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2023年度姓氏的研究报告12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10-08 13:10:04 点击:

    姓氏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的同学姓氏一样的有很多,可姓“曾”的只有我一个。我不禁有点好奇:“曾”姓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姓“曾”的又有多少人呢?于是我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姓氏的研究报告12篇,供大家参考。

    姓氏的研究报告12篇

    姓氏的研究报告篇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的同学姓氏一样的有很多,可姓“曾”的只有我一个。我不禁有点好奇:“曾”姓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姓“曾”的又有多少人呢?于是我打算做一个关于“曾”姓的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一些关于“曾”姓的书籍,并了解它的来历。

    2、查一查相关资料,认识那些姓“曾”的历史名人

    3、上网浏览,了解姓“曾”的人的人口数量。

    4、询问家人,听听姓“曾”的祖祖辈辈的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我去查了关于“曾”姓的书籍,知道了“曾”姓的来历:鄫国太子巫,出奔于邻近的鲁国为官,其后裔以原国名“鄫”为氏,后去掉偏旁,表示离开故城,称为曾氏。曲烈(鄫侯)也就成为了曾姓的始祖。

    2、历史上“曾”姓的名人

    在知道了“曾”氏的来历,我不禁有点好奇:你说我们这些姓“曾”的人,有多少是像那孔子一样的历史名人呢?于是我并且查看了资料。这一看,还发现了不少嘞!

    曾子、曾国藩、曾巩、曾公亮、曾几。

    3、曾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中是第三十八位、台湾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九,约650万人。

    最后,我又在奶奶膝下听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奶奶竟告诉我我是曾国藩的后代,我半信半疑,最后我不禁为我的先辈感到自豪,更为我的姓氏自豪!

    姓氏的研究报告篇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一些同学姓屈,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屈,“屈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屈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屈”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屈”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询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屈姓的来源:源于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的屈骜,属于以先祖名为氏。屈骜,亦称大廉候,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领,建有屈骜城。屈骜城在夏王朝出奇北,夏王启讨伐所灭。屈骜也是屈氏的最早祖先之一,其后裔子孙时代称屈氏。

    姓屈的历史名人有: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的楚国诗人屈原等。

    姓屈的现状:到xx年一月为止,屈姓在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82位,人口约76万,3000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8%左右。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屈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黄帝后裔,夏周时期少量姓氏改为屈姓,这可能为后来屈姓人口的增长制定了基础。

    2、历史上,徐姓名人辈出,有屈瑕、屈晃等人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光芒。

    3、xx年一月为止,屈姓位于百家姓第182位。

    姓氏的研究报告篇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姓王,爸爸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五百年前,你和王钧杰是一家。”妈妈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后,不紧不慢地说:“姓氏是我国颇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很有研究价值!”我心里疑惑不解,心想:姓氏生来就有,有什么好研究的?于是带着这个疑问,我展开了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浏览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查阅、了解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报刊了解王姓的人口和现状;

    3、询问老师、父母、祖辈,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地区情况;

    4、通过其他渠道,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书籍《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传说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网络历史王姓名人王昭君、王莽、王充、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昌龄、王之涣等。

    网络王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G。

    爸爸的陈述王姓族谱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着清王廷等主修光绪四年刊印的王氏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历史悠久,传说殷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文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勿罢,赐曰王姓。这也是王姓人口增长的一大原因之一。

    2、在历史中王姓名人辈出。有江南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东汉大思想家王充,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元朝画家王冕。

    3、经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G。

    姓氏的研究报告篇4

    一、调查目标

    1、了解在校同学的卫生环保意识怎样。

    2、改善教室卫生,活动场所干净情况。

    3、保持校园干净整洁。

    4、通过总结与调查结果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二、时间与地点:

    1、时间:

    2、地点:

    3、调查人:

    4、调查对象:本班学生

    三、调查经过

    1、xx月00日上午,我来到五年级教室内,准备调查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我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了全班57位同学,采用问卷调查顺利成章地完成了任务。任务完成得不是很好,但收获也不少。

    四、调查题目:

    简答题1: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有人扔纸屑你该怎么办?

