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新闻采访稿13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8-31 05:55:02 点击:

    新闻采访稿拾金不昧暖人心拾金不昧象一盏灯,能照亮自己,也能照亮他人,一盏盏灯相连,就可以照亮整座城的天空。五月,透蓝的天空,悬着温暖又似火的太阳,我们迎来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采访稿13篇,供大家参考。

    新闻采访稿13篇

    新闻采访稿篇1

    拾金不昧暖人心

    拾金不昧象一盏灯,能照亮自己,也能照亮他人,一盏盏灯相连,就可以照亮整座城的天空。

    五月,透蓝的天空,悬着温暖又似火的太阳,我们迎来了“五一”小长假的到来。三天的假期其实是短暂的,许多同学出去游玩没有尽兴,却不得不在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赶回学校。

    这天下午,杨烨同学和表姐一起在打车回学校的途中,在出租车的后座上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男士的钱包,当她打开钱包时,十分的惊讶。里面放着价值三万元的现金面炒,还有三四张的银行卡以及一张身份证等。当时这两个小姑娘也惊呆了,后来心想:如果把钱包交给司机师傅,也许不一定会转交到失主的手上,或者会拖延时间耽误了重要的事情。于是,杨烨同学和表姐便商量看能不能尝试自己找到失主。幸运的是,她们在钱包里发现了一张酒宴的票据,凭着里面的电话号码联系到了失主——刘先生,并约定在云龙区见面。

    当刘先生和朋友赶到云龙区时,万分的感动,随即从那三万元中抽出一叠(据悉大概两千元)作为感谢,而这位拾金不昧的少女却婉言拒绝。刘先生想打电话让徐州日报的记者前来报道这位拾金不昧的少女时,也被杨烨婉言谢绝。后来刘先生经过打听知道了杨烨的学校,在第二天和家人一起到学校找到了杨烨和校领导,并赠予一面“拾金不昧 品德高尚”的锦旗作为感谢。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杨烨同学在平时喜欢在看一些杂志报刊,特别关注一些见义勇为、爱心奉献的社会事例。在宿舍里有时间会上上网,看一些青春励志的电影、微电影、短片等。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出去逛逛,喜欢乐于助人,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社会上的弱小群体。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杨烨同学的家庭氛围比较浓厚,据杨烨同学自己透露,在家时,爸爸妈妈一直教导自己要洁身自好,不是自己的东西一定不可以拿,而妈妈经常看的普法节目也影响了自己。

    通过这件事我们看到,杨烨同学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那一刻,她拾起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送还的,是一颗至纯至美的心。她是我们青少年中现代的“小雷锋”。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而我们身边的美,就在像杨烨一样的人身上。阳光不止来自太阳,也来自我们的内心。杨烨同学的事迹让世界充满了温暖,让我们拥抱了光明,也让我们懂得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为明天撑起一片绿荫,用行动温暖人心!

    新闻采访稿篇2

    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学

    1新闻采访:新闻记者为了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集分析新闻事实性材料的职业性活动,是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特点:①求实性;②时效性;③独立性;④突变性;⑤艰险性;⑥广泛性;⑦连续性;⑧公开性。

    难点:①采访要快、同时要准;②采访要快,同时要深;③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同时要真实。 新闻采访中的三大矛盾(对应于采访的三大难点):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矛盾。

    2新闻记者

    记者职业是随着近代报纸的产生分离出来的。泛指新闻工作者,即新闻行业中的所有从业人员。狭义的指专门从事采写新闻报道的专业人员。

    记者职业的性质:①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②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③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

    3记者的类型

    ①专业记者: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个领域的记者(如政治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法制记者、体育记者、军事记者等)。专业记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他们熟悉某个领域的情况,便于结交朋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②常驻记者:又称地方记者,以新闻机构所在地为采访范围的,称为本埠记者。地方记者称为外埠记者。常驻记者有利于了解所在地方的情况,便于报道。

    ③机动记者:不常驻在一个地方,没有固定采访范围,随时准备接受编辑部调遣,完成重大突发事件采访的记者。

    ④特派记者:指因特别的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⑤特约记者:指应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写任务的编外人员。 ⑥驻外记者:受编辑部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4记者的工作任务

    ①采写新闻;②反映情况;③群众(通联)工作(包括联系组织通讯员、处理读者来信来访、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等)。

    5记者的采访路线:认识路线+工作路线

    ①记者的认识路线: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记者的工作路线:依靠党委,坚持真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6记者的采访作风:①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②雷厉风行的敏捷作风;③不畏艰险的战斗作风;④深入实际的群众作风。

    7记者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严格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必然性: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

    新闻采访

    没有事实就没新闻。

    具体要求:①明显的事实材料(新闻的六要素)一定要真实;②非明显的事实材料也一定要真实(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思想认识的描写、对事实的评价、解释和说明);③记者要注意把被采访的事物放在全局中加以观察,不要因为个别事例的真实而以偏概全,要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④背景材料一定要真实。

    新闻失实的原因及表现:①个别记者的动机不纯,出于私心,或追求“轰动效应”,虚构、捏造事实;②过于强调新闻的宣传性,强扭角度;言过其实,夸大拔高;③个别记者的工作作风有问题,不肯花费精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而是捕风捉影,粗枝大叶。对于一些事实数据不加以核实;④某些记者由于采访经验不足,轻信别人的介绍,上当受骗;或是由于自身知识缺乏,违背常识,闹出笑话。

    (二)广泛、深入的挖掘新闻事实材料

    新闻事实材料的要求:①典型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②具体的、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材料;③生动的现场情景和感人的细节材料;④能表达记者的立场、观点、倾向的材料;⑤富有生活情趣,群众喜闻乐见的材料。

    (三)速战速决,力求新闻报道的时效

    8记者的修养:指记者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方面的综合水平。 ①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a 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c 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政策法规。 ②知识方面的修养:要求记者是“复合型”人才,“T”型人才。

    ③新闻业务方面的修养:a 要有敬业精神;b 要有单兵作战的能力;c 要有写作的能力。

    9记者的职业道德:指记者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集中表现:①有偿新闻;②收受礼金;③贪图享乐;④报道失真;⑥导向错误。

    记者职业道德的内容: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③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④维护新闻的真实性;⑤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⑥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舆论导向:五个有利于„„

    媒介误导表现:①盲目追逐“热点”;②大量刊播暴力新闻、犯罪新闻;③缺乏对社会生活主流的关注和把握;④背离办报宗旨,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盲目跟风、“炒作”;⑤业务不精,知识贫乏,新闻宣传政策把握不准,导致错误信息的传播,甚至直接影响到实际工作的开展。 新闻采访过程:记者在一定报道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新闻线索,有所准备的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运用各种各样的采访方式和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和挖掘新闻事实材料,并提炼新闻报道主题,考虑采写的安排。 新闻采访的环节:指新闻采访活动中要经过的若干道工序。

    ①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是指新闻单位制定和执行的指导新闻报道的方针和具体实施办法。从新闻采访上来说,报道思想为记者指明了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宣传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步骤和要求,指明工作中要注意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及报道中要掌握和注意的具体问题。 ②确定新闻线索:(第五章)

    ③做好采访准备:经常性准备与临时性准备。(第六章)

    新闻采访

    ④开展采访活动:这是采访环节中的核心环节。 ⑤考虑采写安排:采访中对写作的考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根据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和要求来展开相应的采访活动;在采访中思考、提炼新闻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深入采访和补充采访。

    12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关系:①从新闻报道的全过程来看,采访先于写作,采访时写作的前提和基础;②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是采访的完成和目的。③虽然二者在工作顺序上有大体的先后之分,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两者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往往是相互渗透、统一的过程。

