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10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10-14 02:20:01 点击: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大家好!今天是七月一日,是我们党的华诞。xx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宏伟目标,用自己的坚忍不拔书写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10篇,供大家参考。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10篇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篇1

    大家好!

    今天是七月一日,是我们党的华诞。

    xx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宏伟目标,用自己的坚忍不拔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书写了革命与建设的辉煌。作为这个伟大政党的一个普通分子,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骄傲和激动。在纪念党的九十周年之际,根据县委安排,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堂党课,也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党课的标题是:《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在新的历史时期,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广大党员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胡锦涛同志概括的这“六个坚持”是新时期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全体共产党员都要深入领会和认真学习。我认为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最关键的要体现在“有觉悟、有本领、有作用”上。

    党章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一表述,特别强调了党员的觉悟问题,明确了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关键条件。觉悟是党员理想信念、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有没有思想觉悟,是共产党员是否真正在思想上入了党的最重要衡量标准。当然,党员觉悟的内涵很丰富,就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关键要做到以下三条:

    1、共产党员有觉悟,要有坚定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共有171人,牺牲和遇难的有42人,占24.5%;新中国成立前的政治局以上领导人共有55人,牺牲、遇难的有15人,占27.2%,也就是说,每四个政治局委员或中央委员中就有一个牺牲、遇难。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国各地有案可查的烈士就有170多万人,这些烈士中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共产党员是最大公无私、最英勇无畏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共产党人勇于奋斗、敢于牺牲,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不可否认,现在有一些党员,对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那么坚定,甚至完全动摇了。有的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伟大理想有点“超前”;有的认为,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是讲理想的时代,而是讲实惠、讲利益的时代了,讲理想“过时”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党员由于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信念崩溃,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了腐化堕落、自我毁灭的道路。有些党员干部走上犯罪道路。这些事例反复告诉我们: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

    如何看待理想信念,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只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上,就能深刻地看到,我们共产党人完全没有理由放弃理想、动摇信念。衡量一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最根本的是看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有100多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民族的独立,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展自己,应该说都各有成就和坎坷。但总体上来说,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成就更大。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发展最快、进步最大、变化最深刻的历史时期。中国已经连续近30年保持了平均9%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1%左右提高到约4%,成为全球综合国力排名第三的国家。世界舆论认为,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经济发展迅速,有希望在2050年取代七国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并将超越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最富有的国家。与此相对照的是,在当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20多个属于发达行列,而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9个国家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现在,连西方的一些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所走的道路表明:“十多亿正从贫穷变成富裕的人民的民族凝聚力,将形成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中国将崛起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国”;中国的成功,“正在改变亚洲和世界的面貌”。

    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不可能由一代人建成,必须经过一个长时期的发展阶段,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每一位同志既要胸怀远大的理想,更要脚踏实地、立足岗位、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

    2、共产党员有觉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一个党员做到与群众不一样,能够“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关键在于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党员立身做人的标准,是党员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我们党员成为群众的旗手和“标杆”的条件。每一名党员都应当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当前,尤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辨是非。共产党员不是生活在“无菌”真空中,实际上每天都在经受着各种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每天都在承受着社会变革、利益高速带来的思想震撼和冲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人们的思想,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所以作为党员,一定要坚决相信党,相信组织,加强学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要真正做到有悖于组织和上级精神的坚决不做,不利于党的形象的话坚决不说,有损党的事业的事坚决不参与,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不在各种错误的、腐朽的思想和不良风气面前随波逐流,努力立稳人生的坐标。

    二是要知荣辱。党的利益与党员的利益、党的荣辱与党员的荣辱,从来都是紧密相关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党的兴衰,每一个党员都有责任。我们今天一再强调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并大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就是要让全体党员都明白,共产党员的称号是光荣、神圣的,共产党员应当无愧于这个光荣称号,时时处处提醒自己要维护党员的形象,在有人污蔑、诋毁和损害我们党的形象的时候,党员应当感到痛心和愤慨,能够挺身而出、出面制止。我们比喻“党是母亲”,就是希望广大党员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我们的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如果党员都能够认识到我们与党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道理,都能自觉为党做贡献,我们党就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就会无往而不胜。

