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瞄准前沿面向未来:“五朵金花”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8 02:00:02 点击:

    吕明霞,刘伟杰,陈秋玲,谢宝婷,王刚,吴明红,刘昌胜

    (1.上海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444;2.上海大学发展规划处,上海 200444;3.上海大学党政办公室,上海 200444)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根据国家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近年来上海大学先后召开了创新工作大会、本科教育大会和研究生教育大会,制订出台了《上海大学“十四五”学科建设专项规划》《上海大学促进多学科协同创新管理办法(试行)》等引导性政策和文件,主动探索、积极作为、聚焦重点、集中资源,确定了“十四五”时期上海大学学科建设的10个重点发展方向,实施“五五战略”,即理工科领域“五朵金花”和人文社科领域“五大阵地”,牵引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体系建设.本文将以“五五战略”中“五朵金花”领域的实践来分析上海大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期.时代变迁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深刻改变了人类的认知方式和生存法则.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且与生物技术和物理技术深度融合的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打破了传统业态边界,学科大交叉大融合,协同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使命,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加速、高精尖科技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知识生产和学科组织的变迁,无论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电机系还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推进实验室,他们的学科发展规律无一例外始于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始于以问题为导向多学科领域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始于与产业界紧密对话合作的全面融合[1].上海大学作为以“上海”这座城市命名的大学,理应在推进“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开启了高等教育建设的新征程[2].当前上海大学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学科建设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对接上海产业布局,在新起点上谋划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学科发展规划,建设更和谐的学科生态体系,机遇和挑战并存.

    2.1 学科和学科建设的内涵

    学科是一个综合体概念,是科学知识分类的基本概念.学科既是科学研究制度化的产物,也是集知识的传递与创造功能为一体的特定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学科作为高校的基本组成单元,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任务,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载体和平台.学科的内涵不仅包含专门的知识体系,还应该包含围绕知识体系开展的教学、科研活动及开展这些活动的学术组织[3].

    学科建设主要是指按照学科发展规律,通过学科资源投入和再分配,优化学科布局,改造、重构学科建设的方式[4].高校学科的创建都是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的,由专业化的学科组织提供相应的学科资源,包括人才、资金、场地、平台基地等.这些学科资源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高校学科发展建设的水平[5].

    2.2 建设原则

    围绕“追卓越、创一流”的发展目标,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上海大学“十四五”时期“五朵金花”学科建设主要遵循“四个坚持面向”原则.

    2.2.1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从科技发展规律角度看,开创性、颠覆性成果离不开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学科建设要更加重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学科地位和牵引作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

    2.2.2 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

    聚焦经济主战场的突出问题,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发力,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加快传统优势学科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

    2.2.3 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布局交叉学科新增长点,在战略必争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提升学校解决“卡脖子技术”的能力,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获得新突破.

    2.2.4 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重大民生问题,加快生物医药、医工结合、健康等领域的医学学科建设发展,以医学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惠及重大民生福祉.

    2.3 建设思路

    根据“四个坚持面向”原则,结合现有的学科建设基础,上海大学以服务国家和上海战略为导向聚焦优势学科发展,以交叉融合为手段推动学科特色发展,以重大平台建设为重点提升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聚焦“五五战略”,建设优势学科,培育若干交叉学科新增长点,促进多学科会战,形成多学科、分层次融合发展的学科发展新格局,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五五战略”中“五朵金花”包括微电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和量子科技5个方向.通过“五朵金花”的建设,加强原创性和引领性科技攻关,提升服务国家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新工科”建设(见表1).

    表1 “五朵金花”领域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Table 1 The field of“Five Golden Flowers”undertakes National and Shanghai Strategies

    上海大学“五朵金花”建设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依托,以优化学科组织结构为支撑,以聚焦方向、建设平台、聚集人才和促进交叉为发展路径,进一步聚焦特色,打造学科高峰和创新高地.

    3.1 聚焦方向:聚焦优势学科,聚焦新兴交叉、前沿基础学科

    聚焦“从0到1”前沿问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凝练优势学科和科研的主攻方向,聚焦具有前沿性和战略性的学科发展关键问题,积极跟进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围绕若干重大重点领域,培育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聚焦微电子、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导向,提升“突破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攻坚与协同创新能力,推动工科建设再上新台阶.聚焦生物医药,瞄准健康中国和上海健康产业的重大急需,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转化型医学院.聚焦量子科技,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0到1”原创性、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上取得突破.培育和支持前沿基础学科,在若干科学前沿领域实现重点突破,解决一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3.2 建设平台:提升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抢抓新一轮学科发展机遇,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促进上海大学科研装备的开放共享和协作研究.依托上海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建立集大型科研装备和一流科技人才于一体、功能强大的综合型共享科研大平台,实行3∼5个标准化分析检测服务平台,完成CNAS认证,支撑全校理工类学科发展.建立微结构分析实验室、理化分析实验室、力学性能分析实验室、生物医学实验室、微纳加工实验室.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7个学院共享平台.