    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 13个别采访

    概念:记者选准某个具体的采访对象进行相互交谈从而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

    优点:①采访方式十分灵活方便,只要被采访对象合作,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采访,时间上也可长可短,比较自由。②一次采访不成功,还可以进行重复采访或者补充采访,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找不到某知情人,还可以设法采访另一知情人。③记者可以根据采访的需要和可能,与被采访者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随地观察,了解被采访对象,掌握比较生动、具体的材料。④个别采访在没有第三者参加的情况下倾谈,能敞得开,谈得细。记者如能获得对方信任,谈话就能够比较深入。

    难点:要能抓住关键和要害的问题。

    要求:在采访之前作大量的、细致的准备工作。 现场观察 概念:记者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通过过观察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主要依靠眼睛观察。 优点:①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第一手材料指直接来自原始来源,不经过中间环节得来的材料。②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身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③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④有利于鉴别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⑤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⑥用眼睛进行观察,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15召开座谈会

    概念:指记者通过座谈的形式,同时向多个人了解情况,搜集和核实新闻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

    优点:①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搜集到来自各方面的资料。②可以同时听取正反两个方面的不同意见,有利于记者比较准确的分析事实材料。③座谈会把不同的人召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共同回忆,有利于把事实真相弄清楚。 召开座谈会的注意事项:①根据采访任务的需要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和人数。②会前要做好准备,拟好座谈的提纲。③要善于启发引导,牢牢抓住会议的“缰绳”。④记者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不能自以为是,发号施令。⑤把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采访结合起来。 16蹲点调查

    概念:指记者选择某一地点,针对某个重大题材而进行的较长时间的定点采访。 优点:①能掌握大量生动的第一手材料。②是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培养社会活动能力,改进采访作风的有效方法。

    新闻采访

    17交叉采访

    概念:指记者在一段时间里同时对两个以上的新闻线索进行采访的活动方式。 优点:有利于记者充分、合理的利用安排时间,四面出击,多处新闻、快出新闻的有效办法。适应于大型运动会和重要会议的采访。

    18立体采访

    概念:也称全方位采访,指记者围绕某个事物展开多角度、多侧面的采访。

    优点:突破了一点一线的平面采访模式,对事物进行上下左右古今前后的多方面的挖掘,从而可以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材料,从中互相参照印证,寻根究底,能比较全面、深刻、准确的反映某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适应于重大题材的采访。 立体采访方法的综合运用:①上下结合;②点面结合;③今昔结合;④横向采访;⑤纵横结合;⑥多面发掘。 隐性采访

    概念:是相对于显性采访而言的。显性采访就是公开采访,指记者找到被采访对象后,出示证件或名片,公开记者身份,说明采访意图,谋求对方支持与合作。隐性采访指由于特殊原因而不公开记者身份,不表明采访的目的采访活动。

    优点:真实可信,不会由于记者的采访改变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

    缺点:靠记者本人的独立活动,得不到采访对象的支持和协作,有时受记者视野所限,可能把某些事实弄错。

    隐性采访的适用范围:①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进行检验性采访。②对那些不善于、不愿意与记者打交道或不愿意谈自己情况的人,运用隐性采访方式,可以消除对方的紧张心理,获得所需材料。③揭露性或者批评性的报道,为了防止对方弄虚作假,把事情或问题搞个水落石出,必要时也可使用隐性采访。④记者深入敌军,敌对分子或者不法分子之中,为第方采访对象对记者造成危害,只能采用隐性采访。⑤为了全面透彻的了解某种社会现象,某种社会弊病,记者混入其中成为暂时一员,亲自体验,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生动的感受。 进行隐性采访须注意的几个问题:①隐性采访往往用于批评性、揭露性的报道的采访,甚至要深入到不法分子或敌对分子之中,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要争取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支持与协助。②对一些有争议的敏感问题或事件进行暗访时,如果条件许可,记者可以进行笔记或用隐蔽的微型录音机进行记录,以防日后可能发生的新闻诉讼。③隐性采访不暴露身份,没有热情接待,没有前呼后拥,全靠记者采取单兵作战的战术,单枪匹马的进行采访,因此记者要有吃苦的精神。④最好把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结合起来,争取采访对象的支持。 突击采访

    概念:指对那些没有预兆,突发的重大事件的采访。

    要求:①对突发事件的采访要求记者闻风而动,雷厉风行,有快速作战的能力。②记者进入现场后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心慌意乱,在现场面前手足无措。③采访突发事件,记者要注意根据事件的性质,判断是作公开报道还是做内参反映,如不能公开,就要遵守规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④记者对事件的发展过程要进行追踪报道,给读者完整印象。 21 集体采访

    概念:指一家新闻单位两名以上记者或两家以上新闻单位的多名记者对某人、某事、某单位的共同采访。 类型:

    新闻采访

    ①合成采访,指一家新闻单位派出多名记者组成记者团,围绕某个问题或事件分头采访。 ②联合采访:指多家新闻单位联合组成一个记者组,围绕某个重大问题或事件分头进行采访。 ③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指新闻发布者在同一场合,统一时间里接受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采访的方式。

    参加记者招待会要注意的问题:参加之前应尽量作好充分准备;要勇于抢机会,善于提出关键性的、重要的问题。 ④全景采访:指一家新闻单位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为记者对同一事件的各种活动和反应同时进行采访。

    ⑤现场会采访:指不同新闻单位的记者同时来到某一现场,对某个事件进行采访。 电话采访

    概念:指通过记者打电话的方式,找到被采访的对象,了解所需要的新闻材料的采访方式。 适用范围:①收集资料,核对事实,征询意见,补充情况等,作为采访活动的辅助手段。②一般简单事情的采访。③记者和采访对象空间距离太远,由于采访时限性的要求,只能用电话跟对方交谈。④在某些特殊场合下,记者一时无法挤进现场,用电话可以强行突破时空限制,迅速接近难采访到的人。

    注意事项:①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②要注意倾听,不但要记下对方最生动、最具表现力的话语,而且要善于听出对方谈话中的“弦外之音”,体会对方的情感。③注意电话采访的口气和语调,保持谦虚平和的态度。

    26新闻采访确定的因素:新闻线索、新闻敏感、新闻价值 27新闻线索

    概念:新闻线索是指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一种信号或简要信息,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是零碎的、不完整的,需要记者去作进一步的证实和了解。 特点:①新闻线索以某种客观事实为基础。②新闻线索的表现往往是简单的、零碎的、不完整的。③新闻线索具有突现性,稍纵即逝,没有高度的新闻警觉,便把握不住。④新闻线索可信度小,变动性大。⑤新闻线索不是新闻事实本身,二者不能简单等同。

    作用:①新闻线索能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②新闻线索向记者指示新闻的存在。③线索的获得是新闻采访的一个重要关口。

    来源:①从上级机关和领导那里得到新闻线索。②从编辑部那里得到新闻线索。③从通讯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中获得新闻线索。④从会议中获取新闻线索。⑤从各种书面材料中发现新闻线索。⑥从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报道中发现新闻线索。(需要往更加深度挖掘和广度挖掘)。⑦记者有意识的对某些情况进行积累,顺藤摸瓜的发现新闻线索。⑧记者在耳闻目睹、观察思考中获得新闻线索。

    28新闻敏感

    概念:新闻敏感在西方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眼”、“新闻鼻”,使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

    作用:①帮助记者找到新闻线索,使记者每天有写不完的题材。②帮助记者衡量事实的新闻价值,从而决定是否投入采访与报道。③帮助记者独立思考,对各种复杂的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从中发现重大新闻。④帮助记者预知新闻的发生,有所准备的抓到重要新闻。

    内容:①迅速判断某个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②判断一个新闻事实在诸多事实中,那个重要,那个次要,从而把最主要的事实突出表现出来。③判断某个实施能够引起读者的普遍关注和共同兴趣。④从平凡的事实中导出重大新闻的能力。⑤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对事物的

    新闻采访

    发展进程作出科学的预见,增加新闻报道的计划性。

    新闻敏感培养的途径:①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②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③掌握全局情况,关心群众生活。

