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国外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7 19:00:05 点击:

    [摘 要] 通过对国外几个典型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虽然不同的产业集群在不同背景下,会有不同的发展道路,但这些集群内的企业都能够比其他地区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并取得成本领先优势;具有更快的创新速度并获得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更低的产业进入壁垒使小企业不断涌现,充满活力,从而发现我国产业集群缺乏自由创新能力,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强化技术创新,推进柔性生产,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工程的对策。

    [关键词] 产业集群;经验;启示;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07-0034-04

    当今世界的经济版图,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产业集群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产业集群决定着地区兴衰。二战以来,在英国、德国、美国的一些发达地区日渐衰落的同时,一些原本落后的地区却依托高技术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如美国的产业集群——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德州的奥斯汀,英国的剑桥、印度的班加罗尔和法国的索菲亚等高技术集群。

    在中国产业集群面临升级压力和中央政府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的背景下,笔者以国外几个典型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成功的经验与启示,试图发现中国产业集群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对策。

    一、国外典型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

    1. 硅谷地区的发展。美国的硅谷地区是目前仍被称为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自1965年以来,美国成立的100家最大的技术公司,有1/3在硅谷,仅1990年,硅谷的企业就出口了超过11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相当于美国电子产品出口额的1/3。硅谷地区的众多高科技企业对美国经济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其发展速度和效率更成为各国企业、政府等效仿的榜样。然而进入21世纪后,硅谷经历了其历史上最长最严重的衰退。据《旧金山纪事报》报道,2001年硅谷湾区200家大科技企业的经营损失高达913亿美元,中心区的失业率更是从2000年的2.2%攀升到2001年的7.4%。不过,在美国经济开始恢复的2002年,硅谷也开始走出低谷。值得一提的是,在下一轮经济发展高潮中,不但信息网络技术的大规模普及与利用是硅谷的绝对优势项目,而且硅谷在生物工程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硅谷有着美国最大的生物科技企业群,上市公司有近80家。统计显示,近200家生物工程公司不但已经为硅谷提供着近6万个工作机会,而且正在追赶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另一个“火车头”。

    2. 英国剑桥工业园区的特色。1969年,为响应英国政府关于大学和工业界联合的呼吁,剑桥大学便开始于当年筹备建立剑桥工业园。园区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曾经高速发展,但是伴随着1989年英国经济的衰退,剑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陷入停滞;从1993年开始,剑桥工业园及附近地区再次出现增长的态势。2000年,剑桥地区约有1 200家高技术公司,就业数为35 000人,年贸易额达40亿英镑。该地区的公司以研究与开发为主,集中了大量的高技术公司,主要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科学仪器和电子工业,还有日渐增多的生物技术、医药化学、空间技术等方面的公司。剑桥工业园还集中一大批大型跨国公司的研究基地和研究所,如诺基亚、日立、甲骨文、施乐公司、斯坦福研究所、微软等。

    3.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业的高速发展。在短短的10年内,班加罗尔软件业得到了飞速发展。1991年,印度政府在班加罗尔设立该国历史上第一个软件科技园——印度软件科技园(STPI),园区耗资60亿卢比,由卡纳达克邦、印度塔塔集团与来自新加坡的资金合建,邦政府占20%的股份,其他两家各占40%,至此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才乘上发展的东风。1997年,卡纳达克邦宣布其IT产业发展政策,成为印度第一个宣告发展IT产业的邦,并将发展的腹地选择在首府城市班加罗尔;目前,在班加罗尔市2 000多家企业中,1 500家是软件企业,占了印度软件企业的1/2。其中250家是跨国公司,世界500强有65家落户这里。印度软件产业的收入60%来源于卡纳塔卡州与班加罗尔。1991~1992年,班加罗尔的计算机软件出口仅为150万美元;2000~2001年猛增到16.3亿美元,10年内飙升了108倍。2003年,其软件出口已达35亿美元,预计2008年将达到150亿美元。[1]班加罗尔已经成长为世界上继硅谷之后的又一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班加罗尔软件业快速发展的经验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4. 意大利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意大利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中小企业数量之多,企业规模之小都是其他工业化国家不能比拟的,平均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仅为4.3人,是日本的1/4、德国的1/3,不到美国的1/3,平均每个企业创造的产值也是位居工业化国家之末,可见意大利企业之小和中小企业之多。意大利经济是出口依存型和进口依存型并存,出口创造了国民经济(GDP)的15%,是意大利的主要牵引力,出口最大的产业分别是机械、纺织、服装、皮鞋、皮革等,出口额仅次于德国,居欧洲第2位。意大利出口产品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生产的,职工人数在20人~50人规模的企业,其销售额的50%是出口。年出口额在500亿里拉以内的企业基本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出口额占意大利总出口额的56%。如果考虑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下无法统计的零星企业出口,那么纺织品的90%、服装的80%、鞋和皮鞋制品的90%、木工及家具的95%的出口额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

