重。要规范地方税,提高地方税收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并适当地将一部分地方税的立法权下放给省级地方政府。

    3、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提高税收征收管理水平。要在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行计算机管理,逐步形成网络;采取辅助措施,强化征管效果等方面下功夫。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不断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改进税务机关的工作作风,为纳税人提供优良服务,特别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健全纳税服务体系为纳税人主动纳税创造条件。还要加强税务稽查加大执法力度,严惩偷税、逃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者。

    4、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抓好每项税制改革工作。税制改革是一个庞杂的话题,我国税制改革要分布实施,通过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每一项税制改革,稳步前行,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健全增值税制度,公平合理的税负,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在税制改革推进中,增值税改革一直是一大看点。目前在全国所有地区和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要不断推进增值税扩围,推广营业税转为增值税扩大到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做法。二是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适时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的改革,研究制定环境保护税费改革方案,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解决企业的外部效应,让资源税能够起到确保财政收入正常增长的作用。三是要推进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赋予其正式的税收地位,改变其依附于商品税的状况,直接以纳税人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为计税依据,保证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四是完善消费税制度,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扩大消费税的范围,把一些资源消耗过大的商品纳入到消费税征收范围,调整高消耗商品的税负,合理的调整税率,对一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税率进行调整,对外部负效应比较大的商品税率进行调整,促进尽量少消耗资源。五是适时扩大房地产税试点城市。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进一步研究制订房产保有、交易环节的税收改革方案,协调房地产相关税收,如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耕地占用税、营业税。五是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综合税制改革,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以更好地促进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的改善。采取措施,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减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重叠征税问题。

    参考文献:

    [1]洪银兴,尚长凤.公共财政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76-181.[2]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进一步完善税制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会,2009:28-42.[3]杨志勇.十八大后中国税制改革前瞻[j]瞭望东方周刊,2012(48):52.[4]宋文娟.浅议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及思路[j]经济师,2011(12):41.

    十三五税制改革内容篇6

    十二五规划与税制改革

    摘要: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国正在拟制并实施“十二五”规划。税改作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节能环保和城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确把握好中国税改思路,积极响应中央税改政令是新税制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从税改最基本的背景条件和具体的税改内容来分析中国的新税制,可以发现,这不仅是对我国长期积累的税制矛盾的很好改变,也将在诸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税制改革;财政;经济

    【正文】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税收制度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体现,既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与广大企业、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当前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是为了增加经济总量,现在更多的是调整经济结构,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促进整个经济结构、分配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这段时间,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环境税等话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税种的推出或改革,对我国影响巨大。

    一 “十二五”时期的税制改革背景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国家命脉。税收对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经济成分,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实现社会发展的经济目标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回首刚刚过去的“十一五”,人们不能忘记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税制改革:延续千年的农业税正式废止,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实施,资源税改革启动试点,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统一„„而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十二五”肯定要推出一系列重大的税制改革举措。人们对税制改革抱有种种期待并为此而提出种种诉求,当然富有积极意义。问题是,面对这些期待和诉求,我们必须着眼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脚踏实地,在贴近世情、国情和税情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税改规划方案。

    当前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带有典型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特征。我们经济虽然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但我们更主要的目标是化挑战为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立足于宏观层面并以挑战现行税收体制机制作为筛选的标尺,如下的四个方面变化,我们可能必须首先面 1

    首先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不仅已经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视作刻不容缓之举,甚至有了社会制度转型、经济体制转轨和发展方式转变等所谓三次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的历史定位。其次,调节居民收入分配。这不仅是因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经被确诊为我国内需不足的深层根源之一,而且因为日趋尖锐化的收入分配矛盾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威胁到社会的稳定。第三,节能环保。与以往周旋于节能环保与经济增长取舍之间的思维有所不同,今天的中国已经开始寻求两者之间的全面相容。最后,城镇化。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城镇化已经被视为现实中国的第一内需。进一步看,认识到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在于农民变市民的身份转换,在于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以及财政的供给能力。

    可以说,深刻地把握好包括上述这些变化在内的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是谋划并制定好“十二五”时期税制改革规划的关键,也是一项具有打基础意义的工作。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税改又面临哪些难点呢?