    29新闻价值

    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能够引起人们共同兴趣的特殊素质。它是新闻在社会上的传播价值,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取舍和衡量新闻的标准。

    构成要素:①重要性,对社会有重要影响并和受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②显著性,新闻事实所包含的的人和事知名度或显要度高;③及时性(新鲜性);④接近性,包括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心理位置上的接近;⑤趣味性,反常、冲突、竞争、对比、人情味、幽默性、情节性等。

    30新闻准备:一是日常准备,属于战略性的准备;一是临时准备,属于战术性的准备。 31采访准备的意义:①缩短双方距离;②避免工作盲目;③有利于采访的深入;④提高采访能力。

    32采访的日常准备 概念:又称采访的平时准备,是指记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新闻采访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长期的、经常性的准备工作。

    内容:①明确报道思想。②掌握全局情况。③汲取百科知识。④积累各种资料。⑤训练业务能力。

    33采访的临时准备

    概念:指记者在明确新闻线索之后,与采访对象正式接触之前,在材料上和采访的安排的部署上所作的一系列准备性工作。 内容:

    a 研究采访对象。 b 搜集相关材料。

    c 制定采访计划:①选定采访对象,②选择采访角度,③考虑采访的方式方法。④确定报道的范围、重点、步骤、周期、初步考虑报道的体裁、字数、截稿时间。⑤作好疏通采访渠道的准备。

    d 设计采访提纲。要求:①要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来准备问题;②要根据采访任务和写作体裁来设计提纲;③要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联系设计提纲。 e 作好物质准备(纸、笔、墨水、录音设备等)。

    采访的基本手段

    34创造谈话采访的有利条件

    ①选好访问时机。采访对象情绪较好,能腾出时间来接受采访的时候。 ②选准访问环境。 作用:a 有利于谈话采访顺流直下,少受干扰。b 有利于采访对象触景生情,谈出有关情况。 c 有利于采访深入,增强记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d 有利于表现新闻人物,烘托新闻主题。 ③重视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记者的时间观念、仪表风度往往是影响首因效应的重要方面。

    新闻采访

    ④寻找共同话题。

    ⑤摆正双方关系(平等的、互相合作的关系)。

    35提问的要求和方式方法

    提问的作用:导向主题和挖掘材料。

    提问的要求:a 提问要具体。b 提问要简洁。c 提问要自然。d 提问要抓住要害。e 提问要想着读者。f 提问要由易到难。 提问的方式:

    a 开放式的提问:指所提问题比较笼统,被采访者的回答范围广泛、发挥余地较大的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比较省力,几乎是对任何陌生的采访对象都可以提这样的问题,而且问题题完后,记者有一定的喘息时间。但这种提问不利于挖掘关键材料,因而主要用于访问的开头,以便形成融洽自如的采访气氛,在采访过程中也可作为一种过渡和调节的手段。

    b 闭合式提问:指所提问题比较具体,被采访者的回答范围狭小,指向性强的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比较尖锐,锋芒毕露,容易从对方的回答中得到实质性的材料。一般来说,被访问者回答这种问题也十分简单明了。这种提问形式的气氛往往严肃、紧张,但深入采访往往是要靠闭合性提问完成的。记者提这类问题较吃力,必须事先掌握大量的材料。 c 一次采访过程中,两种提问方式往往是交替使用。 常见的提问方法:a 开门见山-正问法;b 明知故问-反问法; c 旁敲侧击-侧问法;d 设身处地-设问法;e 穷追猛打-追问法;f 循循善诱-诱问法

    36谈话采访记录

    采访记录的方式:a 心记 b 笔记 c 录音机记录

    采访记录的内容:a 关键性的材料 b 有特色的现场材料 c 容易忘记的材料 d 访问对象个性化的语言 e 采访对象的思想和记者的自身感受 f 有疑问的材料

    记录的注意事项:a 要注意倾听。b 笔记的行与行之间要留多一些空白,不宜密密匝匝。 c 尽快追击和整理记录。d 定期对采访记录进行分类整理。

    37采访的心理调节

    记者采访时心理素质的要求:a 自信大方的沉稳风度;b 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c 沉着冷静的处变能力;d 活泼开朗的乐群性格;e 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记者采访时的不良心理:a 自卑心理 b 急躁心理 c 惰性心理 d 冷漠心理 e 盲目心理 采访过程中采访对象的心理:a 积极配合 b 无所适从 c 消极应对 d 抵御抗拒 调节采访心理的工作:a 营造轻松的采访氛围 b 穿插适度的身体语言 c 有的放矢的排除障碍。

    38观察采访: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主要通过眼睛的观察来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 作用:

    ①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第一手材料指直接来自原始来源,不经过中间环节得来的材料)。

    ②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身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③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 ④有利于鉴别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⑤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

    新闻采访

    ⑥用眼睛进行观察,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39观察的方式:a 旁观式观察:记者进入现场,亮明身份,以比较超然的观察者的角度对采访事物进行直接审视的观察方式。 b 隐蔽式观察:指记者不公开身份深入现场进行观察或混入被观察的群体中,从而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采访方式。指记者全身心投入采访的现场中,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体验现场气氛,获得切身感受的方法。

    c 体验式观察:指记者全身心投入采访的现场中,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体验现场气氛,获得切身感受的方法。

    40观察的方法:a 选好观察的位置和角度 b 把粗看和细察相结合 c 把观察思考相结合 d 把现场观察和背景资料相结合 e 把观察和其他采访手段相结合

    41观察的主要内容

    ①观察新闻现场的典型环境。 ②观察新闻事件的完整过程。 ③捕捉生动有特点的细节。 ④观察新闻人物的外貌表情。 ⑤观察新闻人物的语言动作

    新闻采访稿篇3

    1.明确采访主题与目的。即采访要围绕什么现象去解决什么问题。每个采访报道一般只有一个主题,并且需要根据主题来确定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主题的范围肯定是大于采访目的的,可以把采访目的涵盖在其中。

    3.确定采访对象,采访对象即和采访的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采访对象要注意其代表性,需要针对新闻事件中各方人员进行采访,这样采集到的信息才不至于以偏概全,才能够做到客观公正。采访对象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或亲历者、了解新闻事件的其他人或受采访事件影响的人。

    5.确定采访设备。包括录音笔,摄像机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是处于后疫情时代,所以在写采访设备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加上口罩等防疫措施。

    6.确定采访问题。根据采访的目的,对所采访的不同的对象列出相应的采访问题。这部分才是得分的要点,一般会按照事件的具体情况、产生原因、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后续有什么发展趋势等方面去提问。问题的提出要注意保持客观性,不要有预设立场。

    7.采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即采访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意料之外的事,如何去解决。

    采访提纲一直是新闻传播业务考察的重点内容,它相较于新闻报道策划稍微精简一些,作答有据可循的,下面将通过例题,给到大家一份完整的新闻采访提纲模版,希望大家可以学以致用。图片

    新闻采访稿篇4

    一、采访提纲怎么写

    【1】寻找相关线索,尽可能多地收集资料。

    【2】将未写的稿件大致地分成几大部分,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写出采访提纲。

    【3】根据采访活动的内容拟定采访提纲,是写新闻采访提纲最基本的方法。

    【4】根据采访的目的,决定未来行文的方向,并依此列出采访提纲,是写好新闻采访提纲的另一个方法。

    具体如下:

    01.列明采访对象

    就是说你要采访哪些人。你采访某一位“魅力人物”的事迹。这名“魅力人物”就是你的采访对象。他(她)周围的同学、亲友、领导,往往也应当是你的采访对象。采访对象确定错了,或有所漏掉,都会对采访带来损失。

    一般情况下要采访什么人?

