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眼观天下,不忘窗前花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7 11:10:04 点击:

    2018年全国卷I的作文题让湖北的考生心头一惊:举世瞩目的中国大事,35年的时间跨度,身份的转换……虽然审题难度不大,但是这样宏大的叙事背景,如何下笔才能展现“亮点”,拿到一个心仪的分数?

    从阅卷结果来看,全省平均分为45.8分,54分以上高分作文的比例明显减少,二等上(48分左右)和二等中(45分左右)的作文为主体,跑题作文比例较少。阅卷老师们的总体感受则是:2018年的湖北考生稳妥有余,个性化的亮点不多。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考生的思维品质欠佳,不能对题目中的材料进行多元化的审视和思辨性的分析;二是面对宏大叙事类作文不知如何入手,细节表达少,标语口号多,以致内容空洞,缺乏现实性与感染力。

    那我们不妨对症下药,从立意确定和行文切入方式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写好宏大叙事类作文命题。

    首先来看立意的确定。确定一个高妙的立意,需要考生具备出类拔萃的思维品质。适用于2018年全国Ⅰ卷、全国Ⅲ卷作文题的思维品质首推整体思维、求同思维以及想象和联想。2018年全国Ⅰ卷的作文材料中共列举了8件国家大事,命题人给出了明确的思维导向:要求考生从中国发展、时代特点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出发,进行联想和思考。这要求考生同时具备宏观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由此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确立三个立意方向。一是说“我”:重在讲“我”,立足当下,谈过去的经验,说现在的打算,最后引出对 “你”的鼓励与期待。二是说“你”:先说“我”,再说“你”,讲好现在,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在现在和未来的比较中,在对未来的期待中,感谢过去的“他”,肯定现在的“我”,呼唤未来的“你”。三是说“我们”:“你”“我”同是青春追梦人,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梦想一样,完成梦想所需要的担当、坚韧等品质是代代相同的,现在的“我”和未来的“你”可以在这一点上实现精神上的联通。

    一、整体观照胜于局部着眼

    不管选择以上三种立意中的哪一种,考生们都完成了过去、现在、未来的关联,找到了中国发展、时代特点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整体观照的观察点、宏观分析的思维品质就体现出来了。在整体观照和宏观分析的时候,应该运用求同思维,看到8件大事传递出的隐性信息:虽然时代各有特点,但是中国一天天强盛,每一代中國人的自强、爱国都是支撑中国强大的精神要素。审题走到这一步,如果落笔行文过程中没有致命偏差,考生42分的入手分数可以拿稳了。

    在满分作文《与新时代相约2035》中,作者以“世界上的等待有千万种,最好的那种叫来日可期”开头,用“你我共进文化新时代”阐述“文化点燃华夏激情”,用“你我共进科技新时代”阐述“科技引领华夏黄金时代”,用“你我共进和平新时代”阐述“和平展现大国风采”,最后以“知来者之可追”阐述对2035年的青年应有品质的期待。这篇作文既点出了中国的发展,也看到了代际传承,视野开阔,切题精准。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也有一部分考生依然没有吸取2017年高考作文留给我们的启示:切勿只看只言片语,重在建立有机联系。比如,有一位考生着眼于“汶川地震”一词,从人类如何应对突发灾难来思考,于是立意:灾难无法避免,代代人都会遇到,我们要以自立自强的心态来战胜灾难,做人生的赢家。这样的立意虽然看到了“你”“我”之间相通的某一点精神品质,但是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特点全部被屏蔽掉了,所以只能算是偏题立意。

    二、求同思维胜过自成一格

    上文提到的湖北省作文阅卷组认可的三种立意,其实还是有高下之别的,说“我”也可,说“你”也罢,都有些自成一格的味道;唯有第三种“说我们”,既看到了“你”的特点,也肯定了“我”的付出,这样的着眼点又高了一层,展示出来的辩证思维也会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满分作文《与新时代相约2035》就是这样的写作思路。

