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我国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影响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7 17:45:05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提要]第三产业包括多个行业,每个行业对就业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产值弹性的测算,从增加就业角度给出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的建议。

    关键词: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就业产值弹性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2月4日

    一、我国产业结构及相应的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所占份额从1978年的28.2%降到2010年的10.1%,下降了18.1个%,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弱化;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47.9%变动到2009年的46.8%,总体变化不大;第三产业占GDP份额从1978年的23.9%升至2009年的43.1%,总体有所上升。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基本符合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70.5%下降到2010年的36.7%,下降了33.8%,意味着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从1978年的17.3%、12.2%上升到2009年的28.7%、34.6%,分别上升了11.4%和22.4%,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比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幅高出11%。总之,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趋于下降,而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趋于上升,第三产业就业增长较快。我国第三产业就业规模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

    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不但不能吸纳劳动力,反而有数以亿计的劳动力需要转移;第二产业虽有较大发展空间,能够创造部分就业空间,但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市场容量的限制以及体制的完善,对于劳动力的吸纳水平不断降低,不能期望完全依靠发展第二产业来吸纳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而第三产业涵盖面广、涉及部门多,既有传统部门、又有新兴部门,既有资本密集型行业、又有劳动密集型行业,故对劳动力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科研技术能力兼容性较强,具有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安排就业的优势;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配备的生产要素设备水平和资金投入量要求相对较低,因而可以做到在我国目前资金和物质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吸纳劳动力能力相对较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也获得较快增长,成为三大产业中就业增长最快和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部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就业领域,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就业的影响

    (一)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分析。从2003年开始,我国采用新的三次产业划分方法。第三产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故选取从2003年到2010年的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分析可得出:

    1、教育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四个行业的就业人数占整个第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最大,分别为13%和10.8%左右,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均在5%左右。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占比则最低,仅在0.48%。

    2、就业人数比重增长最快的是房地产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而就业人数较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批发和零售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却在逐年下滑。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在2008年和2009年的增长较快。

    (二)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就业产值弹性。就业产值弹性是衡量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大小的指标,即一个时期内就业变化率与产值变化率的比值。具体来说,就是指各产业产值增长率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就业增长率的大小,其实质是对某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的变动幅度,其自身变动幅度的一个反应。本文采用不需要较多样本资料的直接计算方法计算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就业产值弹性,结果见表1。(表1)可以看出:

    1、就业产值弹性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分别为0.4114、0.3839和0.3442。近几年来,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对就业的积极影响也很大,故因大力发展信息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中一些细分行业其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属于第三产业中层次较高的行业,它们的发展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大有裨益。虽然房地产业现在诟病较多,但是不能否认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它对就业的帮助。

    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这三个行业的就业产值弹性分别为0.2320、0.2217和0.2032。这三个行业增加就业的潜力也比较大。而且这三个行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目前中国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有很大帮助。

    3、金融业的就业产值弹性不算高,为0.1780,这可能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金融业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近年的发展减缓;二是因为我国金融业的垄断程度比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吸收就业的能力。

    4、就批发和零售业来说,就业产值弹性为-0.0961,这说明目前中国的批发和零售业的就业已经饱和,不能再增加就业,甚至有就业人员的流出。这是因为其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率先对非国有经济主体开放的第三产业部门,在经历八九十年代填补缺口式的数量扩张阶段后,产值增长速度放慢,这个行业已经成熟。而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需要的劳动力在减少。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发展规律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会上升。尽管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会下降,但不能因此而忽视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现阶段仍然需要继续保证这两个产业的发展,发挥它们在吸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任何忽略第一、第二产业而过分强调第三产业在就业中作用的做法,对缓解我国现在就业压力都是不利的。因此,我们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证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并重点发展其中一些行业。我国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加上第三产业对就业的积极作用,第三产业未来能够带来的就业岗位会很多。而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就业的促进程度不同,应该重点发展其中对就业积极影响较大的行业,比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以及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帮助的行业,比如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因为这些行业良好的发展可以提高人口素质和消费水平,从而可以间接促进就业。

    (三)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服务业从业人员多,新兴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低。截止到2002年底,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达20.72%,而金融保险业的从业人员只占1.61%,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与我国某些行业实施垄断及市场准入政策过严有关,如金融保险业、电信、交通、教育、卫生、广播电影电视业等,对民间资本的进入限制非常严格。这些导致我国第三产业某些行业提供的服务产品处于卖方市场,偏高的定价既抑制了消费,反过来也影响了相关行业的规模,从而限制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如果能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放开对进入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的行业壁垒,让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些行业创业,将会极大地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四)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就业率最根本的是使劳动者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现代第三产业对从业人的素质要求并不低于其他产业,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低素质劳动力同样也难以适应第三产业发展的要求,像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将对这些新兴行业产生强劲需求,但由于目前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缺乏,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这也是导致我国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新兴行业增长趋缓的重要原因。目前,第三产业在劳动力数量供给方面没有问题,关键是劳动力的质量,因此应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加强第三产业劳动力素质的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1]钤青莲,沈艳华,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相关问题研究,企业管理,2010,6

    [2]彭丽茹,黄大乾,劳动就业与第三产业增长关系计量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18

    [3]裘雨明,我国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分析,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15

    推荐访问:就业 我国 影响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