    所有的利益相关人;

    利益无关人(第三方);

    目击者、旁观者;

    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权威机构;

    同事:上级同事、下级同事、同级同事;

    服务对象。

    02.列明采访内容,即问题、材料

    根据报道意图和已经掌握的新闻线索,拟出所要采访的具体内容,即提问的问题、需要索取的材料。

    预先准备的问题,尽可能多些。有些问题不一定能如愿采访到,仍应列入。

    如果需要进行现场观察,你还得在采访提纲中列入观察的具体内容。

    如采访正在发生的一场校园火灾,你就要采访:起火地点周围环境如何?火苗蹿起来多高?哪些人在救火?抢救出来的财物,损伤情况如何?等等。

    03.列明采访的时间、地点(场所)

    这里也有个先后顺序的问题:先去哪里采访,后去哪里采访。同时,时间上也应该规划好:前一小时做什么,后一小时做什么,等等。

    04.列明采访的人员分工

    如果参与采访的通讯员不止一人的话,列明采访的人员分工。

    例如,一人提问,另一人则负责录音、记录;或者轮流提问;或者人负责问人,一人负责拍摄;等等。

    05.列明采访所需的设备、道具及注意事项

    此外,在采访邀请信函中,必须说明采访者自己的工作单位、本人姓名、联系方式。

    二、采访提纲例文

    新闻采访稿篇5

    时间:20xx年3月17日

    小记者:、

    采访对象:X校长

    问题一:请问您儿时的乐趣是什么?

    答:我儿时的乐趣主要是和小伙伴在一起玩乐,爬野山、摘野果、捉迷藏、办家家等。那时候科技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是邻家的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确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且在身边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找到乐趣,玩的东西很多,不像你们现在就是坐在电脑前一个人打游戏。

    问题二:那您现在的烦恼是什么呢?

    答:现在我已经退休了,生活比较的幸福美满,所以没什么烦恼。

    20xx年3月17日,于校长办公室,我们对校长进行了采访。在与她亲切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她童年的游戏很丰富,很朴实,没有现在孩子玩的东西那么高科技,却也为那时的她带来了无穷乐趣。她那时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斗鸡、办家家、捉迷藏等。她还告诉我们退休的生活无忧无虑,十分舒心,没有什么烦恼可言。还亲切地教我们如何做好一名记者的工作。通过这次采访让我们改变了对她一贯严厉的印象,使我们感觉到她是一个亲切和蔼的人。

    其实每个人的童年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同小伙伴一起玩耍,那些回忆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珍贵回忆。虽然校长小时候所玩的东西没我们现在这么的高科技,却是那么纯真,那么朴实,一切都来源于大自然。

    后来听到校长说她现在没有什么烦恼,但我相信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烦恼的,来自于家庭、来自于学校、来自于社会。但在通过采访思教处杨老师的时候,我们也明白到,生活中烦恼无处不在,当然快乐也是随时在我们身边徘徊的,看你选择哪一样,选择的路不一样,结果自然不一样。在现在的生活中,烦恼往往会占据我们的心,我们要学会排除困难,寻找生活中的乐趣,生活是那么其乐无穷!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在面对困难时我们需要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他们每个人是长者,也是智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他们所经历的事,所得到的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吸取和学习的,那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宝贵财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少走弯路,加快我们的步伐,奔向美好未来!

    新闻采访稿篇6

    应对面交谈

    采访对象:

    环保局局长、农业局局长、市人大主任、市城建主任、养殖大户、禁养散养户。

    采访问题:

    1、目前我市生猪养殖的状况,养殖的分布如何?哪里的养殖较多?

    2、这天要到哪视察?此次视察的目的?透过视察要取得什么效果?

    3、目前我市xx江流域生猪养殖业污染与治理的进度、状况?

    4、我市什么时候开始关注xx江流域生猪养殖业污染?针对此成立的治理工作小组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与我市的经济工作路线有何相关性?

    5、我市存在的禁养区和适养区分布状况?是如何划分禁养区、适养区的?禁养区和散养户的养殖有何影响?

    6、针对我市存在的较多的禁养户和散养户,政府有哪些政策?如应对一些禁养户和散养户的消极态度,要如何作好群众工作?

    7、目前我市生猪养殖的总体状况?今后针对生猪养殖污染出台了什么政策?目标?

    8、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生猪养殖的?规模?政府对你的养殖做了哪些支持引导工作?你主要采取什么养殖模式,效益如何?如何评价政府的工作?(养殖大户)

    9、什么时候养殖的?规模?支不支持政府的工作?(禁养户不配合)

    采访手记

    这天一大早就来到了市人大城建主任的办公室,等待视察领导的出现。这天的任务就是到安排好的几个地点(桂林、芦芝、和平等乡镇(街道)),对我市生猪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进行视察。一到那里,似乎来了早了点,但早到总比迟到好,可让我有些不自在。这是我第一次与市领导的近距离接触,坐在那里有些不知所措,心理的第一感觉就是,人家是领导,与领导交谈总觉得遥不可及,更别说采访,还好有老记者的陪伴。老记者毕竟是老记者,应对领导还能一如往常,有说有笑,看来领导也并非想象的那样严肃,我因为慢慢加入到了他们的交谈中,了解一些关于此次视察的状况,另外就上闲聊了,在闲聊中让我领略到了市人大主任的风采,讲话幽默、有条理,知识面广,涉猎领域宽,复杂问题简单清晰化,真不愧是人大主任阿!

    出发了,这天的去向是一些养殖大户以及乡镇街道的禁养散养户。我们先坐车一路颠簸,到了一家养殖大户,深山阿!可苦了咱们领导了,差点没颠出脑震荡,这就是所谓的“山上养殖”,生态养殖吧。养殖户采用了“猪—沼—果(树)”的模式,种养结合,综合利用资源,既避免了污染,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视察中,与领导和养殖大户的交谈,我也了解到了许多市领导对生猪养殖污染的工作状况,早在20xx年我市就已经对生猪养殖给以了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专门的治理小组,另外还了解到了养殖大户如何做好生态养殖以及他们所取得的成效。成绩是可喜的,但问题还是存在的。视察完养殖大户的养殖以及污染治理状况,工作小组又到了位于我市广电大厦旁的一家私人养殖户,这是一家禁养户,严重污染了城区的生活环境。

    小组成员看到了那里脏乱的猪舍和到处的养殖污染,大为振叹,一个小小的猪圈竟然挤了七八头,密度大,真亏它们还能长这么大。小组成员在一旁视察交谈,而主人也在一旁喂养着猪仔们,对领导视而不见。领导们委婉地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劝导他们尽早停止养殖,可主人无视,还破口大骂,骂的我们不得不离开,那段话到此刻还依然清晰。哎,看来领导的工作也难做阿!

    视察完后,视察小组就此次视察状况展开了座谈,对视察的状况进行思考,总结成果,分析不足,认清形势,制定切实可行、贴合实际的政策来规划我市的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任重道远阿!

    新闻采访稿篇7

    一、采访目的:通过采访成功人士深化课堂理论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通过采访,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通过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历程、经验等,深刻领会成人、成才、成功的关系,作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采访某一领域、学科、行业等做出重大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功人士,采访时认真做好记录并按要求认真填写采访报告。

    二、采访对象:某一领域、学科、行业等做出重大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功人士。

    三、采访时间:暑假2周时间

    四、采访内容: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奋斗精神,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成功人士对社会贡献以及影响等。也可以了解成功人士的人生感悟,比如他对于失败、挫折、成功、名气怎么看待。

    五、采访方式:

    面对面的采访,直观、真实性强、交流沟通效果好。

    六、采访的准备工作:

    1、事先拟定采访提纲;

    2、时间、地址的预约;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对方的工作、职务、成就、经历等。

    《采访提纲--02》

    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提出恰当的问题

    成功的采访多半取决于提出恰当的问题。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写道: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纽约时报》的主编对他手下的记者说:“只要你善于在尽可能多的话题上提出恰当的问题,你就是做得相当出色了。”在着各种提问技巧,使基辛格说出了很多事后连自己都感到后悔的话。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新闻采访稿篇8

    第一部分:前言(现实环境分析)

