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江苏省单位就业人员状况分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7 17:30:04 点击:

    摘要: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的结果相比,江苏省无论是单位就业人员的数量,还是单位就业人员的素质,都有了较大改善、出现了新的面貌。文章以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江苏省单位就业人员的数量与素质状况;据此,提出“增加单位就业容量,提升就业人员素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素质

    第二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显示:截止2008年底,江苏全省第二、三产业单位和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就业人员数为3 255.64万人,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增加1 213.26万人,增长59.40%。单位就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331.83万人,技能人才201.98万人,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一、 江苏省单位就业人员基本面分析

    1. 按行业门类分。2008年江苏省单位就业人数为2 708.38万人, 比2004年增加819.23万人, 增幅达43.36%。与2004年相比,2008年各行业单位就业人员所占比重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所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依然是制造业、建筑业等。其中,2008年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 366.04万人,占50.44%;建筑业541.77万人,占20%。这两个行业接纳了单位就业人员的70%以上。女性就业人数按行业占比在“农、林、牧、渔业”中有所增加,而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服务性的行业中女性就业人数有所减少。这一方面说明江苏省单位就业人员的性别结构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女性在服务性行业中的就业优势正逐步消失。

    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同2004年相比,至2008年底,在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江苏省单位就业人员所占比重并无变化,均为6%;而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就业人员的所占比重增加3%,内资企业下降3%,可见江苏省外资企业正逐渐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生力军。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并无变化,但其就业人数增加明显,已从2004年的114.80万人增至2008年的163.50万人。由于女性在单位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由2004年39.22%降至2008年的34.90%,使得女性在内资企业单位就业人员所占比重由36.24%降至32.01%,在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所占比重由55.38%降至48.76%,在外商投资企业中所占比重由57.64%降至49.39%。

    3. 按开业(成立)时间分类。2000年及之前开业(成立)的单位所容纳的就业人员占单位总就业人数的一半;2000年~2007年之间每一年,开业(成立)的单位所容纳的就业人员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6%左右,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开业(成立)的单位所容纳的就业人员所占比重只达到3.09%。女性单位就业人数维系着与整个就业形势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4. 按地区分类。2008年苏南单位就业人员数占整个单位就业人员数的比重超过一半,达到53%,而苏北和苏中地区所接纳的单位就业人员所占比重相差无几,分别为23%和24%。这说明,江苏省开发苏北的战略已初显成效。具体来看:江苏省单位就业人员主要分布于南京、无锡、苏州、南通等地,四地所接纳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之和超过了一半。其中,苏州所占比重最高,2008年南京的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与2004年相比有所下降,由11.75%降至9.95%,而南通的就业人数所占比重由2004年9.56%增至2008年的10.37%。单位就业人员数的增加也折射了该地区在江苏省经济地位的提升。

    5. 按行业、经济区域分类。与2004年相比,2008年江苏省各经济区域按行业分布的单位就业人员比例,总体来说变化不大,但在“采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等行业变化较大。苏北采矿业、苏南的金融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就业人员;随着全省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作为苏南吸纳就业人员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削弱。

    6. 按地区、三次产业分类。作为江苏省的粮仓——苏北地区的第二、三产业法人兼营第一产业活动单位接纳了一定的就业人员。第二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数在三个经济区域中均占有较大比重,约占70%,第三产业只占约30%,当然由于每一个经济区域发展重点不同,二、三产业单位就业人员比重有所差异,比如在“以沿江开发为重点,在更高起点上发展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的苏中地区,其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经济区域。

    与2004年相比,苏南的无锡、常州、苏州等地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就业人员数量增加明显;而苏北的连云港、盐城、宿迁等地由于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对就业人员的吸纳也较为明显。其他地区二、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的所占比重变化程度不大。

    二、 江苏省单位就业人员素质状况

    基于单位就业人员学历、职称、技术等级等情况,从科学文化素质单方面对江苏省单位就业人员的素质进行综合分析。

    1. 学历结构呈优化趋势。单位就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有了显著改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整个单位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04年的18.31%上升到2008年的23.55%。

