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高中生抑郁问题的心理辅导要点与策略分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8 06:55:02 点击:

    ◎周 卉(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深圳 518000)

    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要面临多方压力,尤其是高考带来的学业压力,难免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情绪问题较为突出[1]。《2022 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总人数中,18岁以下人群占30.28%,低龄化趋势明显[2]。《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高中生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小学生和初中生[3]。有研究梳理了2012—2018年间我国中学生的抑郁检出率[4],发现高中生的抑郁检出率更高。综上所述,我国高中生的抑郁问题较为突出,加强抑郁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是当务之急。

    抑郁症指的是核心特征为心境持续低落,典型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意志活动减退的一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心理疾病。根据病症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在高中阶段,比较常见的抑郁类型为轻度抑郁,临床诊断为抑郁发作、抑郁状态等,重度抑郁则较为少见。抑郁问题的复发率和自杀率很高,不仅影响着个体以后的发展,也会让其家庭蒙受阴影,甚至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对此,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将抑郁症筛查评估项目纳入高中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对重点学生予以关注。

    临床研究发现,医学药物在治疗抑郁方面的疗效有限,联合心理治疗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整体治疗效果[5-6]。本文基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经验,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探讨高中阶段抑郁问题学生心理辅导的要点和有效策略。

    第一,心理教师在开展对抑郁问题高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前,须明确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范围和界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学校心理教师不符合从事心理治疗和对精神障碍进行诊断、治疗的条件[7]。对抑郁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主体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机构,心理教师所能发挥的仅仅是辅助功能,即开展心理辅导和提供心理支持资源。面对有抑郁问题的高中生,心理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权责范围,重视对来访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判断,必要时实行转介制度,并在协助医疗机构治疗的基础之上辅以心理支持。

    第二,加强医校合作,畅通学生抑郁问题诊断、转介和治疗的"绿色通道"。如前所述,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有其局限性,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与干预需要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机构来进行。因此,学校应加强与属地内符合标准的医疗机构的合作,当识别出有抑郁问题的学生时,应即时转介到医疗机构,让学生获得科学诊治。需要注意的是,实施转介前应与学生及其监护人沟通,征得其同意。同时,心理教师须在严格遵循保密与保密例外原则的基础上,增进与心理医生的沟通,包括学生心理现状的评估、学生就医的诊断结果、后续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等,一方面便于医生更精准地诊治,另一方面便于后续跟进心理辅导。

    第三,关注学生确诊就医后的心理状态及药物服用情况,必要时辅以心理教育。部分学生缺乏对心理疾病的科学认识,获知诊断结果时,往往会产生病耻感,并由此加重病情。此外,国内合规的医疗机构数量与就诊人数不匹配,就诊时间受到限制,学生就医时很难获得医生对症状的科学解释和详细的方法建议。心理教师需要了解到上述情况的存在,在学生返校后,了解学生对就医经历、诊断结果及治疗方案等的态度和认识,辅以心理教育。此外,引导学生科学认识药物治疗,告知学生遵医嘱服用药物的必要性,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复诊,并在征得学生同意后与家长做进一步沟通,提醒家长履行好监护义务。

    第四,掌握精神病理学相关知识,发展性地看待学生的诊断结果。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和生活事件影响,情绪起伏较大,因此,诊断结果可能存在偏差。这意味着,对其抑郁问题的诊断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且需要一定的观察时间。目前,临床上对抑郁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还未明确,尚不能进行病因学诊断[8]。因此,心理教师要辩证、谨慎、发展性地看待来访学生的诊断结果,切忌给学生贴标签,同时要引导学生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就诊结果。心理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与否对处理抑郁问题的效果好坏有着显著影响。作为心理教师,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尤其要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

    第五,以针对高中生抑郁问题的临床和实证研究数据为基础,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建立本校抑郁问题学生画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四成,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0.9%~12.5%[3]。另一项研究发现,高中生抑郁症患病率为22.94%,重度抑郁占8.94%[9]。总体而言,在高中阶段,抑郁问题以轻度抑郁为主。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心理教师需要基于本校过往临床实践数据建立抑郁问题学生画像,对本校学生的情况有清晰及准确的把握,把工作重点放在轻度抑郁学生的辅导上。

    第六,建立学校心理健康追踪"双查制度"——对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筛查及对其保护性因素的调查,并贯穿高中三年,及时对有抑郁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关注或心理辅导。人的情绪是一个连续体,正、负情绪两端相对分布,从正性情绪转变为负性情绪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抑郁的出现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心理教师要重视对有潜在抑郁问题学生的心理支持。一方面,定期开展一对一面谈,动态评估其抑郁情绪,如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应立即转介就医;
    另一方面,使用适切的心理辅导技术帮助学生合理应对抑郁问题,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适应高中生活。

    第七,预防要走在干预的前面。现实中,针对抑郁问题,多数学校往往把关注点放在怎么更好地干预上,但比起干预,预防更为重要。倘若学校预防工作做得更充分、更完善、更细致,学生出现抑郁问题的可能性也会越小。根据精神障碍诊断标准,高中阶段的抑郁问题通常为首次发作,因此预防工作很重要。需要明确的是,心理辅导仅仅是预防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对于抑郁问题的预防需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同时,需要认识到,预防工作不是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心理教师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要调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一切可利用的人、财、物等资源开展相应工作。