    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无论是在工作中,学习中还是在与家人,同事的交往中。他们为事业拼搏,拼得焦头烂额,身心倍感疲惫,很多时候,他们感觉前途渺茫,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去走,这时候一档合适的访谈节目,有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为那些为前途而迷茫的人指引方向。也为那些在职场沉浮的人减减压,分享一下成功宝典。

    第二部分:栏目定位

    (一)栏目概述

    一、栏目名称:《倾听》

    二、节目类型:访谈类

    三、节目主旨:剖析嘉宾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嘉宾

    四、节目定位:人物访谈类

    五、节目风格:轻松,自然,随意,减压

    六、节目时长:40分钟

    七、嘉宾选择:文体明星、感动中国人物,网络红人

    八、人物介绍:简单介绍嘉宾生平及主要成就

    九、现场布置:舞台正中见摆放一张圆形小桌,圆桌左侧放置一圆形单人小沙发,右侧放一长排沙发,嘉宾与主持人面对面,舞台与观众席形成两个同心圆,舞台后面是大屏幕,演播厅布置以暖色调为主,辅以简单的绿植。

    十、节目流程(举例介绍)

    1、 播放片头:以节目logo为主,辅以简单的音乐,突出节目特点。

    2、 开场白: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倾听》,我是主持人李静,我们这一期邀请的嘉宾是马苏。

    3、 嘉宾马苏登场,与主持人对话,对话内容可以涉及上大学时的经历、与孔令辉的相识(浅谈)、成名之初的彷徨与对现在生活感悟,谈谈拍戏过程中遇到过的各种趣事和令她印象比较深刻的导演。主持人根据与嘉宾的谈话,适当增加其它话题。对话过程中穿插各种剪辑的视频(她的影视作品如《北京青年》《大男当婚》以及他的好友李晨、杜淳、姚笛对她的印象等)

    4、 嘉宾表演节目【如《北风那个吹》】,跟观众互动,现场观众提问。

    5、 片尾:今天跟马苏聊了很多她的故事,相信大家对马苏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我们相信马苏可以做的越来越好,也会有更多的人喜欢,非常感谢马苏今天参加我们的节目,谢谢。观众朋友,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6、 下期精彩节目预告

    第三部分:摄制策略

    一、主持人要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对现场有较好的把控能力,能适时洞察嘉宾及观众的诉求,事先对嘉宾要有较全面的了解,准备好访谈内容话题,在现场有较好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问题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学会聆听,尊重访谈对象

    二、节目包装 :轻松、真实、亲切的人物访谈,分享嘉宾的生活经历,从而为普通人提供人生感悟

    七、制作设备 :一台主机位于演播厅正前方,两台游机分别位于台左右两侧,另外一台在演播厅内盘旋,负责抓镜头

    八、节目标准 :40分钟

    九、制播周期 :由于访谈节目本身的特点,并无严格的时间要求,节目采取录播形式,正式播出时间为每周六晚9:20—10:00,重播时间为每周日10:20—11:00

    十、工作人员设置:主持人(一人)、摄像(两名)、编导(两名)、化妆(一人)、灯光(一人)、制片(一人)、 音响师(一人)

    第四部分:推广营销

    一、节目优势分析:这是一个个人魅力当道的时代,也是一个特定人物及其影响力、话语权产生 效应的年代,同时,当然依然是一个偶像崇拜泛滥的时代。个性人物是社会的焦点,是领略大千世界的一个个窗口。在这种背景之下,发现真正有“亮点”的人物,并循序渐进、条分缕析地对其进行探索与分析,然后录成节目,绝对是吸引观众眼球的“头版头条”。

    二、节目市场分析:当今时代,“不盲目随从”已是大多数人的共同特点,观众对假、大、空的节目非常反感,我们设计的人物访谈类节目正是迎合了广大电视观众的需求,使他们真切地看到了毫无矫饰的人和事,各个阶层的观众从谈话节目中那些不同身份的人物身上都能找到与自己心理诉求相呼应的位置,从心理上融入话题的拓展和谈话的过程中。

    三、广告营销规划:将节目与广告结合,通过冠名的手段,将冠名品牌商标与节目logo同步显示在屏幕下方,并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在屏幕下方反复滚动播出节目的各个赞助商,节目间隙插播广告。

    四、节目受众分析 :节目受众主要针对那些希望听故事的人和对名人感兴趣的人群,通过了解自己的偶像在成功途中经历的酸甜苦辣;得出人生感悟,成就背后要多付出的艰辛努力,加以借鉴,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新闻采访稿篇9

    诚信等于成功

    没有人愿意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一生,我们希望自己成为博学的教授,伟大的科学家,知名的企业家或者政治精英……我们渴望在社会的高度认可中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渴望成功。但成功并不像祝词所讲的那样“心想事成”。一个人的成功需要知识,需要勤奋,需要机遇,而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需要诚信的品质。因为一个人很难靠孤军奋斗获得成功。事实上,获得他人的帮助、支持和理解,是成功路上的必然经历。而具备诚信品质的人,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别人的帮助。从这一意义上说,诚信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诚信能为成功积累人格力量。“诚”是指诚实,“信”是指守信,合起来的意思是说,诚实正直,言而有信。诚是信的基础与前提。只有诚信于心,才有言行一致。古今中外任何社会都把诚信作为美德加以推崇,诚实守信的人总能优先赢得别人的赞赏或认可。因此,诚信能为个体在社会中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诚信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一个诚信的人首先是一个诚实待己的人,一个敢于面对自我真实面目的人。这样的人能全面客观的审视自我,既不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也不妄自菲薄、自我贬低。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自己的情况了然于心,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只有那些全面把握自己优点和缺点的人,才能真正了解自我成功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既不会因为他人的赞誉或阿谀奉承忘乎所以,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否定或自己的一次失败就气馁。这样的人往往会在别人惊奇的目光中从小成功走向大成功。这就是诚信所具有的特殊人格力量。拥有诚信品质的人总能看到他人看不到的事实,总能达到别人达不到的成功。可见,具备了诚信的品质,就能把成功握在手中。我们不必去崇拜别人的成功,也不用去畏惧自己的失败,只要学会真诚,我们就能最大程度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诚信能使你在与人交往中,展现出巨大的人格魅力.孔子一贯主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遵守诚信的原则。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人生在世,总要与别人交往,那么就不可避免地有一个取信于人的问题。要取信于人,就要真心诚意,表里如一,毫无矫揉造作地待人处事。那种“逢人只讲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人生哲学,只能拉大与别人的心理距离,难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

    守信是人格确立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得以继续的前提。没有人愿意与不讲信用的人交往,只要欺骗别人一次,就永远失去厂别人的信任,更谈不上别人对你的重用。当别人知道你不可靠时,你的机会就消失殆尽。客户不会喜欢与一个经常行骗的人做生意;领导不放心把一项重要的工作交给一个不值得信赖的人;朋友也不愿意与一个虚伪的人合作。尽管你有满腔成功的热望和满腹的才华,若失去了别人的信赖,你就再也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可见,诚信最明智,老实人不吃亏.青年人若要成功,就该把创造信誉作为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不断地向别人证明你是一个可靠的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人们只有相信了你,才会去相信你的观点、思想或产品。一个人拥有了诚信,就会赢得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合作者和更多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一个企业拥有了诚信,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步为营,节节胜利。

    诚信能为成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虽然诚信的品质是个体获得成功的有力条件,但个体的成功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支持。不知你有没有发现,社会其实就是由大大小小的诚信构成的。我们之所以可以安然地享用种种生活设施和生活用品,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遵守诚信的原则。走进一家从未走进过的陌生餐馆,就可以放心地享用美味,因为你相信餐馆是讲信誉的;到一家医院去看病,你会毫不犹豫地同意一个陌生的护士把一种不认识的液体输入你的体内,因为你相信医生、护士是诚实的,他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治好你的病;和朋友约好几点钟见面,你可能会坐下来看看书,悠闲地等他,因为你相信他肯定会来;你很放心地把钱借给个急需用钱的朋友,因为你相信他真的需要帮助,相信他会如期归还……只要细想,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诚信的空气里。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诚信带给我们的好处。