    三、想象、联想助你打破僵局

    2000年以前的中国经历了怎样的挑战?2018年的考生没有经历,但可以依据史实进行联想回顾;2035年的中国是什么样子?2035年的青年有什么样的气质?2018年的考生不得而知,但又无法回避,那就大胆想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我们就可把文章的表现空间拓展至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段,这就帮助考生避免了行文过程只看当下、不涉未来的僵局。比如在2018年高考阅卷样文《时光如河  瓶传心语》中有这样的表述:2025-2035年,你也会接受基础教育,但不一定全部在学校,在这个科技大发展的时代,你可以通过电子课本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学生讨论问题,你可以乘高铁几小时内到达国内奥运会或演唱会的现场,你可以在FAST参观外太空作为课外实践活动。这样的表述让阅卷老师看到考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得高分不在话下。

    再来看行文的切入方式。因为材料中所给的皆是国家大事,命题人希望考生阐述个人与时代发展、国家发展这样的宏大话题。不知道如何切入正文的考生会有点懵,可能会出现标语式、说教式的表达,使文章读来生硬空洞。我们在阅卷时,常常看到这样的表达: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2035年的青年,无论拥有多么宏大的理想,只要你们紧跟时代步伐,付出全部努力,把握当下,你们的梦想就会发光,人生也会随之生辉。这样的表述固然没有错,可是标语式的内容,让人望而生畏。从评分现场来看,此类文章内容项、表达项、发展项的评分均不会超过二等上(15分)。

    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让文章在宏大的主题下呈现出真挚的情感?考生可以借助以下几个方法。

    一要明确对象,换位思考代入情感

    这篇文章写给2035年18岁的年轻人,这个对象千万不能忽略。有些考生空谈中国梦的伟大、时代的发展,完全不涉及阅读对象。这类考生的得分只能在38分以下。我们不妨换位思考:2035年的中国会是怎样的模样?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会有怎样的挑战?我该具备哪些公民素养来迎接这些挑战?我们也可以在换位思考后再做求同思维:“你”是18岁的青年,“我”也是18岁的青年,作为青年的我们,如何面对时代的变迁?积极入世,不做佛系青年!我们该具备哪些品质才能支持祖国的发展?有责任,敢担当,有能力!

    但是,如果考生平时缺乏对时代的感受,对如何做一个优秀公民缺乏基本的思考,那么作文注定会“泯然众人”。世事洞明皆学问,此言有理。

    二要结合实际,细节融入才会感人

    宏大叙事的作文要避免空洞乏味,新颖的论证材料固然少不了,但是相比行业巨擘的辉煌,着眼于一己生活、凡俗人生的细节更能让阅卷老师感同身受。若能把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融入生活的细节,做到感性与理性兼备,表达项、发展项皆可拿到一等中(18分)之上的好分数。

    2018年满分作文《你我之梦,中国之梦》中,有这样的表述:两千年前,中国还是奴隶社会;一千年前,中国还是封建社会;今天,中国是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我看过北京奥运会上灿烂的焰火,我上过来自“天宫一号”的太空授课,我走过山区里崭新的“村村通”公路……“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而如今,我坐在这考场上,将我12年所学化作文字,正是得到了“正学”的好处。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中,作者将生活细节用得甚妙: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或许让你更理解中国烹饪的核心,它不只关乎食材、手法,更是我放盐时想起你最近生病而需少放一点的关心。让你欲罢不能的不是厨艺技巧,而是生活中点滴感悟。中国人吃的是菜,吃到的更是人生。

    这两个文段,一从我的成长和见闻入手,一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入手,生动真实,再加上作者对教育、人生的个性化思考,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以上种种不过技巧,若想写出好文,考生得清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这“活水”,是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对人情的感悟,对事理的思考;这“清渠”,就是我们的高考考场。

    (责任编辑 / 吴  锋)

    推荐访问:不忘 窗前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