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浅析汉语极量评价构式“X出天际”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8 02:25:02 点击:

    黄 怡

    (上海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030)

    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一个表示主观极量评价的表达式——“X出天际”。例如:你的脸小出天际了;
    传歌速度简直慢出天际了;
    咱俩多了一件同款可以一起囤出天际。上述例子中,“X出天际”分别用于表达言者关于尺寸、速度和数量的极量评价:“脸”的尺寸“小”到了极点;
    “传歌速度”“慢”到了极点;
    “囤同款”数量多到极点。其中,构件“出”表示“从天际内到天际外空间上的超出与突破”,蕴含“向外延伸”和“无边界、无止境”的动态趋向义;
    “天际”是言者对内心预期标准及可接受程度阈值的隐喻表达。表达式中不含极量程度标记,但能体现言者的极量评价和对事物或事件属性特征的情感态度,故该表达式可判定为构式。

    构式“X出天际”中,构件“X”多为性质形容词,部分为动词或名词性成分,“出”处于动词向补语虚化的语法化进程中,“天际”是一种对言者预期边界的隐喻表达。构式既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宾语和定语,也可独立成句。

    (一)构件特征

    “X出天际”由变项“X”和常项“出”与“天际”组构而成。

    1.变项“X”

    在“X出天际”中,变项“X”在音节数量上一般为单、双音节的谓词性成分,少数情况下也由三音节及以上的词或短语充当;
    词的性质多倾向于本身就具有[+无界性][+量幅性]特征的性质形容词,少部分见于动词及名词性成分。如:

    例1.哪里丑,中间那照片实在是丑出天际。(BCC)

    例2.女儿好,贴心小棉袄,男娃调皮出天际。(BCC)

    例3.36度的中午被防晒衣捂得成股流汗,突然进到空调屋真的不行啊,喷嚏打出天际了。(新浪微博)

    例4.这人真是不要脸出天际了。(BCC)

    在例1和例2中,“X”分别由单音节形容词“丑”和双音节形容词“调皮”充当,言者通过性质形容词“量”上的无界性特点来夸大“照片”“丑”的程度与“男孩”“调皮”的程度。此时,“调皮+出”的组合通过“调皮”在“量”上能够“无止境向外延伸”的特点达到极量评价的目的。在例3和例4中,“X”分别为单音节动词“打”和三音节动宾短语“不要脸”。例3中的“打+出”为动补结构,言者通过强调“天际”范围的“突破、超出”来体现“我”“打喷嚏”的频率高到了极点。例4则是通过凸显“不要脸”行为超出言者可接受的阈值来突出其极量特点。

    2.常项“出”

    “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作动词时释作:(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
    (2)超出;
    (3)往外拿;
    (4)出产,产生;
    (5)发生;
    (6)出版;
    (7)发出,发泄;
    (8)出处;
    (9)显露,以及趋向动词的用法:向外、显露、完成[1]。在“X出天际”中,对构件“出”的考察需结合“X+出”一起讨论。“X+出”组合的典型用法是“V+出”,且“V”为单音节动词。“V出”经历了从连动结构到动补结构的演化,“出”也从实义动词虚化为一个补语。如:

    例5.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左传》)

    例6.书而记之,聚于一间处,众贤共视古今文章,竟都录出之。(《太平经》)

    在例5中,“走”和“出”均作动词,“出”解释为“从里面到外面”,“V出”为连动结构。例6中,“出”表示抽象程度较高的结果义,指“文章”从无到有的书写过程,“V出”在此为动补结构。在“X出天际”中,“X”常常为性质形容词,此时构件“出”进一步从补语向具有表示[-方向性][-移位性]特征的标记虚化,即“出”处于由实词转向语法词再到形态标记的语法化进程中。如:

    例7.先是奶茶掉地上,再接着是脚扭了,然后又是轮胎扎破了,倒霉出天际了。(新浪微博)

    例7中,“X”由形容词“倒霉”担任,言者通过一系列遭遇对自己的经历作出“倒霉”至极的评价。

    3.常项“天际”

    “天际”原指“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6]1291,在构式“X出天际”中则隐喻化为言者的内心预期标准或能够承受的边际线。此时,言者将“视野范围”概念化为一个容器,将视野内能够看到的事物概念化为容器内的物体,而将视野外无法看到的事物作为容器外的物体。由于“天际”是一种看得到但无法真正抵达的地方,因此可被视作“极点”,于是“X”超出“天际”便可实现表达“X”已经达到极量状态之义。如:

    例8.马上就要军训了,20多天的军训回来就黑出天际了。(新浪微博)