    不讲诚信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遗憾的是,这么浅显的道理许多人却不明白。社会转型时期,在新的制度和规范尚未确守的情况下,一些人不惜抛弃了遵守几千年的诚信原则,为了眼前的利益,挖空心思以假乱真,人家招聘高学历的人才,他就拿出假文凭;人家需要写作能力强的,他就说自己是业余作家;人家需要高科技的产品,哪怕仅有一个手工作坊,他也会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一个人不讲信用损害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信誉,还会破坏整个社会的信用机制,使人与人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到头来,不仅自己再也无法得到他人诚信的回报,还人为的加大了自己成功的成本。因为没有安全感,每个人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防止被欺骗。结果人人都生活在紧张和压抑之中,生活的幸福感大大降低。同时,信用被破坏,社会就不能很好的发展,经济不能正常的增长,个人也难以顺利的达到成功。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青年人,都应该主动成为诚信的忠实卫士。我们无须埋怨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因为美好的一切就在你我手中。从我做起吧:“面对篝火,我们需要自己带上火柴才能取暖”: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播种诚信,我们得到的绝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值得信赖的整个世界,因为诚信的期盼同样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里。当诚信不再是稀缺的资源,当诚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时候,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新闻采访稿篇10

    兴国新闻采访稿

    问:邱总您好,首先对兴国国兴汽车博览城盛大开业表示衷心的祝贺。现在兴国国兴汽车博览城人气旺、市场旺,商业氛围非常浓厚,请问已入住的商家有多少?在招商方面,贵公司有何优惠政策吸引着商家入住。

    答:已入住汽配行业的商家有23家,加上各种配套服务行业的商家,共计35家。我们针对汽配行业的特点,在招商方面推出了“满五年免十九个月房租”、“两个月免装修期”等优惠政策,深让商家喜欢。

    问:邱总您好,兴国国兴汽车博览城作为赣州首席一站式汽车交易商贸平台,将如何打造规范有序的汽车市场?

    答:公司已成立了针对市场的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对市场实行“一站、二对、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一站”就是“一站式”服务,由公司为车管、税务、交通、工商等行政职能部门提供办公场所,让消费者享受从购车、交税、交费、保险、上牌的“一站式”优质服务。“二对”就是“白天对外开放,晚上对内封闭”。“四统一”:就是统一租赁管理,统一策划推广,三是统一视觉形象,统一业态规划。同时,成立“兴国县汽车行业协会”,共同管理和规范市场,从而给商家提供一个安全有序、舒适整洁的经营环境。

    问:整个市场成熟后,对兴国县将产生怎样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答:一是“规行划市”,既可繁荣市场,也可改善主城区的市容市

    貌,从而提升城市品味,打造城市名片;二是增加就业,整个市场可解决近2000人的就业问题;三是财政增收,预计年营业额可达5亿元以上,可创税收3000万元以上。

    新闻采访稿篇11

    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学

    1新闻采访:新闻记者为了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集分析新闻事实性材料的职业性活动,是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特点:①求实性;②时效性;③独立性;④突变性;⑤艰险性;⑥广泛性;⑦连续性;⑧公开性。

    难点:①采访要快、同时要准;②采访要快,同时要深;③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同时要真实。 新闻采访中的三大矛盾(对应于采访的三大难点):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矛盾。

    2新闻记者

    记者职业是随着近代报纸的产生分离出来的。泛指新闻工作者,即新闻行业中的所有从业人员。狭义的指专门从事采写新闻报道的专业人员。

    记者职业的性质:①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②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③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

    3记者的类型

    ①专业记者: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个领域的记者(如政治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法制记者、体育记者、军事记者等)。专业记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他们熟悉某个领域的情况,便于结交朋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②常驻记者:又称地方记者,以新闻机构所在地为采访范围的,称为本埠记者。地方记者称为外埠记者。常驻记者有利于了解所在地方的情况,便于报道。

    ③机动记者:不常驻在一个地方,没有固定采访范围,随时准备接受编辑部调遣,完成重大突发事件采访的记者。

    ④特派记者:指因特别的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⑤特约记者:指应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写任务的编外人员。 ⑥驻外记者:受编辑部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4记者的工作任务

    ①采写新闻;②反映情况;③群众(通联)工作(包括联系组织通讯员、处理读者来信来访、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等)。

    5记者的采访路线:认识路线+工作路线

    ①记者的认识路线: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记者的工作路线:依靠党委,坚持真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6记者的采访作风:①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②雷厉风行的敏捷作风;③不畏艰险的战斗作风;④深入实际的群众作风。

    7记者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严格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必然性: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

    新闻采访

    没有事实就没新闻。

    具体要求:①明显的事实材料(新闻的六要素)一定要真实;②非明显的事实材料也一定要真实(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思想认识的描写、对事实的评价、解释和说明);③记者要注意把被采访的事物放在全局中加以观察,不要因为个别事例的真实而以偏概全,要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④背景材料一定要真实。

    新闻失实的原因及表现:①个别记者的动机不纯,出于私心,或追求“轰动效应”,虚构、捏造事实;②过于强调新闻的宣传性,强扭角度;言过其实,夸大拔高;③个别记者的工作作风有问题,不肯花费精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而是捕风捉影,粗枝大叶。对于一些事实数据不加以核实;④某些记者由于采访经验不足,轻信别人的介绍,上当受骗;或是由于自身知识缺乏,违背常识,闹出笑话。

    (二)广泛、深入的挖掘新闻事实材料

    新闻事实材料的要求:①典型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②具体的、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材料;③生动的现场情景和感人的细节材料;④能表达记者的立场、观点、倾向的材料;⑤富有生活情趣,群众喜闻乐见的材料。

    (三)速战速决,力求新闻报道的时效

    8记者的修养:指记者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方面的综合水平。 ①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a 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c 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政策法规。 ②知识方面的修养:要求记者是“复合型”人才,“T”型人才。

    ③新闻业务方面的修养:a 要有敬业精神;b 要有单兵作战的能力;c 要有写作的能力。

    9记者的职业道德:指记者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集中表现:①有偿新闻;②收受礼金;③贪图享乐;④报道失真;⑥导向错误。

    记者职业道德的内容: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③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④维护新闻的真实性;⑤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⑥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舆论导向:五个有利于„„

    媒介误导表现:①盲目追逐“热点”;②大量刊播暴力新闻、犯罪新闻;③缺乏对社会生活主流的关注和把握;④背离办报宗旨,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盲目跟风、“炒作”;⑤业务不精,知识贫乏,新闻宣传政策把握不准,导致错误信息的传播,甚至直接影响到实际工作的开展。 新闻采访过程:记者在一定报道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新闻线索,有所准备的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运用各种各样的采访方式和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和挖掘新闻事实材料,并提炼新闻报道主题,考虑采写的安排。 新闻采访的环节:指新闻采访活动中要经过的若干道工序。

    ①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是指新闻单位制定和执行的指导新闻报道的方针和具体实施办法。从新闻采访上来说,报道思想为记者指明了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宣传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步骤和要求,指明工作中要注意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及报道中要掌握和注意的具体问题。 ②确定新闻线索:(第五章)

    ③做好采访准备:经常性准备与临时性准备。(第六章)

    新闻采访

    ④开展采访活动:这是采访环节中的核心环节。 ⑤考虑采写安排:采访中对写作的考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根据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和要求来展开相应的采访活动;在采访中思考、提炼新闻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深入采访和补充采访。

    12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关系:①从新闻报道的全过程来看,采访先于写作,采访时写作的前提和基础;②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是采访的完成和目的。③虽然二者在工作顺序上有大体的先后之分,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两者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往往是相互渗透、统一的过程。

