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思路分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7 18:25:04 点击: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是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也是国际服务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广东省的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取得快速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方面、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方面,区域优势的充分发挥方面等。研究表明,广东省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

    关键词: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区位熵

    中图分类号:F1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8-0073-05

    近年来,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全球化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广东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基地,工业技术升级与结构调整有赖于投入更多且更有效的研发、市场调研与预测、电子商务、物流、会展、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使产业价值链由低成本的廉价劳动加工制造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延伸和拓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广东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动力源。

    一、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及研究综述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

    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的概念最早是由格林菲尔德提出。布朗宁和辛格尔曼1975年在《服务社会的兴起》一文中对服务业进行了功能性分类,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知识密集型行业。科弗和波尔斯(1989)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不是直接用来消费,也不是直接可以产生效用的,它是一种中间投入而非最终产出,他扮演着一个中间连接的重要角色,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汉森(1990)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货物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等方面是发挥着中间功能,其定义包括上游的活动(如研发)和下游的活动(如市场)。我国学者李清娟等(2007)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性服务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其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科技进步密不可分;它不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 虽然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还不完全一致,但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在理论内涵上就是指为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因而也可称为“中间投入服务”或“配套服务”,它能够满足制造业、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对服务的中间使用需求。

    (二)文献回顾与评价

    1. 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分析。Francois(1990)指出,生产性服务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在复杂的现代经济中,生产性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生产性服务的成本与可获得性将成为专业化所带来的递增报酬的限制条件。规模报酬的实现与经济发展的步伐均取决于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步伐。富克斯认为,现代经济成长与服务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他通过研究美国1947—1958年的投入产出表,发现各主要服务行业作为对农业和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占全部产值的比重都提高了,其中金融服务、商业性服务等所占比例提高最为迅速。刘重(2006)认为,最近二十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服务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带动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也改善和提升了产业结构,带动了产业升级。

    2.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区位研究。办公区位研究是国外最早进行的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区位研究。办公场所是生产性服务活动的载体和空间。关于办公区位研究最早出现在1927年纽约的规划研究中,这一研究描述了这一行业区位模式的中心性倾向,研究还指出,尽管办公区布局在纽约市中心区占绝对优势,但更常规和地方化的办公活动在整个都市区显得比较分散 (Haigh,1927)。Marahall & Wood(1995)指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模式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与接近相关的因素主要是接近客户、同行和外部信息;与易达性相关的因素主要是考虑交通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和合格职员;与环境相关的因素是更多考虑城市文化、社会和居住环境、充足的高质量办公设施及有利于维持高质量服务的市场环境。Sabourin Paul David(1998)系统研究了广告服务业在大都市内部的区位特征,得出了广告代理商和他们的供货商在空间上的前向连接和后向连接的区位特征。Yuzhou(1998)在研究洛杉矶华人生产性服务业区位时,发现会计工作室集群在华人中心商务区,主要是受华人顾客导向型网络的影响,这一类服务业的布局更多地考虑中心性和接近顾客。

    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Petit(1986)从劳动分工角度分析二者的关系,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只是制造业或工业生产在分工方面的延伸。格鲁伯、沃克(1989)则用奥地利学派的生产迂回说来阐述生产性服务业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奥地利学派认为,除了资本密集度提高能提升生产力外,生产过程的重组和迂回也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更加迂回的生产过程不仅需要使用更为专业的劳动力和更多的资本,生产步骤的增加也增加了中间投入的数目。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企业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原料采购等为上游环节,生产加工装配等为中游环节,而产品分销、营销管理和售后服务为下游环节。其中,上、下游这两个环节以及贯穿于三个环节当中的供应链管理,基本上都属于生产性服务,恰恰正是这些生产性服务,一方面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主要增值点、盈利点;另一方面,也构成了产品差异化的基础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

    4. 战略与政策研究。吕政等(2006)基于产业互动的视角,研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问题,并认为中国需要从消除进入壁垒、强化分工优势、促进产业关联、推动服务业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强区域协调等方面,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高传胜、李善同(2007)从服务业、制造业以及市场环境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制约二者互动发展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二者互动发展的政策着力点。

    二、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根据近十年的广东统计资料,笔者对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研究。由于统计资料中没有专门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统计,因此不能得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准确数据。但是根据李善同(2008)以“中间使用率”和“非居民最终消费比率”的平均值为标准,结合生产者服务的内涵,并参照我国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02),特征比较明显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通过这些行业的发展数据,我们可以对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做出分析。

    1. 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较大,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以来,特别是爆发金融危机以来,面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在工业增长减速的情况下,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保持广东省经济的较快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10 810.93亿元。2000—2009年,广东省服务业平均增加值年增长速度为47.59%,10年间增长达4.7倍之多,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20 267.9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4.57%,比1995年上升了1.25个百分点,比1978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服务业增长对广东省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63%。同时,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相当迅速,2000—2009年间,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45.7%,增加了14倍多(见表1)。

    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弱,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79—1985年的35.9%提升到“八五”时期的最高水平63.6%,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后逐步减弱,2006—2009年平均为55.7%。第三产业的推动力不断增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5年)的38.2%稳步提升到2006—2009年的42.4%。1978-2009年服务业波动系数为5.3%,低于第二产业的7.9%,特别是1996—2009年服务业的波动系数仅为1.3%,远低于第二产业的3.3%,服务业波动幅度显著低于工业,随着服务业总量的不断发展壮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起着稳定器作用(见表2)。