    三是要讲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奉献,是人性中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道德品质中最本质的特征。党员不同于群众,应当奉献不为索取。《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说:“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革命的和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革命的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来处理一切个人问题”。当前,我们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了。作为党员,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少了,面对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考验多了。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我们有的党员做得很好,他们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必要时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把“索取值”选择为最小,把“奉献值”选择为最大,淡泊名利,志在奉献。但也有一些党员,片面强调个人得失,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不仅不肯吃亏,反而想占单位或他人的便宜,我们党从来承认党员有正当的个人利益,但如果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党员应当无条件地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3、共产党员有觉悟,必须接受党的教育和纪律约束。

    共产党员要有纪律。自觉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自觉服从党的纪律约束,这是党员有没有觉悟的实际体现。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支部内部,我们有少数党员,连党的活动和会议都不愿参加,连党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都不愿遵守,怎么能说这样的党员有觉悟呢?事实充分证明,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过去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和平年代仍然必须坚持。江泽民同志说过,“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坚强纪律和组织优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抛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共产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党章规定,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真正做到违反党纪的话不说,违反党纪的事不做。也只有不断接受组织的教育、提醒和帮助,才能使党员个人更好地提高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或少犯不应有的错误。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篇2

    目标明确,事半功倍;任务不明,事倍功半。目标任务,是思想的指向、行动的指南。

    为解决山西当前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深层问题,省委部署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那么,此次活动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呢?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动员大会上给出了明确答案。

    这5句话,既是活动主题,也是目标任务,需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入脑入心牢牢记住,还需要把握五个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在活动中找准着力点以求实效。

    这5句话,高度概括、言简意赅,不仅相对独立、指向明确,而且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而以此确立的目标任务,既立足于解决好现实突出问题,又着眼于促进未来事业发展;既回应了群众的关切和期盼,也指明了活动的方向和路径。

    学习是打开思想之门的钥匙。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才能解决好山西问题,办好山西事情,补足我们的精神之钙,筑牢我们的信念根基。

    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需要一个一个排除。以今日山西问题之多、积弊之重,不净化政治生态、不实现弊革风清,将一切无从谈起。净化政治生态,既是落实党中央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也是山西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保障;实现弊革风清,既是净化政治生态的直接目标,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重塑山西形象,既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决定着各项事业的兴与衰;而促进富民强省,更须以净化政治生态为基础,以实现弊革风清为途径,以重塑山西形象为支撑。

    拔烂树、治病树、植新树。只有建设廉洁政治,才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所以,把净化政治生态摆在重要位置,就是要全方位、多视角对政治生态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剖析,从严落实“两个责任”,严明政治纪律,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只有力争在净化政治生态上见到实效,才能保障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只有扎紧制度的“笼子”,才能使权力不能腐。因此,以实现弊革风清为重要目标,就是要牢固树立“六权治本”理念,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认真查找制度、执行、监督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建立完善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外在形象只有通过内在变化才起作用。发生严重腐败问题,使山西形象受损,给干部群众抹黑,也损害了投资兴业环境。因此,重塑新形象,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重大历史责任。塑形象,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从本人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做起,重塑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省委常委班子的新形象。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根本目的,而这次活动的目标也是以此为根本宗旨。所以,促进富民强省不仅是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在风清气正的环境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动 “六大发展”,实现人民富裕、山西强大。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全省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已经启动,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紧急行动起来,按照省委部署,扎扎实实完成学习、讨论、落实各项任务,努力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省新局面。

    把业务精作为组工干部的基本素质。组织工作的政策性和业务性都很强,组工干部素质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组织部门的形象,也决定着服务大局的成效和水平。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贯彻“六权治本”为主线,带头做好“三个一批”工作,即:做好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调整充实工作;尽快整改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全面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探索试行干部任前实绩公示和财产公示;实行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制度。