    3.3 聚集人才:围绕重点领域,引育高水平人才

    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发展需求,围绕“五五战略”建设领域,千方百计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在人才引进方面,充分发挥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主体作用,切实围绕学科建设的规划目标合理配置人才引育资源,针对学科发展中的优势和短板,切实做到精准引才.在高峰人才引进方面,注重团队的整体性引进,突显人才资源的聚集效应,实现高峰人才队伍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始终坚持学科整体有序发展,实现不同板块人才引育的良性轮动,使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突出优势学科的同时实现整体性跃升.

    3.4 促进交叉:探索交叉合作机制,发展文理综合研究

    研究制定促进学科交叉发展的政策,激励教师从事学科交叉科研教学工作.优化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激励教师从事学科交叉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促进校内外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合作与协同创新.尊重学科差异,完善同行专家评议制度,完善促进跨学科合作的学术评价和成果共享机制.强化跨学科合作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从事前沿和重大应用问题交叉性研究的积极性.通过文理渗透、理工交叉、医工信融合等多形式交叉,凝练实施一批多学科交叉的重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学科交叉汇聚发展.在建设“五五战略”的重点方向中着重引导支持跨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工、理、医、文的集成与融合发展,形成未来学科发展的新亮点.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提升学科内涵质量,是上海大学作为地方高水平建设高校应有的责任担当.

    4.1 聚焦微纳电子技术创新策源,打造集成电路泛摩尔技术特色领域

    以机械工程、数学、计算机、控制科学、材料、物理、化学为支撑学科,2019年上海大学成立微电子学院.学院聚焦集成光子与智能传感、智能显示与芯片技术、先进微电子与传感材料、微纳制造与半导体装备、芯片设计与系统应用研究方向,面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加快培养行业紧缺人才,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区校合作,破解产业自主发展技术难题,打造集成电路泛摩尔技术特色领域.

    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已获批全国唯一新增“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基本建成微纳加工测试平台(微纳工艺加工、芯片封测、微电子材料合成和检测)和集成电路计算信息化与EDA工具中心(先进微电子材料与光刻工艺仿真子平台、集成电路设计与EDA子平台、半导体人工智能计算子平台、集成电路模拟与材料计算创新教学子平台).

    4.2 打造人工智能研究特色平台,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以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法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院为支撑,2020年上海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院以开放环境下无人系统智能演进为建设目标,以智能算法、智能安全、环境深度自适应、智能部组件、人工智能伦理为引领方向,打造无人系统智能创新策源平台,引领装备智能化飞跃.开放环境无人系统智能演进平台主要包括:①开放环境下人工智能算法平台(一流第三代智能算法、自演进半物理仿真训练);②环境自适应智能演进平台(一流智能装备半物理仿真验证、开放环境智能信息系统);③智能无人系统和智能部组件测试平台(一流智能无人系统和部组件测试、智能无人系统测试).

    研究院还围绕量子计算、脑科学、智能医疗、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能哲学等重点领域,形成特色研究方向,建立了5∼8个高水平特色研究团队,建设人工智能本、硕、博人才培养流程,建设上海海洋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

    4.3 聚焦增龄医学研究,发展高端生物材料、药械与先进诊疗技术

    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等学科,上海大学成立转化医学研究院,以聚焦增龄医学研究,发展高端生物材料和药械与先进诊疗技术为建设方向,打造技术支撑平台、综合分测平台、临床应用平台、转化运营平台的生物医药创新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①增龄医学研究,推动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干预手段创新研究;②生物材料与器官修复,构建重要器官修复材料研发到临床转化全链条;③创新药物研发,推动重大衰老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与转化应用;④智能诊疗与康复,推动疾病治疗相关诊疗装备和器械的创新研制;⑤细胞治疗技术,推进CAR-T和干细胞等高端细胞治疗产品的全面开发.