    简答题2:看到地上有垃圾你该怎么办?

    简答题3:如果你身边有张纸,四周又没有垃圾箱你该如何处理?

    简答题4:在没人看见的情况下你会乱扔垃圾吗?

    五、调查结果:

    1、通过被调查人在不同情况下做出反应,来调查他们的。应变能力与意识。

    2、通过被调查人对事物的认识与作出的判断,来判断他们的卫生环保意识。

    六、调查分析:

    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令我触目惊心,在这57位同学中,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在心中能够树立起一定的卫生环保意识,而多半完全不注意自己的卫生环保,通过调查得知,在我们在校同学中有一半缺乏卫生环保意识。

    七、结论:

    1、我校同学的卫生环保意识比较差,遇事所作出的判断十分草率、马虎。

    2、我校同学对自我环保毫无认识,一旦碰到该自己解决的细节问题都十分不注意。

    3、我校同学缺少应对卫生环保的措施,比如乱扔垃圾等,竟还有同学会把垃圾扔到绿化带上。

    八、建议:

    1、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提高同学卫生环保意识的活动,让同学们多参与实践体会。

    2、家长也应该多培养教育孩子们这方面的知识能力。

    3、给同学们开展一次绿化环保宣传教育。

    4、每班配备一只环保箱,要求学生投稿记录环保卫生情况报告。

    姓氏的研究报告篇5

    一、问题的提出

    星期五时,练完广播操,我们成群结队地从操场回来。图然,只见停泊在我们前面的那辆大巴车发动了,排出来一团又一团的大量废气,有几人走过去一闻着味,就立刻捂住鼻子,奋不顾身地冲了出去。我也捂着鼻子冲了出去,大口的呼吸新鲜空气。为什么汽车排出的气使我们很难受?我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找资料。

    (2)向别人询问。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

    废气中含有: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硫氧化物等,它们都比空气重,加上碳粒(黑烟)灰尘、水蒸气形成气溶胶,更不易挥发扩散。特别是国产重型柴油车、公交汽车排出的废气杀伤力更大。

    1、废气使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降低,在这个环境中人反倒要增加呼吸次数,呼吸道有疾病的人更要大喘气。

    2、人吸入空气,其中氧气被红血球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细胞,经过新陈代谢为人的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提供能量,缺氧人就浑身无力头晕眼花,身子不愿动脑子不能想。

    四、结论

    汽车对我们和环境都危害很大,尽量少使用汽车。最好早日我们都用太阳能汽车,那就对我们都没什么影响,成为一个环保的地球家园。

    姓氏的研究报告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大多数家长都很少给我们买零食,有时连学校的老师、校长也告诫我们要少吃街摊的垃圾食品。我就奇怪了:零食那么好吃,可是大人们为什么却说这是“垃圾”呢?因此,我决定对此进行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垃圾食品的书籍,上网查询,阅读报刊。

    2、去超市采访小朋友,了解他们买零食用去了多少钱。

    3、了解零食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网络

    十大垃圾食品

    十大垃圾食品分别指油炸食品,罐头类食品,腌制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奶油制品,方便面,烧烤类食品,冷冻甜点,果脯、话梅和蜜饯类食物。

    超市内采访小朋友

    买零食的费用

    小朋友跟我说,他们每天都会吃零食,每周都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我统计了一下,家里富裕的每周用20~50元左右,贫穷的都用5~10元左右。

    网络、报刊

    零食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十大垃圾食品大多都有洋快餐的“三高三低”(高热量,高钠,高脂肪;低纤维,低维生素,低矿物质),钠盐或糖类含量过高,含致癌物质等特点,长期食用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四、结论