    做好组织工作,必须具备过硬的能力素质,能力素质则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组工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求知若渴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人生态度,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业务,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新知。要勤于实践,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多看、多记、多思、多写,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化理解。要大兴调研之风,多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了解基层实情,汲取群众智慧,在深入的调研中创新思路,多出成果,努力使自己成为熟悉人头的“活字典”、心明眼亮的“党务通”,能说会写的“多面手”。

    把作风好作为组工干部的必备品质。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坚持清正廉洁,勤政务实。要大兴务实之风,牢牢把握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正确方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落实,优质高效做好本职工作。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简报,改进会风、文风,讲短话、写短文,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搞文字游戏、数字游戏。大兴勤政廉政之风,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守工作纪律、政治纪律和生活纪律,勤政廉政,勤俭节约。大兴创新之风,准确把握组织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篇3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高举起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旗帜,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集大成,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主题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衰关系文明兴衰,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思想智慧,直面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的”,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深刻揭示并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实践基础、文化底蕴。这一思想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运用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生产和生态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批判与超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与时俱进。这一思想是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这一重大变化,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集大成,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这一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之有度”等生态智慧和文化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开放包容。这一思想系统阐释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的关系,深刻回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战略路径、系统观念、制度保障、社会力量、全球倡议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作出系统阐释和科学谋划,是谋划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这一思想体系完整、逻辑严密,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这一思想开放包容,既来自于中国实践和理论创新,也吸收世界上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成果;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既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展现出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包含着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全面领导具有“把舵定向”的重大作用。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当好生态卫士,坚持正确政绩观,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今中外有许多深刻教训表明,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必须深刻认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必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是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必须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刻揭示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发展规律,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和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必须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坚决制止餐桌上的浪费,实行垃圾分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将美丽中国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并作出具体部署,明确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目标要求,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生态文明建设是大仗硬仗苦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必须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懈、奋发有为、久久为功。

    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深刻把握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的调整和优化,大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中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着力建设健康宜居的美丽家园,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树立底线意识,强化系统思维,把系统观念贯彻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天下情怀和大国担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主动承担与我国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持之以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际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持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篇4

    根据活动的安排,在调查问题、调查阶段的基础上,比较分析资料,结合党组织的评论意见,认真学习理论,深入分析根源,达到自我教育,确保自我提高的目的,制定个人整改方案。

    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以提高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以分析材料为基础,制定内容充实、措施有力、目标明确的整改方案。通过整改,切实解决自己风格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大局意识、民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自律意识,实现自己素质和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建设实力、魅力、和谐、幸福乡城贡献力量。

    (一)理论学习不深,理想信念不牢固的问题具体表现:理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导性,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缺乏系统性,学习广度和深度不足,学习不足。

    ,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整改目标:理论学习不断深入,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整改措施:(1)认真按照我局制定的各项学习制度,积极

    参加我局组织的集中学习,同时每周抽出至少4学时的自学时间。(2)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坚持学习经常化、系统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等业务知识,并做好写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3)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优良学风,把所学知识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实践来检验学习的效果。

    (4)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政治修养,更加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信念。

    整改时限:学习计划于7月初完成,并长期将学习坚持下去。

    (二)针对宗旨观念树的不牢,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牢记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上存在模糊认识,工作中布臵多亲自检查少,有时有急躁情绪,处理问题刚性多、韧性少。

    整改目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整改措施:(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2)工作中注意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克服急躁情绪。

    整改时限:立整立改,长期坚持。

    (三)针对深入职工群众不够的问题。1、具体表现:与干部职工沟通少、谈心少,对干部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够深入,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不够。整改目标:经常深入职工,加强与干部职工的沟通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与干部职工“打成一片”的良好氛围。

    整改措施:(1)坚持定期与干部职工谈心制度。每半年至少与职工谈心一次,关心职工工作生活,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对群众的批评虚心接受,及时整改。(2)加强班子成员间的沟通和谈心工作,交流思想。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协作,发挥整体合力。

    整改时限:7底前干部职工谈心1次,以后每半年与干部职工及班子成员开展1次普遍谈心,并将谈心交心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四)针对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的问题。

