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论宗教文化与石湾陶艺发展的关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7 14:50:05 点击:

    摘要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体系,有自己的社会功能,作用于人类文化的多个方面,对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佛山以及整个岭南都有发达的宗教文化,这对石湾陶艺的发展影响极大。本文主要从陶塑艺术满足宗教生活的需要、宗教文化为陶塑艺术提供创作题材、行业神崇拜对石湾陶艺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力图解读石湾陶艺的发展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宗教,石湾,陶瓷艺术,陶师庙

    1岭南的宗教文化与石湾陶艺的发展脉络

    远在原始社会时期,古越族即已形成了自己的原始宗教观念,如“断发文身”、“雕题黑齿”,这显然属于图腾崇拜[1]。同时,越族人也有着一套与生老病死相关的灵魂崇拜行为,比如叫魂、殉葬等。制度性宗教方面,道教在两晋时传入岭南,尤其是道教史上的著名道士鲍靓、葛洪曾于岭南传教,使得岭南道教的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道教迅速向社会的各个阶层渗透。岭南不仅是佛教传入的“西来初地”,同时还是佛教南宗的发源地,佛教信仰也很兴盛。

    明清时期,岭南民间巫鬼神仙崇拜盛极一时。《佛山忠义乡志》云:“粤人尚鬼,而佛山为甚” [2],这说明处于粤中的佛山其民间宗教信仰也十分发达。

    石湾是岭南著名的陶瓷生产基地,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谓:“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谚曰:‘石湾缸瓦,胜于天下’。” [3]

    石湾成为著名的陶瓷生产基地,自身有着十分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首先,石湾地区有近百个大小山岗,这些山岗大都蕴藏着丰富的岗泥、岗沙,此外岗坡下及水田中还蕴藏着大量的陶土,这为石湾陶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石湾位于佛山市城区西南部,石湾镇距佛山市区5公里,距离广州市16公里,座落于东平河东北岸,宋时,“广州船泊司”在佛山市设立“船泊务”,石湾处于珠三角水陆交通的要塞,便利的交通使石湾陶器产品传遍两广,旁及海外。

    石湾制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四、五千年以前,石湾一带居住着善于制陶的人群,他们制作了美观大方的印纹陶和磨光黑陶[4]。石湾成规模的制陶工业则成型于唐代,此时已经开始大量生产陶瓷,并逐渐发展成为岭南重要的陶瓷基地。宋元时期,石湾陶业以生产日用陶为主,比唐代的种类更多。经历了宋元时期的发展,明清以降,由于工商经济的发展,加上龙窑技术的改进和宗教文化的兴盛,极大地促进了石湾陶瓷业的发展,使之进入了鼎盛时期。

    石湾艺术陶瓷的生产,普遍认为它始于唐代,经历了宋、元时期的发展,并兴盛于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繁花竞放的陶瓷工艺美术的各个门类[5]。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唐代以来,中国经济中心不断南移,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当时的广州,是全国的外贸中心,是世界上的著名商港。明清时期,佛山也成为“四大聚”和“四大名镇”之一,商品经济异常活跃。经济的发展为艺术陶瓷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则带来了更高的精神生活的需求,从而直接刺激了艺术陶瓷的发展。尤其是岭南地区浓厚的宗教崇拜意识和频繁的宗教活动,对石湾陶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宗教的本质是对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信仰,它有着自己的逻辑构成要素,即宗教观念、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和宗教体制,从而组成了一个完备的社会文化体系。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体系,与人类文化的其它方面相互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各种艺术形式满足了宗教崇拜活动的需要,同时宗教文化又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题材,从而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2宗教活动的需要与石湾陶艺的发展

    石湾窑是民窑,与官窑要受到朝廷和官府的羁绊不同,民窑受朝廷的羁绊较少,主要是为了满足普通民众的需要,因此其实用性特别强,即使是艺术陶瓷也带有一定的实用目的,大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现实社会活动的需要。而正由于岭南有着发达的宗教文化,与宗教活动相关的各种用品的需求也极大,石湾陶艺正好满足了宗教活动的这些需求。这些需求表现在,石湾陶瓷艺术品被作为殉葬品进行灵魂崇拜,陶瓷瓦脊与人物和鸟兽群像陶塑被用于神庙、寺庙、道观的装饰。

    早期人类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于肉体的灵魂,肉体死亡之后,人的灵魂还继续存在,而且这不死的灵魂会转世,还会继续它的生命。人们为了保障来世的生活,富有的人家为了继续今世的富贵生活,贫穷的人家为了摆脱今生贫困而获得来世的富贵,就会不遗余力,甚至倾其所有进行殉葬。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增加,人殉被诟病,物殉加剧,墓葬中的殉葬品越来越丰富,这些殉葬品成为后人研究和了解当时历史文化的重要证据。