    (1)产业间单位就业人员学历结构变化平稳,行业内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三大产业之间来看,单位就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于二、三产业法人兼营的第一产业活动单位的就业人员的数量与学历层次都有着明显的提高;就各行业来看,“教育,制造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拥有着众多的高学历人才(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其所占高学历人才的份额始终处于各行业的前三列,这与江苏省处于“工业强省、文化大省”的地位是相称的。从各行业单位就业人员学历结构的动态分布来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对高学历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较为明显,这与江苏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也是相适应的。不过,应该看到,教育所拥有的高学历人才的相对数量下降幅度较大,这与江苏省受教育人口数的逐年下降、教育业所接纳的就业人口的数量有限等因素有关,但教育业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的幅度较大。

    (2)地区间单位就业人员学历结构呈不均衡状态,但逐渐趋于合理。就三大经济区域来看,苏南地区几乎拥有3/4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但随着苏中与苏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动态来看,这两个地区高学历人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地区内来看,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绝对多的高学历人才,其次是苏州与无锡两市,而苏北各地的单位就业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由于就业容量的限制,除南京市外,其他地区的单位就业人员的学历层次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对提高,地区间单位就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正逐渐趋于合理。

    2. 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稳步增长。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江苏省大力推进各项制度的改革,转变人才开发的思路、管理方式和工作重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初步显现出规模扩大、质量提高、结构优化的发展趋势,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人才总量稳步增加。从2004年~2008年,江苏省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稳步上升,截止2008年底,全省单位就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达到331.83万人,比2004年增加499 090人,平均每年增加124 772人,年均增长率4.16%。以2004年为基准年,通过对2004年~2008年间江苏省单位就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及增长情况与户籍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的情况对比,可以看出:江苏省经济的增长明显快于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增长,而专业技术人才的增长明显快于人口增长。显示出江苏省劳动力素质整体上升,人力资源质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明显增加。

    (2)人才队伍结构趋于优化。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江苏省单位就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职称结构逐步趋优。高、中、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之比由2004年底的1.00∶4.19∶6.47提高为2008年底的1.00∶3.66∶5.26,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明显增加。由于行业性质与特点,教育、制造业中具有技术职称的单位就业人员明显占优,2008年底,高、中、初级人员的比重分别达到31.70%、26.83%、13.42%,22.42%、21.52%、28.17%;其次,是建筑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所占比重也稍大一些。另外,由于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南京市具有技术职称的单位就业人员优势明显,苏州、无锡等地也较为占优,除宿迁市处于弱势外,其他地区所拥有的具有技术职称的单位就业人员比例相差并不明显。

    (3)企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江苏省全部工业企业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总量逐年增加,由2004年底的227 770人增加到2008年的395 252人;每万名单位就业人员中R&D科学工程师数亦逐年上升,由2004年底的22人上升为2008年底的72人,上升趋势明显。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在不断地增强。

    (4)专业技术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对江苏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十大优势产业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截止2008年底,全省企业单位中,8.90%就业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务,18.3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全省事业单位中,56.80%就业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务,71.37%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他们是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与管理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在我省科学、教育领域发挥骨干作用,为江苏省建立了89个全国重点学科,全国排名第三。在企业创业和发展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引进生产和管理经验、培养人才等方面的专家,已经或正在成为企业高效运作的领头雁。