    具体表现: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不能够全面深刻的把握,工作中,经验主义意识浓厚,创新意识不强,往往是执行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少。

    整改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创工作新局面。

    整改措施:(1)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想办法,多出路子。(2)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原有的经验主义束缚,想问题办事情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整改时限: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五)针对廉洁自律方面对自己要求不够高的问题。1、具体表现:对廉洁自律认识上还有差距,对有关廉洁自律规定的学习不够,有些时候执行有关规定不够严格。

    整改目标:党风廉政意识明显增强,能够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

    整改措施:(1)强化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进一步提高廉政意识。(2)在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上下功夫,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3)进一步完善个人《廉政公开承诺书》,自觉接受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监督。(4)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各项规定,管好自己、家属、子女和分管科室的廉政工作,发挥好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整改时限:边学边查,边查边改,常抓不懈。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篇5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高举起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旗帜,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集大成,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主题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衰关系文明兴衰,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思想智慧,直面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的”,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深刻揭示并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实践基础、文化底蕴。这一思想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运用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生产和生态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批判与超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与时俱进。这一思想是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这一重大变化,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集大成,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这一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之有度”等生态智慧和文化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开放包容。这一思想系统阐释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的关系,深刻回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战略路径、系统观念、制度保障、社会力量、全球倡议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作出系统阐释和科学谋划,是谋划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这一思想体系完整、逻辑严密,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这一思想开放包容,既来自于中国实践和理论创新,也吸收世界上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成果;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既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展现出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包含着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全面领导具有“把舵定向”的重大作用。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当好生态卫士,坚持正确政绩观,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今中外有许多深刻教训表明,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必须深刻认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必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是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必须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刻揭示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发展规律,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和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必须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坚决制止餐桌上的浪费,实行垃圾分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将美丽中国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并作出具体部署,明确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目标要求,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生态文明建设是大仗硬仗苦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必须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懈、奋发有为、久久为功。

    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深刻把握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的调整和优化,大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中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着力建设健康宜居的美丽家园,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树立底线意识,强化系统思维,把系统观念贯彻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天下情怀和大国担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主动承担与我国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持之以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际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持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篇6

    目标明确,事半功倍;任务不明,事倍功半。目标任务,是思想的指向、行动的指南。

    为解决山西当前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深层问题,省委部署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那么,此次活动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呢?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动员大会上给出了明确答案。

    这5句话,既是活动主题,也是目标任务,需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入脑入心牢牢记住,还需要把握五个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在活动中找准着力点以求实效。

    这5句话,高度概括、言简意赅,不仅相对独立、指向明确,而且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而以此确立的目标任务,既立足于解决好现实突出问题,又着眼于促进未来事业发展;既回应了群众的关切和期盼,也指明了活动的方向和路径。

    学习是打开思想之门的钥匙。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才能解决好山西问题,办好山西事情,补足我们的精神之钙,筑牢我们的信念根基。

    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需要一个一个排除。以今日山西问题之多、积弊之重,不净化政治生态、不实现弊革风清,将一切无从谈起。净化政治生态,既是落实党中央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也是山西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保障;实现弊革风清,既是净化政治生态的直接目标,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重塑山西形象,既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决定着各项事业的兴与衰;而促进富民强省,更须以净化政治生态为基础,以实现弊革风清为途径,以重塑山西形象为支撑。

    拔烂树、治病树、植新树。只有建设廉洁政治,才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所以,把净化政治生态摆在重要位置,就是要全方位、多视角对政治生态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剖析,从严落实“两个责任”,严明政治纪律,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只有力争在净化政治生态上见到实效,才能保障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只有扎紧制度的“笼子”,才能使权力不能腐。因此,以实现弊革风清为重要目标,就是要牢固树立“六权治本”理念,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认真查找制度、执行、监督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建立完善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外在形象只有通过内在变化才起作用。发生严重腐败问题,使山西形象受损,给干部群众抹黑,也损害了投资兴业环境。因此,重塑新形象,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重大历史责任。塑形象,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从本人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做起,重塑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省委常委班子的新形象。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根本目的,而这次活动的目标也是以此为根本宗旨。所以,促进富民强省不仅是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在风清气正的环境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动 “六大发展”,实现人民富裕、山西强大。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全省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已经启动,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紧急行动起来,按照省委部署,扎扎实实完成学习、讨论、落实各项任务,努力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省新局面。