    1、十大垃圾食品要少吃,最好不吃。一定要远离果冻、薯片、火腿肠、方便面和派,以免吃上了瘾。

    2、一星期平均每人吃掉零食用20元,看起来,并非是个夸张的大数目,但是,如果按照全班、全校、全镇、全市、全省、全国、全世界这样一步一步地来计算,这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3、吃零食容易发胖,虚弱,而且还没有营养。厉害了,说不定还会得癌症。

    啊,原来吃零食这么可怕呀,我真得戒戒了,让生活更长,更美好。我在此奉劝大家:要少吃垃圾食品,尽量不要吃,不然就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巨大影响,买零食的钱还不如去捐赠给那些贫困儿童呢,这样,多美好呀!

    姓氏的研究报告篇7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燕”,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姓。“燕”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姓“燕”的名人吗?现在的“燕”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姓氏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燕”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关于“燕”姓起源主要有三: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伯封于北燕,其后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黄帝之后有南燕国,始封国君伯倏为黄帝之子,后以国为氏;据《后汉书鲜卑传》所载,晋末鲜卑族慕容氏前后建立了四个以燕为号的国家,国亡后以国为氏。

    “燕”姓的历史名人有:宋代礼部郎,计量发明家燕肃,燕太子丹燕丹,宋代画家燕文贵,春秋时有孔子的得意弟子燕及,明代有永乐举人燕善。

    现状据统计,“燕”姓在20xx年的百家姓里面应该排第303名,不一定很准确,但燕的姓氏是已经有26。4万人,占全国的0.021%。燕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为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西、青海、四川、河南、河北,以上六省约占全国燕姓总人口的79%。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燕氏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

    2、燕氏的得姓,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

    3、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

    4、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的研究报告篇8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田,我也姓田。于是我想了解一下田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田姓在人口的数量排位。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田姓的来源:妫姓,田姓出自妫姓,为妫满之后。陈国灭亡后,陈胡宫后裔陈完逃到齐国,后以田为氏,得姓始祖为陈后完。

    田姓的历史名人:田穰苴。

    1、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

    2、田单。

    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国远房宗室。

    3、田齐桓公。

    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

    4、田横。

    齐王田荣的弟弟,秦末从兄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兵败奔彭越。汉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岛,因不愿称臣于汉,全部自杀。

    5、田锡田。

    清代书法家,好收藏金石文字,著有《书学偶录》。

    6、田文镜。

    汉军正黄旗人,清代大臣,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后,历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河南总督、兵部尚书,后又兼领山东,称河东总督。

    7、田兴恕。

    清代将领。行伍出身,因镇压太平军、贵州苗民起义,而历任青州镇总兵、贵州提督、贵州巡抚、钦差大臣等职。

    田姓的现状: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贵州四省,大约占田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南、陕西、山西、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河北为当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河北、贵州为中心的中原冀豫鲁、川湘两个田姓高聚集区域。在600年期间,田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回迁的流动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

    四、研究结论

    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枝,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妫姓中的妫满被封为陈侯,称陈胡公,后裔姓陈。春秋时,陈历公之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恒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姓,改称田氏,陈完成为田姓始祖。历史上,外族因种种原因改姓为田也是田姓来源之一。

    姓氏的研究报告篇9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学的姓氏各有不同,有多有少,我们想要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和故事,我因此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

    2.了解关于此姓的故事

    3.了解此姓的。分布情况

    4.问自己的长辈、查祖籍

    三、调查资料的整理

    朱姓的来源:

    朱姓成于西周,以国名为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姓。后邾国被灭,邾国贵族为了逃亡,为了不忘祖国,去了耳字旁,改姓朱。20xx年朱姓人口为1500多万。

    四、结论

    起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以赤心木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后代以朱为姓氏。

    有诸多姓氏如曹、子、姬、祁姓都因历史原因而改朱姓。

    朱姓在历也出了许多名人,如理学大家朱熹,散文家朱自清,革命大将朱德元帅,都在历青史留名。

    姓氏的研究报告篇10

    一,提出问题。

    我经常从诗篇散文,文章,小说常看到张的姓氏,于是我和我同班几个姓张的同学展开了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于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的历史名人。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名人故事。