    二、国外典型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硅谷地区,剑桥工业园区),还是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班加罗尔地区,意大利产业集群),其发展成功的关键一般都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

    1. 集群内的产业集中、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相对较高,协作配套体系完善。四个产业集群的支柱产业一般都集中为2个~3个方面的高技术领域,集群内的企业之间,都表现出高度灵活的合作关系。如在意大利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两个起主导作用的企业群体,即最终企业群体和中间企业群体。最终企业群体是指向集群以外的市场提供产品的经营者,而中间企业群体是指向最终企业群体提供中间制品和服务,而不直接向集群以外的市场直接提供产品的经营者。最终企业通过产品加工工艺把中间企业组织起来,同时穿梭于中间企业和市场之间,发挥协调者的作用。尽管中间企业不接触市场,但由于最终企业的中介作用,其技术进步能跟上市场需求,并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再加上企业规模很小,固定成本低,经营比较稳定,从而使整个集群地成为可伸缩性的专业化产业。

    2. 集群内技术人才与大学和研究机构高度密集,且自主开发能力强大;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率高。创新活动具有在那种产业界研究与开发活动、大学研究活动和熟练劳动力密集的区域集聚成群的空间倾向性。例如,如今世界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近1/4在硅谷工作,该地区也有6 000多名博士,占加州博士总数的1/6。区域内有著名的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克拉拉等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众多智力人才的地域集中,对硅谷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不可估量。

    3. 当地政府部门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给予大力扶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比较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特别是金融、中介服务、劳动力教育和技术培训等体系比较完善,但政府部门严格遵循市场竞争规则,并不参与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1991年,印度开始兴建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园区——班加罗尔时,当地连电源供应都很困难,但卡纳塔克邦政府艰苦创业,不遗余力地为发展IT业搞基础设施建设,筹资兴建发电厂、供水系统,扩建电信设施,在软件园区内为软件研制人员提供可与任何发达国家相比的一流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尽管印度政府不断更迭,但历届政府都一如既往地支持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特别是把软件产业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对软件园区内企业提供发展信息业的种种优惠政策。

    4. 有一个鼓励创新、创业精神和新企业形成的商业环境,区域内信任度较高,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低。如硅谷集群内企业衍生能力特别强,在衡量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时候,集群内企业衍生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硅谷从20世纪70年代不足3 000家企业,经过短短20多年就发展到了8 000多家企业。例如,1997年,硅谷区内有2 000家企业破产,又有3 500家企业诞生,而硅谷当年500家生物科技企业,预计也会有200家倒闭,但又会有300家冒出来,由此可见硅谷的企业衍生能力是十分强的。再如在意大利,构筑了以家族为基础的地域社区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小企业集群上,核心内容就是诚实与信任。如果没有这种道德精神的粘合剂,许多中小企业就无法进行低成本的分工与协作。