    例8中,“X”为性质形容词,言者通过“黑出天际”对“军训”结束后肤色“黑”的程度作出极性评价。

    (二)句法功能

    “X出天际”既能在句中充当谓语、宾语和定语等成分,也能独立成句。

    1.作谓语

    “X出天际”在句中作谓语时,其后一般不带宾语,可加助词“了”完句。如:

    例9.加班无聊出天际了,只好继续折腾后面的白板了。(新浪微博)

    2.作宾语

    “X出天际”在句中作宾语时,前面的谓语动词常为体现人的主观感受和评判的“感觉、觉得”或“是”等。如:

    例10.年纪大了就爱穿一身粉,从头到脚,感觉粉出天际了。(新浪微博)

    例11.现在的雪糕是贵出天际了,拿之前可得问问价。(新浪微博)

    3.作定语

    “X出天际”在句中作定语时,需后跟定语标记“的”再加所要修饰的中心语成分。如:

    例12.你遇到自说自话出天际的人了。(BCC)

    4.独立成句

    “X出天际”充当独立成分时,往往出现于口头对话中,用于表达言者的评价和立场。如:

    例13.“阿姨这么暖心啊。”

    “暖出天际。”(BCC)

    例13中,“暖出天际”既是对“阿姨”性格的评价,也表达了言者和发话人立场的一致性。

    “X出天际”的构式义可概括为:言者主观判定“X”所具备或表现的性质特点在程度量上已经达到极性状态,并对其作出极量评价。构式因言者情感体验的差异而分布在积极或消极语境中。

    (一)构式义

    构式的极量义源于言者对“天际”在空间范畴上[+无界性][+延伸性]特征的极量感受,而言者的极量感受以及随之引发的极量评价也促成了“X出天际”从语法构式向修辞构式的转变。

    1.程度义的实现

    亚里士多德曾在《范畴篇·解释篇》中区分出包括空间范畴和数量范畴在内的十大范畴。“范畴”指人类在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与反映,体现认知主体对外界事物属性的主观概括[2]。语言中的量范畴是对客观世界量的投射,体现言者的主观评价。程度量则是量范畴下的一个次范畴,是“事物的量性语义特征在程度上的量化”[3]。

    “X出天际”将空间范畴上的[+无界性]和[+延伸性]投射至量范畴,形成程度量上的[+无限性]和[+极量性]特点,而“X”被赋予的运动性特点与超出“天际”这一空间量向程度量的转化则是物质向概念隐喻映射的结果。事物本身可以被视为一种容器,容器之内为“空间”,容器之外为“空间量”。“空间”不等于“空间量”,正如“门”不等于“门前”,“车窗”不同于“车窗外”[4]。若将“X出天际”中的言者视野范围概念化为一个容器,而把可视物概念化为容器内的物体,就产生了“视野是容器”的隐喻[5]。此时,“天际”之内便是容器内可观测的空间,而“天际”之外则为言者无法观测到的容器外的空间量,之后这一空间量经隐喻转化为程度量,并表达极量程度义(图1)。

    图1 视野容器隐喻下“X出天际”示意图

    在图1中,X1和X2位于视野容器范围内部,是人能够观测到的空间范畴中的“X”;
    X4和X5位于视野空间范围之外,是人无法观测到的程度范畴中的“X”。容器内的“X”具有量限性,一旦超出容器的边界就会失去量的限制,如X3就达到极量状态。如:

    例14.好家伙,这哥们傲慢出天际了。(新浪微博)

    在例14中,言者赋予“傲慢”运动性特点,借助隐喻将超出“天际”的空间量投射至程度范畴,并将“视野之内”定义为“容器内部可视且有限的范围”,将“视野之外”定义为“容器外部不可见且无范围限制”,通过这种方式使超出“天际”(视野)的“傲慢”具有极量特点。

    2.修辞构式特征

    构式是一个连续统,连续统的两端分别为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修辞构式是为了追求特定效果的修辞动因而在语法构式中加入认知或交互变量的产物,修辞动因也是人们意图通过语言实现的一项功能[6]。“X出天际”经历了由语法构式向修辞构式的转化,转化过程为:语法构式→一般夸张构式→交互夸张构式→跨域夸张构式。“X出天际”具备越来越多修辞构式的特征。如:

    例15.随着太阳升起由暗转亮时的情景,太阳从雾海中跃出天际的一刹那,多少年后,川端康成仍觉得历历在目。(CCL)

    例16.上了一学期的网球课,一上考场和室友一个回合都没打上,要么球飞出天际,要么太阳太耀眼,球都看不见。(新浪微博)