    岭南一带也有殉葬的传统,尤其是秦汉时期,在当时厚葬风气的影响下,岭南墓葬的殉葬品十分丰厚。另外,由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铜等金属被用于铸造货币,金属明器特别珍贵,于是较为便宜的陶瓷器皿被大量用于殉葬,这促进了石湾艺术陶瓷的发展。1964年,广东省博物馆和佛山市博物馆在澜石发掘了十多座东汉墓葬,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陶制品占多数。1958年广州市文管会《广州市郊东汉砖石墓清理记略》载:广州市郊东汉砖石墓出土的挂釉陶盂“很像石湾烧制的风格” [6]。1957年和1962年,在石湾大帽岗等处唐、宋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发现了用于丧葬的陶坛,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这些陶瓷随葬品,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石湾的农业生产及文化的水平,还揭示了石湾艺术陶瓷及其工艺技术的发展过程。

    宗教文化发达,导致宗教活动盛行,就需要大量的宗教建筑和宗教活动场所,这导致岭南一带建设神庙、宫观、祠堂的热情一直很高。佛山素有“顺德祠堂南海庙”之称,尤其是明清时期,佛山的民间宗教出现了极为繁盛的景象,佛山明代有神庙28座,到清代建了134座[7]。为了美化建筑和表达对神佛的膜拜,这些寺庙、宫观、祠堂建筑很多都使用了石湾陶瓷瓦脊或人物和鸟兽群像陶塑作为装饰,至今留存下来的还为数不少。陶塑瓦脊,又叫“花脊”,它是专用于屋脊建筑装饰上的,故称为“瓦脊”,它是以一定的题材为内容,以人物为主体的雕塑装饰艺术。陶塑瓦脊是集石湾艺术陶器之大成的陶艺作品,正是因为明清时期石湾陶塑瓦脊的艺术成就而使得石湾陶艺名闻两广及东南亚诸国。

    2006年至2007年,佛山市博物馆历史研究部和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先后调查了广东、广西、香港等地的寺庙宫观,发现这些地方的很多宗教建筑均使用了石湾陶瓷瓦脊或群像陶塑作为装饰,并且至今还保存完好,如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惠州罗浮山冲虚古庙、东莞石排镇李家坊旧东李氏大宗祠、康王庙,广西黄姚古镇的宝珠观、横县伏波庙、玉林市的大成殿,香港现存石湾瓦脊的古建筑有湾仔洪圣古庙、文武庙、鲁班先师庙、香港天后庙、湾仔玉虚宫、九龙红磡观音庙等。清代石湾瓦脊和陶塑装饰不仅行销两广,还远销东南亚各国,用于当地古庙宇和祠堂等的建设。

    宗教活动的频繁,需要陶塑艺术来满足它的需要。石湾陶艺正是在宗教文化和宗教活动需要的刺激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石湾艺术陶瓷的精品。

    3宗教文化与石湾陶艺的题材

    石湾陶塑艺术满足了宗教生活的需要,宗教文化也同时丰富了陶塑艺术的创作,宗教神话故事、佛道形象和神话人物成为陶艺的创作题材,佛教的莲花纹,以及如意、八卦、八宝等造型,都成了陶塑艺术品的装饰。这些宗教性的装饰题材,为陶艺创作拓展了新的领域,反映了佛山不同时代的人文历史和社会文化状况,以及佛山人的精神生活风貌。

    宗教神话故事在各民族都有,它们均反映了一定民族的宗教观念。中国历史上的创世神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感生神话如尧母感赤龙而生尧、舜母感大虹而生舜,这些宗教神话都反映了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岭南流传的宗教神话有很多,它们成为了石湾陶塑瓦脊和群像陶雕塑等的题材。佛山祖庙内现存的陶塑看脊、瓦脊、花脊等,其主要的装饰题材就是宗教神话,如姜子牙封神、哪咤闹海、日神月神传说、八仙过海、独角狮子滚绣球等,尤其是独角狮子滚绣球,反映了佛山民间信仰的特色。现存于祖庙的独角狮子滚绣球瓦脊是清道光十五年奇玉店造,所塑狮子为独角造型,据说是根据佛山民间传说而来。

    岭南拥有发达的宗教文化,其偶像崇拜的特征尤其明显,清人张渠谓“无论朱门、悬薄、中堂皆供神像,朔望必礼拜。”[8]同时,由于金属相对贵重,陶瓷相对便宜,再加上石湾陶塑艺术水平的提高,陶塑偶像大受欢迎。尤其是明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佛道教和民间宗教都极为兴盛,这为石湾人物陶塑(俗称石湾公仔)提供了创作题材。石湾窑创作了大量艺术价值很高的神仙、佛道教人物偶像,至今保存很好的也有不少,如佛山市博物馆藏的清代石湾窑黑釉和合二仙和清代石湾窑观音像、佛山仁寿寺供奉的名家潘玉书手塑的陶制红绿度母佛像、香港庙宇中供奉的关帝像也大多产自佛山石湾,其中尤以刘传、刘泽绵、廖洪标等工艺大师制作的关帝像最为出名。

    宗教文化丰富了陶艺的创作题材,增添了石湾陶艺的文化内涵,而这些题材的陶艺品承载了佛山的宗教历史文化,它们不仅是研究石湾陶艺的见证,也是研究佛山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

