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中西方现代设计文化的比较与思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7 09:45:05 点击:

    摘要:如果说西方的现代设计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那中国的现代设计可以说是寒冬初融,桃花待放。西方现代设计从1850年之后,就开始尝试走出一条符合时代发展、艺术追求、大众接受的新型设计模式,从约翰拉·拉斯金提出反对大工业、“抛弃”传统,到现代科技人性化、节约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设计从工艺美术运动到多元化的现代设计,平均每20年要求、理念、风格,都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设计的目的只有一个——努力实现人类理想生活。面对欧美百年现代设计,如何缩短中国与国际现代设计的距离,如何发展有自己特色的现代设计,已经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民族文化 创新 回归

    一、民族元素的产生与传承

    (一)战争与融合奠定了文化基础

    战争与和平永远是世界的两大主题,尤其是从原始社会后期,奴隶社会开始,不管是西方欧洲国家,还是东方亚洲国家,人们为了既得利益,反对外来侵略,维护相对和平,做着日复一日的努力。但就是因为不断的战争与和平交替出现,才让一个民族的文化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演变,让最初的单一化变得多元化。

    欧洲凯尔特在它悠长的历史中,不断地经历着战争。由于战争从公元前17世纪开始,先后出现乌涅蒂采文化、瓮棺文化、哈尔施塔特文化、拉登文化,在不同时期,凯尔特文化因为地域融合变得越来越丰富,人们之间交流的方式也越来越统一,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这为后人学习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历史资料。19世纪中期工艺美术运动开始,西方现代设计师们发展运用这种文化中的民族元素,设计出很多有着自己民族特色,但又让世人惊叹的优秀现代作品。

    中国的历史也是由战争与和平交替组成的,从夏商的奴隶社会,到秦皇汉武的封建社会,战争让周边的少数民族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来,进而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庞大与深远,为我们后人留下丰厚的艺术资源。因为19世纪的闭关锁国、鸦片战争、侵华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后来的人民内部矛盾,中国在西方平稳发展现代设计的时候,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直到20世纪末和平稳定的中国,才终于跟上世界的设计步伐,立足本国学习外国,才是我们发展现代设计的根本立足点。

    (二)交流合作创造多元化的文化形式

    陆路交流是古代中西方最早的沟通方式,中国的“丝绸之路”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由于造船业的发展,哥伦布、郑和、马可波罗等人又开始通过航海进行海路交流。古代的中西方是不断地接触学习、互通有无的,中国把带有本国特色的陶瓷、绸缎运往欧洲,欧洲又把有着地域特色的地毯、香料运到中国,在这频繁地物物交流中,欧洲看到中国的先进与伟大,中国也认识到外夷的优秀与神奇。

    法国学者弗里德尔在《现代文学史》中对中国有这样的评价,中国是一个模范国家,不仅仅是艺术方面,他的智慧也同样优秀。在1688年出版的《关于涂漆和上釉的论文》中写道“有什么能把我们的厢房装饰的比大理石还要光泽照人,更叫人惊奇的方法呢?”法国丝绸商也把中国的丝绸重新加入麻线,制作出有法国特色的丝织品。这种“中国风格”的盛行最先出现在荷兰和法国,之后迅速传播欧洲各地,直接、间接地推动了西方工业革命。

    欧洲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要数清代康乾盛世时的北京圆明园了。圆明园建于1709年到1744年,当时被称作“万园之园”,就是因为圆明园融入了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的精华,在这个园中,设计师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创新地把中西方文化融为一体,使西方文化艺术在这里得到提高和升华。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中国早先的艺术家们就意识到,对待外来文化不能生搬硬套,要兼容并蓄、强强联合,也说明中国很早就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接受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艺术。