    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 13个别采访

    概念:记者选准某个具体的采访对象进行相互交谈从而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

    优点:①采访方式十分灵活方便,只要被采访对象合作,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采访,时间上也可长可短,比较自由。②一次采访不成功,还可以进行重复采访或者补充采访,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找不到某知情人,还可以设法采访另一知情人。③记者可以根据采访的需要和可能,与被采访者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随地观察,了解被采访对象,掌握比较生动、具体的材料。④个别采访在没有第三者参加的情况下倾谈,能敞得开,谈得细。记者如能获得对方信任,谈话就能够比较深入。

    难点:要能抓住关键和要害的问题。

    要求:在采访之前作大量的、细致的准备工作。 现场观察 概念:记者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通过过观察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主要依靠眼睛观察。 优点:①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第一手材料指直接来自原始来源,不经过中间环节得来的材料。②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身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③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④有利于鉴别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⑤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⑥用眼睛进行观察,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15召开座谈会

    概念:指记者通过座谈的形式,同时向多个人了解情况,搜集和核实新闻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

    优点:①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搜集到来自各方面的资料。②可以同时听取正反两个方面的不同意见,有利于记者比较准确的分析事实材料。③座谈会把不同的人召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共同回忆,有利于把事实真相弄清楚。 召开座谈会的注意事项:①根据采访任务的需要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和人数。②会前要做好准备,拟好座谈的提纲。③要善于启发引导,牢牢抓住会议的“缰绳”。④记者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不能自以为是,发号施令。⑤把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采访结合起来。 16蹲点调查

    概念:指记者选择某一地点,针对某个重大题材而进行的较长时间的定点采访。 优点:①能掌握大量生动的第一手材料。②是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培养社会活动能力,改进采访作风的有效方法。

    新闻采访

    17交叉采访

    概念:指记者在一段时间里同时对两个以上的新闻线索进行采访的活动方式。 优点:有利于记者充分、合理的利用安排时间,四面出击,多处新闻、快出新闻的有效办法。适应于大型运动会和重要会议的采访。

    18立体采访

    概念:也称全方位采访,指记者围绕某个事物展开多角度、多侧面的采访。

    优点:突破了一点一线的平面采访模式,对事物进行上下左右古今前后的多方面的挖掘,从而可以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材料,从中互相参照印证,寻根究底,能比较全面、深刻、准确的反映某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适应于重大题材的采访。 立体采访方法的综合运用:①上下结合;②点面结合;③今昔结合;④横向采访;⑤纵横结合;⑥多面发掘。 隐性采访

    概念:是相对于显性采访而言的。显性采访就是公开采访,指记者找到被采访对象后,出示证件或名片,公开记者身份,说明采访意图,谋求对方支持与合作。隐性采访指由于特殊原因而不公开记者身份,不表明采访的目的采访活动。

    优点:真实可信,不会由于记者的采访改变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

    缺点:靠记者本人的独立活动,得不到采访对象的支持和协作,有时受记者视野所限,可能把某些事实弄错。

    隐性采访的适用范围:①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进行检验性采访。②对那些不善于、不愿意与记者打交道或不愿意谈自己情况的人,运用隐性采访方式,可以消除对方的紧张心理,获得所需材料。③揭露性或者批评性的报道,为了防止对方弄虚作假,把事情或问题搞个水落石出,必要时也可使用隐性采访。④记者深入敌军,敌对分子或者不法分子之中,为第方采访对象对记者造成危害,只能采用隐性采访。⑤为了全面透彻的了解某种社会现象,某种社会弊病,记者混入其中成为暂时一员,亲自体验,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生动的感受。 进行隐性采访须注意的几个问题:①隐性采访往往用于批评性、揭露性的报道的采访,甚至要深入到不法分子或敌对分子之中,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要争取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支持与协助。②对一些有争议的敏感问题或事件进行暗访时,如果条件许可,记者可以进行笔记或用隐蔽的微型录音机进行记录,以防日后可能发生的新闻诉讼。③隐性采访不暴露身份,没有热情接待,没有前呼后拥,全靠记者采取单兵作战的战术,单枪匹马的进行采访,因此记者要有吃苦的精神。④最好把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结合起来,争取采访对象的支持。 突击采访

    概念:指对那些没有预兆,突发的重大事件的采访。

    要求:①对突发事件的采访要求记者闻风而动,雷厉风行,有快速作战的能力。②记者进入现场后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心慌意乱,在现场面前手足无措。③采访突发事件,记者要注意根据事件的性质,判断是作公开报道还是做内参反映,如不能公开,就要遵守规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④记者对事件的发展过程要进行追踪报道,给读者完整印象。 21 集体采访

    概念:指一家新闻单位两名以上记者或两家以上新闻单位的多名记者对某人、某事、某单位的共同采访。 类型:

    新闻采访

    ①合成采访,指一家新闻单位派出多名记者组成记者团,围绕某个问题或事件分头采访。 ②联合采访:指多家新闻单位联合组成一个记者组,围绕某个重大问题或事件分头进行采访。 ③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指新闻发布者在同一场合,统一时间里接受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采访的方式。

    参加记者招待会要注意的问题:参加之前应尽量作好充分准备;要勇于抢机会,善于提出关键性的、重要的问题。 ④全景采访:指一家新闻单位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为记者对同一事件的各种活动和反应同时进行采访。

    ⑤现场会采访:指不同新闻单位的记者同时来到某一现场,对某个事件进行采访。 电话采访

    概念:指通过记者打电话的方式,找到被采访的对象,了解所需要的新闻材料的采访方式。 适用范围:①收集资料,核对事实,征询意见,补充情况等,作为采访活动的辅助手段。②一般简单事情的采访。③记者和采访对象空间距离太远,由于采访时限性的要求,只能用电话跟对方交谈。④在某些特殊场合下,记者一时无法挤进现场,用电话可以强行突破时空限制,迅速接近难采访到的人。

    注意事项:①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②要注意倾听,不但要记下对方最生动、最具表现力的话语,而且要善于听出对方谈话中的“弦外之音”,体会对方的情感。③注意电话采访的口气和语调,保持谦虚平和的态度。

    26新闻采访确定的因素:新闻线索、新闻敏感、新闻价值 27新闻线索

    概念:新闻线索是指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一种信号或简要信息,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是零碎的、不完整的,需要记者去作进一步的证实和了解。 特点:①新闻线索以某种客观事实为基础。②新闻线索的表现往往是简单的、零碎的、不完整的。③新闻线索具有突现性,稍纵即逝,没有高度的新闻警觉,便把握不住。④新闻线索可信度小,变动性大。⑤新闻线索不是新闻事实本身,二者不能简单等同。

    作用:①新闻线索能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②新闻线索向记者指示新闻的存在。③线索的获得是新闻采访的一个重要关口。

    来源:①从上级机关和领导那里得到新闻线索。②从编辑部那里得到新闻线索。③从通讯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中获得新闻线索。④从会议中获取新闻线索。⑤从各种书面材料中发现新闻线索。⑥从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报道中发现新闻线索。(需要往更加深度挖掘和广度挖掘)。⑦记者有意识的对某些情况进行积累,顺藤摸瓜的发现新闻线索。⑧记者在耳闻目睹、观察思考中获得新闻线索。

    28新闻敏感

    概念:新闻敏感在西方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眼”、“新闻鼻”,使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

    作用:①帮助记者找到新闻线索,使记者每天有写不完的题材。②帮助记者衡量事实的新闻价值,从而决定是否投入采访与报道。③帮助记者独立思考,对各种复杂的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从中发现重大新闻。④帮助记者预知新闻的发生,有所准备的抓到重要新闻。

    内容:①迅速判断某个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②判断一个新闻事实在诸多事实中,那个重要,那个次要,从而把最主要的事实突出表现出来。③判断某个实施能够引起读者的普遍关注和共同兴趣。④从平凡的事实中导出重大新闻的能力。⑤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对事物的