    二 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难点及必要性

    在1993年设计并于次年开始实施的中国现行税制,至今已有了18年的历史。这些年来,虽然免不了修修补补,但基本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总要植根于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并随经济社会的变化而做相应调整。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税收制度同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明显地为人们所看到。同时,人们也意

    识到,若不对税收制度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税收制度肯定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尽管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甚至早已制订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税制改革就是没有实质性进展。究其原因,惟恐税收收入因此减少甚或税收增幅因此下降,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条。比如增值税,已经成型,目标在于转换改型的增值税调整方案,如果彻底改革的话可能要分别付出800亿的减收代价。如此规模的减收,对中国财政收入方面无疑是巨大打击。

    然而,因担忧财政减收而搁置拟议进行的税制改革,不仅会使改革变得遥遥无期,而且将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遭受的拖累计入账册,从宏观层面看,很可能得不偿失。所以眼下必须为此创造条件、寻找契机。应当看到,拟议进行或亟待进行的税制改革,只不过是整个财政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税制改革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终究离不开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整体动作。一旦将税制改革同财政制度的整体变革,特别是同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联系起来,税制改革便有了得以启动的重要条件和契机。

    已经连续实施了5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其基本思路可以归结为以“ 增债扩支”的办法拉动内需。这几年以来,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尽管在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系列骄人成就和对经济增长做出了直接贡献,但仍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问题。最明显的,例如国内居民消费和实业投资始终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徘徊,没有显著改观;经济增长对财政支出扩张形成了日益严重的依赖、国债规模迅速增大而其实际功效递减;第三产业对吸收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等等。这些问题,并不能完全归因于政策失误与操作不力的的层面,而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倾向于认定是政令传达与人们预期误差形成的。

    显然,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最大难题,就是税收因此减收以至财政赤字加大,而我国又是以财政自身收支的不平衡来支持来换取宏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那么现在热议中的税制改革,纳入旨在“以改革促增长,以改革促发展”的继续实施和积极财政政策安排,显然是一个适当选择:沿着以往的路径,在“增债扩支” 的过程中,每年1500亿元的增发

    国债收入,可以将支持拟议进行或亟待进行的改革作为投资方向之一;跳出通行证路径的局限,即便财政收支动作因税制改革而加重困难,只要它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或者局部的困难可换来全局的改善。也只有这样,新税改阻力才会减少,而对国内的冲击也会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遥观未来五年,我国还会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新一轮税制改革必须把握住这条主线,尽快乘改革之风起航。

    三 “十二五”中国税制改革怎么改?

    既然我国税收改革已箭在弦上。那么,“十二五”时期,我国税收改革的又有哪些目标呢?

    “十二五”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时期,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对税收改革作出安排,包括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原则,健全税制体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结构和征税环节;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继续推行税费改革,全面推进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服务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

    以上都是粗略的目标,我国今年的主要思路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是结构性减税。通过助力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调减营业税、调整消费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代表委员指出,一系列有增有减的税制改革,凸显了财税体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调控思路。其次,国家利用个税、房产税等税收杠杆“分好蛋糕”,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代表委员认为,推进这两项税制改革,突出了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也反映了我国未来税制改革的一大方向――逐步直接税直接税的比重。最后,适当税政管理权限:让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给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限,增加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体现了向“有限政府”的转变。“这有利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对税收进行调整,更好地履行职能,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这些整体思路对我国长期积累的税制矛盾有个很好的改变,但是再好的思路还是得通过具体的税制改革来实现。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将财产税、资源税和增值税最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直接税是指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包括对所得、劳动报酬和利利润的征税。直接税与间接税相对应:间接税是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从而只是间接地以公众为征税对象。目前,我国实现的是以流转税为单一主体的税收制度,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个税种相加占中国税收收入的60%。所以对中国税制而言,一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是直接税的份额问题。这种单一的格局,已经凸显两大弊端,一是现行税收体系的功能不够健全,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税制结构差异,商品售价内外倒挂,不利于扩大内需。“十二五”时期,我国税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加大直接税改革的力度,增加直接税的比重,主线是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除此之外,财产税、环境税一直是改变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恶化的两个突破口。要征收财产税,首先应选择合适的税种,财产税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一般财产税,针对个人总财产征税;二是财产转让税,比如遗产税和赠与税,这个问题中国争议很大,暂时搁置;第三类是特种财产税,针对人们拥有的某一种或某几种有代表的财产征税,中国人有代表性的财产主要是房产,因而就选择以住房保有环节这笔财产作为开征房产税的突破口,这也是中国房市调控的重要手段。这种征税方式可让地方政府行为从注重短期转变为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且房地产税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配套条件,在这个制度约束