    4陶师庙与石湾陶艺的发展

    陶师庙是石湾陶瓷行业之神的庙宇,据传南宋时始建于石湾水巷,不过其规模还很简陋,大概类似于土地庙之类。到了明代,石湾陶业兴盛,在陶业发展的基础上,嘉靖七年(1528)乡人在莲子岗下建起了一座三进陶师庙。这次所建陶师庙的规模比较宏伟,据老一辈陶工回忆,陶师庙南北约60余米,东西近50米,与当地祠堂建筑相似,由山门、前殿、正殿及东西斋廊组成。每年都有祭祀陶师的“春秋二祭”,陶业行会的会餐都是在陶师庙内举行,因此陶师庙既是陶业的祭祀圣地,又是陶业工人的聚会活动场所。后来,陶师庙历经多次重修与扩建,其规模不断扩大,各种装饰也不断增加,石湾各大著名陶瓷店均有产品陈列于该庙。

    石湾陶师庙所祀神灵为陶业祖师神虞舜帝。行业神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一般来说,某种行业或社会职业的原始创造者或保护者被尊为该行业的行业神,因此行业神有两类,即行业祖师神和行业保护神。行业神观念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在宗教上的反映。人们崇拜行业神,一是对历史上创造此类职业的文化英雄的崇拜,二说明了人们对此类职业的本质和规律并没有完全认识,需要祈求神灵的帮助。虞舜帝的信仰发源于北方的山西,石湾以虞舜帝为陶业祖师神的观念应该形成于宋代,是宋代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北方的舜帝崇拜,明清时期随着石湾陶业的发展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达而臻于极盛。

    石湾窑作为民窑,没有官府朝廷的支持,却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历久而不衰,并且攀上陶瓷艺术成就的高峰,既与石湾陶工的创造性和石湾独特的地理条件分不开,也与陶师庙和虞舜帝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以舜帝为陶瓷行业的祖师神,神化了陶瓷行业的始创者,增强了陶工工作的神圣性,提高了陶工的地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陶艺水平。人们从考古发现可以知道,石湾的制陶业并非舜帝所首创,而是由四、五千年以前居住在石湾的越族先民所开创的,他们制作的美观大方的印纹陶和磨光黑陶都说明了当时石湾陶业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然而石湾人为什么认为是舜帝发明了陶瓷业呢?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中,体力劳动者的地位十分低下,陶工是体力劳动者,其地位也很低。将舜帝作为他们的祖师神,将其始创者神化,就增强了陶工工作的神圣性,提高了他们的地位,激发其创造性,最终促进了石湾陶艺的发展。

    其次,陶师崇拜的相关仪式也有利于石湾陶工群体内部的团结,保护石湾陶业的发展。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宗教包含两个部分,即信仰和仪式,仪式是宗教崇拜中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宗教仪式可以把个体连接起来,组织到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从而规范个体的行为和情操,加强社会共同体的团结。石湾的舜帝崇拜也包含着信仰和仪式两部分,其仪式主要是春秋二祭。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六和八月二十二,是陶业祖师虞舜帝诞,石湾陶工称为“师傅诞”,陶师诞是石湾陶工的盛会。在陶师诞当天,陶师庙要举行祭祀活动,俗称“春秋二祭”。二祭中以秋祭特别隆重,石湾陶业各个行会都分别到陶师庙参拜,举行陶师出游,然后进行行会聚餐——饮行。遇上好时年,又在晚上举办秋色巡游。通过这些仪式活动,强化了陶工与陶师舜帝之间的关系,将个别的陶工整合到了陶业群体之中,从而规范了陶工的行为,加强了陶工群体的内部团结,这种群体在与其他行业的竞争中拥有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也就能更好地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最后,陶师庙中陶瓷艺术品的竞争性陈列,同样有利于刺激陶业内部的竞争,提高石湾陶艺的水平,促进石湾陶业的发展。由于陶师庙是石湾陶瓷行业的祖师庙,石湾各窑都以能在陶师庙中装饰陈列自己的产品为荣,他们都把自己精心设计制作的陶瓷器送进陶师庙,石湾的陶瓷著名店号如“奇玉”、“琼玉”、“均玉”、“红玉”、“文如壁”等都有产品陈列在陶师庙。此外每年陶师诞出秋景过后,参加巡游的陶瓷制品,大都会送到陶师庙进行展览陈列。在某种程度上,当时的陶师庙就是一个陶瓷展览馆。这些装饰或陈列在陶师庙中的产品,会受到同行或其他行业的评论与消费者的点评,得到好评的产品其名声就得以传开,在行业中取得尊崇的地位。正是这种竞争性陈列,激发了陶业内部的竞争,促进了石湾陶业的发展。

    石湾陶艺之所以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宗教文化的影响只是原因之一,其它诸如社会、艺术、技艺、创造力等都是石湾陶艺发展的重要原因,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权实主编.岭南文化[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2(清)佛山忠义乡志卷六·乡俗志

    3(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六[M].中华书局,1984

    4佛山市陶瓷工业志[M].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

    5林明体.石湾陶塑艺术[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6佛山市陶瓷工业志[M].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

    7佛山市宗教志[M].1990

    8粤东闻见录(卷上)

    推荐访问:石湾 陶艺 文化与 宗教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