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7 09:00:05 点击:

    【摘 要】学习历史课程,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始终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这样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学习兴趣;知识迁移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历史课程,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世界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适宜的活动,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解决问题。中学历史课教师常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课堂提问时,学生常常是照著书本读。如何突破这种僵化、呆滞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呢?为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开放式提问”很有必要。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第四节《中华民国的成立》一课后,为了使学生对已学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我结合课文给出的阅读材料《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提问:怎样比较准确地看待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

    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大家纷纷开动脑筋,展开联想,结合课文知识的分析,踊跃抢答,有的同学认为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是明显的成功,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制度,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有的同学认为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是明显的失败,因为辛亥革命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听着同学们唇枪舌剑,不难发现原来只照书本答题的学生,思维是这样的活跃,书本知识完全溶入到他们的分析中。

    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允许不同意见在课堂上争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所以,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显然,掌握学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传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

    例如:世界史中有关改革的问题。日本、俄国等国发生过重大的改革,我重点分析了“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影响,使学生理解“大化改新”使日本历史发生转折,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这样,在以后学习“明治维新”的时候,我就可以让学生参考“大化改新”,分析其原因,学生就会以分析“大化改新”原因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借鉴,从而得出:这是由于“封建统治的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内忧外困”。同时分辨两者的不同:前者是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封建社会内外交困的危机。每当讲完同一类问题时,都要总结出这一类问题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共性和个性。当讲完所有改革时,我引导学生思其共同原因,不少学生能归纳出“落后的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导致危机的出现”,能够从现象分析到本质。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学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由生疏到熟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教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自己“会学”,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人生的征途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时代的“活水”。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指对剌激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有新奇的成分。延迟思考,即不让学生马上回答问题,以求见解的开拓性、独创性,如:教《新航路的开辟》时,向学生介绍现在史学界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认识”的三种观点: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有更多的人倾向于用“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你认为哪一种观点合理?请给合史实说明你的看法。课堂上学生争论后还意犹未尽,课后又去找资料!可见,只有经历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四、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指对剌激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思维量。教师在教学中应启发,引导学生转角度、全方位思考,短时间内寻求尽量多的信息量。如:对历史人物左宗棠的评价,可从清政府的角度来看,亦可从人民的角度来看,再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从左宗棠自身来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回放历史时刻;再以聚合思维来看,历史上与左宗棠相似的人物有哪些?假若你是左宗棠,假若左宗棠是李鸿章……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具体分析,使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打下基础。

    五、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指对剌激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可在教学中利用假设或变式,让学生短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如:教《抗日救国之运动的新高潮》“西安事变”的内容时,提问:“如果杀了蒋介石,情况将如何?”学生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有的说的把蒋介石杀了,对国民党上层中不抗日的人是个警告;有的认为可能引发内乱;有的说杀死蒋介石,对人民、对国家、对共产党进行的革命事业有利。此时,老师告诉学生如果把蒋介石杀掉,国民党上层将引发夺权之乱,民族危难更大。学生就明白为什么“西安事变”要采取和平解决的道理了。

    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历史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给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使人受益匪浅。利用新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发展的实际,紧扣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图片、文化主题以及活动中的参观访问,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在授课过程中,我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讲到三国鼎立时期,为了使学生更了解当时的战争情况,我建议学生参观街亭古战场、铁笼山等地方,并给学生布置任务:拍照、作笔记、写小论文。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一定要强化自身的创造意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培养其创造精神,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日益完善历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俊.浅析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8(09)

    [2]朱珍慧.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时序思维能力的培养[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6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 途径 历史 教学中