    4.4 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点任务,打造新能源创新高地

    新能源方向围绕国家新能源和双碳战略目标,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等多个优势学科,聚焦新能源材料与装备、储运能材料器件和装备、氢能和燃料电池、生物质能、新能源政治经济学、新能源经济管理、新能源政策与法规7个方向,构筑新能源特色学科群,突出成果转化.新能源方向依托院士牵头,组建了上海市教委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与装备创新团队等9个相关学术研究团队,成立了上海市氨氢转化示范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上海市教委氢能与燃料电池创新团队、上海大学催化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垃圾发电、超级电容)、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材料监测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4.5 瞄准量子科技基础和关键技术,促进量子科技应用和知识创新

    围绕物理与化学、数学、材料、通信、纳米、电子等学科,注重发挥超导科技的优势和特色,凝练出3个建设方向:①量子材料计算及纳米器件设计,基于量子力学原理,设计新型量子材料;②量子超导新材料及精密传感,发现超导量子新物态,发展超导技术,提出量子器件新途径,实现高精度量子传感;③量子信息基础理论及调控物理,基于量子基础理论,设计新型算法,实现高精度、大规模量子计算.

    自2021年以来,上海大学进一步凝聚方向、开展关键科学问题攻关,推动量子与超导重大科技发现和成果产业化,打造国际一流、特色创新策源地.目前已建有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量子与分子结构国际中心、上海大学量子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在量子信息基础及调控物理、量子材料计算及纳米器件设计、量子超导新物态及精密传感3个方向上,攻关关键和前沿科学问题,形成一批原始创新成果.

    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校内外多方面的关系.本文着力思考了在上海大学统筹推进“五朵金花”建设过程中校内需要协调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以期为资源配置、成效评价及大学治理提供参考.

    5.1 顶层规划与院系谋划的关系

    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核心内容.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全校一盘棋,明确学校和院系的责权利划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联动,形成合力.

    学校必须承担起规划和推进学科建设的责任,总体负责学科建设规划,开展学科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组织、指导各学科修改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学科分类分层建设,负责组织校级一流、优势、培育学科的遴选、建设、管理及考核.负责优化学科布局,以“五五战略”整合现存、分散的力量,在理工科和人文社科领域形成学科优势.负责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前瞻性布局一些科学前沿或未来有可能成为高峰或办学特色的学科.

    院系应该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和落实.院系最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最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最了解学科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学科发展趋势.因此,院系是学科谋划的基础,是推动学科建设的实施者.院系负责学科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实现的途径,落实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服务社会的任务,发挥一流学科建设的主体作用.

    5.2 一流学科与学科生态的关系

    一流学科意味着拥有一流的学术团队,拥有更优质的科研成果、更高影响力的论文和重大项目,以及更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等,这些指标恰恰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指标.但一流学科不是悬空生长的,需要肥沃的土壤环境,即学科生态.学科生态是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学科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整体性的生态系统[6].在学科生态中,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协同、互补、竞争等共生关系,学科与学科生态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互通[7].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生态,大多具有以下3个特点:①学科结构合理,拥有实力雄厚的基础学科,若干强大的应用学科(如工科和经济管理学科),特别多的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②良性的学科文化和学术生态,重视营造促进学科良性发展的学科文化氛围,鼓励创新、追求卓越,鼓励竞争、合作协同,鼓励教师潜心治学、诚信治学;③完善的学科制度,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治理作用,让教师更多地参与学术事务和学科制度建设,真正找到“教授治学”的实现路径.

    5.3 学科建设与成效评价的关系

    成效评价是检验一流学科建设水平和发展状态的重要评价方式,起到“指挥棒”的作用,能够清晰地测量学科的发展状态和质量水平,提高大学学科治理效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坚持以绩效为杠杆,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规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强调对高校和学科建设实现大学功能、内涵发展及特色发展成效的多元多维评价,综合呈现高校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结果.

    对于学科建设评价方式,要立足院校特色和办学定位,坚持统筹兼顾,注重资源投入和绩效产出的关系,提高一流大学建设经费投入产出的效率.除了政府和社会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进行评价之外,学校还要积极探索校内学科评价,校内校外评价一致,以评促建,以评促升,重视校内学科规划完成情况的监测和绩效评估,重视对职能部门、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等考核,推动相关部处、院系和学术团队完成规划设定的任务和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科的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8].

    猜你喜欢上海大学一流学科【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2期)2021-02-26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6期)2021-01-11关注一流学科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0年12期)2020-11-24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0年3期)2020-08-07《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4期)2020-05-24“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5-04

    推荐访问:金花 发展战略 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