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山西省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9 15:05:04 点击:

    王婉婷, 杜 刚, 宋 娜

    (1. 中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2.中北大学 数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三晋大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厚, 不仅有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 还有博大精深的红色文化和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22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 也属于子孙万代。”[1]在山西转型发展的道路上,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已经成为山西最鲜明的主题、 最激扬的旋律”[2]。

    展望新时代, 应以文化强省战略为指引, 立足三晋大地, 厚植文化情怀, 构建起符合山西本土实际的、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主推山西文化高质量发展。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针对20世纪出现的“美国衰落论”,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软实力”的相关论述, 在其相关著作中指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 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3]25, 而这种吸引力受到文化、 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三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20世纪90年代, “软实力”的概念被引入国内, 首次出现是在青年学者王沪宁所作的《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
    软实力》一文中。

    文章指出:“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政策的背景, 也是影响他国行为的一种权力或实力, 其中, 政治系统、 民族士气和民族精神、 社会的国际形象、 国家的对外战略、 确定国际体制的能力、 科学技术等都是构成国家实力的基础, 且这些因素都涵盖于广义的文化概念当中。”[4]随着研究的深入, 国内学者逐渐突破了约瑟夫·奈的理论局限, 将“软实力”这一概念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当中, 从“文化”广义概念出发, 强调文化软实力是除硬实力以外的所有无形的、 难以计量的那部分国家力量, 与本国的经济实力、 军事实力等硬实力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并影响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发展。

    目前, 学界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按照类别分为:
    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 区域文化软实力研究和组织文化软实力研究3种类型。

    当前, 区域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大致又可分为3种类型:
    第一, 相关概念研究。

    如学者张怀民认为, 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区域文化中所表现出的“延续力、 创新力、 向心力、 认同力、 生命力和凝聚力以及在对外交往中产生的感召力和辐射力”[5]。

    第二, 区域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研究。

    如学者罗能生认为, 区域文化软实力应充分反映现实状况、 体现其本质及规律性, 因而将其划分为“文化生产力、 文化传播力、 文化影响力、 文化保障力、 文化创新力和文化核心力”六个维度。[6]第三, 区域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学者们多是以区域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为基础, 构建区域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并选用主成分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和层析分析法等数学方法, 综合评析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实际。

    综上所述, 笔者依托山西悠久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文化资源, 以客观数据为证, 构建山西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全面、 系统、 客观地分析山西文化软实力发展情况。

    通过建立山西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有利于实现山西文化软实力从理论研究到量化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为山西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学术参考。

    在凝练和总结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立足山西文化发展特点与实际, 笔者设计出山西文化软实力五力模型, 即山西文化软实力是在文化基础力、 文化传播力、 文化吸引力、 文化消费力和文化创造力5个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2.1 指标的选取

    笔者严格遵循科学性、 独立性、 有效性、 全面性等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原则, 以文化软实力为一级指标, 5个作用力为二级指标, 并根据每个二级指标的特点选取了28个具有代表性的三级指标, 以此来设计山西省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 1 所示)

    图 1 山西文化软实力五力模型

    2.1.1 文化基础力指标

    文化基础力由文化资源、 文化基建、 文化才智等3个部分集合而成, 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动因。

    其中, 文化资源包含“文化遗产数、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数” 2个代表性指标, 文化基建包含“博物馆个数、 群众文化服务业” 2个代表性指标;

    文化才智包含“文化机构及相关产业活动单位从业人员数、 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数量、 科学研究机构数” 3个代表性指标(详见表 1)。

    2.1.2 文化传播力指标

    文化传播力是传播主体借助传播媒介使传播内容经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到达受众进而影响社会的能力, 表现为传播内容、 传播媒介和活动载体3个方面, 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根据需要, 传播内容选择“全年音像制品出版种类”为代表性指标, 传播媒介选择“各类电视节目全年播出时间、 山西本地提供的APP累积下载量”为代表性指标, 活动载体选择“群众文化机构组织文艺活动次数、 具有影响力的山西微信公众号数量”为代表性指标(详见表 1)。