    (一)聚焦积极资源,增加生活的希望感

    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特点是"三无",即无助、无望、无价值感。高中生群体本身认知能力发展不够成熟,情绪波动大,且容易放大自身的感、知觉内容,当出现"三无"时,他们往往会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因此,引导学生看见看似无望的生命中的希望对于帮助他们消除抑郁问题至关重要。后现代心理咨询理念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人本身主观建构的[8],无助、无望和无价值感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在其症状的恢复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心理教师在对有抑郁问题的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可秉持后现代心理咨询理念,并运用相应的心理咨询技术,如短期焦点解决疗法里的寻找例外、奇迹对话、四象限法则,叙事疗法里的外化、改写技术等,引导学生从问题视角里脱离出来,着眼于自身所具备的积极资源,关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积极经验。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既是引导者,更是陪伴者和见证者,和学生一起将捕捉到的希望之光不断放大……正如马特·海格[10]在其应对抑郁症历程的书中所述:“它是穿透乌云的一束光,昭示着太阳还在某处存在着。虽然这10 秒钟一会儿就过去了,但我有了希望。”研究发现,希望感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11],希望感水平越高,个体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越多[12]。因此,在心理辅导中,聚焦抑郁问题学生的积极资源,增加其对生活的希望感非常重要。

    (二)发挥心理辅导的正向影响,促进学生自我觉察

    情感症状是抑郁症的核心特征[8],例如持续的心境低落、缺乏快感等。当来访学生受困于抑郁情绪时,其自我察觉能力会随之减弱。这时,心理教师就需要发挥自身觉察能力的影响作用。在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需要始终保持对自我和来访学生觉察的状态,让自己安在当下,在这样的状态下,以开放的态度去涵容来访学生的各种情绪,与来访学生建立更多的联结,随时随地跟随对方表露出来的外显内容,以及对方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各种内隐体验。心理教师在辅导中的觉察状态对来访学生来说是很好的示范,来访学生可能会因此受到正向影响而慢慢增加对自身的觉察,尤其是对那些积极经验的觉察。

    欧文·亚隆曾说:"只有当一个人对他的内在有洞察力时才算拥有了它[13]。"当来访者对自己内在的积极经验有了更多的觉察,就会更好地接纳和认同自己的内在体验,提升情绪调节能力,更顺利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负面情绪体验。

    (三)关注人际支持系统,丰厚人际联结能量

    依恋理论认为,人是关系中的人,依恋是人的本能需要,与他人联结是人最本质的生存策略[14]。因此,对有抑郁问题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心理教师需要关注他们的人际支持现状,聚焦对他们有积极影响、与他们能安全联结的重要他人。在与来访学生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基础上,可使用人际关系清单工具,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人际支持网络,并邀请其分享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人的故事。在学生分享时,心理教师要鼓励其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如果学生产生了负面情绪,须使用正常化的方式让其接受自己的情绪;
    如果产生的是积极情绪,则使用聚焦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这些情绪上多做一些停留。通过这样的方式内化其与重要他人联结的积极体验。

    在心理辅导中,如果发现来访学生的人际支持系统较为薄弱,心理教师需要做到:首先,肯定其建立起已有人际支持圈的能力;
    接着,与其探讨如何获取来自已有人际圈的支持和帮助;
    再次,与其讨论如何寻求新的人际支持资源。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能给自己提供支持的人不一定属于现实世界,也可能存在于虚拟世界、精神世界或其他世界中。心理教师需要看到这一点。当高中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喜爱及来自自己所关心世界的接纳和理解时,其抑郁状况定会逐渐改善。

    (四)打破思维反刍的消极循环,接纳消极想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更容易回忆起与其低落心境相一致的信息[15],容易将注意力固着于负性事件中,这是维持抑郁的重要机制[16]。有抑郁问题的高中生也存在上述情况,当他们以低落状态走进心理辅导室时,所谈论、关注的内容往往是较为消极、悲观的,尤其是具体化于某一事件时,往往会陷入思维反刍的漩涡中。尽管这是一个可预见、可解释的现象,但对于当事人来说,他们并不想接受,更想逃离,他们往往会在与消极思维拉扯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痛苦。对这种状况,心理教师首先需要帮助来访学生接受思维反刍的出现,可以使用接纳承诺疗法,鼓励其慢慢接受自己当下的状态,接受当下脑海里出现的各种想法,以及它们所引发的各种情绪。之后,帮助来访学生打破消极认知循环,将自己与负面想法分离开来。心理教师可以使用正念认知疗法,带领来访学生做想法观察训练;
    也可以使用保险箱技术,引导来访学生将给自己带来强烈困扰的负面想法、情绪体验等暂时地封存到保险箱里。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可操作的方法,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来访学生反复多次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教师需要看见并肯定来访学生所做的一切努力,为他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鼓掌"。

    高中生抑郁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是一项重要工作,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多方支持。心理教师在开展具体的心理辅导工作时,需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联通各方资源,合力帮助高中生扫除抑郁阴霾,拥有蓬勃人生。

    猜你喜欢辅导工作人际辅导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深入实践策略分析祖国(2020年8期)2020-12-08对文化馆做好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的建议研究黄河之声(2020年4期)2020-12-07新时期文化馆在群文辅导工作中的价值作用探讨探索科学(学术版)(2020年12期)2020-03-29试析文化馆的培训与辅导工作的发展建议鸭绿江(2019年14期)2019-11-12搞好人际『弱』关系意林·全彩Color(2019年6期)2019-07-24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剑南文学(2015年2期)2015-02-28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当代修辞学(2013年3期)2013-01-2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中国火炬(2009年6期)2009-07-24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中国火炬(2009年9期)2009-07-24

    推荐访问:抑郁 要点 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