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8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8-30 01:55:02 点击: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例3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

    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写数、读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 小棒100根 铅笔24枝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4)讨论:33中的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各表示什么?为什么同一数字表示的意义却不同呢?

    2、教学100的读写。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练习八第5-7题。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3

    一、 教学内容

    数学乐园(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2页、83页)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活动内容

    1、走数学迷宫。

    2、对口令、拍拍手。

    3、小邮递员。

    4、 排排坐比反应。

    5、采花蜜练判断。

    6、看图列式。

    7、思维拓展。

    四、教学准备

    CAI课件、水彩笔、、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实践活动课

    老师:同学们,数学乐园开园了,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做游戏吗?

    (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设置悬念,带入一种情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活动流程

    (一)走数学迷宫

    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A、说数。老师:远处走来一群数字宝宝,认识它们就请大声读出来!

    B、用数。老师: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句话吗?

    C、找数。启发学生: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呢?

    小 结:是呀,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在游戏中去发现数学,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吧!

    D、排数。(课件出示:迷宫图)

    老师:到数学乐园去的路很多,让我们跟着小白兔由入口进入迷宫,按1、2、3……9的顺序走,米老鼠和唐老鸭会分别在两个出口处迎接我们呢!

    学生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讨论,然后用不同色的水彩笔在答题纸上画出不同路线。比一比看哪组想的最多,展示设计路线最多的作业纸,进行奖励。

    E、找规律。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老师:同学们,不管按照哪种路线走,怎样才能确保不迷路顺利走出迷宫呢?

    【设计意图:通过读数、用数、找数、排数几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学好数学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对口令、拍拍手

    老师:我们终于来到了数学乐园,这里有很多小动物想与我们一起玩呢!让我们跟着小猴淘淘一起来玩第一个游戏。

    A、对口令。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问:我出几?你对几?几和几组成几?

    B、拍拍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然后拍手,其余的人也拍手对出卡片上的数。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对于计算加减法很有帮助。通过对口令、拍手游戏起到了强化作用。】

    (三)小小邮递员

    老师:同学们看,谁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乐园?你们能帮帮邮递员叔叔把信投进信箱里吗?

    老师问:怎样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即口算卡片)上的题目得数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信”投到标有这个数的信箱里。

    1、学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即口算卡片),在音乐声中分组走上讲台送“信”。注意: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没法送出的信。对于没有送出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不出去。

    2、检查送信游戏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加减法的口算是否流利,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所以一年级的口算重在练习他们的速度快和准确性。这个游戏,即要求学生快速把“信”送到,又要求学生必须送对,侧重了对这两方面的训练。】

    (四)排排坐

    全班起立。从前往后报数,老师提问:

    1、请这一组的前面3个小朋友站起来。请第3个小朋友拍四下手。

    老师:这句话里两个“3”,含义一样吗?“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第“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

    2、请从前往后数第1个、第3个、第5个、第7个小朋友站出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3、请从后往前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们组有女生几人?有男生几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从前往后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前面有几个人?你后面有几个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效地复习了基数、序数的概念,教学生加以区别。通过“从前数第2个”和“从后数第2个”地对比,让学生了解数数时方向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同时,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都是求和,但题型有所不同,通过对比练习教学生灵活解决生活问题。】

    (五)采花蜜(课件出示动画图)

    老师:草地上有很多鲜花,蜜蜂正忙着采蜜呢!如果算式没有问题,蜜蜂就能采到花蜜飞走了。它们都能顺利采走花蜜吗?

    5+3+2=10 8+2—1=5 5—4—1=0 5—3+2=10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型的练习,引导学生看清符号,明确运算步骤,重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看图列式(课件出示动画图)

    先引导全班学生说图意,再指名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A、白兔图(加法:6+2=8)

    B、天鹅图(减法:7—3=4)

    C、松鼠图(一图四式:5+3=8 3+5=8 8—5=3 8—3=5)

    【设计意图: 让学生完整的描述一个数学问题,重视培养学生正确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基础。】

    (七)思维拓展

    老师:同学们,聪明屋的小博士在等着我们呢?他出了一个思考题来考考大家,你能解答它吗?