    表 1 山西省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2.1.3 文化吸引力指标

    文化吸引力由国外文化交流、 国内文化交流、 城市吸引力3个部分集合而成, 是区域文化知名度的重要体现。

    其中, 国外文化交流包含“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 国际友好城市数” 2个代表性指标, 国内文化交流包含“规模以上会展数量、 机场旅客吞吐量” 2个代表性指标, 城市吸引力包含“旅游四星级以上饭店、 国家A级以上景区个数” 2个代表性指标(详见表 1)。

    2.1.4 文化消费力指标

    文化消费力主要从消费规模和消费内容两方面去衡量, 综合反映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是衡量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指标。

    其中, 消费规模选取“全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消费性支出、 全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文化娱乐消费性支出、 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性支出”为代表性指标;

    消费内容选取“艺术表演场馆演出收入、 群众文化机构举办展览参观人次、 成人职业培训机构向社会开展培训人次”为代表性指标(详见表 1)。

    2.1.5 文化创造力指标

    文化创造力主要从文化生产和文化创新两个角度去衡量, 是文化实践活动中的总体性生成, 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活力源泉。

    其中, 文化生产选择“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文化、 体育和娱乐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代表性指标, 文化创新选择“专利授予量、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科技活动(R&D)经费支出”为代表性指标(详见表 1)。

    2.2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五力模型

    笔者建立文化软实力数学模型时, 借用SPSS19.0软件, 对所有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并通过计算相关矩阵, 检验变量是否独立, 对相关性较大的变量进行处理。

    随后, 检验数据是否有效,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计算了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 成分矩阵等内容, 最终拟合出一个主成分, 得到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数学模型, 利用该模型对于山西省文化实力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模型以文化基础力为例进行KMO和Barlett球度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 Barlett球度检验的P值显著, 且小于显著性水平, 表明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着显著差异, 同时, KMO值为0.779, 认为可进行主成分分析。

    随后发现, 文化基础力中有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 其中F1的累计贡献率为66.127%,F2的累计贡献率为80.819%, 因此, 对成分矩阵进行相关分析后选择F1为文化基础力主成分, 并以此作为权重得出文化基础力(X1)综合得分模型:

    X1=0.895ZX11+0.805ZX12+0.93ZX13+0.909ZX14+0.668ZX15+0.792ZX16+0.649ZX17

    (1)

    同理, 求得文化传播力的KOM值为0.789, 且只有一个主成分F, 其累计贡献率达75.150%。

    因此, 我们得出文化传播力(X2)综合得分模型如下:

    X2=0.85ZX21-0.709ZX22+0.958ZX23+0.945ZX24+0.849ZX25

    (2)

    求得文化吸引力的KOM值为0.751, 且只有一个主成分F, 其累计贡献率达74.183%, 因此, 文化吸引力(X3)综合得分模型如下:

    X3=-0.699ZX31+0.934ZX32+0.914ZX33+0.973ZX34-0.572ZX35+0.99ZX36

    (3)

    求得文化消费力的KOM值为0.615, 且只有一个主成分F, 其累计贡献率达65.842%, 因此, 文化消费力(X4)综合得分模型如下:

    X4=0.917ZX41+0.896ZX42+0.924ZX43-0.537ZX44+0.761ZX45-0.765ZX46

    (4)

    求得文化创造力的KOM值为0.730, 且只有一个主成分F, 其累计贡献率达77.204%, 因此, 文化创造力(X5)综合得分模型如下:

    X5=0.921ZX51+0.954ZX52-0.684ZX53+0.928ZX54

    (5)

    在五力数学模型的基础之上, 笔者计算山西省文化软实力综合评分值。

    通过KMO和Barlett球度检验发现, Barlett球度检验的P值显著, 且小于显著性水平, 表明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着显著差异, 同时, KMO值为0.8267, 累计贡献率为92.3%, 故认为可进行主成分分析。

    数据处理后得出山西省文化软实力(X)数学模型如下:

    X=0.947X1+0.972X2+0.972X3+0.981X4+0.929X5

    (6)