    把业务精作为组工干部的基本素质。组织工作的政策性和业务性都很强,组工干部素质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组织部门的形象,也决定着服务大局的成效和水平。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贯彻“六权治本”为主线,带头做好“三个一批”工作,即:做好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调整充实工作;尽快整改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全面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探索试行干部任前实绩公示和财产公示;实行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制度。

    做好组织工作,必须具备过硬的能力素质,能力素质则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组工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求知若渴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人生态度,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业务,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新知。要勤于实践,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多看、多记、多思、多写,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化理解。要大兴调研之风,多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了解基层实情,汲取群众智慧,在深入的调研中创新思路,多出成果,努力使自己成为熟悉人头的“活字典”、心明眼亮的“党务通”,能说会写的“多面手”。

    把作风好作为组工干部的必备品质。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坚持清正廉洁,勤政务实。要大兴务实之风,牢牢把握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正确方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落实,优质高效做好本职工作。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简报,改进会风、文风,讲短话、写短文,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搞文字游戏、数字游戏。大兴勤政廉政之风,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守工作纪律、政治纪律和生活纪律,勤政廉政,勤俭节约。大兴创新之风,准确把握组织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篇7

    根据活动的安排,在调查问题、调查阶段的基础上,比较分析资料,结合党组织的评论意见,认真学习理论,深入分析根源,达到自我教育,确保自我提高的目的,制定个人整改方案。

    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以提高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以分析材料为基础,制定内容充实、措施有力、目标明确的整改方案。通过整改,切实解决自己风格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大局意识、民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自律意识,实现自己素质和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建设实力、魅力、和谐、幸福乡城贡献力量。

    (一)理论学习不深,理想信念不牢固的问题具体表现:理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导性,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缺乏系统性,学习广度和深度不足,学习不足。

    ,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整改目标:理论学习不断深入,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整改措施:(1)认真按照我局制定的各项学习制度,积极

    参加我局组织的集中学习,同时每周抽出至少4学时的自学时间。(2)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坚持学习经常化、系统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等业务知识,并做好写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3)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优良学风,把所学知识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实践来检验学习的效果。

    (4)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政治修养,更加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信念。

    整改时限:学习计划于7月初完成,并长期将学习坚持下去。

    (二)针对宗旨观念树的不牢,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牢记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上存在模糊认识,工作中布臵多亲自检查少,有时有急躁情绪,处理问题刚性多、韧性少。

    整改目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整改措施:(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2)工作中注意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克服急躁情绪。

    整改时限:立整立改,长期坚持。

    (三)针对深入职工群众不够的问题。1、具体表现:与干部职工沟通少、谈心少,对干部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够深入,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不够。整改目标:经常深入职工,加强与干部职工的沟通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与干部职工“打成一片”的良好氛围。

    整改措施:(1)坚持定期与干部职工谈心制度。每半年至少与职工谈心一次,关心职工工作生活,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对群众的批评虚心接受,及时整改。(2)加强班子成员间的沟通和谈心工作,交流思想。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协作,发挥整体合力。

    整改时限:7底前干部职工谈心1次,以后每半年与干部职工及班子成员开展1次普遍谈心,并将谈心交心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四)针对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的问题。

    具体表现: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不能够全面深刻的把握,工作中,经验主义意识浓厚,创新意识不强,往往是执行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少。

    整改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创工作新局面。

    整改措施:(1)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想办法,多出路子。(2)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原有的经验主义束缚,想问题办事情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整改时限: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五)针对廉洁自律方面对自己要求不够高的问题。1、具体表现:对廉洁自律认识上还有差距,对有关廉洁自律规定的学习不够,有些时候执行有关规定不够严格。

