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从央视新闻节目改进看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趋向|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10 04:34:25 点击:

      2008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作为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和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新闻节目,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行,走过了30年。在记录改革开放辉煌历程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进着自身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近几年,国家电视台新闻节目从内容到形式的改进,对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改革,产生了巨大的示范和辐射效应,赢得普遍好评。
      党和政府对宣传工作的新要求、经济社会的新发展,电视媒体受众本位意识的增强、从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得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空间巨大、前景光明。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呈现出了更趋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尊重电视特性、积极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崭新姿态。

      一、中国电视新闻更趋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长期以来对于受众而言,中国的电视新闻最缺乏的就是亲切感和交流感,观众对各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观看,基本停留在被动的政策传达和文件图解层面。电视新闻忽视传播规律,拉大了与观众的距离感,丢失了人际传播优势,造成了观众的流失。
      对此,居于特殊地位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节目的改进中,稿件“更口语化,更亲切,更具新闻性,更鲜活”。并被明确提出,更加关注受众需求,强化百姓视角,体现在屏幕上,新闻传播中那种麻木的高高在上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更亲切、更生活化的表达所取代。
      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报道内容、节目设置甚至表述方式的核心在“新闻”二字。新闻在原生意义上是和突发结缘的,没有事件发生,就无从谈新闻,对一切事件的报道,只有纳入即时性和现场性的传播,才能展示事件的具体进程。而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只有电视新闻才能满足受众“第一时间”和“亲临现场”的两大需要。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为电视新闻节目更加接近新闻本质搭建了一个平台,24小时整点直播的滚动新闻、不断更新的滚屏字幕、及时插播最新消息、适时进行现场直播,它的建立最大限度地开发了信息资源,整合了资源优势,服务了受众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信息需求。关于去年特大冰雪灾害和今年的汶川地震的直播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打破栏目界限和时段限制,不仅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而且更好地实现了新闻的价值。

      二、中国电视新闻更趋尊重电视特性

      电视新闻的特性是依据电视特点和美学规律显现出的、能够吸引观众看下去的特征。这个特征越强烈,电视新闻就越具有吸引人的魅力,从而越能最大限度的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所谓“发挥电视特长”、“运用电视手段”等无非是让电视更好看,让电视的技术手段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因此,如何摄取真实动人的影像和音响,使观众达到视觉和听觉的最大满足,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必然要求。
      在以往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对文稿的单纯重视,使得视听元素综合运用长期被忽略。相当数量的新闻节目中不同日期播出的新闻,画面却大量雷同,这种贴画面似的电视新闻编辑方法使观众得不到新的视觉感受,更谈不上视觉冲击。久而久之,看电视变成了听电视,电视的独特传播优势丧失殆尽。在新一轮的电视新闻改革中,更加注重了电视手段、图像、文字说明、动画的运用,强调了镜头的冲击力和现场同期、效果声的表现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制部门要求记者在采访现场出镜,以增强节目的现场感和环境的交代;为杜绝以前的单纯贴画面的做法,要求无特殊情况,画面必须为现场拍摄,后期编辑的时必须保留现场声,都成为其改进节目的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改革步伐的加快,各级电视台纷纷加大了新闻节目直播的投入,省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已经基本实现了直播,省级电视新闻频道的开办也增加了直播的数量,让直播成为常态。5.12汶川地震,受灾省份的电视台几乎都运用了直播的方式进行新闻节目制作。电视新闻直播加强了新闻时效性、现场性的同时,也促进了新闻节目编排的改革和新闻观念的更新:只要新闻发生,观众就有可能亲临现场。

      三、中国电视新闻更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是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新闻媒体要反映群众的真情实感和他们的所思所想,就应该使用群众自己的语言;如果媒体按照另一套语言习惯说话,说的有些是脱离实际和生活的空话、套话,那么在传播的起点上就已经与受众产生了距离。不可否认,一个时期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较大程度地存在着此类问题。
      事实上,“三贴近”是高度统一的。贴近实际是电视新闻的最基本要求,真实性不仅是电视新闻的生命,观众希望通过电视看到更加真实的人物、事件和场景。作为家庭媒体的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电视新闻传播者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做到与观众的现实生活更近。观众更愿意看到与自己关系更密切的、服务性故事性强的新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以关注“民情、民生、民意”为栏目定位的《共同关注》和与人们吃、穿、住、行密切相关的《每周质量报告》成了新的收视热点。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终极目的应该是贴近群众,因为“使观众满意”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观众,任何传播和宣传都没有意义。要让观众喜欢看我们的新闻,就要放弃作为一个传播者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并由此外化的麻木的高高在上的腔调,让自己和观众一起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人们对信息的感知、认同过程是带有一定情感的,电视新闻在采编、制作、传播、收视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情感作用。赋予电视新闻一定的情感诉求,从情感上贴近观众,是电视新闻的传播艺术技巧。
      在“三贴近”思想的指引下,各级电视台新闻节目题材与视角的选择,也更加贴近自身的目标收视群体,并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直接参与节目制作:一个热线电话记者就到身边,观众在屏幕谈论新闻话题也不再是新鲜事。在激烈的电视新闻竞争中,各电视台使出浑身解数,在增强贴近性上做足文章,也必将在收视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事实证明,中国电视新闻节目贴近观众的改革,不仅赢得了受众的好评,也给自身创造了良好收益,有非卫星频道的新闻节目广告收入轻松过亿,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期待中国电视新闻节目能够更好地记录国家的强盛、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文化的繁荣、民主的完善、法制的健全和人类的进步,因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推荐访问:新闻 趋向 看中 国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