    提示学生从最下面的空思考,从较小的数思考。

    三、 活动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在“数学乐园”玩得开不开心?在我们玩的游戏中运用了前面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等以后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老师再带大家到“数学乐园”里来玩,好吗?!

    【设计意图:常见的数学游戏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而我设计的整堂课的游戏活动融知识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趣味之中,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得也轻松自然、兴趣盎然。】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小玻璃球50个,教学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老师手里有很

    多小玻璃球,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发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下面请你们也抓

    一把小玻璃球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 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

    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 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 。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37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

    (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定一个学生(座位号是两位数的)说出自己的座位号。谈话:他的座位号是两位数(板书:两位数)。请座位号是两

    位数的同学都站起来。其他同学的座位号是几位数?

    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后教师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装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 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6、游戏(排路队)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的数最大,谁写的数最小。

    排路队: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比60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路队下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5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

    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制口诀

    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

    (1)汇报,并上黑板写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拼6个图案需要几块拼板?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根据这句乘法口诀你能联想到哪个乘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二、记忆口诀

    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

    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三、灵活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7×3=  7×5=  7×6=  3×7+7=

    7×4=  7×7=  7×2=  7×1=  7×7-7=

    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

    (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

    (2)算诗的字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

    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

    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

    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

    (3)编一编

    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

    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

    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

    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

    四、课堂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6

    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材第100-10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难点:克和千克质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课件,2分的硬币,黄豆,天平,两袋500克的盐,台秤,自己带来的小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想知道今天在超市里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仔细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情景图)

    生1:他们都在讨论跟质量有关的话题。

    生2:从图中知道5个苹果重1千克,一壶豆油重5千克,一包饼干重110克……

    师:生活中物体的质量经常用到,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共同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质量与生活联系密切】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1)

    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发现这些比较轻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单位的。

    师:是啊,我们一般用“克”作单位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g”来表示。

    师:那么对于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来称量呢?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称重的工具叫天平,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天平称一称你们身边的什么物品重1克?

    学生在小组里测量较轻物品的质量,寻找重1克的物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小组测量的结果。

    (1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

    师: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做一做”)

    指定学生回答,并适时作出评价。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生1:一块小橡皮比1克轻。

    生2:一根头发比1克轻。……

    2、教学例2。

    师: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质量超过1克,甚至更重,那么对于比较重的物品,我们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上面的图)

    生1: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我觉得应该是用“千克”作单位称量比较重的物品。

    生2:一箱苹果重25千克,我也认为是用“千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

    师:“千克”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kg”来表示。

    师:仔细看看,苹果的箱子上写的是“净含量”,什么是“净含量”呢?

    生:“净含量”是指这箱苹果的质量,不包括箱子的质量。

    师:对,生活中经常用到“净含量”这个词,它是指桶里、箱子里的物品的实际质量。

    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举例说一说。

    生:生活中常用的食盐一包重500克,两包食盐的质量就是1000克。

    师:那你觉得“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师:谁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单位的秤有哪几种?

    生1:我在超市里、菜摊上见过的有电子秤、台秤。

    生2:我在体检的时候见过测体重的体重秤。

    生3:我在实验室里见过弹簧秤。

    师: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秤太多了。仔细看看图中这些指针分别指着几,告诉大家所称物品有多重。(课件出示第102页例2下面的图)

    生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生2:小朋友的体重是23千克。

    师:请在小组里合作交流,称出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完成教材第103页“做一做”第2题,填写好表格。【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生活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3、在   里填上“>”“<”或“=”。

    2千克 2000克                   5千克      4900克

    800克 1千克                    2500克    3千克

    4、判断对错。

    一个鸡蛋约重50克。 (   )

    小明今年7岁,约重2000克。(   )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和第106页第8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7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任教学科: 数 学

    任教年级: 一 年 级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8页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或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建立有序观察的意识,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2、渗透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NO:1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难点:

    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培养学生有序数数的思想。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自学2-3

    自学提示:

    1 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分别数出你所看到的物体的个数

    3 跟同桌说说?