    三、国外典型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启示

    1. 积极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衍生和集聚发展。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是实现知识市场化的一个有效组织形式。科技型中小企业衍生和集聚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能力,所以各国政府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方面都是不遗余力的。例如,美国有专门的小企业创业管理机构,改善小企业创业环境,为其提供贷款担保,可担保其所需资金的90%,或为其提供免费咨询与服务和帮助它们获得联邦政府的合同。

    2. 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与集聚效应产生。科技创业人才集聚功能开发是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关键。硅谷地区的成功是与其有效地吸引海外科技人才集聚创业密不可分的。而海外科技人才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最多。集聚人才的关键在于激发科技型小企业人才需求规模。硅谷地区由于科技型小企业创业成长能力很强,并建成了面向全球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使得世界各国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都能自由地向硅谷集聚。硅谷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还表现在硅谷企业之间良好的人才流动,并内化为硅谷地区的一种生活方式。

    3.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政、产、学、研密切协作。在发展中国家要提高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地方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和途径就显得格外重要。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到,大多数高技术产业集群都是政府干预或引导的产物;没有大学和科研机构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功能扩展和延伸,集群内的发展既不名副其实,也不具备比较优势;产业界的参与是高技术集群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

    4. 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硅谷地区成功发展的实践证明,风险投资是高技术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催化剂。美国是世界上风险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已占世界风险投资的一半以上,而硅谷的风险投资又占到了美国的1/3强。由于风险投资的促进作用,硅谷地区的科技型小企业成长迅速。

    四、中国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其低成本中国新能力。然而,目前中国的产业集群大都是以低成本为基础的简单“扎堆”,而不是以创新为基础的,集群内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隐患。据调查,在珠三角地区,各专业镇聚集的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在那些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专业镇,由于不掌握模具、芯片一类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产品以仿制、组装为主。在那些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形成的专业镇,产品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商手中,研发活动以及基本的芯片设计仍保留在跨国公司的本国基地。其它地区的产业集群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事实上,目前中国绝大部分产业集群仍处于以仿制和贴牌为主的低级阶段,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来维持其竞争优势。[2]

    当前中国产业集群之所以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由于产业集群的创新和合作意识淡薄,自主创新投入不足,加上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其垄断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控制在母国,以及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人才等。随着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中国产业集群进行自主创新的压力将日益增大。与此同时,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名牌企业,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如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的“七匹狼”、“九牧王”、“柒牌”等11个知名品牌被境外抢注,为企业开发国际市场、创建国际品牌增加了障碍,提高了成本。

    从国外典型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经验可以看到,只有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才能形成持久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实现集群的持续发展。在中国产业集群面临升级压力和中央政府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的今天,中国产业集群已经进入到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的新阶段。2007年2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中,围绕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系统构建出国家自主创新支撑体系,明确了政府工作的重点和引导社会投入的方向,提出营造创新环境、完善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结合中国产业集群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

    1. 以现有的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软件园等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推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对集群内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国家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例如,对集群内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活动可考虑给予加速折旧、税收减免优惠;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投资扶持等措施,推动集群内产学研紧密结合;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公司,促进风险投资的产业化和社会化;等等。

    2. 强化技术创新,推进柔性生产,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鼓励集群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要鼓励发展专业化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吸引跨国公司在集群内设立研发中心,鼓励本地企业与外资建立合资研发中心。此外,要完善金融担保、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和配套服务,缓解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面临的资金瓶颈矛盾。建立科技成果转让交易市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培育投资咨询、市场研究、技术信息服务、专利代理、法律服务等中介组织。

    3. 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工程。一是强化技术创新,推进集群形象建设,逐步在全国培育一批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集群品牌;二是鼓励集群内现有贴牌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支持现有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仿冒,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产业集群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社会现象和产业组织形式,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能够强化专业化分工,充分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降低创新和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加快落后地区工业化进程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相信通过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发展,不但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而且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坚.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魏后凯.要大力推进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N].中国改革报,2006-01-05.

    责任编辑:孙飞

    责任校对:武占江

    推荐访问:产业集群 启示 国外 创新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