    整改目标:党风廉政意识明显增强,能够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

    整改措施:(1)强化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进一步提高廉政意识。(2)在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上下功夫,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3)进一步完善个人《廉政公开承诺书》,自觉接受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监督。(4)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各项规定,管好自己、家属、子女和分管科室的廉政工作,发挥好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整改时限:边学边查,边查边改,常抓不懈。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篇8

    一是深刻理解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我国有51万多所学校、2.7亿在校学生、1600多万名教师,教育体量世界最大,但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群众的教育需求差异很大。如何运行好、发展好这样庞大而复杂的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特别是教育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利在当代、关乎未来,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党的领导尤为重要。要始终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使教育领域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是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并从六个方面对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党的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素质教育实施20多年来,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使素质教育具体化,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是深刻理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力量对比、成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过去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困难多、底子薄,很不容易。现在是“大国办强教育”,既要补短板、又要提质量,仍然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

    四是深刻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我们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五是深刻理解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坚定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教育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学无止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深厚的教育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里,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成就非常了不起,彰显了党的宗旨和我国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这些都是我们坚定教育自信的底气。我国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照搬别国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扎根中国大地,探索更多符合国情的办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六是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党一贯强调,教育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多次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些重要论述,既深刻阐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又鲜明表达了我国教育的人民立场。当前,我国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学上”的问题总体上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需求更加凸显。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七是深刻理解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谋划,强调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坚定决心,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改革推进到这个阶段,矛盾和问题更多地集中到抓落实、见实效上。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加快推进教育领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

    八是深刻理解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不相同。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际竞争格局和国家发展大势,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当前,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培养的人才与现实需求还有差距,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取精神有待提高,特别是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我们要把教育同国家发展的目标和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九是深刻理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非常重视和关心,每年教师节都会前往学校看望师生,或致信祝贺问候,为全党做出了尊师重教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先后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殷切希望,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必将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根植于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学深悟透,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谋划思路、制定措施,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一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向问题上,丝毫不能偏离。青少年是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改进方式方法,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课程建设上,要加强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机衔接。在教材建设上,要及时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修订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党委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当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二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理念要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也必须从创新理念开始。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要从偏重智育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把道德品行、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评价中小学学生的重要标准,确保青少年每天体育活动至少一小时的刚性要求落实到位,降低近视率,控制肥胖率,坚决遏制学生体质下降趋势。抓紧制订学校美育工作基本标准,让更多孩子获得受益终身的美育。制定各学段劳动教育大纲,通过课程教学、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等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今年年底前完成所有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改工作,各中小学校要落实三点半开展课后服务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三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坚定不移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我们的国情决定了高考将继续发挥着“指挥棒”作用,要稳步增加试点省份,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的项目和分值,严格控制和规范自主招生的规模和程序。教育评价对学校办学、教师从教具有导向作用,要突出素质教育评价,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引导学校将治校办学的重点放到立德树人上来。完善“双一流”建设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提升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和服务贡献水平。顺应国家未来发展和产业转型方向,及时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改革调整。整合优势力量开展协同创新和长期持续攻关,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四要着力抓好薄弱环节。当前,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仍是短板,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要扩大普惠性幼儿园供给,实现幼儿园监管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监管弱”问题。按照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规划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通过“互联网+”等形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薄弱的原因,主要是缺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要加大师范生培养力度,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同时改善农村教师收入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农村长期从教。发展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

    五要努力完善保障条件。办好现代化教育,必须有强有力的人、财、物和体制机制保障。教育经费投入要更多地向教师倾斜,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要优化支出结构,更多地用在实验室、远程教育、运动场等教学需求的设施上,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宣传教师先进典型,使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对师德失范行为划出底线红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改革领导体制,各级教育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的防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升适应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篇9

    大家好!