    新闻采访

    发展进程作出科学的预见,增加新闻报道的计划性。

    新闻敏感培养的途径:①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②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③掌握全局情况,关心群众生活。

    29新闻价值

    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能够引起人们共同兴趣的特殊素质。它是新闻在社会上的传播价值,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取舍和衡量新闻的标准。

    构成要素:①重要性,对社会有重要影响并和受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②显著性,新闻事实所包含的的人和事知名度或显要度高;③及时性(新鲜性);④接近性,包括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心理位置上的接近;⑤趣味性,反常、冲突、竞争、对比、人情味、幽默性、情节性等。

    30新闻准备:一是日常准备,属于战略性的准备;一是临时准备,属于战术性的准备。 31采访准备的意义:①缩短双方距离;②避免工作盲目;③有利于采访的深入;④提高采访能力。

    32采访的日常准备 概念:又称采访的平时准备,是指记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新闻采访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长期的、经常性的准备工作。

    内容:①明确报道思想。②掌握全局情况。③汲取百科知识。④积累各种资料。⑤训练业务能力。

    33采访的临时准备

    概念:指记者在明确新闻线索之后,与采访对象正式接触之前,在材料上和采访的安排的部署上所作的一系列准备性工作。 内容:

    a 研究采访对象。 b 搜集相关材料。

    c 制定采访计划:①选定采访对象,②选择采访角度,③考虑采访的方式方法。④确定报道的范围、重点、步骤、周期、初步考虑报道的体裁、字数、截稿时间。⑤作好疏通采访渠道的准备。

    d 设计采访提纲。要求:①要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来准备问题;②要根据采访任务和写作体裁来设计提纲;③要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联系设计提纲。 e 作好物质准备(纸、笔、墨水、录音设备等)。

    采访的基本手段

    34创造谈话采访的有利条件

    ①选好访问时机。采访对象情绪较好,能腾出时间来接受采访的时候。 ②选准访问环境。 作用:a 有利于谈话采访顺流直下,少受干扰。b 有利于采访对象触景生情,谈出有关情况。 c 有利于采访深入,增强记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d 有利于表现新闻人物,烘托新闻主题。 ③重视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记者的时间观念、仪表风度往往是影响首因效应的重要方面。

    新闻采访

    ④寻找共同话题。

    ⑤摆正双方关系(平等的、互相合作的关系)。

    35提问的要求和方式方法

    提问的作用:导向主题和挖掘材料。

    提问的要求:a 提问要具体。b 提问要简洁。c 提问要自然。d 提问要抓住要害。e 提问要想着读者。f 提问要由易到难。 提问的方式:

    a 开放式的提问:指所提问题比较笼统,被采访者的回答范围广泛、发挥余地较大的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比较省力,几乎是对任何陌生的采访对象都可以提这样的问题,而且问题题完后【WWW.】,记者有一定的喘息时间。但这种提问不利于挖掘关键材料,因而主要用于访问的开头,以便形成融洽自如的采访气氛,在采访过程中也可作为一种过渡和调节的手段。

    b 闭合式提问:指所提问题比较具体,被采访者的回答范围狭小,指向性强的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比较尖锐,锋芒毕露,容易从对方的回答中得到实质性的材料。一般来说,被访问者回答这种问题也十分简单明了。这种提问形式的气氛往往严肃、紧张,但深入采访往往是要靠闭合性提问完成的。记者提这类问题较吃力,必须事先掌握大量的材料。 c 一次采访过程中,两种提问方式往往是交替使用。 常见的提问方法:a 开门见山-正问法;b 明知故问-反问法; c 旁敲侧击-侧问法;d 设身处地-设问法;e 穷追猛打-追问法;f 循循善诱-诱问法

    36谈话采访记录

    采访记录的方式:a 心记 b 笔记 c 录音机记录

    采访记录的内容:a 关键性的材料 b 有特色的现场材料 c 容易忘记的材料 d 访问对象个性化的语言 e 采访对象的思想和记者的自身感受 f 有疑问的材料

    记录的注意事项:a 要注意倾听。b 笔记的行与行之间要留多一些空白,不宜密密匝匝。 c 尽快追击和整理记录。d 定期对采访记录进行分类整理。

    37采访的心理调节

    记者采访时心理素质的要求:a 自信大方的沉稳风度;b 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c 沉着冷静的处变能力;d 活泼开朗的乐群性格;e 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记者采访时的不良心理:a 自卑心理 b 急躁心理 c 惰性心理 d 冷漠心理 e 盲目心理 采访过程中采访对象的心理:a 积极配合 b 无所适从 c 消极应对 d 抵御抗拒 调节采访心理的工作:a 营造轻松的采访氛围 b 穿插适度的身体语言 c 有的放矢的排除障碍。

    38观察采访: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主要通过眼睛的观察来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 作用:

    ①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第一手材料指直接来自原始来源,不经过中间环节得来的材料)。

    ②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身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③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 ④有利于鉴别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⑤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

    新闻采访

    ⑥用眼睛进行观察,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39观察的方式:a 旁观式观察:记者进入现场,亮明身份,以比较超然的观察者的角度对采访事物进行直接审视的观察方式。 b 隐蔽式观察:指记者不公开身份深入现场进行观察或混入被观察的群体中,从而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采访方式。指记者全身心投入采访的现场中,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体验现场气氛,获得切身感受的方法。

    c 体验式观察:指记者全身心投入采访的现场中,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体验现场气氛,获得切身感受的方法。

    40观察的方法:a 选好观察的位置和角度 b 把粗看和细察相结合 c 把观察思考相结合 d 把现场观察和背景资料相结合 e 把观察和其他采访手段相结合

    41观察的主要内容

    ①观察新闻现场的典型环境。 ②观察新闻事件的完整过程。 ③捕捉生动有特点的细节。 ④观察新闻人物的外貌表情。 ⑤观察新闻人物的语言动作

    新闻采访稿篇12

    今天早上我们采访了清洁工,通过这次采访让我感触很大,短短的二十分钟的采访,使我认识到了阿姨们的伟大,也为我们的所作所为感到了羞愧……

    他们一个月才一千三百元,每天早上要五点上班!他们对这一些没有抱怨,他们为着城市的整洁,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一年365天,从不间断。可生活中却还有很多人不但不支持他们,还用鄙视的眼光去看,也有人不讲卫生,随意乱丢垃圾,破坏城市容貌,和清洁工比起来,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通过采访,我还了解了还有一个属于他们的节日——10月26日环卫节。我们对这个节日都很陌生。我为此感到很是羞愧。以后我们要在这个节日多开展帮助清洁工的活动,让他们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让我们更加热爱劳动,共同维护城市环境。

    新闻采访稿篇13

    本月11日,西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社会实践小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启程走访环卫工人。秉承我校历年来优秀的“三下乡”活动经验,材料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李均明老师的带领下顺利出征。

    上午10时左右,队员们对城市街道进行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城市垃圾是不进行分类的,成片成片的垃圾大量堆积,有些甚至溢出垃圾车,周围散发着恶臭。

    (西安市某街道垃圾车实拍)

    下午1时左右,队员们到达指定地点对清洁工进行采访调研。环卫工大爷阿姨们大多十分友好,工作开展的十分迅速。在调查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环卫工人们普遍反映市民的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较差,而且分类垃圾桶的布置也存在问题,并且现在大多数城市仍然采用填埋式处理垃圾的方法,将所有垃圾一股脑填埋到地下。

    (队员们和清洁工亲切交谈)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越来越大,我们面临着“垃圾围城”的挑战,垃圾分类处理是可持续发展选择的最有效途径。但现实情况令人堪忧。明天,西安理工大学实践小组还将继续展开走访调查。

    推荐访问:采访 新闻 新闻采访稿范文 新闻采访稿格式模板 新闻采访稿范文初二 新闻采访稿怎么写 新闻采访稿300字初二 落实全会精神新闻采访稿 八年级上册新闻采访稿 新闻采访稿格式 新闻采访稿300字 新闻采访稿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