    二、中西方设计文化的碰撞与创新

    (一)中西方现代设计的碰撞

    自工艺美术运动开始,中西方文化在现代设计中一直有着借鉴与碰撞。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开放的一面和保守的一面。在当代世界文化快速交流与合作的前提下,我们如何学习外来经验,表现自我个性,是摆在现代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欧洲国家在发展本国现代设计时,就有英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强调过:现代的设计应该是为大众服务的,设计的来源可以借鉴传统的哥特式风格,也可以从亚洲中国、日本文化中寻找灵感,回归自然。这是他在1851年参观完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后的评论。从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19世纪欧洲现代设计理论就提出对传统继承和对外来借鉴的观点。

    中国思想家和革命家康有为也对中西方文化碰撞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应该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反对不顾中国国情的照搬照抄,甚至是对外来文化的全盘接受。他认为欧洲的文化也不是最完美的,因此盲目地“举中国数千年道德教化之文明一切弃之”而“全法欧美”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他提出“立国自有本末,行政自有次第”,因此一定要立足本国,再向别国学习,决不能只做“拿来主义”。二是强调对本民族元素的继承与发展。他认为:“人失魂乎,非狂则死;国失魂乎,非狂则亡。此立国之公理,未有能外之者也。”所以“亡莫大于国魂亡,而国亡次之”。这就说明了如果不坚持自己本国的民族魂,那么“国魂”没了比国家没了更加可怕。

    (二)中西方现代设计在碰撞中寻求创新

    黑格尔在他《美学》中这样评论过:和谐本身就是在差异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如果能够接受差异,那么和谐自然会把这些差异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也消除了这些差异的纯粹对立,因为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现在西方文化对落后民族的吸引是不可抵御的,正确认识设计民族化与世界化的辩证关系,是每个处在世界设计大环境下的国家不可逃避的问题,设计的民族化与世界化不能同等对待,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一个整体。

    设计需要创新,但我们要正确理解创新,不是“前无古者,后无来者”才是创新,真正的创新是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一种扬弃,而不是否定。如果把传统与现代当做不相干的两个方面,那么,现代设计就会成为“无根”设计,也会让他成为“四不像”,甚至会自我灭亡。在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就存在对传统文化的反叛,结果就是欧洲文化的自我窒息灭亡,直到后来掀起文艺复兴运动,才让欧洲文化再次死而复生,并创新壮大。

    三、现代设计中传统的回归

    (一)现代设计的回归趋势

    中国设计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回暖,对外国设计的照搬照抄已经被国内外评论家给以分析和批判。21世纪后,中国的现代设计已经慢慢有传统回归的趋势。正如上一章说的那样,虽然传统回归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短时间内要抵制对外来文化的诱惑,又要对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康有为说过“各鉴其弊而损益之”,才是我们现在最该做的事。我们对中国现代设计的方向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接下来就是为这个方向而努力,努力把传统中的民族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去。

    (二)中国现代设计的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

    1.文化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礼义文化,因此中国人对理想设计有这样的描述:首先有“敦厚稳重,端庄气派”的感觉,算是一种正统的设计风格;其次可以表现出“潇洒飘逸,含蓄优雅”的气质,属于一种文人雅士的品位;最后是“纯朴古拙”的味道,也是“反扑归真”的一种渴望,这种设计可以感觉出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真谛这三种设计风格都是中国文化表现出的不同形态。除此之外,中国人还喜欢热闹、欢快的气氛,喜庆元素在现代设计中也可以把中国文化表现的很有特色。

    2.民族性

    设计中的民族性是创造民族特色的基础,也是民族风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可以说是一切艺术的母体艺术,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设计师可以通过对有形物质的大胆创新,达到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实现了现代人对古朴而自然世界的情感追求。

    3.地域性

    所谓的地域性是指在中国大家庭下,不同地区和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色彩,作为中国民族特色的一部分,我们在现代设计中也应该注意到他们的特色。中国疆土有960万平方公里,其上居住着56个民族,由于自然环境和演变历史的不同,不同地区有着自己特有的地域特色。

    推荐访问:中西方 思考 文化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