    今天是七月一日,是我们党的华诞。

    xx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宏伟目标,用自己的坚忍不拔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书写了革命与建设的辉煌。作为这个伟大政党的一个普通分子,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骄傲和激动。在纪念党的九十周年之际,根据县委安排,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堂党课,也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党课的标题是:《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在新的历史时期,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广大党员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胡锦涛同志概括的这“六个坚持”是新时期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全体共产党员都要深入领会和认真学习。我认为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最关键的要体现在“有觉悟、有本领、有作用”上。

    党章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一表述,特别强调了党员的觉悟问题,明确了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关键条件。觉悟是党员理想信念、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有没有思想觉悟,是共产党员是否真正在思想上入了党的最重要衡量标准。当然,党员觉悟的内涵很丰富,就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关键要做到以下三条:

    1、共产党员有觉悟,要有坚定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共有171人,牺牲和遇难的有42人,占24.5%;新中国成立前的政治局以上领导人共有55人,牺牲、遇难的有15人,占27.2%,也就是说,每四个政治局委员或中央委员中就有一个牺牲、遇难。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国各地有案可查的烈士就有170多万人,这些烈士中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共产党员是最大公无私、最英勇无畏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共产党人勇于奋斗、敢于牺牲,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不可否认,现在有一些党员,对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那么坚定,甚至完全动摇了。有的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伟大理想有点“超前”;有的认为,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是讲理想的时代,而是讲实惠、讲利益的时代了,讲理想“过时”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党员由于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信念崩溃,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了腐化堕落、自我毁灭的道路。有些党员干部走上犯罪道路。这些事例反复告诉我们: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

    如何看待理想信念,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只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上,就能深刻地看到,我们共产党人完全没有理由放弃理想、动摇信念。衡量一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最根本的是看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有100多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民族的独立,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展自己,应该说都各有成就和坎坷。但总体上来说,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成就更大。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发展最快、进步最大、变化最深刻的历史时期。中国已经连续近30年保持了平均9%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1%左右提高到约4%,成为全球综合国力排名第三的国家。世界舆论认为,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经济发展迅速,有希望在2050年取代七国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并将超越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最富有的国家。与此相对照的是,在当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20多个属于发达行列,而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9个国家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现在,连西方的一些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所走的道路表明:“十多亿正从贫穷变成富裕的人民的民族凝聚力,将形成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中国将崛起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国”;中国的成功,“正在改变亚洲和世界的面貌”。

    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不可能由一代人建成,必须经过一个长时期的发展阶段,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每一位同志既要胸怀远大的理想,更要脚踏实地、立足岗位、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

    2、共产党员有觉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一个党员做到与群众不一样,能够“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关键在于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党员立身做人的标准,是党员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我们党员成为群众的旗手和“标杆”的条件。每一名党员都应当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当前,尤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辨是非。共产党员不是生活在“无菌”真空中,实际上每天都在经受着各种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每天都在承受着社会变革、利益高速带来的思想震撼和冲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人们的思想,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所以作为党员,一定要坚决相信党,相信组织,加强学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要真正做到有悖于组织和上级精神的坚决不做,不利于党的形象的话坚决不说,有损党的事业的事坚决不参与,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不在各种错误的、腐朽的思想和不良风气面前随波逐流,努力立稳人生的坐标。

    二是要知荣辱。党的利益与党员的利益、党的荣辱与党员的荣辱,从来都是紧密相关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党的兴衰,每一个党员都有责任。我们今天一再强调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并大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就是要让全体党员都明白,共产党员的称号是光荣、神圣的,共产党员应当无愧于这个光荣称号,时时处处提醒自己要维护党员的形象,在有人污蔑、诋毁和损害我们党的形象的时候,党员应当感到痛心和愤慨,能够挺身而出、出面制止。我们比喻“党是母亲”,就是希望广大党员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我们的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如果党员都能够认识到我们与党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道理,都能自觉为党做贡献,我们党就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就会无往而不胜。

    三是要讲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奉献,是人性中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道德品质中最本质的特征。党员不同于群众,应当奉献不为索取。《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说:“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革命的和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革命的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来处理一切个人问题”。当前,我们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了。作为党员,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少了,面对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考验多了。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我们有的党员做得很好,他们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必要时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把“索取值”选择为最小,把“奉献值”选择为最大,淡泊名利,志在奉献。但也有一些党员,片面强调个人得失,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不仅不肯吃亏,反而想占单位或他人的便宜,我们党从来承认党员有正当的个人利益,但如果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党员应当无条件地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3、共产党员有觉悟,必须接受党的教育和纪律约束。

