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3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8-11 16:45:02 点击: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核心观点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11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第二件大事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全党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3篇,供大家参考。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3篇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篇1

    核心观点

    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11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第二件大事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全党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

    第三件大事是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第四件大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形成;

    第五件大事是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第六件大事是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四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七件大事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

    第八件大事是党中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始终不渝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第九件大事是中国梦的提出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

    第十件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第十一件大事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

    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需要深入讨论的是,中国发生这样的历史性变化是中国人运气好,还是有其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初心是什么?

    贯穿改革开放时期历史大事件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我们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不仅要牢记在这波澜壮阔的40年中发生的那些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还要深入研究和揭示这些大事之间的内在逻辑。

    追溯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大事,第一件大事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场大讨论,使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此直接相联系的,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全党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这是第二件大事。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推动下,拨乱反正全面深化,不可避免地聚焦到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怎么评价“_”?二是怎么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是两个非常重大而又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党通过一个决议才能解决。于是,催生了第三件大事,即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解决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是为了“团结一致向前看”,向前走必须进一步实事求是地解决对现实国情的认识问题。第四件大事,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形成。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相联系的,还解决了三个重大问题:一是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二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三是“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解决了怎么认识国情的问题,还要解决怎么认识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即世情问题。于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下,又催生了第五件大事,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从中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一启动,就具有内在的发展逻辑。实事求是,就是贯穿在这五件大事内在逻辑中的思想主线。

    如何才能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_风波发生后,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考验。国际社会的“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此起彼伏,国内的“社会主义红旗能打多久”的疑虑和对改革开放的质疑之声不断。改革开放处于十字路口。

    就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四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第六件大事。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后,中国共产党人依然遵循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出发参与经济全球化。于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生了第七件大事,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

    当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推中国进入跨越式发展轨道的时候,怎么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怎么处理好快速发展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党中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始终不渝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第八件大事。

    考察进入新阶段后的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不难发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帮助我们解决了决策的认识依据问题,而对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认识则帮助我们解决了决策的科学依据问题。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中国的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一步一步推进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有一个内在的逻辑联系,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经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又为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中国和世界相联系的渠道和机制。经济全球化就其本质来讲,也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科学发展的实质,也是强调要按照社会化生产发展办事。

    实践证明,只要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坚持“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并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驾驭好“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这些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就能够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时代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是有内在逻辑的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面临一系列全新的课题:怎么承前启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怎么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怎么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怎么以更宽广的世界眼光,打开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的新天地?历史把中国共产党推进到了“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在改革开放中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号召。与此同时,党中央强调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统筹发展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梦的提出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第九件大事。

    由于十八大以来形成和提出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也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特别是反腐败斗争、脱贫攻坚战、建设生态文明、军队改革、打开全方位外交格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有声有色展开,成效显著。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制定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2050年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以及实现这一战略安排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整套战略构想。由此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第十件大事。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国际社会交流中进一步指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他强调:“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其突出成果,是“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巨大成功。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十一件大事。

    显而易见,新时代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也是有内在逻辑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思想坚持的依然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同时始终强调要牢记“我是谁,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把中国共产党承担的民族复兴使命作为决策的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初心”

    实践逻辑必定会转化为理论逻辑。在中国共产党人这40年坚持不懈的奋斗中,改革开放的逻辑在自身的展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着这个主题,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四大理论成果。现在,在我们党的旗帜上,不仅写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且写上了这些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光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现在需要我们进一步讨论的是,这11件大事、四大理论成果,贯穿于其中的逻辑,包括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出发点是什么。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按照毛泽东的教导,从来都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出发点: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出发点;一是“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价值出发点。贯穿于改革开放这11件大事、四大理论成果中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立足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当今世界基本世情、遵循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同“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包括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和为世界人民作奉献,这两个出发点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改革开放在其逻辑出发点上的这一特点,告诉了世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初心”。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深刻认识我们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初心”,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天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始终保持清醒,坚定我们今天解决各种问题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用“行百里者半九十”,来说明今天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了,同时也说明了这最后“十里”对于我们的人民、党、国家和民族,意义有多重要!我们讲“不忘改革初心”,就是为了“牢记历史使命”,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篇2

    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以其牵涉面广、错综复杂,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点、难点。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党的十九大对深化国企改革提出新要求。立足新时代,实现国企改革既定目标,需要在回顾国企改革历史、总结取得的主要经验基础上,将国企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国企改革的历程与取得的成就

    国企改革40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78年到1988年,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进行改革的时期,国企改革主要包括放权让利和两权分离等内容;从1988年到1998年,是国有企业的制度改革时期,国企改革主要包括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重组等内容;从1998年到2012年,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时期,国企改革主要包括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设立国资委、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垄断行业改革等内容;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是深化国企改革时期,国企改革主要以分类改革为前提,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突破口,相关各项改革继续推进。

    40年来,从国有国营形式下国家和企业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转变到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变革和多样化,从企业自身的改革转变到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一直围绕三条线索展开:一是改革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二是改革国有企业自身的制度安排,三是完善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这4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40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国企改革取得辉煌成就。首先,国企改革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发展空间,国企和民企都获得跨越式发展,呈现出同步创新发展态势。比如,2018年美国《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15年增长,达到120家,其中国企83家、民企37家,稳居第二,已经非常接近美国(126家),远超第三位的日本(52家)。榜单排名跃升最快的前10家公司中,有8家来自中国内地,而其中4家是民营企业。2018年中国500强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71.17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11.20%,237家民营企业上榜,较上年增加了11家,国有与民营企业入围数量差距进一步缩小。其次,国企改革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也为其他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且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经济从高速度迈向高质量发展。再次,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在高铁、特高压、载人航天、绕月探测、深海钻井平台、深潜探测等领域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典范。