    在山西省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笔者广泛查阅《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 《山西统计年鉴》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西省科技经费投入公报》 《山西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大数据统计公报》 《山西文化产业发展概览》 《山西省互联网发展报告》 《中国微信500强年榜(新榜出品)》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中国民用航空局、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文物局等权威数据库和政府网站发布的新闻, 搜集2010年-2019年的相关指标数据,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客观全面地分析山西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笔者将标准化数据分别代入五力数学模型(1)-(5)和山西省文化软实力数学模型(6), 计算山西省文化软实力二级指标评分值和山西省文化软实力综合评分值, 如表 2、 表 3 所示。

    运用表 2、 表 3 的数据, 笔者绘制出山西省文化软实力二级指标变化趋势图和山西省文化软实力变化趋势图, 如图 2、 图 3 所示。

    图 2 2010年-2019年山西省文化软实力二级指标变化趋势图

    图 3 2010年-2019年山西省文化软实力变化趋势图

    表 2 2010年-2019年山西省文化软实力二级指标评分值

    表 3 2010年-2019年山西省文化软实力综合评分值

    从山西文化软实力数学模型(6)可知, 构成山西文化软实力的五力所占权重相差无几, 对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都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首先, 文化消费力(0.981)所占权重最高, 可见其是衡量山西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指标;

    其次, 文化传播力(0.972)和文化吸引力(0.972)对于山西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推动作用难分伯仲, 可见文化传播力和文化吸引力相辅相生, 二者合力塑造山西形象和知名度;

    再次, 文化基础力(0.947)所占权重位列第三, 可见其是提升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动因;

    最后, 虽然文化创造力(0.929)的权重和其余四力相比位列第三, 但也可知发展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是推动山西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活力源泉。

    从表 2、 表 3 和图 2、 图 3 中可以看出:

    第一, 无论山西文化软实力这一宏观层面, 还是山西文化软实力各二级指标, 2010年-2019年山西文化软实力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 文化基础力和文化吸引力的评分较高, 文化传播力和文化消费力位于中间分数, 文化创造力评分最小。

    由此可知, 山西要实现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 除了保持在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业、 文化才智等方面已拥有的发展优势外, 还要抓住在文化传播、 文化消费、 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发展机会, 助推山西文化现代化建设。

    第二, 山西文化软实力在2015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综合评分值从一直以来的负值(-6.431)转为正值(0.241), 带来这种变化首要表现在文化基础力(1.667 8)和文化吸引力(0.366 5)二者率先冲破零值线, 带动山西文化软实力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另外, 还有许多细节的变化, 如新建多个博物馆、 文化机构及相关产业活动单位从业人员数增加、 新建民航机场、 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 全省居民对于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量增加、 专利授予量的增加等, 这些因素都有力推动了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发展。

    第三, 从各二级指标涨幅程度可知:
    在文化基础力中, 2018年到2019年这一年度的变化涨幅最大, 究其原因是省内对于科研机构数的统计标准有所变化, 进而带来的科研机构数量大增;

    在文化传播力中,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 山西本地提供的APP数量受到市场欢迎, 累积下载量激增, 同时, 中国微信公众号500强年榜中, 多个山西本地公众号上榜, 因此, 2016年到2017年变化涨幅最大;

    在文化吸引力中, 2011年到2012年的涨幅最大, 究其原因在于山西规模以上会展数量大增, 且相关政府部门对于会展行业进行了全面客观分析, 有力推动山西会展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消费力中, 2015年到2016年的发展涨幅最大, 究其原因在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全省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性支出在居民全部消费支出中比重处于增长趋势, 其中, 尤以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最为显著;

    文化创造力中, 2010年至2015年的发展变化一直呈波动态势, 这是由于2011年以来我省对于文化行业的分类标准进行修订导致统计数据的波动而导致的。

    第四, 通过各年度对山西文化软实力各二级指标比较观察, 我们可知:
    2010年, 文化基础力和文化消费力对于山西文化软实力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原因在于山西会展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科技活动(R&D)经费支出在全省的科技经费支出中占据的份额较少;