    例17.不看书还好,一看书这哈欠要打出天际了。(新浪微博)

    例18.原来一个人的时候真的可以孤独出天际。(新浪微博)

    例15为语法构式,例16-例18中“X出天际”的修辞构式特征越来越明显。例16为一般夸张型,“球”作为可视实体,在“打”的作用下确实能产生“飞”的结果与物理位移,但“飞出天际”夸张了“球”飞出去时距离“远”的程度。在此类构式中,听者可基于自身的认知经验对言者所使用的“X出天际”进行编码。例17为交互夸张型,“哈欠”无法作出实体性移动,言者在使用“X出天际”时需调用听者的认知想象间接编码。例18为跨域夸张型,“孤独”不可视且无法移动,此时言者需要在交互夸张构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非实体移动”的变量,才能符合“X出天际”的使用特点。因此,从例16到例18是由典型“X出天际”构式向非典型“X出天际”引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X出天际”表现出越来越多修辞构式的特征。

    (二)语境分布

    构式“X出天际”往往隐含一种量级比较,即“比天际更远”,“比超出天际的程度量更高”。任何表达都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相互结合的产物,区别仅在于两者孰强孰弱,言者在程度量的表达中可掺入个人主观感受和情感[7]。因此,“X出天际”的语境分布便因言者情感体验的不同而存在积极与消极之分。

    1.积极语境

    当“X出天际”分布于积极语境中时,“X”往往是[+褒扬性]成分,通常体现言者因满意“X”的极量特点而表达出与鼓励、欣赏或称赞等行为相关的正面及肯定的情感态度。如:

    例19.(舞者)身体能开发到这种水平,控制能力强出天际,原来这就是世界冠军的水平!(新浪微博)

    例19中,“强出天际”体现言者对舞者身体控制力的称赞。有时,一些[+贬抑性]成分也能进入积极语境中“X”的构件位,目的是为了表达言者的怜爱,如:

    例20.给大杉杉和大灿灿买了过年戴的头饰。哈哈哈,被她俩叫妞姐,真是俗出天际!(新浪微博)

    2.消极语境

    当“X出天际”分布于消极语境中时,“X”常为[+贬抑性]成分,通常体现出言者对属性“X”所达到的极量程度感到不满,表达与抱怨或指责等行为相关的负面及否定的情感态度。如:

    例21.微信拍一拍什么时候能取消?没有一点用,倒是让我数次误拍领导,尴尬出天际。(新浪微博)

    例22.一个人害死全队,离谱出天际。(新浪微博)

    例21中,言者通过“尴尬出天际”抱怨“拍一拍”功能的负面影响。例22中,“离谱出天际”表达了言者对“一个人”拖“全队”下水行为的责备。

    构式“X出天际”具有表达立场的功能,其生成动因源于言者的主观性表达。“X出天际”与相邻构式“X到天际”和“X破天际”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一)语用功能

    “X出天际”体现言者的评价立场。“立场”是言者对信息的态度、情感、判断或承诺的显性表达,立场表达既包括言者对所述命题的态度和评价,也包含对受话人的态度[8]。“评价”包括态度、参与和分级3个方面[9],构式“X出天际”既体现言者对事物或事件某一性质特征“X”极性程度的凸显,也蕴涵言者的主观情感与个人判断。如:

    例23.什么叫无耻!无耻出天际!抄袭别人的观点也就算了,抄袭完了还吹嘘。(新浪微博)

    在例23中,言者通过构式凸显抄袭者“无耻”的程度之高,在表达自身愤怒情感的同时也凸显个人价值判断。

    评价作为一种由交际双方合作完成的社会行为,可以由一方邀请另一方对当前事件作出评价,也可以是一方先作出评价后,另一方对该评价再作出二次评价[10]。构式“X出天际”不仅能够表达言者在命题层面即对事件作出的评价,也可体现言者在元语层面即对先前评价所作的评价。如:

    例24.“你在干啥哟?”

    “我画的手,哈哈哈。美不美?”