    国企改革的基本逻辑与经验

    40年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渐进式改革过程,改革的思路是逐渐清晰的,改革的实践是逐渐深入的,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改革之路。回过头来看,国企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形成了以下基本逻辑与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76%,集体企业所占比重为24%,呈现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1982年,发展和保护个体经济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私营经济给予了明确定位,指出私营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随后,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在宪法中首次得到确认,1988年《宪法修正案》指出:“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突破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有益补充”的传统定位,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国家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确认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并首次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修订)和《中国共产党章程》(2002)。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重申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打破行政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获得巨大发展,国有企业数量和所占比重虽然大幅下降,国有资产规模却大幅提升,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

    二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推进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建设,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逐渐多样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是公有制经济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体现在,公有制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国有独资企业和集体企业扩展到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公司等。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建设首先是解决所有者代表和所有者权益保障问题,其次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此,改革开放40年来,国企改革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逐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设立国资委等。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变革的延续和创新。国有企业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基于国有企业改革中对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探索。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最早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想。1997年党的十五大文件中出现了混合所有制经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注入了新的内容,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三是探索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改革之路,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肯定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化改革得以继续向前推进。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该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市场化改革方向也随之确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引入市场机制,核心是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微观市场主体,其中的难点和关键是使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融合。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企业逐步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独立市场竞争主体,是国有企业改革乃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但这一过程异常艰难。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大量国有企业由于不能适应市场而陷入困境。1997年党和政府提出帮助国有企业脱困的任务,在帮助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的同时,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逐步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努力使国有企业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自主经营的新国企。

    总之,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走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之路,是我国国企改革40年的基本逻辑和最重要经验。市场化并非私有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绝不是私有化。但二者必须建立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不能简单地把所有国企都推向市场,也不能把所有国企都进行一刀切式混改。一定要基于不同行业和类型,一企一策,在市场配置资源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保障作用。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能够有机结合,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能够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相互有机融合。离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所提供的巨大空间和支持,民营企业不会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反之,没有民营企业的竞争压力和经济整体发展,国有企业及其改革也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效。“国进”不等于“民退”,“民进”也不等于“国退”。

    新时代国企改革展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与党的十九大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的目标要求相比,与国有企业应该担负起的使命责任相比,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国企改革和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新发展理念和“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着眼于国企、民企和国资、民资公平竞争、协同发展,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新时代国企国资改革的重要目标。为此,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和公司治理结构,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化经营机制与激励机制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国企改革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进而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篇3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中华大地一片欣欣向荣,莺歌燕语鸟语花香,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息,生命的轮回也永不停止,但我们心中对三十个春天的追忆永远也不会淡忘。

    四十年前伟大的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震惊世界的改革开放,从此打开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大门!从那一刻开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样变化。

    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新时期的最鲜明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的展开了;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到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因此,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但是,改革开发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需要的是中华民族思想上的真正解放和各方面的创新。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当代中国大学生以成为最活跃的闪光点,不仅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轻松愉快,自由浪漫,更时刻思考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群体,所具有的年龄,知识,创新等优势及这个群体对自身弱点的认识和克服,使这个群体能够成为顺应历史发展的,最具有潜力和活力的,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在当代,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国家,民族前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大学生群体接受最高层次的教育,因而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创新精神和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达到相应水平,在这会使各个群体的特殊重要地位显现出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信息革命的飞速前进,经济政治的竞争较量,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信息更加丰富,思想更加解放,面对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加重大。

    大学生们拥有了理想,更承当了民族发展命运的责任。这就不仅要求大学生们要从根本上解放思想,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大胆的尝试各方面的创新,还应该懂得爱国的方式――理智,实质。

    我感觉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和父母比我们没有经历战争,生长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也没有经历“”,只要我们肯努力,我们就能有机会上大学,而父母也很注重给我们营造这样的好的环境,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改革开放前相比,我们的社会变得更有活力,人们的行为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着变化。现在每个人都更加渴望成功,渴望与众不同,这一切反应出来的也许就是我们社会的竞争更加激烈,而这正是一个社会不断进步的永动力。从个人层面上来讲,我的感觉就是,改革开放,引入新的体制,激发了人的积极性,增加了人们对成功的渴望,从而推进了整个社会以更快的脚步在前进。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更加努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改革开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觉得,我们80后的大学生在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中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与条件可以说是非常优越的。从小到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年都在见证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也在感受着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当然也有挑战,作为80后的大学生我们更应抓住机遇,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我们80后的大学生应抓住历史提供给我们的这样好的机遇,提高自身能力,在改革开放前进的浪潮中能够有所作为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当前,国家在喜迎“百年奥运”这一欢庆时刻,也面临着“台独”,“藏独”,破坏祖国统一,“雪灾”,“地震”,“洪灾”,天灾不断的艰难深刻,想让中国在世界上继续发展,大学生们不再需要沉默,担负起历史责任,放飞理想,实现改革开放。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 启示 经验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心得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有哪些?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1000字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论文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作文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是什么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刘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