    张起源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1999年我国在昆明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内立了《源于河南的姓氏》碑。其中,第三位便是“张姓源于濮阳”。(4)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资料,汇编的《河南大姓的故乡》地图显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其中张姓、姚姓源于濮阳。根据1、史实依据。2、文物遗址。3族谱记载。4依据当代研究成果。

    得姓始祖

    张姓始祖-张挥

    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因此,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张姓名人

    张飞:三国时蜀汉大将,

    张良:西汉谋臣,安徽毫县人。

    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南召县人。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姓人口总数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手拉弓绷紧弓弦,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这个星象的排列形状就像弓一样。宋朝时期,中国姓张的人有490万人,是宋朝的第三大姓。在明朝的时候,张姓人口数量为560万人,张姓人口数量百家姓排名第二。在宋朝至明朝的600年间,张姓人口分布主体由东北向西南迁徙。从宋朝至今的1000多年中,中国姓张的人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

    2017年中国张姓人口数量为8480万人,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07%。张姓人口数量百家姓排名第三。

    姓氏的研究报告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五年级只有我一个姓滕的,但远在山东老家的村里基本上都是姓滕的。“滕”姓是怎么来的呢?历史上姓滕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滕”姓姓占我国人口的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滕”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搜索百度查资料。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来源:滕姓起源很早,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黄帝把他们分成十二个胞族,赐给他们十二个姓。滕姓就是其中之一。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还有一支滕姓起源于周朝王族之姓,姬姓。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周文王第十四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滕州西南),后来,滕国被越国攻灭,但是,不久复国。后来,又被宋国攻灭,于是子孙后代就以国名“滕”为姓,作为纪念。滕姓后来在开封府发展成望族,世称开封望。

    历史名人:滕代远(1904.11.2-1974.12.1),苗族,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玳瑁坡村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乡读过私塾、小学、国语讲习班,当过小学教师。1923年考取了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4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功勋卓著的杰出革命家。

    历史名人:滕文公:战国时滕国国君。为太子时,曾在宋国见孟子,孟子为之说教。定公死,他派人问丧礼于孟子,请教井田制以及小国如何才能生存。

    现状:滕氏,人口约九十六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06%左右,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七位。

    四、研究结论

    1、滕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河北、辽宁、湖南多此姓,上述四省之滕姓约占全国汉族滕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2、滕姓人才济济,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滕代远。有战国时滕国国君,滕文公。有地球物理学家,滕吉文,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20xx年我国最多的姓氏前三名是张王李这三大姓。滕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七位。

    姓氏的研究报告篇1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姓王,爸爸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五百年前,你和王钧杰是一家。”妈妈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后,不紧不慢地说:“姓氏是我国颇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很有研究价值!”我心里疑惑不解,心想:姓氏生来就有,有什么好研究的?于是带着这个疑问,我展开了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浏览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查阅、了解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报刊了解王姓的人口和现状;

    3.询问老师、父母、祖辈,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地区情况;

    4.通过其他渠道,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书籍《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传说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网络历史王姓名人王昭君、王莽、王充、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昌龄、王之涣等。

    网络王姓人口数量据《白话文·》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G。

    爸爸的陈述王姓族谱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着清王廷等主修光绪四年刊印的王氏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历史悠久,传说殷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文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勿罢,赐曰王姓。这也是王姓人口增长的一大原因之一。

    2.在历史中王姓名人辈出。有江南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东汉大思想家王充,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元朝画家王冕。

    3.经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G。

    推荐访问:研究报告 姓氏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关于黄姓氏的研究报告 姓氏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400字 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 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500字 姓氏的研究报告表格 姓氏的研究报告手抄报 姓氏的研究报告怎么写400字 姓氏的研究报告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