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论中日文化差异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7 10:50:05 点击: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发展,使得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文化要素得到了有效地整合,进而沉淀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作为受到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其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精髓的吸收,并且与自身民族风俗、习惯等多种要素相融合,最终形成了具备日本自身特点的“日本文化”。了解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加深对中日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可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的良好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中日文化;文化影响;文化融合;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以及重要载体,在这其中儒家文化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广受人们的推崇,后续又将道家、法家等文化融入到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对于日本文化而言其在最开始并没有呈现太多日本特色的文化,而是以借鉴与吸收中国文化为主,与自身的特点相融合,最终又加入了西方文化,才形成现在的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发现中国文化有着自身显著的独立性与主体性特征,而日本文化则带有强烈的吸收性与依赖性特征。通过对二者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推动双方文化实现更好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中日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思想观念

    通过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由于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得儒家思想已经完全处在思想的统治地位上,其提倡孝道及尊老爱幼,讲究仁爱礼智信,后来又将道家所提倡的无为而治以及法家所提倡的以法制为核心的思想融入到其中,使得每位中国人都形成了强烈的家族观念以及道德理念,注重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且具备浓郁的家族色彩,认为血缘在所有人际关系中处在首要位置,其次则是地域关系,会选择在同一地域内建立起密切地联系。对于日本而言,其民众虽然也具备强烈的家族观念,但是其家庭活动大都是以生产为主,除去本家族成员之外,其他不具备血缘关系的人也可以成为家庭的成员。甚至没有血缘关系的成员如果对家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他的地位要远高于家族中的旁系亲属。

    (二)行为模式

    中国与日本所遵循的“和文化”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双方行为模式的差异上。中国作为大陆型国家,具备优越的自然以及农耕条件,这也就为成为农业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自给自足作业模式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主要生存方式,人们基本上不会为温饱问题而担忧,对于生活其他所需也可以借助交换来获取,这种安逸的生活模式是中国人以和为贵的相处原则和温和圆滑的处事方式的重要物质基础。而日本作为典型的海洋型国家,地域狭小,物资匮乏,使得其民众自古就具备强烈的征服欲,为了能够以有限地投入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匯报,他们必须用优秀匠人精神和意志品质赢得认同和信赖,因此日本民族大都能够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完成自身的工作,极为重视服从,有着极强的“序列意识”和“集团意识”。这一点从日本人的问候语“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お疲れ様(您辛苦了)”等中可以得到体现,有一双“集团的眼”始终相互关心、注视着对方,集团内的人相互关心、相互激励、相互慰劳。使“和文化”在日本人特定的集团中发挥极致。

    (三)表达方式

    在中日文化差异中作为显著的一项莫过于语言表达。首先,日本最早的文字是在唐代时期中国文字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甚至有些字是直接照搬的汉字,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日本文字与中国文字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差别。比如说中国人常用的“爱人”这一称呼,在日本则是“情人,情妇”的意思;再比如汉语中的“大丈夫”一词,在日语中则代表“没关系”的意思;汉语中的“老婆”在日语中则是“老太太”的意思;汉语中的“皮肉”在日语中则表示“讽刺、挖苦”的意思;再如“张本人”不是“姓张的本人”,在日语中则表示“肇事者”的意思。这些都与汉字之前的含义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其次在日语中经常会使用到带有暧昧含义的表达。日本人在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时,即便是对对方的观念持否定、拒绝以及暗示等态度,其说话的方式也比较委婉、圆滑,会刻意降低对他人的伤害。例如:在拒绝接受时,中国人通常会说比如:“对不起,我们难以接受”。但是日本人可能就会说“ちょっと考えさていただきます。”使用这种表达进行婉拒,从而避免因言语过于直接而使得对方感到尴尬。再如,在日本的公司内,职员对部长说“部長、これでは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时,部长在对职员所做的不太满意时,通常会说“うん、いいけど、後でもう少し直しておいたほうがいいんじゃないかな?”这种表达方式在让职员明白自己工作中存在不足的同时,也避免了对其粗暴否定而伤害职员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与中国人直来直去的“对事不对人”的表达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四)文学艺术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其中就包括中国的诗词艺术,凭借汉语所独有的韵律在世界文学长河中稳稳地占据一席之地。中国的五声音阶,与世界任何一种音阶相比都毫不逊色。中国哲学,虽带有浓厚的封建统治色彩,却依然凭其精深的破理,能够与古希腊与德国的哲学相媲美。日本虽然拥有包括花道、武士道以及浮世绘、歌舞伎等国粹,但是相较于中国依然逊色不小。再者,从社会取向以及价值体系视角出发,中国的文学艺术对于黑暗的事物持反对态度,倡导积极向上的理念,往往会“振奋人心”。而日本的文学艺术则带有强烈的悲观、忧郁等“物哀”情绪,以悲哀、悲惨为美。这也是导致日本众多文艺作品表现趋于病态的主要因素。