    之下,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会表现更“沉稳”,泡沫会更少,整个产业发展会更健康。同时房地产税还会增进财产税再分配调节功能,对整个社会和谐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正面意义也是值得期待和肯定的。

    保护环境是持续发展的根本,但环境税这些年始终“千呼万唤始不出”。环保税的作用是推动节能减排,在税收政策上,对有利于节能减排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对于不利于节能减排的项目给予税收惩罚。环保税不是一个税种,是作为一个体系存在的,比如资源税、燃油税、车船税,都是与环保税相关的,燃油税下一步改革将融入节能减排的因子,发挥其在环保税方面的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着四方面巨大压力:治污减排的压力继续加大;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继续加大;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继续加大;西方对中国的环境压力继续加大。这些都要求强有力的环境税来协调解决矛盾,最终促进社会和谐。

    在诸多税种中,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可以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增值税制的一大优点是能够避免生产专业化过程中的重复征税问题。但是,增值税改革试点人为地把资源配置扭曲了,一部分地区允许抵扣,另外的地区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会扰乱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不但会带来征管成本加大,退税手续繁杂,甚至诱使部分企业偷税、漏税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增值税扩围的一个办法是“吃掉”营业税,但扩围也会遇到瓶颈问题,一是冲击营业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地位;二是增值税份额过大给国家带来风险;三是对现行财税体制根基带来颠覆性变化。这个问题要通盘考虑,加以解决,这就要求国家对该税种进行全面改革。

    除了以上几种税种,中国目前争议极大的还有车船税。车船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应依法到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管理部门办理登记的车辆、船舶,根据其种类,按照规定的计税依据和年税额标准计算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新的车船税法草案最大的看点,是对载客少于9人的乘用车税负,由现行的“一刀切”征收改为按发动机排气量大小进行分档,排气量在1.6升及以下的小排量车,税额幅度降低或保持不变;1.6升以上至2.5升的中等排量车,税额幅度适当调高;排气量为2.5升以上的较大和大排量车,税额幅度有较大提高。按排气量大小收取车船税,会给汽车生产、消费结构带来一定变化。聚焦车船税改革,有人会问这是减负还是加税?其实一般价位越高的车排气量也就越大,而且社会上有车一族也以中上层收入家庭为主。适当增加这些人的税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和收入差距。当然,车船税税负增加也不能过重,因为汽车进入家庭越来越普及,汽车产业也是我们鼓励发展的产业,如果税负过重可能会加大一般百姓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汽车消费和产业发展。

    四 “十二五”税制改革展望

    “十二五”规划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发展的重点。其是根据十一五规划的的发展成果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而制定的,它涉及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其为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十二五规划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国家只要征税,税收就要发生作用。经济体制包含税收手段,经济体制改革包含税制改革,决定税制改革;税收是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每次重大经济改革都要反映到税收上来,都要对税制进行相应改革。而税改作为十二五规划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将在诸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十二五”时期的财税体制改革和“十一五”时期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变化,恰恰是我们在“十二五”时期必须直面、积极寻找措施加以解决的重要环节。“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财政改革目标主要应该是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以“公共化”为取向的一系列改革,努力建立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

    一座丰碑,铭刻开拓者的名字,受万千景仰,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招徕千万追随者。改革的力量是无穷的。创新成长的风光无限,生命的智慧永不枯竭。当我们化危机为机遇时,就已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不甘平庸的力量;当全社会的能量得以专一聚焦,新税改的故事就会精彩纷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更加阳光明媚。

    “十二五”规划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新税改也已扬帆启程。税改天下,中国将凭借优越的制度继续引领世界经济,成为金融危机下世界上的一颗新星,永远璀璨夺目。

    [1]高培勇 《把握好“十二五”时期的税制改革背景》 《国财经报》,2010-09-14

    [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提纲》《求是》2011年01月01日

    [3] 李延霞 陈玉明 吕晓宇 《”十二五”税制改革走向何方?》 《国际商报》2011-03-09

    [4]刘佐 《“十二五”税改重点》 《新世纪》-财新网 2010-03-11

    推荐访问:税制 改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