    共产党员要有纪律。自觉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自觉服从党的纪律约束,这是党员有没有觉悟的实际体现。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支部内部,我们有少数党员,连党的活动和会议都不愿参加,连党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都不愿遵守,怎么能说这样的党员有觉悟呢?事实充分证明,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过去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和平年代仍然必须坚持。江泽民同志说过,“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坚强纪律和组织优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抛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共产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党章规定,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真正做到违反党纪的话不说,违反党纪的事不做。也只有不断接受组织的教育、提醒和帮助,才能使党员个人更好地提高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或少犯不应有的错误。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篇10

    一是深刻理解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我国有51万多所学校、2.7亿在校学生、1600多万名教师,教育体量世界最大,但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群众的教育需求差异很大。如何运行好、发展好这样庞大而复杂的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特别是教育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利在当代、关乎未来,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党的领导尤为重要。要始终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使教育领域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是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并从六个方面对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党的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素质教育实施20多年来,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使素质教育具体化,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是深刻理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力量对比、成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过去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困难多、底子薄,很不容易。现在是“大国办强教育”,既要补短板、又要提质量,仍然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

    四是深刻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我们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五是深刻理解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坚定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教育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学无止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深厚的教育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里,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成就非常了不起,彰显了党的宗旨和我国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这些都是我们坚定教育自信的底气。我国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照搬别国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扎根中国大地,探索更多符合国情的办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六是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党一贯强调,教育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多次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些重要论述,既深刻阐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又鲜明表达了我国教育的人民立场。当前,我国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学上”的问题总体上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需求更加凸显。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七是深刻理解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谋划,强调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坚定决心,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改革推进到这个阶段,矛盾和问题更多地集中到抓落实、见实效上。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加快推进教育领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

    八是深刻理解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不相同。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际竞争格局和国家发展大势,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当前,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培养的人才与现实需求还有差距,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取精神有待提高,特别是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我们要把教育同国家发展的目标和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九是深刻理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非常重视和关心,每年教师节都会前往学校看望师生,或致信祝贺问候,为全党做出了尊师重教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先后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殷切希望,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必将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根植于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学深悟透,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谋划思路、制定措施,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一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向问题上,丝毫不能偏离。青少年是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改进方式方法,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课程建设上,要加强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机衔接。在教材建设上,要及时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修订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党委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当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二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理念要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也必须从创新理念开始。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要从偏重智育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把道德品行、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评价中小学学生的重要标准,确保青少年每天体育活动至少一小时的刚性要求落实到位,降低近视率,控制肥胖率,坚决遏制学生体质下降趋势。抓紧制订学校美育工作基本标准,让更多孩子获得受益终身的美育。制定各学段劳动教育大纲,通过课程教学、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等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今年年底前完成所有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改工作,各中小学校要落实三点半开展课后服务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三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坚定不移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我们的国情决定了高考将继续发挥着“指挥棒”作用,要稳步增加试点省份,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的项目和分值,严格控制和规范自主招生的规模和程序。教育评价对学校办学、教师从教具有导向作用,要突出素质教育评价,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引导学校将治校办学的重点放到立德树人上来。完善“双一流”建设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提升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和服务贡献水平。顺应国家未来发展和产业转型方向,及时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改革调整。整合优势力量开展协同创新和长期持续攻关,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四要着力抓好薄弱环节。当前,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仍是短板,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要扩大普惠性幼儿园供给,实现幼儿园监管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监管弱”问题。按照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规划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通过“互联网+”等形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薄弱的原因,主要是缺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要加大师范生培养力度,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同时改善农村教师收入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农村长期从教。发展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

    五要努力完善保障条件。办好现代化教育,必须有强有力的人、财、物和体制机制保障。教育经费投入要更多地向教师倾斜,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要优化支出结构,更多地用在实验室、远程教育、运动场等教学需求的设施上,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宣传教师先进典型,使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对师德失范行为划出底线红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改革领导体制,各级教育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的防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升适应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体系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