    二、中日两国文化差异的原因探析

    (一)文化起源及发展

    中国的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以华夏文明为根基。可以说中国文化的产生、兴起再到发展基本上都是以黄河为中心,因此黄河也被称之为是中国的母亲河。我国长期都处在封建社会,封建传统文化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以及秦始皇统一天下,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成为封建君主用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自身统治的重要工具,进而得到了很好地发展。

    反观日本,注重借鉴与吸收外来的文化,进而呈现出显著的吸收性、融合性特征。日本自古就有着学习先进国家思想文化的先例。比如在隋唐时期,中国国力非常强大,文化繁荣璨烂,以鉴真和尚为代表的中国僧侣将中国文化带到了日本,日本也派遣大量的“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即便明治维新后日本全盘学习欧美文化,但是在文字、伦理道德、佛教文化等诸多方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历史进程中,日本一直在吸收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外来文化,使之与日本固有文化融合,成为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文化”。

    (二)地理环境

    中国地大物博,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人们大都是以农耕劳作为主。从奴隶社会以来,中国历朝历代地统治者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在封建社会时期更是采用重农轻商的政策。稳定的农业生产主导着国家的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特征的形成,奠定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相互融合,则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日本文化恰恰与中国文化相反,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四面环海,耕地数量极为有限。因此只能凭借先进的航海技术与外界取得联系。再加上日本资源匮乏、地震多发,使得国民有着很强的危机意识,他们试图通过对外入侵、掠夺资源来获取安全感。进而在文化意识形态上带有一定的侵略性色彩。明朝后期的倭寇以及一战、二战等使得岛国的侵略性暴露无遗。在和平为主流的现代,日本则主动采取“海外に進出”的策略,加大对海外的投资、设立工厂等以弥补到过的资源、人力资源的不足。

    三、如何灵活运用中日文化差异

    (一)互相尊重国家文化

    日本文化虽然广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在行为习惯、表达方式、思想观念以及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避免在交际与沟通中产生摩擦与误会,就要对中日两国间不同的風俗习惯、生活禁忌加以了解,做到互相尊重与包容。

    (二)客观对待文化精华

    中日之间在文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要认识到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需要我们用平和的态度,公正客观的态度来看待日本文化,并且要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日本文化中优秀的匠人精神以及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将日本文化中的优点加以学习并且灵活运用。尤其是要学习日本坚持自身文化的前提下积极吸收优秀文化并使之迅速融合为“日本文化”的做法。

    (三)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

    对于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要做到明确地认知,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特点,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过贡献。差异是文化交流、借鉴以及融合的基础。在开展文化沟通交流时,不仅需要认同本国的文化,同时也要尊重他国的文化。积极有效的沟通,与其实现和平相处,从而共同为世界文化的发展、繁荣做出努力。

    (四)壮大本土,扬长避短

    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文化并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就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输出和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我们要积极与世界各国采取文化交流、互利合作的方式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也可以积极发展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要学习日本、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如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动漫等,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通过文化产品宣扬中华文化,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四、结语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同属于亚洲汉字文化圈,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这也就需要我们加强对中日两国文化内容差异的认识,做到公平客观地评价与分析,正确了解中日两国文化。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经济交流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洁.试论中日文化差异的根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7,23(B10):65-66.

    [2]陈思佳.关于中日文化四大差异的比较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2016 (06):52-56.

    推荐访问:文化差异 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