    2. 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容纳力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转移,而工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服务业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了途径,这就使人均收入提高得以保证,社会总需求稳步增长,使经济得以高速发展。如果没有服务业提供的大量就业岗位,社会总需求必定会降低,发展将受到阻碍。

    通过比较2003—2009年广东省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及构成结构(如图1、表3所示),我们会发现,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例从2003年的27.7%逐年上升,不断增长。到了200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1 855.73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32.83%。服务业就业人数的不断增长,表明了服务业在保持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方面的巨大潜力,也使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的同时,2003—2009年,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人数也增长迅速。2003年生产性服务业人数为633.56万人,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人数增长为1 062.5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3.96%,为广东省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人数增长最多,从418.91万人增加到701.69万人,7年间增加了282.78万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人数增长幅度最大,增长了2.63倍。金融业和保险业属资本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数并不多,但从我国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该行业今后的就业吸纳能力非常高。

    3. 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占GDP比重下降,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从2004年的4.4%下降为2009年的4.04%,批发业和零售业从2004年的10.5%下降为2008年的9.9%,下降了0.6个百分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从2004年的11.1%提升到2009年的29.4%,上升了18.3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批发零售业仍占服务业较大份额,但其比重不断下降,从2004年的23.9%下降为2009年的21.64%;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业所占份额不断提升,从2004年的7.2%提升到2009年的12.65%,上升5.4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2005—2009年金融业保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均增长分别为67%、39%、37%,均高于同期GDP增幅。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较快的发展,比重不断提升,2005—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长38%,高于同期GDP 2个百分点,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27.4%,比2004年提高2.5个百分点,服务业的提升主要来自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见表4)。

    4.从服务业区位商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广州、深圳、东莞的区位商分别为1.30、1.11、1.07,表明广州、深圳、东莞服务业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从服务分行业数据显示,行业区域优势地区分布各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区位商最高的为广州,区位商为1.74,显现广州交通枢纽物流中心作用。金融业区位商最高的为深圳,区位商为2.30,显现深圳金融中心的地位作用。东莞的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肇庆的住宿和餐饮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揭阳的批发业和零售业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5. 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广东是全国利用外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服务业在全国也相当发达。近年来,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越来越大。2010年,第三产业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 214个,增长33.7%;合同外资金额116.08亿美元,同比增长69.1%,占全省合同外资总额的47.2%,比上年增加8.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金额79.71亿美元,增长5.2%,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39.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际利用外资4.22亿美元,增长79.0%;批发业和零售业实际利用外资19.89亿美元,增长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9.11亿美元,下降3.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实际利用外资4.26亿美元,下降3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际利用外资5.63亿美元,下降31.6%。

    随着中国加入WTO时间表上相关协定的实施,我国绝大多数现代服务业都以不同的方式取消和逐步削减了外商市场准入的限制。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银行、物流、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外商投资将迅猛增加。实际上,服务业引资增长较快已成为广东目前吸引跨国投资的重要特点之一。

    三、广东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思路

    (一)进一步加大粤港澳服务业开放力度

    香港是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香港的优势产业。实现港澳的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广东及珠三角制造业的结合是新时期粤港澳合作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是金融业。引进香港的金融资本、金融产品和金融管理经验,促进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加快广东风险资本的培养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推进广东制造业的升级,使三地资金流动更加畅通和透明。其次是物流业。借鉴香港物流业管理模式、经验和技术,发展广东的物流业。再次是旅游业。粤港澳旅游业合作潜力巨大。利用港澳的资本和管理经验完善广东的酒店、旅游点等基础设施;利用港澳国际的旅游网络,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实现广东、香港、澳门旅游资源的优化组合,建立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跨区域的旅游路线,做大三地的旅游产业。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会展、管理咨询等方面合作。

    (二)有效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

    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积极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落实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提高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对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风险投资公司进入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服务企业的发展。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生产性服务业投资环境。创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吸引民间资本投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支持生产性服务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加大利用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工具力度,积极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工作,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支持设立专门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的小额贷款公司,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提高小额担保贷款单笔额度,完善的监管制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

    要积极改善产业配套条件,推动适合开展产业集群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主要措施有:

    首先,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产业园和重点功能区集聚,形成特色鲜明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通过载体建设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集聚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已有的产业集群进一步突出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新培育的产业集群要根据区位条件、产业发展基础等,做好发展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完善服务功能。

    其次,引导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加强联合和开展协作。通过组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构建企业优势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促进服务企业之间、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合作,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互补互促、融合发展,形成规模和特色。

    (四)改革与创新职业教育体制,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高质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是知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源开发是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从价值链分析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增值更多地体现在专业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不断交流与沟通上。实际上,生产性服务业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化水平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求社会提供大量懂技术、会经营、善操作的人才。这些人才的输送仅仅依靠现有的办学模式是满足不了的。因此必须改变轻视职业教育的做法,树立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的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新的机制和办学模式。比如,建立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实行根据企事业用人“订单”进行培训的新模式,而不能简单地由学校“闭门造车”。总之,要从认识上把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并努力创新服务业的人才培养体制,努力造就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服务业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BrowningHC, Singelmann,J.The Emergence of a service Society[M].Springfield,VA: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1975.

    [2]Hansen,N.“Do Producer Services Includ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90,(4).

    [3]来有为,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战略抉择[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校对:孙 飞

    推荐访问:广东省 服务业 发展思路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