    “美出天际。”(BCC)

    例24中,面对问者就其“画的手”作出评价邀请时,言者回应“美出天际”表达自己对“画”的欣赏。

    (二)生成动因

    “X出天际”的生成动因源于言者的主观性。“主观性”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也在话语中留下自我印记,即话语中多多少少都带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11]。构式“X出天际”的主观性实为在隐喻扩展下言者的心理力动态在语言建构层面的表现,具体体现在“X”和“天际”间的“焦点-背景”关系,以及构件“出”的语法化。

    “力动态”是实体间力的相互作用,其实质是一个有知觉的实体发出刺激并为另一实体所感受,从而成为其自愿行使某一特定行为的原因[12]。在“X出天际”中,构件“X”常常是[-运动性][-位移性]特征的谓词性成分。在构式的使用过程中,言者通过隐喻将“X”带给人的极量感受转化为一个能够被人感知到的动态“力”,从而使“X”具备[+运动性][+位移性]特征。如此,“X出天际”便可实现将“X”作为动态力焦点、将“天际”作为静态背景、“X”不断向“天际”作位移运动直至最后达到“冲出”天际状态的结果。构式的使用存在多重互动性,其中最基础的互动性发生在构件与构件之间。如上文所述,构件“出”在构式“X出天际”中处于由语法词向形态标记转化的过程中,“X”的性质特点与“出”向极量标记转化的程度之间存在关联。具体表现为,当“X”是具有[+位移性]特征的动词性成分时,“出”作趋向补语;
    当“X”是[-位移性]动词性成分或“X”为形容词和名词性成分时,“出”表现出极量标记特点,“出”的语法化程度依次加深。如:

    例25.太酸,酸味都飘出天际了!(新浪微博)

    例26.今年火出天际的超级网红——新疆独库公路。(新浪微博)

    例27.逃离高温,来到爽爽的贵州,贵阳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碗辣出天际的豆花面。(新浪微博)

    例28.没想到队友能猪出天际。(新浪微博)

    从例25至例28,“出”的位移性越来越弱,但标记性越来越强。例25中,“飘”具有[+运动性][+位移性]特征,“出”为趋向补语。例26中,由于“火”不具备运动和位移的特性,因此“出”渐渐发生标记化。例27和例28中,“辣”和“猪”分别为性质形容词和名词,构式中的“出”均表现出极量标记特点,用于凸显言者对“豆花面”“辣”的程度和“队友”“愚蠢”的程度所作的主观极量评价。

    (三)相邻构式

    “X出天际”有两个相邻构式,即“X到天际”和“X破天际”,三者之间既有共同点也存在不同之处。其中,共同点在于三者语义上都具有[+夸张性][+极量性]特征,功能上均表现言者的主观评价立场;
    不同点则源于构式中作补语的动词存在差异。如:

    例29.好久没拍照了,连我都看出来美颜相机都夸张到天际了。(新浪微博)

    “到”一般释义为“到达、往”。在例29中,“到”的使用表示“美颜相机效果的夸张程度已经有到达天际那么高”,虽然句子也表达夸张义,但较之于“出”的“超出”义,“到”的程度量显然更低。

    例30.这两个晚上的雷声,简直响破天际。(新浪微博)

    “破”可解释为“突破、劈开”。例30中,“响破天际”表示“雷声”比以往都“响”,“破”具有表达“突破以往记录”之义。相较于“X出天际”,“X破天际”在使用中更突出动词“破”的动作性特点,而“出”则凸显其趋向性特点。同时,“X破天际”常应用于“破”作动词的情况,此时“X破天际”的构式化程度低,“X”与“破”之间可插入修饰或限制副词。如:

    例31.体重破天际了,人生中最重的一次。(新浪微博)

    在主观性和力动态的共同作用下,经语法化生成的构式“X出天际”是一个表示言者在主观上判定“X”表现出某种极性状态特点的极量评价构式。其中,构件“X”常常是一个具有“量幅性”特点的性质形容词,有时也可由动词或名词性成分充当。“出”与“X”结合的典型用法是“X”作动词时两者组成的动补短语“V出”,表示“到达某一程度高量”。构件“天际”是一种隐喻化的表达,指言者的预期标准。“X出天际”存在两个相邻的构式,分别为“X到天际”和“X破天际”。不同的是,与该文所谈论的对象“X出天际”相比,“X到天际”所表达的程度量更低,而“X破天际”的构式化程度更低。

    猜你喜欢天际构式新浪快乐六一 玩出天际学与玩(2022年6期)2022-10-28守护雪域的“天际蓝”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2年8期)2022-09-20开往“天际”的那拉高速金桥(2022年5期)2022-08-24猴子虽小读者(2021年20期)2021-09-25《星夜天际》流行色(2019年8期)2019-11-04新浪读书排行榜阅读时代(2017年3期)2017-03-11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中国修辞(2016年0期)2016-03-20“XV的(不)是Y”构式探微语言与翻译(2014年1期)2014-07-10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当代修辞学(2010年4期)2010-01-21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当代修辞学(2010年2期)2010-01-21

    推荐访问:极量 汉语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