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2023年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9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9-03 16:25:03 点击: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9篇,供大家参考。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9篇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呢!你们想去发现这个特性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指名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合作学习发现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

    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什么样的?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

    四、汇报学习收获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2

    《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比的知识分布在六年级上册,比例的知识分布在六年级下册,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本课要求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能正确地区分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利用转化的观念,让学生从实质上联系比与分数、除法的异同点,从而彻底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求比值。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课堂练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我从让学生把一组算式进行分类开始,复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以及比例尺的知识。求比值和化简比是学生容易混淆,发生错误的地方。教学中我把求比值和化简比制作成一表格,让学生同桌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对比使学生弄清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一般方法和结果,再通过“做一做”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出示一组比的化简和求比值进行练习让学生对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了更深的认识。

    比和比例的知识大多数问题都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出其影子,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的过程,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教学中结合比例尺、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复习,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联系生活去解决数学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兴趣浓,投入学习的激情深。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重要性,在学生了解生活,运用数学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3

    解比例一课是在学习好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的,教学解比例之前,先复习根据比例的意义和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然后告诉学生,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教学前,我认为要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学生不但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还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来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部分学生也能根据刚学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所以教学始,我设计了多条题目,让学生根据比例式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即根据不同的依据)来填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学生完成的情况非常理想。都能根据题目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其中包括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的。然后,我让学生把想的过程一步一步写下来,问题出来了,完全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的学生完成得又快又对,而其他的学生要么速度慢,要么转化成方程有一点困难。在评讲练习作业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比例。可能受复习的影响,学生作业中仍然多多少少还有上述情况出现。

    课后,我和同事说起这事,他们说只要他们会做就可以了。其实,我也知道若把课始的复习简单化带过,让学生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上课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可我当时就是考虑到不想禁锢学生的思维,想让学生在复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联系新学的知识,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对比已能使用的方法,找出方便的解题方法。可让我困惑的是,我的“多事”带给学生的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由其是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概括。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l.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教师板书)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导入新课

    1.教学比例的意义。

    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

    (1) 3 :5 24 :40 (2) :7.5 :3

    追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

    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

    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

    1 :2○3 :6 0.5 :0.2○5 :2

    1.5 :3○15 :3:2○:1

    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 1.5 :3和15 :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相同的两个比。

    3.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先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判断并写出比例。提问:能不能组成比例?(板书比例式)为什么?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3 :6=5 :( ) 0.8 :( )=1 :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向学生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看开始组成的两个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内项和外项。让学生计算上面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要求观察,从中发现什么。

    5.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 :1.8和0.5 :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2.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强调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如果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如果学生有困难,启发用比值相等的方法推算。填写以后,学生回答:为什么填这个数?

    让学生口答结果。提问:从上面的计算里,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追问: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三、巩固练习

    1. 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2. 完成“练一练”。

    指名4人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3.做练习六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再写出比例。提问练习情况并板书,让学生说明“为什么”。

    4.做练习六第2题。

    让学生判断,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提问:哪一个比和:4组成比例?为什么,(比值相等,或化简后两个比相同)

    5.完成练习六第3题。

    学生先观察、计算,然后口答,说明理由。

    四、全课小结

    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可以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4、5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5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重点难点

    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发现并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比例的意义?

    2. 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10 和 9∶15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活动一(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

    在24:16=60:40中,( )和( )是比例的外项,

    ( )和( )是比例的内项。

    活动二(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1.在24:16=60:40中,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 ), 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有什么关系?

    2.把24:16=60:40改写成分数形式是:

    接着把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

    3.( )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活动三(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0.2∶2.5 和 4∶50 6∶9 和 9∶12

    完成P34做一做。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当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你对国旗的大小有哪些了解?

    学生思考回答(挖掘学生生活经验)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

    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2、你们仔细观察,结合我们上节课学的比的相关知识,估计一下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规律?

    (1)猜测

    预设:

    生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生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

    (2)小组验证

    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他们的比值相等。

    每种国旗的宽和长的比是2:3,他们的比值相等。

    教师小结:240:160与144:96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式子写成240:160=144:96或240/160=144/96

    我们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括号中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说出一个比例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比例的?

    怎么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

    试一试,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3和6:9 4:2和28:40 5:2和10:4 20:5和1:4

    活动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利用学生列举的比例和判断题中的比例,大胆猜想一下,每个比例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会存在什么关系?

    2、小组内验证猜测结果

    3、展示验证猜测情况。得出结论,

    预设: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就等于两个内项相乘的得数”。

    “在比例里,把两个外项乘起来,再把两个内项乘起来,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得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谁能用分数形式表示以上比例?怎样求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积呢?(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同学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与性质,那么能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吗?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2:1/5和5/8:1/4

    (3)1、4:2和7:10

    (4)0、5:0 、2和10:4

    2、判断。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0、6:1、6与3:4能组成比例()

    (3)如果4a=5b,那么a:b=4:5()

    3、填空

    5:2=80:()

    2:7=():5

    1、2:2、5=():4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6,另一个内项是()。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2,其中一个外项是2、4,另一个外项是()。

    4、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5、根据3a=5b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四、自主反思、深入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复习。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

    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1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2.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然后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 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

    “所以这两个比怎么样?”(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80:2=200:5或 = )像这样(指着这个式子和复习题的式子4. 5:2.7=10:6)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80:2=200:5,提问: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 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限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1: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10:12= ,35:42= ,所以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巩固练习。

    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 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 : :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②做第10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④做练习四的第3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第10页看第6行到9行。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80:2=200:5)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出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如下:

    80 :2=:200 :5

    内项

    外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式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 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如: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板书: = 80×5=2×200

    3.巩固练习。

    教师: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想:先假设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板书:两个外项的积:3×8=:1)和两个内项的积(板书:两个内项的积:4×6=24)。因为3×8=4×6(板书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

    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边说边板书:3:4=6:8)

    (2)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1题。

    三、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四、作业

    练习四的第2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二、新授教学.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80∶2=200∶5或 .

    3.揭示意义: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 和 (4)0.6∶0.2和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7.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四、巩固练习.

    (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二)填空.

    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3.0.5∶0.2和 4. 和7.5∶1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五、课后作业.

    根据3×4=2×6写出比例.

    六、板书设计.

    省略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9

    教学反思:本课时新内容不多,主要把新知识融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依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本课设计时重点展示如何将新知识(解比例)转化成学生原有知识(解方程)的过程,并且这个转化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上,教学中运用“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34∶12=x∶49中x的值吗?”的提问,密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学习的策略,然后运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解比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解比例》教学反思》。

    本课时如果先教学例2,那么,这个例题的负担太重,既要学习列比例,又要教学解比例,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两头不落实。所以,本人在设计本课时的教学预案时,把解比例和列比例解应用题分开教学,先学习解比例,再学习用比例解应用题。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学习得较为轻松,学生掌握得较好。几个导学题前3题学生完成很好,第4题多数学生都在说解比例和解方程的相同点,共同订正后,学生掌握了二者的联系,从而很好地完成新知与旧知的顺应。

    推荐访问:反思 比例 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简短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50字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博客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优缺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不足与改进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00字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反思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不足简短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