    3. 开发技能人才资源成绩显著。

    (1)技能人才总量增加,结构改善。“十一五”期间,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年三万六千新技师培养计划”、以及实施《江苏省新技师培养倍增计划》,加强了对技能人才的开发,使得技能人才资源开发成效显著。截止到2008年底,全省单位就业人员中技能人才数量达到201.98万人(不包括初级工)。其中,高级工和中级工170.59万人,占具有技术等级的单位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84.46%,同2004年底相比,其人数增加311 961人,但所占比例减少了6.05%;技师和高级技师31.38万人,仅占15.54%,其人数增加167 780人,所占比例增加了6.05%。技能人才队伍知识层次逐步提高,高级技能人才的总量有所扩大。全省基本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核心,中等职业教育(中等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为重点,社会力量兴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补充的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对技能人才的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2)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随着江苏省2004年~2006年新技师培养目标的逐步实现,2007年~2010年全省“新技师培养倍增计划”的组织实施,大批就业人员经过培训与培养,进入新的技能工作岗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中的技能人才数量大幅度增加,并逐步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越来越多,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各单位新增劳动力就业前的重要选择;技能人才队伍的规模总量、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技能结构和专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断朝着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方向发展;由于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被大量运用到生产、服务和经济建设当中,产生着较高的效益。

    (3)非公有制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江苏省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非公有制企业异军突起,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迅速增长,成为全省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08年底,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江苏省的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其单位就业人员达到3 421.09万人, 比2004年增加2 425.22万人, 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主渠道。这支宏大的就业群体中,蕴藏着大批的人才。到2008年底,非公有制企业吸纳的技能人才达到88.46万人,其中:具有高级技师与技师等级的就业人员分别占到该类人员的58.28%与54.81%, 而具有高级工与中级工等级的就业人员分别只占37.36%与43.50%,略显偏低。

    4. 江苏省人才资源利用效能分析。一个单位实现利润的状况如何,与本单位的人才数量密切相关。通过“人才效能=人才总量(人)/利润总额(万元)”的计算,可以比较不同单位人才效能发挥得如何。对一个单位而言,人才效能的值低,表示该单位人才利用水平越高、人才浪费越小,即该值越小越好。在所研究的七个行业中(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包含铁路运输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除“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人才使用效能降低外,其他行业人才利用水平均得到提高;与2004年相比,2008年,“采矿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三行业人才利用水平提高60%左右,提高水平最低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也达到了25%。这说明:我省各行业单位人才利用水平正逐步得到提高,人才浪费较小,在人才的使用中真正坚持了“以用为本”的原则。

    三、 增加单位就业容量,提升就业人员素质

    1. 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不断增加单位就业人员的容量。2008年底,江苏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2004年~2008年平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7%,同时随着江苏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二、三产业转移。由上述分析可知,江苏省第二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数量占有绝对优势,而第三产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当前,江苏省应在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持加工制造等传统产业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并大力发展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行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及税收优惠待遇,完成江苏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女性就业人员所占比重在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为确实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通过提供合适工作岗位、对使用一定女工比例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等措施鼓励女性就业,使单位就业人员性别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苏南在吸纳就业人员的数量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占有绝对的优势,尽管苏中、苏北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两地区和苏南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通过缩小三个不同区域的经济差距、达到共同富裕,这样势必会增强苏中、苏北地区对就业人员的吸纳能力。

    外资的注入不仅促进了江苏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生力军,通过合理引进外资,尤其是一些跨国公司、高科技公司入住我省,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广大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通过借鉴与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领先技术等,提高单位就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领军人物的素质。

    2. 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契机,全面提升单位就业人员素质。2008年底,江苏省在全部单位就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即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重为23.55%,每万名单位就业人员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为146人,高技能人才(即具有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技术等级的人员)占单位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08%,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机关就业人员占党政干部队伍的45.03%,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31.83万人,占单位就业人员的12.25%左右,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37∶53。总体来看,虽然江苏省单位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高,但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要达到的全社会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尚存一定差距,江苏省的人才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江苏省应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契机,大力发展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单位就业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的使用效能。

    参考文献:

    1. 莫荣,刘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发展,2003,(8).

    2. 叶忠,范先佐.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走向不确定的内在根源.高等教育研究,2003,(1).

    3. 张建奇.关于大学生就业意识、能力准备与就业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1,(4).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10SJB840004);江苏省统计局第二次经济普查招标项目(项目号:2009LW12)。

    作者简介:贺晋,中山大学博士生,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白先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1-09-04。

    推荐访问:江苏省 就业人员 状况 单位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