    2011年, 山西会展行业协会成立、 餐饮行业繁荣发展, 同时, 文艺表演场馆演出收入的下滑, 因此, 相较于上一年度而言, 文化吸引力的推动作用有所增强;

    2014年, 文化传播力对于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 是因为随着全省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2014年全省音像制品出版种类最多, 2015年及以后逐渐减少, 但从2017年起广播电视业发展和互联网行业的兴起, 文化传播力能够和其他4个力齐头并进, 共同推动山西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2014年, 在空气污染、 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 省内入境游客数量骤减, 致使山西旅游产业在此时发展相对滞后, 文化消费力的推动作用较弱, 但2018年起, 山西会展行业持续向好发展, 国家A级以上景区数量增多,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山西与多个国家级城市结成国际友好城市, 因此, 2018年起, 文化吸引力的推动作用又显著增强;

    但是由于山西文化产业起步较晚, 发展较慢, 较之于一线城市而言,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还处于不断完善和进步当中, 整体而言, 文化创造力在对于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

    第五, 根据山西文化软实力五力数学模型(1)-(5)可知:
    在文化基础力中, 博物馆数量(0.93)和群众文化服务业(0.909)等文化基建对文化基础力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 而文化才智部分中科学研究机构数(0.649)和文化机构及相关产业活动单位从业人员数(0.668)的推动作用较弱;

    在文化传播力中, 各类电视全年播出时间(0.958)作用最为明显, 而全年音像制品出版种类(-0.709)作用较弱, 这也反映出传统影视媒体依然是山西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社会大众对于音像制品的需求大大减少;

    文化吸引力中, 国家A级以上景区(0.99)是发展文旅产业、 吸引四方来客的主要方式, 但是, 由于山西前期一直发展以矿产资源为主的粗放型经济, 生态环境突然严重, 加之人民币贬值等复杂的国际环境, 使得接待入境过夜游客数(-0.699)对文化吸引力的作用最小;

    文化消费力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农村居民收入增加, 加之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性支出(0.924)不断增加, 但是, 成人职业培训机构向社会开展培训人次(-0.765)作用较小, 也反映出社会继续教育行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文化创造力中, 只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科技活动(R&D)经费支出(-0.684)对文化创造力的逆向作用, 而其余3项指标所占权重相差不大, 这说明文化企业应转变发展理念, 以科技创新为导向, 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根据对上述实证数据的评析, 全面提升山西文化软实力, 应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同时发力, 在以可持续发展和山西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中, 以“一群两区三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为起点, 推动文化产业与多元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具体而言, 就是要以文化基础力、 文化传播力、 文化吸引力、 文化消费力和文化创造力为着力点, 全面提升山西文化软实力。

    4.1 立足现有资源, 提升文化基础力

    文化基础力是山西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根本动因。

    提升文化基础力, 应从既有文化资源、 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才智资源3个方面入手, 齐头并进, 以坚实的文化基础力推进山西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

    首先, 要坚持政府引导,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不断挖掘、 整理、 传承好山西历史文化资源, 尤其是对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过程中, 借助数字化技术搭建文化遗产数据库以更好地研究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其次, 顺应山西城乡融合发展趋势, 根据城乡常住人口变化, 统筹兼顾、 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 同时, 更加注重对主流群体服务的有效性, 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主流群体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认识。

    最后, 加强山西文化智库建设, 坚持领域聚焦、 需求导向、 以用为本, 探索更加精准、 有效的引才聚才新方式, 搭建地方政府、 文化企业与行业院校的联动平台, 使得行业要求、 企业需求和院校培养对于人才成长具有连续性, 不断深化新时代人才体制机制变革, 打破门槛, 打造优秀人才进得来、 用得上、 留得住的社会大环境, 在一系列的政策保障中不断释放和发挥文化产业优秀人才、 特殊人才的潜能。

    4.2 讲好山西故事, 提升文化传播力

    曾任山西省委书记的林武同志指出, 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需要“加快媒体深度融合, 做强新型主流媒体, 讲好山西故事”, “推出一批思想精深、 艺术精湛、 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2]。