    二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激发兴趣

    (1)数数:从1数到10

    (2)师: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看看图中都有什么?

    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1至10的人和物

    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较大的。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一面国旗,用数字1表示。

    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1表示。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注: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

    让学生到台上数数看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师: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做?(适时渗透有序数数的方法)

    三 认读1至10各数

    (1)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数身边的数

    师:这幅图中这么多事物能用数表示,在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数来表示的事物?

    (3)说一句带数的话

    四 小结

    NO:2

    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的良好品德。

    3、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验一一对应思想,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看图编一个简短的故事,并说给同桌听。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请学生摆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2)小结:像这样一个三角形对一个圆,这样的比较方法,我们称它为”一一对应”

    4 教学”多””少”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2)一个小猪对一根木头比,谁多谁少?

    木头多,小猪少

    师: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换一句话说就是,小猪比木头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

    5 操作

    (1)第一行摆5个三角形,第二行摆圆

    圆比三角形多2个

    (2)第一行摆6个五角星,第二行摆圆

    五角星比圆多1个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 学生完成第8页的1――――4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知道在比较时,可以一个对着一个比,用一一对应方法,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是从空间方位的角度引入的。

    这些内容以前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

    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上、下”“前、后” “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NO:3

    教学内容:上 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用”上” “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确定物体的位置。

    3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1 认识” 上”” 下”位置关系的基础含义

    2 能正确地辨认和描述物体的上 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和描述物体的上 下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 自学指导:

    观察书本第9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 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 师:小朋友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南京长江大桥,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多媒体出示)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举出生活中有关上 下的例子

    国旗在黑板的上面,换句话说:黑板在国旗的下面

    3 观察画面,体会上 下的含义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图画)

    你的鼻子下面是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嘴巴上面是什么?

    三 巩固提高

    1 拍手游戏

    (1)师发口令,上 下拍手

    (2)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面拍,师说下,生在上面拍

    2 听口令,摆一摆 书本第9页做一做

    3 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 下关系的图画

    四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NO:4

    教学内容:前 后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中,体验前 后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的前 后位置顺序

    2 培养学生前 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前 后位置的确定

    教学难点:前 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自学指导

    1 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2 谁在你的前面?你在谁的前面

    二 新课导入

    1 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2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引导学生用”(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同学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三 探究新知

    1 师: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同学跑步的画面)

    谁得第一名?谁是最后一名?

    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同桌交流

    2 上公交车图

    师:这些人在干什么?

    王英的前面是( ),( )在王英的后面。

    四 巩固提高

    1 说一说

    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你的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排在第几位?

    2 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五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8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有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4+1=5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有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法、学法

    ⑴情景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重组,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兴趣是的老师。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了处。

    ⑵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所以,我设计的练习都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再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具准备:

    树林情景图、P24-做一做的图片(做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树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①大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②我看到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列式为:4+1=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老师导入: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我会心算。

    第四种: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给予高度的评价)

    (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

    (三)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一层练习:教科书2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把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直观展示猫的活动情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填上数,并说说计算方法最后,可将算式3+2=52+3=5排列起来,如:{3+2=5。}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4页第2题也是通过(看图说图意填数说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练习,最后把算式排列起来,加深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7页第4题的练习方式和前面两道题基本相同。

    (2)第二层练习: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3)第三层练习: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先算出图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图画拼得最美,最后由学生互相评选出优胜小组,奖励一面胜利红旗。

    (四)总结、归纳:

    先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最后质疑。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5以内的加法是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以下的教学思路: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2、分小组互相交流,探究发现。3、结合教学内容分层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总结、归纳,提出质疑。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造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这一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推荐访问:小学一年级 数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