    全媒体时代, 山西应打破传统传播方式的思维局限, 从多方面入手构建山西文化传播新格局。

    首先, 是传播主体维度, 构建“政府—行业—关键意见领袖”的多元传播主体, 发挥各传播主体的传播优势和力量, 从上至下增强传播山西好声音的时代责任感, 不断拓宽山西文化传播的辐射范围。

    其次, 是传播内容维度, 整合本土文化资源, 从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两个层面出发, 根据不同传播受众的特点和需求, 设定相应的文化传播内容, 在不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营养和精华中, 精耕细作, 通过朴实通俗、 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 讲好“人、 物、 事、 魂”四方面的山西故事, 让受众多角度全方位的感受山西文化魅力。

    最后, 是传播媒介和传播渠道维度, 树立战略思维和互联网思维, 顺应互联网时代传播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点, 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 利用好体育赛事、 会展展览等文化交流平台, 展示山西形象、 讲述山西故事。

    4.3 彰显独特意蕴, 提升文化吸引力

    山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自然生态景观, 还是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力量, 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提升文化吸引力最重要的就是要用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展现山西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意蕴。

    这就需要通过政府主导、 多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的战略规划, 进行合理分工。

    一方面, 要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旅游景区、 文旅演艺等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游客全方位、 立体化的感受山西文化魅力, 但要注意尽量避免同一文化形式的重复开发。

    另一方面, 要打造新时代山西形象和文化品牌, 从外部视觉形象到内在理念形象, 都要精心研究, 科学设计, 建立“网红打卡地”以吸引社会大众的关注。

    此外, 还要加快山西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提升山西国际吸引力, 拓宽对外文化交流的方式渠道, 善于运用国外民众最能接受的文化交流方式, 在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山西故事中见人见物见精神, 以展现源远流长的山西文化, 使国外游客在点滴之中感知山西、 了解山西、 喜欢山西。

    4.4 追求美好生活, 提升文化消费力

    随着山西民众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攀升, 再加上互联网、 云计算等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 文化消费内容和种类呈现可视化、 交互性和沉浸式的发展趋向, 对于消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深刻改变。

    就消费规模而言, 无论是物质产品的文化消费亦或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消费, 影响居民文化消费能力的关键在于其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因此, 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使群众有钱敢消费。

    从消费内容看, 需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加大文化消费市场的开放力度, 把文化消费嵌入各式各样的消费场所, 建设汇集书店、 文创店、 博物馆等多种文化消费形式的消费聚集区,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 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除此之外, 利用大数据平台的特点和优势, 对重点消费群体、 民众消费需求等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 更好地向消费市场提供更具竞争力和针对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推动文化消费力的提升和发展。

    4.5 坚持创新发展, 提升文化创造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7]提升文化创造力, 首先, 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不断加强政策体制引导和科学规范化管理, 优化市场环境, 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激发山西文化产业的创造活力, 更好地释放其文化产业潜能;

    其次, 在现有文化企业的基础之上, 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专、 精、 特、 新”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同时, 建立国际视野、 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山西, 推进山西文化产业国际化建设, 进而促进山西文化产业形成多点支撑、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再次,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不断推进“互联网+”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 促进山西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建设, 激活其潜在文化资源,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不

    断推进山西文化现代化建设, 以此增加山西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最后, 加强对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重视与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 防止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实现其非法所得。

    山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 素有“表里山河”的美誉。

    在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征程上, 以文化强省战略为指引, 树立新发展理念, 转变发展模式, 通过夯实文化基础力、 提升文化传播力、 增强文化吸引力、 提升文化消费力和增强文化创造力5个方面, 讲述和传播山西故事, 打造三晋品牌和山西形象, 推动山西文化现代化建设。

    猜你喜欢实力山西指标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数学物理学报(2022年5期)2022-10-09我在山西等你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08-26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软实力致胜中国石油石化(2021年10期)2021-07-16山西叹五更青年歌声(2020年11期)2020-11-24实力抢镜中外文摘(2020年18期)2020-09-30最新引用指标计算机应用(2018年12期)2019-01-08莫让指标改变初衷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推荐访问:山西省 指标体系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